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2-09 08:48:09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学生能否深刻地融入课堂,积极投入语文学习当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要素。学生的情感投入多,课堂就会活跃,课堂教学就会收获实效。那么学生的情感到底如何培养和激发?

一、深入挖掘教材,借课文渗透情感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之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情感,通过生动的形象,直观呈现给学生,使之受到深刻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从教材入手,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人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基于此,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各种情感因素,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包括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认知难点,教师要立足作者的生平事迹,深入挖掘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对话,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沛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古典诗词时,大部分学生根据小学时学的内容,能对此诗有基本的了解,但对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深刻意涵却没有把握。为此,笔者从教材的内容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翻译这首古诗。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在西塞山前,是一群纷飞的白鹭。他们在水上飞来飞去,看起来忙忙碌碌。在水里漂流着一片片粉红色的桃花,那花瓣无比艳丽、鲜艳夺目。鳜鱼在其中游来游去,追逐嬉戏,一只只看起来无比肥美。”也有学生这样写道:“钓鱼的老翁坐在小船上,悠闲自在。这时候,天空下着雨。老翁穿着绿色的蓑衣,头上戴着竹叶做成的斗笠,闲散自在,几乎忘记了回家。”通过这样的一番描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美丽,不由自主地生发起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入以及深入的课文剖析,学生的原始情感被一点一滴地激发,情动而辞发,实现了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情合一。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并立足教材当中的情感要素,带领学生步步深入到文章当中,细致体会文章当中的情感,实现了情感的有机渗透。

二、用心渲染氛围,以心灵感知情感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同心协力去探讨一个话题,那时候的情感才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有力量的。事实上,这时候,就已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一种围炉夜话的氛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材中的情感,并和教师产生共振而心心相印。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教师应该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引导,带领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造想象,激发学生进行多次创造。创造对于高中生来说,意味着要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教材中,与教材人物产生共鸣,并由此实现与作品人物、景物的共鸣。共鸣的基础,就是要打开自己的情感之门,走进教材的脉络中去。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学生在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情投入。原因在于时代隔得久远,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在当时的背景下,人物命运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对社会背景进行梳理,带领学生了解在当时情况下闻一多先生的危险境地。在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将感情表达出来。尤其是有的学生还能够通过提高音量一字一顿,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愤怒。有的学生甚至通过擂桌子来表达闻一多先生对当时反动分子的愤怒。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手势、加强语气等多种形式,将文章当中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立足于用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用情感换取情感,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情感要素的激发,让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的味道。

三、以情共振语言,融入个人情感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主要来自于共同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够产生对教材文本的共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将会结成有效的同盟,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就可以齐心协力,以情共振融入语言当中,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涵。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放低架子,平视学生,观察学生,体谅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所产生的情感偏差。教师要想方设法用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学生,进行有关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情感渗透教育。比如,在教学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对于诗中的句子“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较为扁平、浅薄,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理解多情的柳树就像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丈夫作别。此情此景,情何以堪?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借助有效的情感渗透,才能让课堂呈现勃勃生机。通过情感渗透,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文章,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王浩行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灌输,并没有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的培养,从而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低下,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方式

由于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发生偏离,教学方式不正确,从而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低下。在新时期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本质需求和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更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应该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以新课程教学为指导,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而新课程改革又是促进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思维性和行为能力。但是该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和丰富知识的最佳时期,更是学生走向更高学习阶段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内心逐渐走向成熟,通过对课文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因素进行教育,为学生树立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是在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丰富、拓展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灌输,常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进行机械地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凸显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刻板性、单调性,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不符,限制了语文教学效果的发挥。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充分开展情感渗透,有利于活跃传统死板的教学范围,通过课文中情感因素的挖掘,丰富了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生硬死板,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性,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有章可循的。相关教学工作和应该积极地学习新课程林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是适宜地渗透情感教育。

(一)在语文作品中挖掘情感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相应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选择的内容,这些内容符合该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在文章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元素,这就需要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带领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对陶渊明进行全面地了解,包括他的身世、所处的时代以及该文章产生的背景,然后在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该诗主要是描述一种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心境。在结合当时陶渊明的境况,让学生深入体会尽管身处贫穷中也要做到精神上的富有以及豁达的心胸,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感悟那个时代的辛酸,使情感教育更加显现,将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内涵。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施情感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多媒体声画统一、动静结合的特点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件制作成幻灯片,融入声音、图片甚至是视频实施教学,将书本上的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比如在一首音乐下配上一张父亲背影图片,利用画外音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父亲的理解,深化文章蕴含的父子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换气学生读一自身父母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深化情感教育。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深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钟慧珍 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剑铃.将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

[2]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4).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分析

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总体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一种艺术表达,其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人文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情感教学就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人文性教育的实现也正需要情感教育的帮助。高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学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高中所有学科中,语文教材的情感元素是最为丰富的,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关键时期,所以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增添情感教学,为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教材,挖掘情感元素

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语文教材也是情感元素最为其中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教材,对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然后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思想上与教材内容达成共鸣,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充分的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1]。在挖掘教材情感元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充分的起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知识的不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反应,比如: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形式的语文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结合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对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尤为重要。

(二)活跃课堂,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课堂,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诗歌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诗歌通过其独特的形式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对诗歌的学习和朗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刻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带感情的朗读出作者的情感[2]。另外,教师还要加强语文四大要素的情感教育,既听、说、读、写。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表达。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媒体和录音机的形式播放文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范文的感情去朗读课文,并且思考作者当时具备哪些思想感情,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大胆的表达自己对文章和作者的想法,最后通过写作的形式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

(三)开展实践,培养师生情感

社会实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源泉和主要依据,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基地,并且通过社会实践的开展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师情感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平时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社会实践课程,通过社会实践的开展来增加自己和学生的互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接触,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放在了教学的首位,学生逐渐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加了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另外,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肩负着高考的重要使命,加强学生的“三观”建设,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提高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视,通过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要从教材入手,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元素,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语文知识中渗透情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效果。

作者:俞文清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会冉: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学周刊,2015,08:63。

[2]徐晓琦: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9。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态度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重要,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认知模式的引导过程,这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在价值的体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树立自身的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他们需要的指导与点拨。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那些优质的教育文本及素材,利用这些资源渗透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既是文本教学的一种深入方式,这也会促进学生正确价值体系的形成。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让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有正确的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这是情感态度及价值教育能够有效渗透到课堂中的一个前提。不少教师在这一点上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自身的教育理念也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比如,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应试教育的痕迹在课堂上仍然十分明显。教师意识不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的重要性,考试成绩成为代表学生能力素养的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已经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思想相违背。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要将学生的综合发展视为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且努力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更为优质的课堂,并且可以真正实现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他们需要的关心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要摈弃“重视优生、培养精英”的教学出发点,面向全体,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将来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健康的身体、心理和人格,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础。冷静思考一下,世界上真正雄踞塔尖、傲视众生的人从来都是极少数,大多数还是平凡的人。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意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些观念都融入对于学生的指导教育中。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师长、朋友,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注与关怀,师生间的关系才会更近,在这样的基础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学生透过语文课堂的成长与收获也会更加丰富。

二、让作者的思想影响学生

在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教学文本的引导作用。课本中的很多选篇都非常经典,并且能够传达很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构建作者和学生间的桥梁,用作者的思想理念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感染,形成正确的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这些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实现,并且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推动因素。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更广泛的涉猎那些经典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这类作品的阅览对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能够起到非常正面的影响,并且也是教师渗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推动力。二者的结合往往会发挥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优质教学文本,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要让学生通过林黛玉的言行来体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孤苦,投奔祖母而产生的小心谨慎的心境。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览一些经典的课外的文学作品,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老人与海》这个小说,学生能感受到老人那种即使失败了也不向现实低头的精神,联系海明威本人的经历,学生将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作者寓于文章中的情感,接受一种“硬汉精神”的洗礼,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抗挫折的能力。这些都能够非常正面的发挥对于学生的影响,尤其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透过文本想要表达的那种思想情感,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极有帮助。

三、结合学生生活渗透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者是只能依托与文本,教师也可以偶尔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感受很多内容,体会学过的这些文章的内涵,这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有效引导。教师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灵活的展开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比如,谈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话题或者主题时,可以引导大家结合自己有过的生活体验对于相应主题展开思考与体验,以这样的形式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更直接的受到感染与启发。价值观的建设是一个慢慢展开的过程,教师要抓住那些好的能够带给学生影响与触动的教学瞬间,并且充分发挥这些瞬间的引导与启发效果。课文通常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让他们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比如,《陈情表》的主题和“忠孝”有关,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随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大家进行拓展思考,让他们想一想当代中学生如何去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由此推而广之,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家里的其他成员献出爱心,付出爱行。只有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学生的情商才能提高,价值观和是非判断标准也会一点点形成,这正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要从多方面以及多层面来给予学生逐渐深入的引导,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系都得到良好的构建。

作者:何韫 单位:江苏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五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析

摘要:传统的教育往往会忽略或者减少对情感方面的教育[1],偏重于文化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情感素质。人们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所接触的各种学科当中,情感因素最多的学科就是语文[2],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内涵,对学生的人格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语音教学中必须对情感教育引起重视,适当的引入情感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细胞,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不但可以提高其情感素质,还可以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1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的发展要秉着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而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文化素质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的进行融合,教育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注重情感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利用蕴含丰富情感的语文教学能够将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理想化教育目的。

2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是一种开发式教育[3],主要通过感情交流、情感反馈等教育手段进行情感教育,是一种创新思路和创新教育方式。相关学者认为,教育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变化、情感波动、学习态度以及个人信念等等因素,从而完善学生的情感素质,适应社会健康的发展需求。西方教育把情感教育当成教育过程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的各个领域都会有所涉及,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下使人们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区别很大,值得我们深思。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更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将学生情感培养和认识能力的培养综合的建立在一起,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更好的使情感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最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足够的兴趣,从而在学习文章时能够达到一定的情感境界。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存在其情感因素在内,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章中的意境通过丰富的情感传递,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从而对文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烈而持久。学生学习的最佳阶段在高中时期[4],他们的心理成长和情感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最为关键,高中时期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时期非常丰富并且很复杂,认知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趋向于成熟稳定,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上具有独立性,对事物的评价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所以在高中时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水平,引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尤为重要。语文这门学科涵盖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一些列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能够让学生体会各种情感的变化,认识并正确理解情感内容。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依据课本的内容加以施行情感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文章当中,切身体会文章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各自内心的情感因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完善并健康的情感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情感素质。

4情感教育的方法

4.1发掘情感资源:语文学科比较富有感染力,语文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提炼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的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需依赖于课本,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本内容做到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运用课本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熟知和领会课文思想,还要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扩展和提炼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运用简单易懂的、通俗的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快速融入到学习当中。情感的渗透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使语文课堂饱含情感色彩,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和享受语文学科所带来的情感和乐趣。

4.2激发学生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情感的把握。语文老师利用丰富的情感色彩进行语文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更好的表现出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素质。在语文老师形象生动的对文章进行朗读时,学生会被逐渐的带入到其中,对文章中的景色、环境、绘画、音乐等情感因素有强烈的体会。深情的朗读能够使老师、教学内容、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被情绪盎然的教学内容所吸引老师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情感,在教学内容的意境中与学生产生共鸣。

4.3创建意境并营造教学气氛: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景和所诱导开发出来的想象空间称之为意境[5],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意境,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情感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加感情的投入,在和谐、融洽、饱满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是必要的。

5结论

情感教育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融入美好的情感因素,是一种理想的创新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能够积极自主的收受所学的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入情感教育方式,充分的利用和发掘教学资源,结合健康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陈秀梅 单位:大庆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永艳.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37-37.

[2]刘建美,杨茂林.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81-181.

[3]张娟.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6):178-178.

[4]袁如俊,高国金.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J].学习月刊,2012(12):96-96.

[5]杨晶晶.着重探讨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课外语文,2016(1):120-120.

第六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情景教学包括广义教学与狭义教学,其中广义教学主要指对学生主体产生作用的客观环境,而另一种狭义教学主要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实际情况创设和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单纯从狭义角度出发,分析研究高中语文教学里面的情景创设。

一、情境创设所起的作用

教师想要有效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相关教学任务,就应该从自身入手,站在教与学的角度上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优化教学这一目标。开展高中语文相关教学工作的时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上课时应该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而情境创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由于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面对学习感兴趣,然后确定具体学习目标,使其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最佳状态。

二、情境创设中的误区

①采取的导入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一些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教法,没有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意识,一味采取“复习导入法”这种传统方法。如果导入方法过于单一,就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一些教师由于没有钻研,使得导入显得十分突兀,没有发挥出良好铺垫作用,无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②导入缺少互动。有的教师依然将自我当作教学中心,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为了达到课堂导入目标,实施机械灌输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对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十分不利。

三、通过情景创设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的对策

1.通过角色扮演手段创设情境

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一味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只需要认真听讲并且努力记忆。该类教学模式非常容易使得学生在长期课堂学习中失去语文学习兴趣,觉得知识非常枯燥乏味,不能亲身体会课文内容。而角色扮演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完全融入课文。比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能够在结束基本串讲教学工作后,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激发学生情感,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演出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时代背景把各个人物性格以及动作完全演绎出来,并且从中体会到人物的真实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2.创设疑问情景

以前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都喜欢提出“为什么”,可是高年级特别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则很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从高校课堂改革以来,课程流程一般包括预习、课堂讨论、展示以及反馈四个环节,讨论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教师先合理设置问题,再让各小组进行讨论,之后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归田园居》这篇诗文的时候,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同时让学生思考陶渊明非常向往这种世外生活的原因,这时候学生就会考虑到陶渊明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诗文的深层内涵。然后教师能够再提出问题“现代存在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吗?”“大家向往该类生活吗?”等,让学生融入问题情景里面,深入思考问题,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3.通过多媒体合理创设情景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其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就是多媒体。不少课文里面描绘的景物以及所烘托的氛围均为我们不能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一次应该借助多媒体视屏、图片以及声音来对语文情景创设过程进行辅助,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课堂有蕴含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仅凭想象是不能把荷塘月色这一美景深刻映入脑海里面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光下的相关荷塘图片,同时配上一些朦胧并且淡雅的音乐,这样就可以把朱自清所写的静美以及素雅的意境有效呈现出来。再比如,教师在讲授《胡同文化》的时候,如果学生自己不是北京人,并且很少去北京,因此不能体悟文中所讲述的文化,这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北京胡同图片或者是老照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播放合适的歌曲,这样在京腔京韵里面,学生就会领悟北京胡同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且文中所描述的胡同文化发展的衰落,会让学生产生非常惋惜的感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各种北京现代风景或者是人文,使其了解现在北京发展的繁华状态,以此来认识到胡同文化发展的衰落属于历史必然趋势。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教学需求,合理应用最佳手段创设相关教学情景,并且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变成学习以及自我发展的主人。教师创设情景的时候,必须结合客观现实条件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创设,提高情景创设所具有的可行性以及高效性,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并且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以及体验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语文课文内容产生真实的情感,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梅冰枝 单位:江苏兴化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探索

高中是学习任务繁重的时期,学生都为了得高分而争分夺秒的学习,于是,学习的本质改变了,学习这一认知行为由主动变为被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渐渐的变为考试的机器。情感教学的提出使得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学习再次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因为情感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感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增进感情的重要途径。追其踪迹,情感教学的教学思想来源于教育心理学,在心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情感教学一直被看做研究的重点对象。因为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有帮助。我国部级教育名师卢家楣2000年出版了《情感教学心理学》,书中提到了“教学中的知情因素”,并对教学中的情感做出了静态和动态分析,这本书对教师实施情感教学非常有帮助。本文从情感教学的基本内涵、运用方法及教学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一些深入探讨。

一、情感教学的基本内涵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所有的人类群体活动都伴随着情感的碰撞。纵横千百年来的教育,没有不渗透情感的教学,同时也没有不带感情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之间培养感情的过程。情感教学就是教师用一系列带情感的教学形态、教学语言、面部表情及动作等负载来拉近师生距离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其实,教师的教案第一部分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情感目标,把情感目标写进教案,足以看出情感对教学的作用。从教学形式上看,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活动,从情感上来看,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发生情感碰撞并传递情感的过程。这些情感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都是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也是教师用于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教师带给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欣喜、欢乐、兴奋、激动等,对学生起到一种正强化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在教学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二、情感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方法

1.寓情于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情感是教学的主线。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许多作者都会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写诗作词。要说寓情于景的手法运用的最好的当数《诗经》,《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意境之优美令人向往,任何一个现实场景都传达不出文人笔下“伊人”和“窈窕淑女”的美。如果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在课件中插入一个场景来模拟,那反而破坏了文人创设的意境,教师最好的方法是向学生解读诗词,同样教师解读的话语要寓情于景,带有感情,让学生理解诗词原本的含义并在教师帮助下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朦胧的意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滕王阁序》同样可以用寓情于景的解读方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名句营造的意境不能再美,这种朦胧的意境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想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插入图片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借助歌曲营造情感气氛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都是用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流传过程的丢失和有限的记录方式,很多诗词流传下来只剩下文本,因此后代人有时会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将诗词谱成曲子,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如果没有读过《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学生听到它的歌,学生就能从歌曲中捕捉到很多信息,比如作者的感情基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诗中的意境是带有音乐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配一首琵琶乐器弹奏的歌曲,营造一个情感上的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3.用朗读或朗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豪放派的歌词读起来让人感觉铿锵有力,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沁园春•长沙》,通过朗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通过诗词来感受作者心中的情感。再比如《阿旁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阿旁宫殿的宏伟气势让作者感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旁宫殿的最终结果更让作者感到惋惜,不仅是惋惜阿旁宫殿,而是整个秦国。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学生以情传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情感。

三、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一种无形却真实存在的东西,情感能传递,并且有感染作用。教师将积极向上的情感带入教学,能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另外,情感教学对教学有一个推动作用,教师用积极的情感能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推动教学。结语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还满足了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

作者:申晓慧 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生香.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情感教学[J].读与写,2013(8).

[2]张海英.浅议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J].教育技术研究,2012(5).

[3]刘玲.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情感教学[J].读与写,2013(6).

第八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析

1前言

情感是指人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态度以及感受,其中包括喜欢、恐惧、悲哀等[1]。而情感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情感因素发挥积极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能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深入探讨。

2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情感,能够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2]。主要是由于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通常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把握作品中的内涵,只是抽象的认识到其中的含义,无法深刻具体的认识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而将情感教学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的兴趣,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2.2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一篇优秀的作品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含义。情感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主动体验作者的心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

大多学生都认为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方式过于传统所致。一般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形式导致教学无法达到良好效果。而将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4陶冶情操,增强爱国情怀

在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每篇课文中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体会到其中所渗透的人生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3.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以课本为主进行情感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整合教育资源,将文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以此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中,假如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那么这首诗只是叙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但是如果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将情感渗透其中,学生就能够深刻体会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的喜爱,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内心深处悲凉无奈之情。可见,将情感渗入到教学中,能够使语文中的语言富有情感色彩。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3.2借助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朗读中渗入情感因素,能够深刻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注重朗读的停顿、声调等,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韵律,节奏,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康河的景色优美,实际上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柳树的“柳”,在古诗词里与“留”谐音,其具有惜别的含义,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渗入情感因素,能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3通过创设意境丰富学生想象力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调,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艺术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诗中写了登高后作者所见的秋江之景,体现了作者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登高》中的前两句主要是描写景色,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感受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对作品的印象,更加理解诗人的情感。

3.4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强他们对教材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言语行为,给学生塑造一个亲切、有修养教师形象。教师的一个眼神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微笑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良好的语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激励学生情感,将情感引入到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提升教学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4]。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活跃课堂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想象、营造情境;注重朗读、领悟情感;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比较阅读,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徐桂梅 单位:梅河口市实验高中

参考文献:

[1]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42.

[2]冯春利.试论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6,14:53~54.

[3]李芳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20:303.

[4]殷振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1,09:50~51.

第九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讨

情感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基本是通过对学生信念和情感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意识,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全面的发展。在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予以尊重,调整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教育成为一种艺术上的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让语文的情感教育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高中语文情感教育中的教学原则分析

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兴趣原则、审美性原则以及创造性和成功性原则。情感教育的兴趣性原则主要是使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以这种兴趣为自身的动力进行后续语文知识的学习。成功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创建一定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也有更多的成功性体验。审美原则是语文情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原则,主要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中所蕴含的美感,教师和学生进行双方面的沟通。创造原则主要是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然后将情感蕴含到知识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方式的具体途径分析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以课程为基础,以语文课本为主要媒介,这种情况下进行情感教育所起到的效果更加好。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每一部分知识都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对教材中的重点化内容,情感性内容进行提炼和扩充,以此让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使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教学。挖掘情感因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归园田居》的过程中,教师若是不对此古诗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只是对诗词中出现的小院以及生态环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进行阐述,那么诗词就会显得过于空白。若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种胸襟和淡薄的情怀,生活贫穷但是精神富有,自在但是还有心酸,这样的一个隐居人,学生就可以看到诗词中的内涵,在课堂上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其中。教师对语文课文中情感的挖掘,是以教材熏染情感,陶冶学生心灵情操的一种办法,能够极大地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先进性,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二)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朗读是学生学习不可避免的一个步骤,朗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语文本身就是一项语言性的艺术形式,在语言中包含了重要的情感要素,基本是通过语言的生动性描写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在语文世界中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逐步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春》的过程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就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在这一句中朗读的重点主要在于母亲的手和抚摸这两个词汇上。学生在此方面的阅读上能够体验到母亲的这种柔情,阅读语气上也更加倾向于柔和,给读者心灵上的体验和感受。语文的朗读需要将学生和老师以及教材之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语文文本就会也显得情感十足,朗读的过程中情趣盎然,把学生吸引到作品当中,享受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3]。

(三)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

意境的创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性方式方法,能够在虚实相生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力,审美空间也得到拓展。艺术来源于想象,只有有想象的艺术才能够进行再创造。这样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给学生创建情境,让学生内心的琴弦被拉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例如,在学习《扬州慢》的过程中,词中对于扬州的景象进行了描绘,给人一种悲怆的感受,作者的描写基本没有直接性的,都是从后面入手分析,这样就给人一种别样的意境。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从这样的景象入手让学生自己分析破败的城池以及烧焦的数目,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悲凉之感受。进而在这种意境之下联想到杜牧那种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感受,这种立体的画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想象力和情感,在这样的意境之中知识的积累也更快,对于知识的表达也更加明朗,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化理解以及感情的加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对情感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原则进行了阐述,随后在第二部分中对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进行的分析,其中包含具体的手段,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在语文课文中对情感的体验,并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力度。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

作者:李芳菲 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高丽娜,于晓飞.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

[2]孙伟强,李晓燕.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3]吴真真.浅议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7).

[4]沈世云.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第十篇:高中语文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跳出狭窄的专业知识传授的禁锢,而应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高中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途径,很多的课文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情感与理性是一个人的正常两面,两者大有不同又互相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理性过度强调,一些错误的观念甚至认为人是需要绝对的理性的,因此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培养,这种教育理念给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很多的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只看重自身的才华和学习成绩;医患关系紧张与医患之间缺乏情感的有效互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育就要遵循人性,从人性综合发展的角度给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为祖国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那么,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情感的渗透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教材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渗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情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内心的深厚情感,正是因为情感的浓重深厚才使得作品本身能深深地让我们感动,才能让作品真正走入我们的内心,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有感情的朗读等感受文中的情感流动,在这种情感流动氛围中激发学生内心同样的情感,调动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深厚情感和兴趣。

(二)情感有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寻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到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能理解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结合散文教学,引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经历的体会情感

散文是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再现,是内心情感的恒久涌动。散文的学习可以让师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情感上引发共鸣,从而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情感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完善。如散文《静流》,文章开篇写弟弟迷恋音乐,这是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弟弟要考艺术学校,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可文章后来写到“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严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弟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父亲也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人生总是有不如意的,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弟弟结婚生子了,可孩子却患有孤独症,这时父亲拿出所有的积蓄给弟弟,一家人坚强而又执着地给孩子治病。学习完这篇文章,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要求学生谈谈这篇散文让自己有何所思所想,自己在与父母亲人的相处中有没有什么遗憾,自己是否与父母有矛盾发生,这些矛盾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哪些情感上的冲击,自己都是如何处理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的。通过这样的习作,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会了感恩,也在努力地提高自己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更丰满的教育、更人性的教育、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教育。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当巧妙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多方面的刺激下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自身生活的感受和反思。比如一些音乐作品可以当做我们朗读课文的背景音乐,在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渲染下,让学生的情感来得更深沉、更持久。有一些文学作品,里面所描述的情境与我们相隔较远,学生较难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包含的深意,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有助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人性的理解与同情。因此,我们要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收获更多、感悟更多。

四、教师要用积极的教学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和陪伴者,教师首先要具备饱满的教学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才能通过自身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情感营养。只有教师的情感首先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情感流动的和谐氛围。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透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爱传递出去,这是对学生的支持与鼓舞,是他们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最温暖的力量。语文教师如果缺乏丰富的情感力,就没有办法将语文课堂上得生动,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也无法胜任语文的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努力丰富自身的情感,消除内心和谐的障碍因素。

五、高中语文要注重结合实践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一步对课文进行升华。语文不是纸面上的学科,相反它是一门实践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语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都得以有效提升,这在学生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让学生写日记等方式,让他们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都能透过情感教育释放自身的人性光辉,成为一个鲜活的人、有感情的人。总之,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情感因素,注重情感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作者:霍平肖 单位:河北省任县中学

参考文献:

[1]夏红,刘新凯.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改革积淀与展望[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201~202.

[2]刘占良.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