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布玩具中的民间工艺

时间:2022-03-31 09:39:44

浅析传统布玩具中的民间工艺

就地取材

布玩具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而产生的。平静、安逸且相对封闭的农耕生活为耗时费力但又精致巧妙的布玩具提供了存在的肥沃土壤。布玩具的基本造型是在布缝的外壳内填人填充物,成为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布玩具的外壳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布料,棉、麻、绸、缎、丝、绢、绒布等;填充物更是五花八门:棉花、荞麦皮、高粱壳、锯末、蚕沙、米粒、艾草、干花等等。事实上,布玩具的主要制作者——孩子的母亲或其他母性亲属常常就是利用做针线活剩下的边角余料甚至旧衣烂衫,就地取材来制作玩具的。裁衣时剩下的布角可以变成动物的身体,旧毛衣上拆下的毛线变成了五彩的绣线,无用的谷壳则可以变成了使玩具可以立起来的填充物,甚至喜糖的糖纸也可以碾成装饰的金丝。这些材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及的平凡物件,却在妈妈们的巧手下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实在值得赞叹。就地取材除了使布玩具得以保持质朴和廉价外,也使其有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如盛产蓝印花布的江浙地区,就有特别的蓝印花布玩具,体现出质朴的乡土风格特征。对于民间玩具的制作者而言,不浪费任何材料、尽可能地物尽其用,不仅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也是因为某种隐约的对“造物”的敬畏。而这种取材观念,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则完全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也与环保的倡导不谋而合。

顺势而为

布玩具是集“雕塑性”与“柔软性”于一体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艺术,在艺术形态学上类似于现代艺术中的“软雕塑”。柔软的布料如何变成立体造型呢?民间布玩普遍采用了最简洁的造型方式:将两片布料缝合起来做成布壳,中间再塞满蓬松的棉花或谷壳、米粒等细碎颗粒。这样布片既能立起来,又能保持柔软的手感,适于幼儿抓玩。这种两片缝合的造型手段,一方面一定程度地决定了布玩具的外部形态:动物的身体常被分为左右两片,荷包也常由正反两片缝合而成;另一方面也成为了针线装饰的基础:人们会在缝合处增加针脚、缝上花边或缀上珠子以进行装饰和强调塑形,这种装饰方法在荷包及挂件上最为明显,甚至一些具象的动物玩具也是如此。当然,布玩具材质不尽相同,制作的工艺的各个有别,但显然遵循着这样的塑形及装饰规则:那就是因材施艺,顺势而为,让技艺尽量符合材料本身的特性,甚至故意夸大其特性,来彰显材料的独特之处。

当然,顺势而为也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布玩具大多由无法制衣的小块碎布拼凑而成,因此常常只能因材造型,这也是为什么布玩具型制一般小巧,而且多拼、贴工艺的原因。绣线的选择也是如此,家里有棉线就用棉线,有毛线就用毛线,没有严格的造型着色规范,随意性很大。材料的短缺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布玩具的型制和造型色彩,另一方面却也激发了制作者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布玩具比其他布制品更加轻松随意而灵动多变。

简工取意

传统布玩具中动物形象占了绝大多数,最常见的是虎、鱼、驴、蟾蜍、五毒、猴、鸡等,在造型方法上以具象形态仿生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模仿的天性,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敬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具象的形态更容易让儿童接受、认识,迎合了儿童天真无暇的个性。布玩具的仿生是简化的仿生,或者说抽象化了的具象仿生,这一方面是由于布艺的材料限制了它的模拟程度,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人们的造型观念:对于没有接受过造型训练的普通玩具制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玩具与模仿对象的相似度问题,而是玩具所反射的对象,或者说“能指”所承载的精神内容。人们通过观察事物,将事物的特征及形态抽象地提取出来,再经过联想和想象并与自己的喜怒哀乐联系起来,由此提炼出一个简单的形体。这种简单的形并不是形的弱化,而恰恰是以剔除或减少细微末节,突出形的主要感受部位来达到增加辨识度或者强化感受的目的。在这里,人们更多的关注事物的神韵、本质及创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而非自然形态。事实上,有些制作者甚至从未见过制作的对象。复杂的形体常被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组合,看似随意的造型发挥着制作者极高的审美把握,其主要强调的是通过语意学中的隐喻手法,使人产生联想,让人们熟知的一些生物的属性投射到玩具中间,在认知及使用产品过程中感知这些不同属性,从而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满足。如有些老虎形象几乎被转化成方形,显然,这种形态已与自然界的虎相差甚远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竖立的虎眼和虎视眈眈的威武姿态中看到我们心目中的老虎。这种简化不仅没有损伤造型的指向性和辨识度,反而增添了无限的趣味,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物以载道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物资相对匮乏,布玩具不是生活必须品,作为“耍货”,为什么它还能绽放出如此绚烂的光彩呢?原因在于布玩具除了供婴孩玩耍外,还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对于其造型和装饰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布玩具是民间风俗的一部分。许多地方有给满月的孩子送布老虎以求吉祥的习惯,还有端午互赠艾草香包、立春曰给孩子缝制“春公鸡”的风俗。布玩具融入风俗成为岁时节令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传统节Fd的标志,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而色彩艳丽而形态有趣的布玩具,也确实能将节日烘托得更加喜庆欢快。其次,布玩具有着吉祥的寓意。一方面吉祥图案广泛地被应用于布玩具的装饰上,如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纹饰和云纹;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纹、鱼纹、蝉纹、藕形纹、如意纹等。另一方面,部分布玩具存在的本身就具有驱邪、纳福的功能。如赠送布老虎意是祝愿孩子像小老虎般茁壮健康,同时还有用老虎镇压邪气、五毒的意思。这些功能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及巫文化,传说老虎是帮助钟馗镇压小鬼的“食鬼神兽”,孩子拿上虎形玩具带上虎形衣帽就可以得到虎的庇佑,后来则演变为人们表达爱子之心及迎福纳详美好愿望的方法。同时,布玩具还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比如在猫身上缝老鼠,表达猫吃老鼠的观念;在香包上缝制五毒,除了后来发展出来的辟邪寓意外,最初是具有着教导小孩远离毒害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布玩具还,泛采用谐音、象征、会意、综合、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段,在造型和色彩上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及其他的宇宙和时空观,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

中国传统布玩具作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风情。它是来自于人类自娱本性的“耍货”,它比其他民间艺术品更多一些超功利的成分,或者可以说更接近于“纯粹的艺术”。从这些美丽的布玩具中,我们应可看到隐藏于质朴外表下的独特精神以及我们这个时代所孜孜寻找的民族印记。

本文作者:彭云单位:长沙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