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艺术的多元化

时间:2022-08-21 03:42:35

当代女性艺术的多元化

一、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中“我”的多视角性

1.我和生活的牵绊对女艺术家来说,艺术并不“高于”生活,而更接近生活。她们处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描绘着生活中的画面,并时常使自己的“像”跃然于画面上,即“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我’为叙事的载体,深入细致地描绘‘她们’的各类‘情状’,用以表达作为女性的艺术家各种复杂精致的感受,并且‘不择手段’。”[1]可以看出,当女性艺术家们面对画布进入创作思考状态时,对于自己周围生活的考量与探究已成为了一种携带式方法。她们用这种途径去和世界交流,直截了当、没有任何顾忌地把自己的心灵体验和感知具象作为视觉符号。例如,画家陈淑霞的绘画作品,总是以自己为原型:细眉小眼的小妇人家,模样极为普通,并且似乎总感觉有些小小的哀伤、愁思与自恋。人物表面总能感到安静与顺服的气息,仿佛就缩在自己的空间里,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让别人猜到她的内心、看到她的真实面目。让你觉得她们总是带着一点点自己独特的内心守候,一些些属于自己的小趣味,一个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曾有评论家指出,陈淑霞所采取的是一种“陌生化”的技巧方式,她不断地去追寻并细腻地描绘着真实的生活与人的情感。而似乎就在这不断地执著地描摹与写实中,真实的生活方式与人的情感竟然变异了,变得连我们自己都陌生了,不认识了。但有一天当我们突然悚然一惊而发现,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真正的自我。而这种“异化”才是本质所在。

2.“我”的感知艺术家都是感性且敏锐的,而女性艺术家,则更容易悲悯或是喜悦。她们倾向于用“借物抒情”的描绘方式来安抚内心的情感,好似这“物”与她们内心的某种感知和期盼相碰撞,相融会了,并且催生出一种令人难以自拔的力量,萦绕着,牵绊着,这也是女性自我审视的另一种诏谕。她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与自己生理感觉、心理情绪、生命体验等相触碰或与自己身心经历有微妙情思对应关系的具体事物,而不是观念地、明智地提出问题或描写现象。这在绘画中表现得更为具体,她们依据直觉选取与感觉相对应的物,并瞬间将这种噗噗心跳的感觉牢牢捉住,再通过技法、烘托等各种因素加以不断强调和扩大。随之,这种长久沉淀在个人生命经验中的生存情感便似有意又无意地蔓延开来。“创作过程中物象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往往被忽略,她们只是借与自己身心体验相对应的某点来强调个人感觉而已。”[2]例如,画家蔡锦的代表作《美人蕉》系列,那可感触的美人蕉形象已被语言所代替,萎糜、歪曲、变异、扭捏的形象和眩目的色泽让画面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美人蕉本身形象是否真实已不再重要,而恰恰是当生命在被外力刺激、侵袭时处于的矛盾、挣扎、冲突和剧烈疼痛的状态和对个体生命痛苦的释放,才是精髓的体现。画面绽放出的强烈爆发力让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可以想象,在“情”与“物”相逢之前,就连艺术家本人也未必知晓。其实这种感触、碰撞和火花一直都浅浅淡淡地存在着,直到它们相遇彼此的那一瞬间,好像“一见钟情”般,身心感知和血液里的细胞得到了一种类比性的契合,不断膨胀。于是“情”浸透在“物”中,“物”也被“情”融化了,恍惚看过去好似物是表现的主体,其实那是流淌、渗透其间的砰然心跳。

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中呈现形式与选取媒介的多样性

媒介选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装置领域与雕塑领域。选材运用上除了大理石、青铜等钢硬、坚挺的材料外,木、玻璃钢、毛线、布等柔韧性的材料也被广泛运用,既给人以视觉上的柔美而又不缺乏内在的张力。“那些不确指身体及器官的作品,仿佛有一种生理上的对应感受,如植物纤维的触觉和身体的某种对应关系”。[3]施慧就其代表作《结》,曾说过,那一缕缕的棉线,就像从她“身体”中抽出来的一般。这些柔而绵软、薄而轻弱的材料的选择,反映出了女性细腻而独特的情思与选取媒介的方式。除以上构件外,女性艺术家们还会将日常用品运用于创作之中。例如陶艾民的《女人河》,这件装置作品便是“将昔日中国女性最为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洗衣搓板’作为一种媒介和女性生存状态以及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构筑联系一起,象征中国女性的历史河流”[4],从历史对女性社会的定位来探讨妇女的社会身份认同问题和现实处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抒情的、诗意的、唯美的、浪漫的,还是富有思想锐气的、神秘的、直面现实的,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一道广阔而绚烂的独特艺术风景线。

三、针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创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随着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不断发展,女性艺术家在探寻的过程中,运用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等理论的指导,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昭示了“不同于男性画家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模式,有着较男性更善于接受和感觉印象的能力,有着女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表达习惯”[5]。但与此同时,也逐渐让我们开始反思,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创作中是否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曾有评论学者将一些女性艺术整体体现出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女性艺术着重于‘艺术感性特征’,充满‘孩童般的幻想’,表示出‘对于政治、历史、哲学的大主题缺乏兴趣’,仍然‘对男性的世界普遍缺少兴趣’等。”[6]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太过于突出女性自我意识或许是“由于批评家对女性意识的不正确的引导,当前一些女艺术家的创作题材还是主要集中在对女性意识的反映上,范围较狭小。”[7]有评论人员曾指出,女艺术家常常选取一些具体事物来描绘,且大都集中在静物选材上,而随之形成她们的一种特殊符号形式,并且固定下来。这些往往蕴涵着与女性意识相关联的生命经验和经历的特别性符号,在她们的艺术作品中,不乏反映出了某种既孤寂又知足的情感特征。同时,某些“女艺术家为了突现自我的存在,往往把自我从大我即社会人的身份中剥离出来,远离社会。她们以向内的视线,将目光锁定在自我的生存范围之内,描绘女性的情欲、孕育、家庭等。这种对女性意识的过分强调,削弱了女性艺术的力量,使女性艺术缺少社会的张力。”[8]母性关怀和对和平的需求是女性体质天生所具有的,而这些都可以促使她们将敏锐的触角拓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不同阶层,由自我的内向型辐射到社会的外向型,扩展到全人类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创作。也许这样女性艺术就会突破发展的瓶颈。

2.对性和身体有着过分的关注如果说当代一些“女艺术家想通过她们的身体艺术试图传达一种文化理念,即批判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凝视’和男性文化中心论”[9]。但由于她们“过分沉溺于女性的性别角色,而淡化了身体作为艺术载体的文化指向,并没有形成对男性文化中心论的批判,反而满足了男性眼光的窥视心态”[10]。女艺术家除了选择性和身体这类题材外,还应让其题材拥有社会性,反映更广的内容。

四、结语

女性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而渊远的文化含义。她们以多视角、多元化的方式表述着那完全出自于内心的情绪和对自我最深层的剖析与反省,思考着女性自我本身与群体的生存状态,使得作品变得更加生动且极具说服力。女人天生就心思细腻,她们给予生活中微妙的细节以独特的关注,并为找到与自己内心情绪相契合的点,将其不断扩大。与男性艺术家相比较而言,女性艺术家更善于捕捉和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她们不刻意寻求写实的客观性重现,完全顺服于自我内心的引导,没有逻辑的严密性思考,更多的是散文式的随性的抒写。而这也使得女性艺术变得更加贴近于艺术的真实和本质。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的艺术风格,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女性艺术家在艺术领域的异常活跃与突出表现,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在不断的成长阅历中显得越发的成熟与自信,在向着多元化、学术化发展的同时,为人们谱写着艺术领域里独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