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转变思考

时间:2022-03-19 03:35:56

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转变思考

未来的教育是开放的、信息化的教育。为了顺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致力于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基于教学的微博平台,将网上教学、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高中语文教学,既符合因势利导的要求,也是一种超越。在高中语文教育方式转变的不断探究中,以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的“立足三本”为指导,将多媒体技术和新课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转变。

一、在教学微博中实行文本自选,让学生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在课本上未必找得到,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如何会对语文产生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很多地方的课程已经出现了改革,“课本作为参考例子”的教学观念已经贯彻于教学中,高中语文为什么不能突破文章固定的模式,实行文本自选呢?在教学中,学生拿到语文课本之后,都会依据教师的安排去通读,在读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跳过一些非基本的文章,推送一些相应的文章。在跳读和推送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就是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陈继英先生所提倡的“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也会顺利的完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选文本”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为了化繁为简,在教学中应用了微博。如学完《故都的秋》,教师借助教学微博,进行了文章的推荐。当学生在其中选取了《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文章之后,“郁达夫文学专题”就此在微博中建立。在教学微博的有力支持下,教师可以轻松地完成学生的文本自选任务,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实现了高中语文教与学向着“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二、在教学微博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精化,让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灌输式”教学。在讲台上,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将知识托盘而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依靠教学微博实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获得了机会。在教学微博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自由的,教师就是想灌输知识也不一定有机会;教师和学生有着平等的话语权,教师就是有机会灌输知识也不一定能灌满。在机房中教师借助教学微博上积累的“作文素材”,从中摘录学生自主写作的微博语录:传统的作文课虽然是大张旗鼓,但是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比较统一,很难见到学生学习思维的风生水起。在微博教学写作课上,虽然是一阵微风袭来,但是却捕捉到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在春天的气息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得不更加精化,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灌输式”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三、在微博教学中摆脱生本约束,让学生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转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当教师在讲解一些学生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只是静静地听着,这完全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是在为某些学生服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教师要注重学生间差异性的存在,对某个内容的教学是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但是,为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需要尽量地摆脱生本的约束,充分利用微博教学的时空性积极开展教学,这是一个明智之选。他们可以参与其他学生的讨论,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来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的教学,也就实现了学生向“小组合作学习”方向的转变。

四、在教学微博中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预设目标”向“生成性”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能依据教学内容去讲课,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在教学微博中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一些预设目标,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再讲的必要性;对于一些生成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信息并进行讲授。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的教与学的方式就能由“预设目标”向“生成性”的转变。在微博教学中有题目问:“拿来主义”一文中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所使用的手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的学生在答卷中说:文章立足于“破”,是因为驳论文,笔者认为学生没能明白鲁迅的《拿来主义》,就在点评中写了怎样理解文章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微博教学中的反馈却是对修辞手法的不明确,依据学生的生成问题,在课上讲解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是想从侧面证明拿来主义的正确。

作者:柴建慧 单位:甘肃靖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