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艺术风格之“怪”影响因素

时间:2022-09-08 09:39:51

扬州八怪艺术风格之“怪”影响因素

在中国美术史上,关于扬州八怪的组成人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究竟是由哪些画家所构成呢?学术界通常认可的是清末李玉棻在《欧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所记载的:是指金农、罗聘、李方膺、李鱓、郑燮、黄慎、高翔、汪士慎。但是扬州八怪并不是这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他们在绘画创作时都是以表达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为主。他们的创新之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绘画的题材和技巧、落款的方式、钤印的方法、书体的演变等诸多方面,人们看到之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当时的画坛带来清新气息。扬州八怪的绘画风格因与当时的正宗派“四王”(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绘画风格不同,不符合传统的审美,因此被大家称之为“怪”。

一、出身经历对扬州八怪创作的影响

扬州八怪中的画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郑燮、李鱓、李方膺、高凤翰为代表的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他们虽然因为学习出色而走上仕道,从政为官,但官卑职小,仕途坎坷,自己的伟大抱负得不到施展,因此才来扬州以画“换米糊口”。这些人接触过民间疾苦体验到现实的种种不平,一种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盘郁胸中,欲罢不能。扬州八怪选择了历来文人易于掌握的“四君子”等题材,他们通过写诗作画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胸中的郁闷思想,表现自己超然脱俗的品格,寄托“用世之志”。在情感的驱使下,他们的画风捉摸不定,有的清刚跌宕,有的奔放不羁,有的甚至不守规矩。以郑板桥为例,他为官清廉,做人正直,有一次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没想到因此触怒了上司而被罢官,后来被迫以文人的身份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他并擅三绝(指:诗绝、书绝、画绝),尤其是所画的墨竹更为被人称赞。他的作品书画相融,注重以书法的笔意进行作画,表现效果独具个性化,形成清瘦劲挺的个人风格。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并为人们打抱不平的心声。第二类是以汪士慎、金农和高翔为代表的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虽出生于贫穷家庭,但是他们个个刻苦学习,才华横溢,有的因为看破官场腐败而不愿同流合污;有的因为功名不就而宁愿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以卖画售字为生。所掌握的知识非常广泛,在绘画创作中不仅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且崇尚创新。他们乐于学习众家之长,从自然古朴的金石书法中吸取营养,所绘作品虽有时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情感,但更多表现出他们高风亮节的情操。以金农为代表,他的思想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他满腹经纶,喜欢吟诗作赋、擅长漆书,后则痴迷于作画,人物、肖像、山水、花鸟等题材广泛,他的作品立意新颖,构图别致,笔墨运用生动活泼,耐人寻味。金农的绘画风格不仅对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产生巨大影响,也指导了后世的绘画创作。第三类是以黄慎、罗聘和华喦为代表的具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他们饱读诗书,具有一腔热血,然而对现实的种种也有不满,年幼时就开始通过卖画求得生存,因此绘画功底深厚,既能适应广大普通人民的欣赏习惯,又因扬州风气影响,吸取了文人画家的特点,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他们擅长各种绘画技法,作品题材多是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如黄慎,作画专心勤勉,擅长人物肖像、山水、花鸟等题材,来扬州后又发展了大写意人物画。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社会下层人物,立意时体现生活情味,以狂草入画,作画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如华喦,虽出生贫苦,但天资聪颖,尤喜绘画。由于受文人名仕的影响,他潜心诗文书画,汲取民间艺术中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形成文质相间的风格特点。

二、艺术上受石涛绘画思想的影响

石涛的绘画思想是扬州八怪个性化艺术风格的形成的基石。首先,石涛和扬州八怪都突破了“正宗”的羁绊,拒绝束缚、张扬个性、充分表现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创造力。其次,他们有着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生活条件都比较清苦,对于官场的腐败心知肚明,对于现实的不公平他们力不从心,从而形成了轻蔑权势,狂放不羁的性格,只能借助诗书画来抒发埋在内心的愤懑。再者,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山水花鸟,用写意的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在作品中抒发自我的个性,极力表现绘画风格的创新,整个作品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都能突破正统的规范,作品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向,给观赏者一股很强的冲击力。在石涛以及其画论的影响下,扬州八怪画家都强调作画时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性情,性之所发,无法无派。他们非常反对当时“无一笔无来处”的思想,提倡笔墨之外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从大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的题材,从现实生活的细节中去发现灵感,不愿只是一味地模仿,不愿走他人走过的路,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即使是受石涛艺术思想的很大影响,“八怪”们也只是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略其迹,取其意”,注重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如郑板桥画兰、竹、石都是取法于石涛,但他并不会全面学石涛,而只是吸取石涛作画的创新手法,并综合其他画家作品的经典处理手法,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画貌。经过长期的创作,板桥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所具有的美学思想。其代表作《竹石图》。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所画的叶子每一张都有着不同的表情,用墨灵活,浓淡有致,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竹子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和题诗文字的位置关系处理得相得益彰。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通过画竹子和石头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顽强拼搏的生活态度。扬州八怪的“怪”,是指他们敢于蔑视古人、挑战传统行为,他们反对封建礼教,勇于挞伐现实,思想行为与表达方式和当时的习俗不太一样。八怪的“怪”是相对当时画坛上的“正宗”,即清代以“四王”为首的“仿古摹古派”的传统派相对而言的,他们以正统姿态统摄当时的画坛。他们统治了整个画坛近两个世纪之久,为清代绘画最有势力的画派,他们得到的不只是一般士大夫的赞赏,更重要的是皇帝给他们以荣誉,所以“四王”在当时被看作“正宗派”。他们的这种临摹古人的风气与“扬州八怪”为代表的追求创新之风是格格不入的。当时摹古风气弥漫下的画坛,萎靡不振,看不到一点生气。为摆脱日趋死板、庸俗保守的现象,“八怪”们力求创新,高度发挥即景写景、即景写情的创造精神。他们独辟蹊径,不跟风,所以“扬州八怪”被称之为“怪”就不足为奇了。由于他们的“怪”当时没被人理解,加上经历坎坷,所以当他们在“沉闷之气”积郁时,便借酒助兴,挥洒笔墨。这就是“八怪”们在艺术生活上的共同特征。

三、扬州八怪艺术特点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启示

“八怪”的艺术思想从两方面体现了其特征,一是以大自然为师。石涛曾说过,古代有成就的画家均以造物为师。在思想上,他们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主张创新、、抒发个性、突破程式、自立门户,将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他们在精神上继承文人画的传统,在创作中他们更强调师法自然。他们很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并能准确概括出自然景物的形象和实质,更能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常以破壶和枯枝作为绘画所描绘的对象,自然随意,这种风格与当时的“正宗”派的理念是相对立的。当时“正宗”派是以遵守古法为原则,陈陈相因,强调古人的规则和模式,其实质就是运用古人形成的一套程式来进行创作。而“扬州八怪”则认为,不能一味地死摹死守古法,对于向前人学习即“师古人”的态度上,应该是“师其意不在迹象间”(郑燮语),主张“无法而法”突破程式。因此,他们被称为“怪”。二是以意为师;我国自宋元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高度重写意、重审美主体情感的抒发。扬州八怪尤其看重主观世界的抒发和书法式的写意,他们在创作思想上强调以意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泥古法,法自我立。“扬州八怪”的画家们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题材和灵感,来抒发自己内心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因此,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很强的社会性、时代性。作品被认为“怪”,同时又不乏美的存在,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热衷于通过景物极力宣泄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其作品在审美关系上更加主体化和客体化,审美情趣上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他们“凝情于笔端,泻神于纸上”,件件作品都给人视觉上的震撼与享受,从而唤起观者内心与之共通的情感。扬州八怪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绘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将自己的独特之处融入其中,加入创新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艺术家要有灵活的思维,热爱生活,不被旧的传统所束缚,才能探索出新的艺术道路,从而让自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而伟大的艺术家应该摒弃门户之见且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使之见具有大家风范。我们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精华融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进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师法自然。这要求我们深入自然、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

作者:王芳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