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形式变革

时间:2022-08-21 06:06:00

艺术设计教学形式变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水平显著的艺术教育体系。艺术设计专业也以此为契机孕育着新的生机。2009年初,笔者有幸赴意大利学习,其间,对意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考察,并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作了比较性研究,通过比较,对其在教学环节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感受颇深。当下正值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完善时期,博采众长、立足长远才能有所创新。

一、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化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美术教育”或者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故此,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者工艺美术教育模式观念的影响下,并未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教学模式的科学体系。相比之下,这两者都是以美术功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一直不大重视设计与科技、经济的联系,也很少考虑经济市场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长期沿袭这种模式,就会使得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与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学生入学后,忽视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在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固然没错,殊不知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依然很重要。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采取的几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宗旨,这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才符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因此,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不足,又能够加强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接触社会、行业、企业和客户,承接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使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的所有工作流程里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强对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使学生与市场有了直接的接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参与教学,由企业提供项目,以合作方式完成项目设计。这样既可节约企业设计成本,又可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熟悉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示,增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项目式教学可采用独立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终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判个人的实际能力,与课程相对应的学分相结合并给出评判。

2.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讲,开放式教学是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所采用材料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突破固有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尽早适应市场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体验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看似完全开放式的教学,却有着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考评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给出评价。

3.主题教学模式教师确定主题,结合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的征集活动,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解决造型和色彩的语言表现问题,并收集与表达主题相关的物质材料,以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工艺流程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技术能力的再运用,增加对新技术方法的理解,了解跨专业或行业的材料和媒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可能性。主题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成为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认知方法、判断技巧、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评价体系整个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执行,完成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我们提出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有利办学条件外,更不容忽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和投入。校内实训基地绝不能代替企业实习,真正合理的实训是校内外结合,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来共同完成,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才符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三、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采用多种教育模式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经验、治学态度以及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艺术设计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按照工作岗位和角色转换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的新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善于接受与设计艺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转变教学思路,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学校相关部门安排专业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习,通过参与企业、行业的项目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以达到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懂设计、重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欧盟国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地点,同时又是两个施教单位,两地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企业实训是主体,学校教育服务企业实训;企业培训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学校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目前仍没有完全摆脱普通学科型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以学历教育为重,忽视职业能力培养,这就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因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得到了切实保证。我们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展开的,由此来看,这种模式难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的目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除了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外,开发和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艺术资源,也是很好的渠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和改善课程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当前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结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结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与生产实践相适应,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生产服务;研究为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生产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作为职业教育还要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之,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形成和确立,是需要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方面作深入探讨和论证,才能具体实施和推广的。构建适合当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个性化教育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拓展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展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融入社会市场,才能促进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