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写意画内在契合点

时间:2022-02-24 04:11:04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写意画内在契合点

本文作者:王辉单位:河北省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

作品中,自然界真实的色彩已失去了表象上的意义,内化为作者情感基色的一个图层。薰衣草的形体从未出现,而是一团杂乱无章如麻的线条互相交织着;画家营造了一种似有还无的空间,前景与后景相互渗透。这就是艺术家心中的薰衣草的永恒的本真的形象,薰衣草已抽离为简洁的精神符号,直读作者的内在。可见,抽象表现主义的表现方式的构成要素完全是抽象性因素,具有广阔的涵盖力,可溶解、吸纳、包容一切视觉表现形式,其主旨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以外的某种思想、情感、观念亦或无意识。这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中的个性化、自由性等特质以及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如:开放、互通、交流、包容等具有深层面的一致性。中国画运用线条来表现万象,然而大自然并不存在线条,它反映的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提炼,它不是具体的再现事物,而是对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抽象,这就使线条具有独立于物象外的审美价值,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的被人们的审美意识所接纳的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审美倾向、精神情感、学识修养的集中展现。中国传统水墨画以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表现自然造化的万千色彩。这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绘事后素”②之说,即在绘画上以静素淡泊为高雅复归自然的价值观念。从“墨”本身来看,它是具备了无限可能的抽象色,是净化升华到极致的色彩,是一种主观化的反映,是现实世界“质”的主观把握,可见以“墨”表现色彩具有抽象性。作为主要表现语言,线与墨是中国画的主要抽象形态。中国画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人类艺术努力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性而对自由表现的追寻,中国画讲究“不似而似”③,艺术形象与自然物象保持距离,即使形象是可以识别的具象,但笔意却是抽象的。抽象表现主义看似糊涂乱抹,而是在主观无视表达规律的前提下,不拘于客体的自然形态,顺乎个体内在生命韵律和生机触发的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对物象的忠实表达已经被排除在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之外,而自我精神情感的传达与画面形式的关注得到凸显。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也成为重要因素。波洛克认为艺术表达过程中始终保持激情和灵感至关重要,甚至于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败。作画时,他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提着颜料桶在它上面走来走去,颜料被无意识地滴溅在画布上,形成偶然的效果。整个过程如同祭祀仪式中的神秘的舞蹈,他心无旁骛,全身心的彻底的投入,整个身体和心灵都在不停地运动。中国画受道家思想影响,画家的创作努力使艺术传达接近自然的“天人合一”④表现境界。“天”是与画家自身生命状态相对应的自然之道,就是说在艺术传达中尽可能地从“有法”状态,即形而下的技艺层面升华到顺应自身内在生命的自然表达,回归到形而上者的“道”,即生命本源自然状态的“无法”。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于精神层面追求进入无我之境,如同于抽象表现主义创作时的思想高度集中近于迷失自我的状态,在技术表现层面则随机而变、妙笔偶得,即所谓的神来之笔,这些正得益于“物我两忘”⑤的境界。艺术创作传达的是艺术家个人的一种生命气息和体悟,而以之来驱动笔墨而成就的作品,自然具有大宇宙的血脉气息,这恰是艺术家内在生命律动和乎天机的外在展现。

中国画与抽象表现主义都强调以情驭笔、以气生发,遵从个人精神动力的指引以之作为艺术表达的出发点。十分恰切地体现出艺术的表达是生命与自然同步这一古代中国的艺术思想。中国画思想中强调自然的表达来实现气韵的生发,是一种从循“法”到对“法”的自由驾驭,再达到“无法”的境界。抽象表现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无视理法,在追求精神“内自足”后的一种“法化”。总之,无论艺术主体的创作状态,还是艺术本体的形式表达,中国写意画与抽象表现主义都有着共通的地方,它体现出了人类追求艺术传达的最高境界,展现艺术家贴近生命贴近自然的理念,挣脱“理”和“法”的束缚从而实现人性自由表达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