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语文课文分析

时间:2022-06-08 03:23:11

职业高中语文课文分析

一、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课本中的《项链》

《项链》是名家名篇。对这篇课文内容的分析那真叫个多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找出了文章内容的切入点,或者说发现了破解文章内容的“密码”,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切入点就是大概准确地进行法郎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更准确地说,是进行玛蒂尔德所生活年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中货币的价值与我们中国当今社会状态下货币价值的换算。玛蒂尔德的丈夫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张部长晚宴的请柬,玛蒂尔德却很懊恼,因为在她看来,她没有能够穿着去参加部长晚宴的衣服和首饰。后来她算出了做一身够规格的晚礼服的价钱,并且考虑到这个数字不会招致她的俭省的丈夫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这个数字是四百法郎。换算成人民币应价值在四千到一万之间。因为她的丈夫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现在的一个“公务员”,他用好长的一段时间,攒到了这样一笔款子,这笔款子可以买一杆像样的猎枪。玛蒂尔德丢失的珍珠项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换算成人民币应该价值四十万左右。所以丢了项链后,路瓦栽夫妇辞退了女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玛蒂尔德亲自做家务,过起了艰辛的穷苦人家的日子。经过这样的换算,课堂中的孩子们才会对课文中的情节产生切实的心理体验。玛蒂尔德的丈夫仅有一份工薪阶层的收入,可玛蒂尔德每天梦想的却是豪华奢侈的生活。她为了参加一个晚宴,要花掉几千元做一身衣服,要佩戴几十万元的项链。她的虚荣心太强烈了!可是珍珠项链离奇丢失,她用了十年的青春和夫妻二人的十年辛苦才还清了巨额的债务。这虚荣心的代价也太大了吧!为什么作为那个年代普通人的代表的玛蒂尔德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虚荣心?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这就使得学生们自然而然地、逐层深入地去探究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碗清汤荞麦面》

这真是一篇至情美文啊!但好多同学读后,都说“挺感人的,但我不知道它想要表达的主旨在哪里?”第一次执教这篇课文,我也不能捉住它的“翎毛”,只根据手头资料上的分析在课堂上草草点拨了事。但是有一天,我回老家,听母亲说起邻居婶婶家这十几年的变化时,蓦然想起了《一碗清汤荞麦面》。从我记事起,邻居婶婶就一直拄着个树杈子拖着双腿走路。她常年有病但他却咬牙坚持供两个儿子读书,尽管两个儿子上大学的费用都是从信用社贷的。记得她家的土院子多少年都没有硬化一下,几样旧家什也是年复一年地从不见换一个地方。但婶婶却乐观而又坚强。两个儿子的表现却也很好,从小就懂得家庭的艰辛,做家务,孝顺母亲。小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让能让我咋舌地在腊月里蒸馒头、炸油食了。大儿子上大学一直兼做家教,除了顾得住自己的生活费,有时还会有结余的钱……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婶婶的儿子一个是公务员,一个做生意,也都算事业有成。婶婶现在也算熬出了头了。这多像《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母子三人啊!身处逆境,勇敢地面对生活,团结一心,互相扶助,顽强地渡过难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啊!这母子深情,这团结一心,这在生活中的努力拼搏,就是《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切入点啊!只是因为这篇课文一开始就是北海亭面馆二号桌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描写,才使得读者忽略了母子三人所身处的逆境,不能深刻感受他们共享来之不易的一碗阳春面的浓厚亲情和直面困难的坚韧不拔的勇气,所以,读过文章的人都会很感动,却找不出原因来,找不出“象”后之“源”来。

三、职业模块(工科类)《语文》第十三课《依奇克里克》

这篇课文所述年代已经远离当代职高生的生活了。如何让高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儿。在我对这篇课文的数次执教过程中,我深深地认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切入点还是“石油精神”。有人会说,这不老一套吗?不是的。“石油精神”理解起来太不容易了。你得有荒野求生或沙漠求生的真实体验,你得真正懂得什么是环境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物资贫乏,贫乏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生活条件艰辛,艰辛到什么程度?……可是,石油工人的表现呢?他们在工作中靠的是意志,团队精神,肉搏和“熬鹰”!是的,这群天山深处的挖油汗子终于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最悲壮的姿势,用最坚定的信念从地幔深处钻出了油!他们是第一代新疆的石油人,第一代新中国的石油人!拼搏、牺牲和奉献,就是石油精神啊!阅读和学习这篇课文,你得先理解“石油精神”,再去阅读。你应该带着多少的深情和敬意来读啊!要不,怎能对得起为了新中国的石油钻探而葬身于此的广大石油英雄?诚然,学习一篇课文,需要理解分析的地方很多很多,但只要你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并顺利地把这个“制高点”拿下,接下来对文章的其它内容的学习、其它知识点的剖析,对于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或水到渠成的了。

作者:刘慧霞 单位:泽州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