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时间:2022-02-05 10:41:22

浅谈萧红小说艺术特色

一、抒情化

萧红,一个集小说、散文、戏剧及诗歌等多种文学创作样式的作家,用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来向读者传递不一样的萧红内心世界。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其小说成就是所有当中最高的。因为在其小说当中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也就不难发现她的鲜明的独特的创作个性。我们可以在她任何一部小说当中找到许多抒情性的语言,对于人物的描写、景物描写都注入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在萧红的笔下,一切的描写对象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独特的抒情性风格的原因,首先是受到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就以她的小说的特点、风格而言,应该是属于抒情小说的。这种小说最重要审美特征是“明显地融入诗歌、散文因素,具有鲜明的艺术意境,偏重于表达人的情感美、道德美、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抒情小说把“情”放在首位,用它的激情或深情去感染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人物、景物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服务的,它与传统的小说讲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有明显的不同。在三十年代,抒情小说又经过郁达夫、沈从文等人的进一步的发展,日趋成熟。吸取前人的长处,运用自己善于捕捉细节和色彩变化的特长,用自己带有感情的笔描绘人生,形成自己的“萧红体”小说。《小城三月》的女主人公翠姨是一个并不漂亮但却感情细腻的女人,萧红在小说中,把翠姨的感情悲剧放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三月里,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小说的结尾翠姨因为得不到爱而伤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文章中有这么一些话,“街上有提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通过她们的快乐来衬托出翠姨的悲哀。又是一个春天,还是那样生机勃勃,可是物是人非啊!把悲哀和抗议融入到这种春天的调子中,使读者在欣赏春天的美景时,又带有一丝的哀愁。也许在哀愁的背后,埋藏的是这位叛逆女性的严重抗议。萧红善于通过文字来表现情绪,使小说的语言带有饱满的情感。如在《呼兰河传》尾声里有几段话: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文字很好地表现了一种生命体验,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祖父”多次出现,蕴含着萧红对祖父无限怀恋之情。列举了后花园里的许多景物,表现了她对故乡无限的思念,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眷恋和渴望。

二、散文化

小说的基本文学手段是叙事,但萧红的小说常常是通过一些素描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场景的创设,通过对生命的深刻而又独特的体悟来感染打动读者。萧红小说的散文化倾向,无论是在其长篇成名作,还是短篇小说以及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都有极为明显的体现。在《呼兰河传》中,以童稚少女般的心理写了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眼里的善与美,“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在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多么生动逼真,趣味横生。就算你不是来自农村,但经过作者的一番论述,就如同在发生自己身边。通俗易懂是作家的写作标准,大到几十岁,小到十来岁,读她的文章就是那么朗朗上口。矛盾在为萧红作序时写道:“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零零碎碎,都是片段,不是整个的有机体。”正因为有了她小说的独特之处,才使其小说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萧红小说的这种散文化的写作笔法,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抒情的色彩。有人说她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读她的小说,你一定不会感到疲劳,更不会把她的小说归结为“小说”,甚至会把它当作散文来欣赏。因为在她的作品当中,你很难发现作为小说应有的那些,比如:情节等,更会误认为是在读一篇散文作品。文字是那么优美,又是那么富有亲和力。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又是那么饱满,借景抒情。她的小说语言也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她很少用修辞语很多的长句,比较喜欢用及其朴素的字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在她的笔下,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

三、结语

萧红,一个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却绽放出永恒的光辉的作家,一生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但却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她给中国文坛的天空留下了美丽而又耀眼的一瞬间,她的抒情性小说,开创了属于自己“萧红体”,凭借其小说的独特性,使成为众多作家当中一颗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其小说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胡风.生死场读后记[A].萧红全集[Z].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2]葛浩文.萧红评传[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

[3]矛盾.呼兰河传、序[A].萧红全集(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4]萧红.萧红全集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5.

[5]周春英.萧红抒情小说论[J].浙江师大:浙江师大学报,2001,1.

[6]姜志军.论萧红作品对当今文学创作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作者:潘华西 单位:清远市源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