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2-04-09 11:21:00

浅析财政信息化建设

在2000年年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项怀诚部长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三项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和政府采购。并且强调,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助力财政改革。三项改革作为今年财政改革的重点,从预算指标编制、政府采购信息,到财政资金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每一项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多与。

一、预算改革与信息化

预算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基础性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建立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和财务的执行基准,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申之重。改革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预算的编制不精、不细,粗糙难行,而且方法不科学、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二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约束软化,追加过多,资金使用效益低。三是由于预算编制较粗,支出预算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和项目,因此,给预算监督带来很大不便,对资金使用情况无法做到跟踪问效,审计检查难度较大。建立从预算编制到执行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本级各部门预算业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预算编审系统可以达到精编、细编预算的目的,符合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的要求;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通过指标的分配核对、下达汇总,实现预算指标执行情况查询、分析和管理的现代化;财政监督实施监控软件,使财政资金的静态和动态情况及时迸人到监督视野,确保财政工作和财政业务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三个业务系统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流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满足了预算改革的技术要求。

二、集中收付改革与信息化

如何建立系统科学、规范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新体制,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一个新课题。随着财政资金成分的多样化,分配层次的复杂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库分散收付的弊端日益暴露:一是账户设置多头化,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外;二是资金入库迟滞化,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缓慢;三是收入征管松懈化,财政收人流失严重;四是资金拨付繁琐化,导致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实行“直通车”式的拨付,由国库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提供者或用款单位。这项改革要想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集中收付网络的建立和集中收付软件的使用,从技术上保证了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国库集中收付网根据财政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而专门搭建,该网络通过专线,实现财政、税务、国库、银行间的横向联网。征收机关通过联网的系统程序,生成已开票未人库的缴款书或完税证电子数据文件,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实时清算,同时将税票和资金结算信息送到国库。这就完成了集中收付中“收”的功能。而“支”的功能是由财政部门根据细化预算和部门预算的要求,通过网络下达资金拨付批复到支付中心,支付中心通过银行把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或用款单位。集中收付软件的使用,实现了当天开票,当天人库,可大大减少资金入库和拨付的中间环节有利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金分散管理,部门、单位多开户,“小金库”泛滥等局面,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抑制和避免腐败。

三、政府采购与信息化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公共经济行为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资金占GDP的比重日益加大。近年来,我国在政府采购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但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所谓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将其购买性支出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从管理层面上讲,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调控管理水平,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有利于反腐倡廉,稳定财经秩序。

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采购信息的和采购签约。美国的“采购改革网络”可以在因特网上查找各种政府采购相关信息;英国利用因特网进行政府采购;巴西也建有较完善的因特网采购体系。现代电子技术的利用,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费用,并且对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管,从而大大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使政府获得较大收益。据财政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20多省(市、区)共370多个地市在积极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府采购系统网络,通过该网络可以查找各地政府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并取得了显著的节支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于各级财政部门来说,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是确保三大财政改革取得最终胜利的必要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