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2-12-29 08:09:0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和管理考核上存在不少问题。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需要在资金投入、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管理以及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

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对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很快、态势较好,但问题也很突出。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不可缺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运用音乐、摄影、舞蹈、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情操教育。艺术教育需要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音乐欣赏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方法。[1]经典音乐、文学、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对崇高精神和高尚道德追求的集中表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经典艺术鉴赏和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熏陶,使之受到美的启发,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从各种艺术类型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比如,美术专业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新产品新工艺、科技发明创新等都离不开它。绘画艺术中的创意灵感带来设计创新,带来新的工艺和产品。[2]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不仅有艺术专业,大学生也要接受艺术通识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两翼。艺术和科学都是追求真理,艺术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科学更多的是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会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新点子、好创意,每个人在讨论、交流中受到启发,促进校园学术氛围的升华。[2]

二、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调查分析

(一)总的发展态势比较好。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来,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迅猛发展,不断规范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郑州大学在1999年就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首批32个基地之一;河南大学在2000年颁行了《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条例》,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推进,并将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河南大学还充分利用本校艺术学院综合水平较高的优势,把艺术学院作为全校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特色教材,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2007年以来,河南大学教师主编的公共艺术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29部,其中李明伟教授编写的《设计色彩》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彭亚教授编写的《美术鉴赏》是中国21世纪艺术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成为全国高校艺术教育推荐教材。其次,发展比较全面。一是机构和队伍逐步建立。不少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机构独立的教师队伍建立起来。如,河南师范大学专门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和河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公共美术教育教研室、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洛阳师范学院采取智力引进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合理的师资队伍。二是课程设置不断丰富。郑州大学在2000年组织专家对艺术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修订,精选出20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供学生修读,其中艺术课程有40多门。河南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开设出种类齐全的艺术课程,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曲、语言等,开设课程全部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课堂形式有理论课程、技能课和讲座等,大学生艺术团中的艺术实践课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和大课等多种授课形式。三是第二课堂较为丰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大学生们参与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使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艺术陶冶。河南大学艺术教育第二课堂重视艺术审美实践活动,成立了一批学生艺术团体,如学生剧社、军乐团、各类协会20多个,由艺术学院和公共艺术部的专门艺术教师辅导管理和训练。四是教育设施不断完善。郑州大学学校艺术教育经费保障到位,电化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教学设施充足,学校还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改善艺术教育活动条件。各高校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第三,成效明显。艺术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郑州大学形成了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艺术教育体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郑州大学学生艺术课程合格率达到98%,优秀率达到40%;河南大学90%以上的学生对艺术知识和技能基本上都能掌握,学生艺术类课程及格率达到96%,优秀率达到38%。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审美实践也取得丰富成果,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二)问题相对突出。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公共艺术课。受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受领导重视。一些高校把公共艺术教育课排在课表最后,甚至当成摆设。从调研来看,一些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模糊认识,认为艺术课与专业课相比处于次要地位,思想认识上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关系创新型人才培育、关系全省改革创新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工作中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创新放在其它教育改革创新的同等位置。不少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一部分学生只看重专业课学习,对艺术课程不在意,上课是为了争学分,也有的当作消遣。此外,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公共课、选修课等在高校教育中处于次要位置的思想认识在社会上非常普遍,特别是学生家长,最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总认为艺术课对找工作和事业发展关系不大,形成了社会上一边倒的认识误区。第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全省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很快,但整体水平不高、不平衡。从全国来看,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处于中等水平,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比,各方面还是很落后的。如,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始于建校初期,建立了中乐部、西乐部,开展了系统的普通音乐教育。1993年音乐室更名为艺术教育中心后,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艺术类课程;浙江师范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河南省高校之间公共艺术教育也很不平衡,比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较好。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比较差。不少学校缺少专职艺术教育教师,很多学校艺术课程开设不足,多数学校没有艺术选修课,一些学校很少组织学生艺术实践课。公共艺术类学科建设不平衡,课堂教学难度大。一些学校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排在选修课中,某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沦为摆设。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高校也面临不少困难。比如,教学内容深浅不好把握,城乡学生艺术素质差异较大等。第三,薄弱环节比较突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艺术教育课程内容需要完善。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由授课老师来开设,学校对这些课程的管理较松散,有时出现课程重复的情况。一些学校课程开设不全,教育部规定8类课程作为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但有些高校只开设其中的几门,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高校专职艺术课教师少。按规定,各高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在校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一半,但很多高校没有达到要求。公共艺术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水平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公共艺术类课程经费投入不足。近来虽然高校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增加不明显。多数学校没有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公共艺术实践课经费,一些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学器材和设备不齐全、设施和场地缺少,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师缺乏科研和学习培训的费用。对公共艺术类课程的管理考核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评估办法,多数高校没有公共艺术课考核方案。一些学校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学管理工作不落实。

三、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是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明显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学校建设、设备投入大,但应明确对高校公共课程特别是公共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不能厚此薄彼,做到教育财政资金均衡投放,重点要保证艺术教育器材和设备的建设。同时,应激励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社会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捐赠,同社会艺术团体联合建设艺术教育实践课堂等。对采取这些措施的高校,教育财政可以进行补贴,给以资金支持,形成高校公共艺术学科建设投入多样化的局面。最后,要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设备配套标准。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制定全省公共艺术教育设备配套标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器材、设备、实践场地等做出要求,推进各高校落实并保证公共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第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系统化,既要有一定比例的艺术理论课,又要有艺术实践课,还要有艺术史的内容,形成艺术课必修、选修、实践课体系,合理分配课程比例,做到课程开设系统全面,利于学生对艺术的了解、掌握和吸收。课程设置要全面且具有时代性。教育主管部门应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规定,监督高校开齐8大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增设艺术选修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适应不同学生的艺术特长,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的需求。同时,高校应开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细化课程分类,增强学生在选课时的目的性和积极性。突出艺术课的时代性,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的走势,增加当前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现状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加特色课程的开设,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紧贴时展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发挥专业课资源优势,增加新的选修课内容。比如,“理科院校可以依托计算机软件专业开设动画专业,工科院校可以开设环境艺术专业,农科院校可以开设园林设计专业。”[3]这样依托各专业课进行拓展,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快推进教学手段创新。一要创新教学模式。艺术本身是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公共艺术教育应采取创新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如果采用陈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难以发挥其功效。应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二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公共艺术教育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资源,增加多媒体设施,配备或利用艺术学院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室,供非专业学生学习。互联网技术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远程教育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优势,探索建立“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库”等教学教研网站,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开发与监管,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拓展艺术教育课堂。三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应注重大学艺术氛围及学生艺术活动实践的过程本身。自我表现和锻炼成为大学生参加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4]应鼓励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发展,成立大学生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文学沙龙等,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给各社团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间。对现有的各种高校文艺社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团水平,多组织文艺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公共艺术教育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当有密切关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首先应配齐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从河南省调研情况来讲,专职教师稳定、齐全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普遍较好。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专业课教育,它的重点在于艺术鉴赏、艺术审美。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教师总数不能低于国家要求的公共艺术教师总数的50%。应重点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公共艺术兼职教师应从艺术专业教师里选聘,对有艺术学院的学校,要推进艺术学院艺术专业教师讲授公共艺术课,适当聘请文艺界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或担任艺术教育顾问、兼职教授等,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社会了流行的艺术行式和艺术潮流。同时要加强公共艺术课教师培训和管理。高校应完善艺术教师培养体系,定期组织专业性的培训和进修,鼓励在校教师和外聘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创新型的教师。此外,要提高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考评计入工作量考核体系,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公共艺术教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五,改革创新考核评估体系。高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推进公共艺术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一起规划、一起安排、一起推进、一起考核评估,对公共艺术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做出具体要求。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估,把相关职能部门对该项工作进行督导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与公共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挂钩,甚至在绩效考核上制定出科学的计量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评估办法,对学科的教师职称、经费投入、教学设备、课程内容、教学科研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促进艺术教育学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宏伟.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民族音乐,2010(5):118-119.

[2]李灵艺.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157-159.

[3]贾正辉,蔡阳勇.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4):17,22.

[4]赵静.综合性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10(4):34-35.

作者:李灵艺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