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探讨

时间:2022-03-07 10:52:48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探讨

摘要: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提速,直接融资慢慢演变成为国内企业优先选择的融资形式。在这一趋势下,商业银行应当更好地适应金融脱媒趋势,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就是加大债券承销业务的规模、大力扶植重点项目、培育专业人才;此外,还应根据行业及顾客特征,选用更加恰当的发展方略,加强同另外一些金融机构间的协作,最终实现突破创新。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投行业务

一、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出现的主要问题剖析

上世纪中期的美国最先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而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金融脱媒”的迅速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大量的资金逐渐脱离银行系统,企业避开银行通过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主动开展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贡献卓越。即便如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发展依旧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受到严重的法律约束

国内的金融法律体系严禁金融领域节开展混业经营,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完全涉足到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当中。即便国内法律持续修订并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法律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宽,也令投行业务的进行获得了不少法律依据,然而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投行业务均为边缘性业务,并且其收益和所承受风险的匹配程度并不高。在《商业银行法》当中清晰指出了商业银行不能参与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证券发行和承销,在当前的金融法律框架之内,面对资本市场的巨大蛋糕及广阔市场前景,商业银行却被拒之门外。

(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亟待树立品牌优势

中国总体的资本市场发育尚未成熟,同时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业务类型及服务种类过于单调,一般只是在债券承销、项目融资、咨询顾问以及托管等内容上提供极为有限的产品与服务,再加上产品条线不够长,就算开发了大量和证券公司相似的业务品种,也仅仅停留在市场开辟时期,市场对商业银行提供投行业务的认可程度较低,这就表明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缺乏品牌优势,从而难以获取足够的接受度。从现在的市场情势来讲,企业顾客对于并购重组、投融资顾问以及公司上市财务顾问等有关投资银行服务的需求较为明显,但是商业银行却无法提供充足的投资银行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三)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管理呈现出混乱的局面

中国金融领域的管理属于分业管理,采取的是多边监控,平时操作过程中的管理矛盾、协调困难、协调不及时等情况十分普遍。因此,在分业管理机制下,即便监管人员对商业银行展开投行业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默许,并且也出现了政策放宽的良好情况,然而,有关商业银行经营投行业务的法律规章却不够清楚,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实施细则,进而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市场操作出现极大的波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隐患。

二、国内商业银行深化投行业务的途径研究

上述内容提到,国内监管人员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给予了一定的默许经营,并且在政策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放宽。在这些有利因素的支持下,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类型也逐渐增多。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政策支持

近来,国内政府越来越注重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表示要主动推动股票以及债券发行交易机制的变革,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杠杆率。国内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市场交易的新政策不断颁布,增强注册效率,防止政策障碍,促进市场创新,并且扩大债券的发行规模:首先,实施交易商协会注册文件表格体系,用于规范发行者、主承销商以及众多中介服务部门的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其次,是对屡次发行、信息披露规范以及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公司实施注册提速政策。

(二)债券承销:市场选择体系中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途径

1.金融脱媒环境下债券发行对于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金融脱媒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债券定价也逐渐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发展。不管市场资金的松紧程度如何,债券融资费用和银行贷款相比都具有明显优势,大型中央企业信用评级更高,更加倾向于依赖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以及超短期融资券等来满足资金需求。央企的债券发行将会不断延伸到其他企业单位、地方性国企以及资质良好的各民营企业中,在银行贷款利差收窄的情况下,其最终结果将会是导致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替代。所以说,我们应当继续推动包括债券承销业务在内的投行业务发展,而这也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加速战略转型的最佳选择。

2.金融脱媒背景下债券融资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效应近年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内企业经由投行业务进行融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股权、债权、信托收益、券商资管等一系列手段。国内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大部分都用作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然而,也有一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譬如逃避贷款监管、未合理规避投资风险、游离在管理范围之外等现象。我国监管机构颁布了相关管理规范后,很多企业通过理财方式进行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不少资质流量的客户便会迅速转入到债券市场当中。债券属于标准化的债权资产,配置债券能够代替新增空间极其有限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投行业务的相关对策分析

(一)加大力度开展债券承销业务,集中发展重点产品不管是市场选择,或者政策鼓励,债券承销业务均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在中国债券市场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债券承销依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债券承销业务,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来说,可以承销的基本债券融资工具有很多,比如说: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债券、私募债券等等。其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不可以高于发行主体净资产的五分之二。历经数年的发展,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的注册空间及注册规模逐渐缩小,仅凭借每年净资产的增加,这对于市场扩容的贡献是很小的。相反,超短期融资券、私募券的发行规模基本不受发行主体净资产的束缚,永续债券能够计入到权益中,可以迅速降低资产负债率,对发行主体来说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因此,为了尽快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发行主体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当尽量多承销像超短期融资券、私募券以及永续债等业务。

(二)根据客户及行业特性,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

1.行业策略:慎重选择当选择发债客户的时候,必须提前掌握交易商协会以及各商业银行的行规,对于审批或者注册比较困难的行业领域,更应慎重营销,若做不成同时还会影响到和客户间的关系,那么对自身业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现今,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政府偿债企业等都是受限比较严重的行业。其中,产能过剩行业通常选择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竞争优势较大的龙头企业,例如央企和重点国企,同时企业生产经营及在建项目应当符合法律规范。

2.客户策略: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及优质民营企业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区域的经济特征、客户的基本特点来制定适合的对策。大型央企信用评级较高、资质较好,也更加倾向于直接融资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对其采取重点营销。对地方国企而言,随着利润及净资产的迅速增多,也可以作为突破口。此外,部分区域内拥有不少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尽管其发行规模不大,然而成长潜力巨大,能够负担的综合成本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也可以将这部分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纳入到考虑之中。

(三)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由于债券承销业务的流程非常繁琐,包括客户营销、申报注册、发行上市等多项内容,有关政策会经常伴随市场形势作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批优秀的债券承销业务人员极为困难,一名合格的项目经济从开始接触业务到真正上手至少要半年时间,并且要至少经办三四个项目才能熟悉基本流程。因此,商业银行更应当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构建起一支专业投行人才团队,特别是投行业务量巨大的经办行,更需要拥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除此之外,也应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尽可能保持人员的稳定性,最终促进投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拓展经营思路,强化与其他机构间的协作

考虑到开展直接融资的客户拥有更强实力,在谈判过程中处在强势地位,他们通常对融资方案要求苛刻。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当中应尽量迎合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对超出自身经营范畴的业务或者暂时无法办理的业务,应当及时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密切合作,在保障商业银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赵海通 单位: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学院路支行

参考文献:

[1]张春庆,李安辉.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探讨[J].前沿,2015(08)

[2]谢多.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金,2013(07)

[3]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