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创新论文8篇

时间:2022-05-04 09:12:09

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创新论文8篇

第一篇:杠杆效应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摘要:经营杠杆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地评价经营风险,揭示销售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整合投入产出,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关键词:经营杠杆效应;企业发展;影响要素

一、经营杠杆效应的现实体现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其他相关条件基本维持不变的状态下,增加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但不会改变企业总的固定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使得单位产品的利润得以提升。在经营杠杆效应发挥功效的过程中,可以影响经营效果的是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随着企业产品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会产生不同的销售量,而产品的销售量与经营杠杆系数是反向变化的。换言之,产品销量更大的那个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反之则越大。

二、经营杠杆效应对企业的作用

(一)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加以预判与规避

因为经营杠杆系数及固定成本同方向变化,所以不同企业的盈利和亏损情况或者同一企业的盈利和亏损情况,经营杠杆系数是不同的。盈利企业或者在盈利状态中若没有限制市场销售,利用经营杠杆效应就可以通过扩大销售,包括扩展营销渠道等营销活动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获取风险报酬;如果存在销售限制,我们尽量控制销售量在盈亏临界点以上,使企业仍然可以像没有限制一样,通过扩大销售增加利润。

(二)能为企业降费提效创造更多收益

降费提效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在努力追寻的目标,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和降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费用,这些费用就会通过经营杠杆效应使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扩大,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所以,企业应从价值角度严格控制固定费用,尽可能地降低固定费用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掌握企业经营杠杆效应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公司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大提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收入,弥补固定性费用的消耗,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影响要素分析

对经营杠杆效应产生影响的要素主要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下面就其各自存在的要素展开分析:

(一)内部影响因素

1、产销量。如前文所述,销售量是影响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品的销售量大,那么他的经营杠杆系数就会小,反之就会大,也就是说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大小是与经营杠杆系数成反比的。所以,企业可以策划各种活动或者增添新的渠道来促进销售,提高销售数量,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从而降低经营风险。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经营杠杆效应的基础,经营杠杆系数始终大于1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固定成本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关系是互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固定成本如果出现了增加,那么经营杠杆系数也将会随之增大;反过来,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出现了减少,那么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也将随之减小,并不断趋近于1。3、产品定价。因为企业销售量的大小与经营杠杆系数是成反比的,所以产品价格高低与经营杠杆系数变化也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企业产品的单价订得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小;反之,单价订的越低,经营杠杆系数则越大。4、产品收益。产品的销售单价扣除单位变动成本之后的差额是单位产品的收益,而经营杠杆效应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使得单位产品的收益得以提升。因此得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高,单位贡献毛益就越小。

(二)外部影响因素

1、行业影响。各行各业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屹立市场生存发展都有其各自的道理。有的行业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其成本效益就较低;有的投资虽少,但利润回报高,所以它的经营杠杆系数就会偏低。对于像制造业这种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行业,可以通过控制成本,加强产品创新等手段降低经营杠杆系数,就会使得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对于诸如信息产业这种经营杠杆系数较低的行业,可通过增加人才的引进,完善研发条件,使研发产品更加智能与科技来提高了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为未来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2、市场影响。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市场系统风险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某一行业有所偏重,比如房价降低时会使房地产行业受到冲击,同时也使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受到负面影响,使企业利润率大幅度降低。若是控制其固定资产规模恒定不变,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就会增大。另外,国家颁布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也有影响,如提高汇率,会使出口贸易市场形势低迷;利率提高,企业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都会随之增长。3、国家影响。不同国家中同样的行业整体经营杠杆水平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很多行业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很健全,所以运行成本低,产品利用率较高,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系数都比较低。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许多产业才刚刚起步,研发投入非常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多年的高投资和低回报使企业留存大量的固定资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办法盈利又不能合理的处置转让,经营风险和操作杠杆系数就比较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来自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存在充分利用经营杠杆获得收益的条件,但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成熟,使得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影响因素。所以,企业在今后的现实工作中,应当联系本身条件和环境,权衡利弊,选择适当营销策略;充分了解自身的固定成本水平,掌握业务产销量规模以及不同产品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固定性支出,增加企业的业务量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做好企业产品定位;随时注意行业之间、市场风险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改变等外部因素干扰,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经营杠杆,使它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使企业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作者:周顺修 赵旭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淑慧,沪深上市公司经营杠杆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6(6).

[2]李莉娟,谈经营杠杆效应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7(2).

[3]刘秋玲,经营杠杆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5).

第二篇:企业经营绩效成功案例展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ZS药业进行调研和考察,收集与ZS药业平衡计分卡项目相关的数据资料、观察记录,并对公司员工进行访谈。通过与ZS药业的一系列研讨,为ZS药业制定了企业战略目标,并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基础制定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实施。本文最后对企业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提出建议,为其他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提供借鉴。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经营绩效考核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各大企业的竞争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尤其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流动性正在激素提高,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管理的重点——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显得越来越重要。经营绩效考核是公司经营管理者改进企业工作绩效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公司员工提升、奖酬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正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Kaplan和Norton(1992)首次提出了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建立了非财务层面辅助财务层面发展的重要联系。Banker等(2004)认为,平衡计分卡的可操作性体现在它将企业员工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能够明确这种关系,企业战略目标就能进一步转化为可执行的评价指标,从而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Braam和Nijssen(2004)提到,将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会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积极的影响。平衡记分卡以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为中心,其中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但平衡记分卡不仅仅是四个层面的简单集合,它是以财务层面为主,其他三个层面为辅,包括一套相互联系且可量化的指标,从而将企业的各个层面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并指向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

二、简介ZS药业及其实施案例

ZS药业是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在准备上市期间,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却每况愈下,随着ZS药业进入低速发展期,ZS药业经营绩效评估体系的问题和不足逐渐暴露,公司经营绩效评估体系不完整、绩效评估重点不明确、绩效评估体系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公司的整体经营,甚至拖慢了公司上市的脚步。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ZS药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如何加强经营绩效评估体系的执行,是ZS药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经营绩效体系之前,ZS药业一直以单纯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评价,财务指标分析法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虽然它能够计算出客观的数据供企业管理者负责人查阅和参考,但传统财务分析是一种滞后性的分析方法,不能及时将企业的改革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及时的从工作中发现企业目前的问题所在,不利于企业随时调整企业战略方向。ZS药业总负责人意识到单纯的财务指标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未来的规划,需要引入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在众多绩效评估方法中,ZS药业总负责人选择了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通过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制定出企业战略图,后将战略图转化为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各项指标,并制定了对于各项指标的考核标准。首先,ZS药业负责人与管理层共同商定,达成企业目前经营的总体战略目标——以企业营利增长为目的,以财务角度为主,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发展角度为辅的经营战略目标。其次,ZS药业负责人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企业目前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问题诊断,分别发现以下问题。财务方面,ZS药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差,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尚未进行预测;客户方面,老客户的留住率低,企业没有对客户进行满意度回访;内部流程方面,ZS药业研发药品创新点少,对于顾客的售后服务几乎为零;学习与成长方面,企业员工留用率低,雇员学历门槛低。再次,ZS药业管理层将企业目前的问题进行绩效考核指标,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选择出适合ZS药业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通过ZS药业负责人的筛选与审核,得到企业负责人对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定,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将该管理流程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当中,现在每个季度都会对该经营绩效评估体系进行整体评估,并及时对企业的重大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三、实施后的阶段性结果

制定体系后,ZS药业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行,并选取该企业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包括:患者治愈率、客户满意率、总业务收入、企业员工流动率。对比2015年,患者治愈率从15年的56%上升到68%,提升了12个百分点;客户满意率从去年的90.8%上升到94.2%,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企业总业务收入比去年提升了356万,企业员工的流动率与去年相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该体系能够促进企业业务收入增长,客户满意度在上升,社会效益也在稳步提升,ZS药业在实施了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设计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更能够帮助企业达成其战略目标。四、对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建议通过ZS药业案例分析,本文给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需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配合,将实施经营绩效考核当做工作来抓,企业员工也需要对该体系全力支持与认同,才能真正发挥该体系在企业中的导向作用。第二,在该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企业缺陷的地方加以修改,更要看到企业优秀的地方,配套以奖励机制,把绩效考核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平奖惩的一种方式。第三,该体系所指定的考核指标必须符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权重设计要科学合理,将指标权重的主观性降到最低,指标的选取应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本文采用单一案例研究方法,尽管在案例选择上考虑了所选案例的代表性,但单个案例冰晶还有局限性,难以代表所有企业。作为进一步研究,在ZS药业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行业阶段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丰富完善本文的理论。

作者:张伊朦 范亚东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永玲.平衡计分卡的成功案例展示.实务,2006.7.

[2]毛凯茜.平衡计分卡在银行业成功推行的案例思考.财会月刊,2010.9.

[3]刘俊勇.战略运营人员一体化系统研究——基于长寿药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案例.会计之友,2012.9.

第三篇: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1引言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完善,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使其能够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机遇,都在不断的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什么样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最适应企业的发展状况的,怎样进行经营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稳脚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要不断的进行改变与完善,逐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2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2.1市场环境的改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总体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变革。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作为市场的主导,是各个企业经营的主要发展动力。企业为了能够竞争到更多的客源,树立正确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1]同时通过一定的媒介对企业进行宣传,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2.2生产方式的转变

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逐渐相应国家的号召,将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动力。许多企业为了正确相应这种号召,不断的进行管理体制的变革,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科学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更加完善和顺利,一定要减轻企业中利用近亲进行工作的情况,更多的发展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为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问题

3.1管理制度形式化

目前,我国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在这些制度管理体制下,依然存在很多形式化的现象。虽然有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但企业不按照制度行事、经营过程中执行力不强。因此,导致很多规章制度的设置成为摆设,没有真正的发挥其监督控制的作用。

3.2组织结构僵化

我国许多企业中,组织结构僵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导致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产生;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不合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绩效管理制度的不明确,导致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合理的发挥其价值。这种僵化的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3人力资源问题

在企业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2]但是目前企业的人力管理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以及绩效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员工在企业中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价值,更不能得到充分的晋升空间,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阻碍企业的整体发展。

4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4.1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一定要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创新出一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进而不断的获取客源与收入;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企业的形象进行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综合提升企业的竞争私实力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4.2创新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怎样的管理制度,是符合企业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提升竞争实力的,是需要企业不断探索与改善的。一个合理的管理结构,能够调动企业上下各部门人员的力量,综合的提升的经营效率,形成一种优良的发展体制。积极应对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4.3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市场经济带给企业更多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传统的以控制成本为主要内部控制标准的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背景。企业一定要不断建立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多种内部控制综合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会计核算、预决算等工作都提供了必要的基,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保证企业充分的了解财务与经营的状况,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3]因此,一套健全的内部管理模式,不能只局限于对于成本的控制,还要建立起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行监管,合理发现并控制企业的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4.4加强技术创新

为了响应科学技术的规定,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并且合理把握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将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与经济利润的提升。

4.5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总体文化的创新,能够为企业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企业的管理不能单单依靠与管理者的思想、员工的劳动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这种发展模式长久以来会造成企业发展动力的枯竭,没有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要不断的加强文化创新,培训企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不定期对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进行传达。综合提升员工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不断的接受到最新的知识,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为企业的管理与工作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

5结束语

为了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的竞争实力,促使其合理的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经营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促使企业能够寻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不断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不断的为企业注入活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

作者:蔡文秀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建新.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

[2]郑玉芳.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6):63.

[3]苍靖.企业环境管理策略与其经营业绩的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1(1):40~42.

第四篇:园林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途径

2012年,“生态文明”理念已成功纳入现代化建设格局,使其城市发展逐渐由现代化演变为生态化,而“节约为先”、“保护为先”、“自然恢复”的城市建设思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目标。

1园林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案例1:某家园林企业蓬勃发展,但因市场不景气、竞争力加大等原因,在临近年夕,以往年终奖以工资两倍为主,甚至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情况下,甚至更多。但该年却与之相反,仅以工资一倍发放年终奖,为了不对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该企业董事长以“小道消息”的方式,传播公司营业效果不佳,需采取裁员的方式,减轻工资负担。该消息一出,人心惶惶,而此时董事长宣布:“公司不愿放弃任何一位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员工,但年终奖却无力发放。”但却在除夕伊始,向员工宣布可按照一倍工资对年终奖进行发放,从而引得全体员工的欢呼。针对此,该园林企业管理者能够准确抓住员工心理预期,由2倍工资缩减为0倍,再提升至1倍,即通过对员工心理预期的降低,结合经营管理手段的运用,达到或超过预期效果,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案例2:A公司属于私营园林企业,注册时间为2000年。经过10多年发展,已在该市园林建设行业占据着显著位置。同时,该公司拥有独立园林绿化建设队伍与配套苗圃,在园林绿化工作中采用自产自足的方式,经济效益略高于同类企业。但在专业性、法制性市场背景的影响下,该公司缺陷得以显露,如资质低下、品牌效益差等,对此,该公司领导者利用经营战略整改的方式,勇于创新,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高,并将经济效益恢复至原有高度。案例3:W公司属于园林绿化、设计、养护与苗圃培育一体化园林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市级守信企业称号。但由于该公司采用家族式经营模式,即公司董事长集中管理,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背景下,该公司改变原有集权控制的方式,通过对经营机制的整改,吸引大量管理能力强、专业精准度高人才的参与,促使公司资质不断提升,同时企业内部团队意识尤为浓厚。

2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园林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途径

2.1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各个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则应不断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对经营成本与利润、工作效率与产量、质量的严格控制,提升客户满意度。在此期间,清晰明了、操作简便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园林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即依据企业经营流程,对客户个性化需求予以匹配,通过对自身服务理念与管理服务优化的方式,结合员工定期培训与现场指导工作的开展,降低客户投诉率、园林建设工程返工率,真正意义上促进客户满意度、企业信誉度双重标准的提升。

2.2改变原有经营模式

园林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需改变原有经营理念与模式,从客户的角度入手,采用园林建设全方位服务宗旨,从绿化施工、到园林养护均由企业完成,而客户仅需利用资金付费的方式,获取自身需求。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运用,可有效缩减与客户对接和沟通的次数、降低建设成本、建设风险,从而为园林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构成提供桥梁。

2.3强化自身创新设计理念

园林企业应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变动情况,将服务范围由传统景观逐渐演变为高端景观,通过对新型经营管理架构的运用,构建自主化营销队伍与设计团队,耐心倾听客户需求、心声,以“科学化”、“人性化”、“创新化”、“绿色化”原则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纲要,使其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另外,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公众平台,与客户实现互动,展现优秀作品、设计理念,能够营造企业品牌,进而为提升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2.4实现园林建设生态管理的可持续性

首先在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结构的设计,设计是园林建设发展的灵魂,生态化设计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念,从而降低园林建设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营养并且不破坏水循环系统。目前就我国而言,生态化设计还处于萌芽状态,相关的从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3结语

总上,通过对园林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企业若要实现绿色化发展理念,则应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强化自身创新设计理念,从生态化设计等角度出发,为生态化城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张良 单位:河源市永恒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先妹.绿色施工理念下南宁建筑业施工管理方式的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5)

2林长伟.基于创新理念的园林管理工作路径探究[J].低碳世界,2014(7)

第五篇:企业经营管理探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之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构建,应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市场+需求+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市场新环境,主动创新发展,盘活企业市场发展活力。在传统发展思维的禁锢之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要求。为此,企业立足市场,谋划发展部署,就应突出市场需求的导向力,抓住“市场”,就得培育并开发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本文立足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就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战略性经营管理,作如下具体阐述。

一、基于市场需求构建战略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是企业保有“生命力”的重要基础,是面临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需求有多大,企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支撑力就有多大。“市场+需求+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基于市场、行业发展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在笔者看来,经济新常态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战略性经营管理是必然要求。

(一)市场发展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空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战略性经营管理,更能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力,利用自身的优势,顺势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发展战略。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主动基于市场需求调整市场经营模式,从优化产品、调整营销策略,到谋划市场布局,这就是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主动调整与适应。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需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战略性经营管理为核心,谋划布局,从长远发展着手,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市场发展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不适应市场,不懂市场需求,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最终被市场淘汰,失去战略性经营发展的机会。

(二)行业发展下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多元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不仅要立足市场需求,也要主动迎合行业发展下,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要立足自身发展要求,契合行业发展趋势,从产品技术创新,到核心竞争力构建,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战略性经济管理。首先,企业发展的潜力在于市场的占有率,市场需求的空间大小,要求企业主动适应、积极培育,逐步形成创新性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其次,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巨大,有各自显著的行业特征,强调企业在战略性经营管理中,应紧扣市场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强化“特色+市场”的发展模式构建,推动企业战略性发展。服装企业在战略性经营管理中,就要抓住服装行业市场的特点,在产品结构、产品营销等方面,应契合当下流行趋势、切合季节性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市场,契合市场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应对措施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构建中,应突出“市场+”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市场活力、市场潜力等要素,盘活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因此,在笔者看来,立足现有市场需求,并积极延伸、拓展,在“正向”和“横向”延伸需求的策略实施之下,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一)坚持“正向”延伸需求,实现产品结构调整

市场的巨大空间,培育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应主动调整市场布局,坚持“正向”延伸需求,实现产品结构调整。首先,市场多的元化发展,反而促使市场需求更加细化,强调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中,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实现产品层次上、价位上的差异化经营,更能契合并满足市场需求。服装企业在战略性经营管理中,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定“高端”、“中低端”的产品结构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讲究“品质”,强调“精耕细作”,而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体系,盘活企业经营模式,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其次,企业产品“细”作,能够针对市场需求“针对性”生产,这才能契合市场、盘活经营。为此,服装企业可以在建立品牌的同时,实现“连锁”经营模式,通过品牌与产品相互整合、对接的方式,提高产品的市场活力,并将产品与品牌与市场需求对接,更能形成广泛的市场效力;再次,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立足市场调研,实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科学化推进。如图2-1所示,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结构优化,突出“需求收集”的过程中,对需求进行分析、过滤,进而将“需求”与企业的产品相契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二)坚持“横向”延伸需求,拓展经营管理渠道

市场需求的“横向”延伸,强调以企业的主体产品为主线,在营销模式、赢下渠道等的构建中,强调经营管理的多样化发展。首先,企业应转变“单一”的经营管理思想,应在多元化的发展思维之下,铺设多条路线,配合企业主体产品走上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企业应逐步推进“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到销售、服务,都应建立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让企业形象更加具体,具有社会认知度;再次,强化市场需求的巩固,就是基于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市场消费提供高质的消费服务,进而更好地激发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体现,很大部分在于“特色+服务”的构建,能够在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中,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拉近市场与企业产品的距离,通过优质的营销管理,为企业获取市场,培育市场竞争力,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最后,构建多元化发展布局。市场的巨大性,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也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主+副”的发展模式,通过产品“组合”方式,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在多元化的经济环境之下,有发展的巨大机遇,但也面临发展的巨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了“市场”为主体地位下,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与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通过“正向”与“横向”延伸需求,有助于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拓展经营管理渠道,是盘活企业发展活力、实现战略性经营管理的有力之举。

作者:吴国林 单位:绍兴瑞林羊绒纺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功伟.基于企业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

[2]刘亚飞.供电公司用电经营管理分析与探讨[J].商品与质量(理论版),2014(07)

[3]周琳.论企业循环战略经营业绩效评价实施机制的完善[J].商业会计,2011(17)

[4]黄成美.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12)DOI:10.14097/j.cnki.5392/2017.07.064

第六篇:税收规划与企业经营管理

摘要:税收规划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广泛开展税收规划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本文通过税收规划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工作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税收规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从而促使税收规划得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应用。

关键词:税收规划;经营管理;相关性;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个经营和企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它的影响意义深远。税收规划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经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我们能够意识到企业的财务工作要从企业的税收工作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考虑企业现状及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合理应用税收规划开展高效的资源配置工作,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税收规划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性

企业的税收规划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因为他们根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紧密。企业经营管理包含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有税收规划工作,企业的税收规划工作可以依靠企业的投资活动、企业筹集资金以及企业的成本核算等控制企业的税收,以此来加强对企业的税收成本管理,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合理安排税收规划工作不仅能够促使企业的资金用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同时也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最主要的还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税收规划在合理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各地区财经政策方面同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它可以让企业减少企业的税务开支,享有低成本的税务,促进企业资金得以优化运用。通过税收规划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配合应用有效保障企业经济活动决策的准确性。

2税收规划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意义

2.1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为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很多,企业的投资、融资、企业生产、销售等都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这个目的和企业税收规划工作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合理规划税收工作,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促使企业的流动资金使用更加安全,收益更加明显,保证企业的每一个资金的支出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不同时期的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税务规划,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战略合理,以企业最优税负为目标制订科学的投融资方案,使企业资金应用状态最佳,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合理的税收规划工作能够推动企业达成价值最大化目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支出,该方法不仅为企业的投资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也能够为企业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所遇到的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税收规划应在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及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开展,管理者必须熟悉和通晓国家税收法律规定,通过开展税收规划工作可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帮助企业的各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决策更加科学,为经济利益最大化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2.2保证企业经营稳定、科学发展

企业只要经营就会遇到市场的竞争,同时更要想尽办法来面对市场的竞争,以此在经济活动中站稳脚步,立足于市场,所以企业的稳定发展是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目标,企业虽然是想要利益最大化,但是相对于短期的盈利来说,企业更加希望得到的是长久的盈利,因此企业就把目标放在了税收规划的点上,利用这一关键点,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应避免出现因盲目性追求效益最大化而进入到税收陷阱中。通过开展合理的税收规划工作,可以使企业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障碍,能够避免企业面对的税收风险。企业通过税收规划工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及企业面对债务的偿还能力,确保企业的资金使用科学,合理。举个例子:企业在开展筹资的时候,企业应该依据税收规划的特点来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资金筹集的工作计划,以此来避免由于流动性资金不足而导致企业陷入贷款偿还危机中,这样不仅提升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对企业的管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科学持久发展。

3税收规划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3.1筹资方面

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金,这也是企业进行所有活动的最根本的保障。现在的形势是企业要想筹资和融资都很困难,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改变以往的单一形式而趋于多样化,利用税收规划就是其中一个有力的方式,它可以促使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以此来达到融资的目的。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很多,但是不管是采用企业上市融资还是企业发放债卷来融资,也或者是企业采用别的方式,这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弊端,但是税收规划工作与之不同,它能够保证企业避免出现类似的筹集资金所面临的风险,帮助企业选择出最适合的筹资方案,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并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得以极大的提升,减小企业的经营性风险。

3.2投资方面

企业的投资也是存在多样化的,企业重组、企业合并、企业分设子公司等方法都是现在很多企业投资应用的方法。但是企业借助税收规划工作的有效实施,合理运用多种优惠性税收政策,通过选取适宜的投资环境及投资方式,将对投资的利润营收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此方面,即可实现通过税收规划工作促使企业在资本投入当中取得最大化的利润收益。企业在扩宽自己营业范围的时候,可以选取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地区增设子公司进行扩张投资,通过享受低税率政策及地方性扶持政策,促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利润水平的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另外,税收规划工作可以帮助企业的财务工作走向科学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保障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最大化的利润就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国家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的时候,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参与与本行业相关的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可以通过享受国家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或者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企业利润收益来源点,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3.3在其他方面的运用

通过以上两点论述,已经总结出合理的税收规划工作不仅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税收规划的作用不仅仅只有这两点,它在企业的其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在面对资源市场销售的价格较低的时候,企业可以配合税收规划工作,适当的扩大购入库存,根据企业所处的纳税期以及盈亏情况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促使企业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还有在一些企业中,科学性地选取产品宣传方式或广告推放时机,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也能够达到一定的节税作用。另外,税收规划的科学性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者应熟悉和通晓国家税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的,因此还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从而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该多采用税收规划的优势来帮助自己的企业发展,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把稳定科学发展作为企业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的税收规划,促使企业的税务支出得以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结语

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效落实税收规划工作,那么税收规划就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还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目前企业在税收规划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企业管理者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未能深入理解,错误运用税收法规政策,或执行税收规划方案产生偏差等,反而加大了企业税收风险,因此企业在运用税收规划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税收规划方案,才能保证税收规划的应用效果明显。同时,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相关税收规划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有足够的重视,积极制订科学的税收规划方案,并通过合理运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琳 单位:安徽新安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6).

[2]刘百芳,刘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收规划原则及其应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14(12).

[3]陆滨.论我国税收筹化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3(13).

第七篇: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策略

摘要:近年来,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全球化经济的普遍渗透,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伴随而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变大。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就要重视企业的经营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企业存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统计信息的基础,因此本文就完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进行了分析,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完善;企业经营统计;策略

企业的统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可以直接反应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统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完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的经营统计是社会颁布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社会对于统计的需求越来大,统计的作用日益增强,相关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要逐渐完善企业的经营统计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要在传统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开展企业经营的创新,革新企业经营统计系统。

二、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创新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统计理念

企业员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统计人员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统计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立足企业发展的基础,从企业切身利益作为根本立足点,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数据网络,将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计划,纳入该系统,并将其作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给经营方针的树立提供可靠依据。当企业面对经营活动中问题和阻碍时,及时查找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给经营活动的作为起到引领作用。其次,该经营系统的统计人员,自身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站在企业的客观立场上,开展周密的统计工作。其次,统计人员也要定期参与经营活动,切实了解经营状况,以避免当经营数据出现误差或偏离的情况下,进行及时的修正,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以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态度参与企业的经营工作。再次,企业领导也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基于经营统计工作最大的支持,定期参与企业之间的经营交流座谈会,与企业关联企业强强联合,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将先进的、有价值的经营理念引入到自身企业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进一步实现企业经营统计的现代化发展

过去再企业经营统计活动中,多采用人工数据收集的方式,将不同经营数据经过统计、核算、汇总、整理成为系统数据,不但耗时耗力,统计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伴随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纯人工的统计运算方式已经逐渐转变为利用计算机传输数据,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统计自动化的转变,使统计工作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社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企业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完善的统计数据系统,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真实依据,及时修正企业发展中偏离宗旨,或其他不利因素的阻碍,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

(三)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经营统计工作,作为专业性、保密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想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要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从自己工作的实际出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企业还可以建立与学习相关的鼓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员工成长发展的可延续性。

(四)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企业重要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的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后期的统计分析,统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相关的统计资料和科学的统计方法,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当经营统计数据出现与企业发展不符情况是,找出问题根源,并及时纠正错误,提出专业的企业经营统计报告,为企业的未来决策和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五)实现统计的监督

企业经营统计,是企业经营发展方针的立足之本。与企业的切实利益密切相关。其不但可以用于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对于企业日常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起到指导性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检查企业制度执行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改进措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在管理过程要到达的目标,推进企业的发展。

(六)做好企业统计服务工作

“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是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是企业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根本依据。统计工作从数据统计的开始到最后的统计,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统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梳理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统计工作的服务要一直伴随领导的决策,工作人员好充分了解上级部门对经营统计的现实需求。主动为企业经营活动献计献策,共同促建企业的健康发展。

(七)加强企业法制宣传工作

想要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发展,就要做好统计法制的宣传。由于经营统计事关企业的安危,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趋势起到主导作用。同时,该工作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的数据不仅是一种经济数据,同时还关乎企业的政治发展,企业要加强统计的法制建设,与企业经营统计相关联的人员,都需对国家的先关法律条文进行认真通读和了解,并在企业实际工作运用中,认真加以履行。保证统计数据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营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景,因此,在开展企业经营统计工作中,应进一步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统计分析质量,满足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功能、做好企业统计服务工作,见证企业的发展和加强企业法制宣传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完善的统计工作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服务社会,数据统计总体上有效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动态,因此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郑瑞波 单位: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爱彬.试论邮政企业统计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5,05:267-268.

[2]董金钻.如何做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J].世界有色金属,2013,S1:206-208.

[3]柳丹.企业统计的重要作用及创新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139.

第八篇:企业经营绩效与董事长的关联性

一、引言

本文以2011-2013年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股票中的指标股-上证180成分股为采样样本,分别以经营绩效为依变量、董事长是否为政治任命为自变量、并以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为协变量,运用SPSS19.0统计软体进行描述性及二元逻辑回归统计分析,检验企业经营绩效与董事长任命方式之间的关联性及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之相关性研究。

二、文献探讨

1.关于董事长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作者吴寒梅分别研究了董事长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以及董事长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2007-2011年1021家沪深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投资能够调节董事长的年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对高管经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也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2.在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中,作者向锐以2004—2006年在上海及深圳证劵交易所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董事报酬、独立董事的出勤率与公司经3.Frank和Goyal(2003)针对美国1950-2000年的大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绩效与财务杠杆比率成正相关关系。4.范从来和叶宗伟(2009)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公司业绩和债务融资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相关系数非常低,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債务融資雖然能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但这个作用是非常有限的。5.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中,作者谢芹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即长期资产负债率为30.35%,长期资产负债率的合理区间为[5%—30.35%]。6.Graham与Harvey研究发现指出公司的融资选择具有优先利用内部资金,举债,可转换债劵,权益融资的优序融资偏好。7.Gomper、Ishii与Metrick研究发现,较弱的股东持有权伴随著较低的获利与营收成长率8.Booth等人针对发展中的十个国家(巴西、墨西哥、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和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进行研究,得到除了津巴布韦,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9.陆正飞和辛宇对上海证劵交易所1996年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三、操作性定义

本研究以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的指标股-上证180成分股为采样样本,选择上证180成分股因为它是剔除了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暂停上市股票;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报告严重亏损的股票;股价波动较大、市场表现明显受到操纵的股票;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定的应该剔除的所有上海证劵交易所A股股票,所以该样本具有稳定性;本研究数据引用国泰安数据库2011-2013年的财务数据。1.经营绩效: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的业绩主要是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未来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贡献。本研究透过杜邦分析法运算,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经营绩效的指标。以2011-2103年上证180成分股的每种股票平均净資產收益率加总后平均数为基数,小于基数者定义为经营绩效低,标记为0,大于基数者定义为经营绩效高,标记为1。2.董事长是否为政治任命:凡属央企、国企、省营企业、或由政府控股的公司,因为政府的持股占绝对大多数,虽然依《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是经由自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长是经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但是因为政府的持股占绝对大多数,所以依持股比率,政府方可获得相当数额的董事,所以在董事会选举董事长时,官方嘱意的人选都能顺利当选,也就是符合所谓的政治任命的定义,其董事长的任命归类为政治任命,标记为1,其他归类为非政治任命,标记为0。3.企业规模:本研究将上证180成分股中每种股票的平均资产总额来定义企业规模,,为了研究需要,简化为以亿元人民币为单位,并取自然对数值进行比较。4.资本结构;本研究定义资本结构系指企业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代表著企业藉由举债融资经营方式产生的税盾效益为企业创造收益。本研究为与企业规模搭配并简化数字,将上证180成分股中每种股票的资本结构三年平均值,取自然对数值。

四、实证检验

本研究取材国泰安数据库中沪市2011-2103年的上证180成分股的各股数据,运用杜邦分析法先行计算每种股票平均净資產收益率,尔后将180种股票的净资产收益率加总平均,求出平均收益率,经统计后得出2011-2103年的上证180成分股平均净資產收益率平均数为13.63%,以此为基数,小于此数之股票定义为经营绩效低,大于此数者定义为经营绩效高。本研究依据上证180成分股每家企业的公司概况及股本结构综合分析研判是否归属为国企、央企、省营企业或控股的企业,若是,则其董事长必为经由政治任命产生;经统计得出180家企业中,董事长是经由政治任命的共有74家,非政治任命的共有106家。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经营绩效与董事长是否为政治任命的交叉制表可得知,在全部样本180家股票中,经营绩效低的有90家,经营绩效高的也有90家;经营绩效高的企业中,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的有39家,占总数的43.3%,董事长产生方式是非经过政治任命的有51家,占总数的56.7%。也就是说,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且经营绩效高的机率为52.7%(39/74),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且经营绩效低的机率为47.3%(35/74)。所以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且经营绩效高的胜算为「odd(经营绩效高〡政治任命)」=0.821(43.3%/52.7%),并且由表2可知,董事长为政治任命的企业经营绩效为高者与绩效低者之比值[Exp(B)]为1.114(39/35)。2.1以经营绩效为依变量,董事长是否为政治任命为自变量,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两者为协变量,得出如下表结果。由表3可知二元逻辑斯回归分析的有效解释能力值Cox&SnellR平方值为0.247,NagelkerkeR平方值为0.256,上面两个数值代表的是实际变量统计后的有效解释能力值。由表5得知,经营绩效与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成负相关。参照在作者谢芹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中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最优资本结构为30.35%,长期资产负债率的合理区间为[5%—30.35%]结论;企业在此區間的资本结构,代表的是长期资本成本低,财务风险低。经本研究统计上证180成分股里,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的公司,该公司资本结构介于[5%—30.35%]者有27家,占总数的36.5%,验证了董事长产生方式是经由政治任命的公司投资绩效高于非政治任命公司。

五、结语

本研究以上海证劵交易所上证180成分股的企业为研究标的,经由统计论证,得出如下结果1.董事长若是经由政治任命的企业其经营绩效整体来说高于非政治任命的企业,其原因是1.前者公司属于国企、央企、省属企业或由其等控股的公司,该类公司资金上能获得政府财政支援,所以在资本结构上能降低长期负债的比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支出,无形间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所以普遍上经营绩效较高。2.因为具有任期制,有升迁企图心的董事长们会更加努力,加上丰厚的人脉关系,产品滞销的机率低,更能创造利润。3.因为企业非自己事业,存在部分董事长们虽然拥有1.2.项的优势,但因投入心力不及民营企业,因而造成部分企业经营绩效低于非政治任命的企业。2.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理由如下:2.1企业规模愈大,管理层次愈多,在管理效率上会降低;组织、用人叠床架屋的现象容易产生,增加人事成支出,并容易产生弊端,经营绩效低。2.2举债融资经营,虽然利息支付是在税前,但当融资数额过大时,必然会造成利息率的提高,当遇上宏观环境对该产业不利或者经营不善时,容易造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一旦形成,伴随而来的是贷款更不容易、贷款利息率提高、公司形象受损、产品赊销、商业信用融资等都会陆续发生问题。综合言之,资本结构数值越大,举债融资经营伴随而来的风险就愈高,往往抵消了部分税盾效益,经营绩效低。2.3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企业经营上可得出下列管理上的意涵:国家政策为针对原有国企、央企老化、经营策略不灵活、经营绩效低等弊端而进行股权改制,进而推动国企、央企等公司上市,其目的就是想要将国企、央企活化,企业经营红利与投资者共享,近年来,政府对国企、央企、省属企业或由其等控股的公司,因其等获政府财政拨款,所以在任命董事长时,(1)、人选物色、遴选条件更往专业经理人的方向倾斜(2)、近年来国内人才的培养模式,采取在企业内拔擢优秀人才晋升,减少空降情况发生,一些具有企图心与使命感的领导们,都能将主持的企业经营的很好。本研究得出的结果:董事长是经由政治任命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高于非政治任命的企业的比率,但毕竟比率相差不多,这就显示出政府在有权用人,任命董事长时,人才的遴选、任命后的平时监督,降低问题产生的弊端滋生,都是持续性的要务。

作者:齐晓滢 叶传财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寒梅;《董事长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2013年3月

[2]向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财经科学(J),2008/11

[3]Frank,M.Goyal,V“CapitalStructureDecisions[A],WorkingPaper,UniveersityofBritislColumbia.2003:56-98

[4]范从来,叶宗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0):12-21

[5]谢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2010年5月

[6]Graham,J.andC.Harvey(2001)“Thetheoryandpracticeofcorporatefinance”(J);FinancialEconomics,60

[7]Gomper,P.IshiiandMetrick(2001)“Corporategovernanceandequityprice”WhartonWorkingPaper.

[8]Booth,L.Aivazian,V.Demirgur-Kunt,A.andMaksimovic,V.,2001,“CapitalStructuresinDevelopingCountries”,JournalofFinance56,86-130.

[9]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

[10]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