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13 09:36:50

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路径探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应遵循何种路径应用管理会计,如何科学地应用管理会计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熊焰韧和苏文兵(2008)[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数据表明,管理会计方法的理念不断被中国企业所接受,但是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还相当有限。喻晓飞(2010)[2]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理论和实践脱节、管理会计缺乏规范及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等,指出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软件开发、完善企业制度等方面加大管理会计应用。郭晓梅和苏月嫦(2006)[3]认为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局限是技术层面,尤其是采集基础数据和建立数据仓库的基本框架。冯巧根(2009)[4]提出从CSR的伦理观考察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来解决企业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投资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公司治理作用。潘飞和王悦(2010)[5]通过文献研究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后,认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突出难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本土化,并且找到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发展模式。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目前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肖文东(2011)[6]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从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会计工具、明晰产品和条线结构、改进资本分摊模型、改进成本分摊方法等方面指出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方向。朱承静(2012)[7]认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主要存在决策层重视不够、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基础信息薄弱、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并从这些方面分别提出对策建议。戴璐和汤谷良(2014)[8]引入吸收能力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应用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围绕显性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取得了明显效果,促成中方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改进。但国有商业银行简单模仿外资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不能快速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管理会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应用程度、管理会计的功能或方法应用现状分析等。本文则另辟蹊径,从应用路径的视角,尝试为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循序渐进地应用管理会计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功能指明方向。

三、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各商业银行试图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思想和内容,结合国内银行体系的特点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具体见表1所示。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各种方法应用的具体情况如下: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部分银行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构绩效、产品绩效和部门绩效挂钩的全方位预算约束体系;费用核算方面,推行财务集中,将费用核算的层级上移,同时采用总量控制和收入成本比例控制的方法控制费用;资金管理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各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自己的资金池,将资金转移到省级分行或总行进行调度,分支行在资金上存和使用时按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计算成本和收入;绩效考核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些已经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并结合成本、利润、业务量等指标形成多维度的考核框架。

四、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及项目实施情况,管理会计系统上线时间普遍较长,且在全面上线后,充分利用其系统的银行并不多,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用管理会计系统的成本分摊模块,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用程度不高,取向不全面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方法体系及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等工作程序,具有分析、决策、计划、控制、成本计算等功能。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实务中,管理会计应用取向不全面,目前只是侧重建立了责任会计中心、业绩评价等,在成本管理中未能建立以网点为成本核算单位的核算体系,内部资金定价方法未能结合银行实际经营状况。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程度不高。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领导层重视程度不高,二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存在关系。商业银行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如果领导层不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程序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应用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间容易出现问题,而分支机构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目前仅有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仅对银行内部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并不能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价格和营销活动等信息。此外,商业银行因系统众多致使信息数据过度分散化、碎片化,这些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一定阻碍。

五、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既涉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商业银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也涉及在管理实务中如何选择管理会计模式、如何解决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应遵循一定的路径,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应遵循以下路径:改善内部环境———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选择应用模式———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

在充分重视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以及如何与本行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第一,由于管理会计理论源于工业企业,在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时,应在实施方法和应用假设上进行修正和创新;第二,对是否能将管理会计的应用延伸到基层网点、人员进行研究,创新信息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可信度较高;第三,对配套的管理会计系统如何设计、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第四,对业绩考核体系、FTP定价机制进行充分研究;第五,研究如何将管理会计的信息范围进行拓展,将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的数据纳入,进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参考价值。

(三)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大数据+信息披露的管理会计模式,将生产数据与财务数据有机结合,提供自动分析预警;可以选择互联网+App的手机应用会计报告模式,将信息披露工具与手机App相连接,实现大数据实时控制、反馈和预警,实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相互补充,并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动画或图表等形式。

(四)因地制宜,建立合适的管理会计系统

管理会计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价值进行计量的会计,是对过去数据的分析、现在数据的重构、未来数据的预测过程。商业银行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行的规模和组织体系,设计和建立适合本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分客户、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机构预算、业务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税务成本、内部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EVA)、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前、中、后”一体的管理循环。

(五)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

在管理会计从研发到实施的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漏洞和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在正式推广管理会计系统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采集各个条线、部门的反馈建议,在新业务开展时,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维护,及时优化管理会计系统。在反馈建议的工作中,为调动员工反馈的积极性,也可设立激励机制。在管理实务中,由于经营的业务种类以及涉及的部门机构较多,商业银行在遵循以上路径实施管理会计时可以采用先研究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应用方式。

六、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优化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本行实践的结合与创新是商业银行的有效选择。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时在方法和模式上会存在差异,但遵循的原则和路径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王光国 王广智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 南京西部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J].会计研究,2008(11):84-90.

[2]喻晓飞.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7):34-36.

[3]郭晓梅,苏月嫦.管理会计应用的瓶颈和突破[J].经济问题,2006(1):69-71.

[4]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80-88.

[5]潘飞,王悦.中国管理会计的若干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0(3):27-31.

[6]肖文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92-96.

[7]朱承静.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问题探讨[J].青海金融,2012(2):62-63.

[8]戴璐,汤谷良.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变革中的“西学东渐”与外资的知识传授[J].会计研究,2014(7):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