语文校本教材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4 09:49:09

语文校本教材建设思考

摘要:目前对职业学校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关注度不高,视为“鸡肋”,如何编撰校本教材对于语文教学、专业教学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语文校本教材不单纯是规定教材简单延续和补充。也不应该另起炉灶,脱离职业教学的实际。如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并兼顾相关专业特点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校本教材的应定位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桥梁。

关键词:校本教材;旅游;语言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导游职业,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具备:熟练的景点讲解技能,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积累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有着比其他专业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校本教材建设思路上,我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从基本的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的人文内容,然后再回归语言,让学生在与语言、人文的不断对话中,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从而让校本教材人文性在语文工具(与导游工作结合)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体现。

1注重地方方言俚语、口语的搜集

导游语言的运用和日常单纯的口语交流又有不同的地方。导游语言“正确、清楚、生动、灵活”、是四大原则。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经过认真努力的专业学习,从语言表达来说“正确”和“清楚”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要想做到语言的生动和灵活,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讲解有地域特色比较浓厚的景点时,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地方的俚语和俗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其实好的导游语言应该雅俗共赏,因此校本教材可以有目的的收集一些地方俚语、俗语,并教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运用。而现在学生成长语境,对方言、俚语这一方面接触较少,而传统教材在对地域语言关注不足,校本教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样既更好的传承了地方文化,也对导游语言有了鲜活的补充。

2编纂的文学作品更接地气

校本教材可以是对旅游文学作品做深度的扩展,知其首尾、本末。例如笔者在编纂校本教材时,对于汉赋大家枚乘(淮安人)代表作《七发》里面所包含对楚太子所言之美食“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笔者特地引申,对本地美食文化的渊源做了介绍,淮安市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美食旅游资源丰富,关于美食文化的介绍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从《七发》赋对美食的描述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在江淮一带人们美食追求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但是00后的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喜欢短平快浅的阅读,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通过校本语文教材的介绍可以将生涩枯燥古辞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美食文化,更加接地气。即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加深了旅游专业学生对美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导游工作的开展。

3精当选材,补语文教材遗珠之憾

传统语文教材由于篇目有限,面对灿若星辰的文学作品,难免有遗珠之憾。例如晚明著名园林建筑学家计成所著之《园冶》,与其说是一部介绍园林建筑杰作,不如说是一部文学描绘园林景观的佳作,通篇体现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和情趣。整部书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一段话可谓短短数语,将园林“借景”手法的运用,描绘的淋漓尽致。亦显出极高的构思手法。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园林的构景手法有独特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把作品中所蕴藏的文学知识、园林知识转化为指导自己今后独立从事导游工作有效能力,从而掌握运用园林审美的规律,能够自如地在游客面前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导游词。优秀的导游员不单纯是对旅游景点简单的介绍,更是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在景点解说中能把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体验、感悟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情愫,和所在景点的特色相融合,并能够用优美的言语形态展现出来。

4注重文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

很多经典的文学资源就是旅游资源。在编撰校本语文教材时,注重文学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例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等成语,就发生在笔者所在教学地—江苏淮安。笔者利用校本教材这个平台对有关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进行整理和收集、传承。在作业设置上,根据民间的传说和历史典故设计旅游线路,并进行导游词创作比赛。这样可以实现文学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特别是和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找准了语文校本教材建设的切入点和闪光点。

作者:路春涛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Z].201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