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困境探析3篇

时间:2022-04-11 10:10:22

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困境探析3篇

第一篇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困境

1.1自愿原则下的逆向选择困境治疗,由于目前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较大,外出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加,这部分人员由于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愿意参保,而他们又恰恰是农村中支付能力最强的人群。这种种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1.2大病统筹原则下的给付模式选择困境: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以大病为重点,主要用来解决因大病造成的社会问题。首先,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因为农民看不到预期的收益,通常缺乏有效关注,于是,在大多地区,便采取来一种福利型的模式。通过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农民的缴纳部分归纳在人的账户,平常用于普通门诊的补偿费用,社会统筹账户则由政府纳入补助,用于大病的补偿。这样做的缺点是资金比较分散,而且报销费用低,没有起到负担农民医疗的作用,合作医疗便成为一种形式。

1.3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依据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是制度相关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协调政府,农民,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在磨合的过程当中,地位不近相同的,在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又担任着监督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地位上占优势;而且医疗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等,对于农民来说医疗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农民在地位上很明显居于弱势,同时合作医疗的主要受益对象和主体又正好是农民,所以如果农民在合作医疗过程中的地位得不到有力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很明显将会偏离设计者的初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农民地位的弱势也决定了农民是最容易被调动和发展的一个群体。首先,从医疗机构出发,它必须从自身利益来考虑,它具有扩大影响,扩大需求的动机,而且农民在也愿意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在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医疗补助的情况下。其次,也可以政府通过吸引农民参与到制度制定和组织监督的过程中来。在政府的鼓励下,农民可以通过成立某些组织,在合作医疗中,一方面可以监督政府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与政府共同来监督医疗机构行为,这样便可以充分体现出农民在医疗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关于如何平衡政府,农民和医疗机构各方面利益分配一直是难题。除上文中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带来的问题以外,历史原因以及错过有利时机也使的其缺乏有效的嵌入性,农村医疗被长期的忽视从而导致投入不足,使的农村目前的医疗人员,医疗设施匮乏,造成的后果是农民对医疗服务的不认可。

1.4筹资成本高: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利。在农村许多地区都是由当地乡镇政府委托收缴,各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部门合作收缴,且市场,社会组织,和各级政府参与的资金筹集机制尚待建立,加上农村合作社的制度尚未规范化、约束力不够强,因而造成筹资时间周期较长,交易成本高。据统计,由人工,材料,来算平原地区筹资成本人均大概

1元,山区则更高。另外一方面,新型合作医疗是建立在自愿缴费原则上,因此有不可预测性,和长期性。同时有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匮乏,更无法筹集新农合的配套资金。因此,资金筹备方面一直是主要问题。由于财政补贴需附加条件,当农民参保之后,地方财政才实施补贴,中央财政到地方的补贴,也需地方资金先到位,从而导致低收入者得不到应有补偿优惠。

1.5医疗费用的上涨是解决农民看病贵的关键。目前,政府对医院投入有限,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结构主要依靠医院收益。医院的逐利性是医药费用上涨的关键。多劳多得,多劳多发是多数医院的现状。

2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行的时候遇到了重重困难,其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都可以的到改善。

2.1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多元化监管体制,设立明确的监管部门。当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过程中,要注意防范政府的道德风险,加强对基金的监管,避免资金的流失。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不被挪用或侵占应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作,做到“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运用审计和监察制度保证资金不作他用。采取有效措施对医疗机构进行制约和监督。主要是明确新农合基金运作各方的监管责任。

2.2加强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支持。财政管理卫生事业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种服务是突出社会效益,讲求大众化、广覆盖、低价位的服务,以保证人们的持续性消费,进而最终保证整个社会理疗保险机制的正常运转。一方面,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吸引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物质基础;积极购置先进医疗设备,补全基本必须设备,增加床位,扩大医院规模。另一方面,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与否,成为考察各级人民政府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治保障。

2.3证医疗卫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要不断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力度,有计划地分批对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2.4解决好药品虚高定价问题。药品的定价需结合当前情况。首先,针对制定并公布的药价,监督部门要及时了解相关情况。一旦发现企业实际出厂价、批发价存在问题的时候,应采取相关治理措施,降低至规定定价。其次,监督部门要定期对列入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实行审价,通常两年审价一次。再次,对于实行单独定价的药品,企业应按时向价格管理部门及时公布其财务状况。最后,需要及时公布药品价格,并完善公布制度,建立强药品监测信息系统,将药品信息及时归纳公开。

2.5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了解并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工作耗费的人力财力巨大。从基层做起,地方政府要探索多种宣传方式,深入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6医疗水平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主要体现为对民生的关注,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不能盲目将所有问题推向市场经济,应当有所保留,建立国家管理的医疗药品储备,以适合民生的药品价格,用以协调市场经济所产生药价不断上涨的矛盾。

3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健康保健制度的有效形式。它的建立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李梅工作单位:恩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第二篇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当前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没有合适的法规进行约束,这也使得筹集到的有限合作医疗基金存在安全隐患,诸如被挪用、被占用、补偿方面的差别对待(干部及亲属得到更多的优惠)等,致使农民的“保命钱”和政府微薄的补助不能真正用到农民身上。

(二)制度设计模式上偏重保障单一的大病

大病保险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漏洞,首先是我国地域众多,每个地方对大病的定义不一样,这使得有些地区钻了文字上的空子,将大病的界限过分拉高,这种不切实际的定义使得当地农民对医改失去了信心。同时,当今社会高昂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农民所承受的能力,当农民应有的看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农村合作医疗也就形同虚设了。其次是有些农民本身身体素质十分出色,在长期的投入而没有产出的时候,他们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以及收益程度都有了质疑。在他们的观点里认为这种做法是在用自己的钱为别人看病,这也使得这些农民有种吃亏的感觉从而对新农合失去信心,以至于退出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三)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

1、体现的是在体系编制上的缺失。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现今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是不健全的,同时上级领导对于该种医疗体系没有明确地给出指导建议和意见所以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新农合没有达到应有的编制更有甚者从事该体系的人员竟然是兼职。这样直接导致了编制不足和人员缺乏。2、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运营经费十分匮乏。在这种医疗体质下,支持其运作经费的缺乏导致了其运作上的乏力。3、各种设备上的缺乏。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其他设备都无法配置齐全这也导致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工作效率低下。4、需要做的工作量十分庞大。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这本身就是个工作量十分庞大的工作,但是由于待遇、体制等实际问题工作人员激情不够,影响了该体系的正常运转。

(四)当前我国新农合定点机构存在的问题和种种不足之处

首先来说,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合作医疗单位比较少,而且现有的有合作的医疗机构也是医疗水平比较低下的医疗机构,在这种医疗机构里大病的救治工作很难开展下去,更不要说要对救治效果加以保障了。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体系的参保者,在规定的医疗机构中得不到确实的落实,在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医疗补偿就更少了。其次就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没有规范和制度进行约束,很多医疗机构钻了制度上缺失的空子,这也使得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各种不合理现象频频出现,举个例子来说吧,就想是不合理用药,违规用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在第三方进行付费的情况下这种效果就会非常的明显。这也为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推广带来的极大的阻力。

二、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性策略

首先要是要把握机制上的订立问题,要建立稳定而持续发展的筹资增长机制。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研究经验发现要建立稳定的机制首先要满足三个方面的制度进行立项。这三个方面就是:第一是政府筹资水平增长策略。这是建立在财政收入不断稳定和持续增加的策略之上的。第二是要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经费落实制度。这点是保障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完善运作经济基础的保障。第三是要保障政府资金的落实程度。这点尤为重要,现阶段很多挪用经费的现象使得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开展受到了阻滞。其次是要建立搞笑完善的农民筹资机制。我们必须要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去了解和去接受新农合。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各种媒介,就像是电视台、报纸等等来对西农合进行宣传。真正的为农民普及好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和参保的好处,以提升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数量。最后,要积极扩展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筹资渠道。不要只是局限于农村这个单一的群体,更要鼓励和完善其他团体参与进来。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社会团体、企业等等都是我们去争取筹资的合理性对象。(一)优化新农合具体方案1、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2、突破以大病保险为主要手段的制度误区最好的方式是将农民自缴的部分建立农户家庭医疗基金账户,为充实账户资金,应将社会、企业捐赠以及大病统筹部分的年终结余拿出一定比例注入个人账户,该账户资金只用于医疗消费,以鼓励农民加强疾病预防与早期诊断治疗,防止小病拖成大病。3、科学设置医疗费报销模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经济人的客观存在,而经济人的自利性又必然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新农合上可能是一个比逆向选择更严重的问题。4、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1)引入竞争机制,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择优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选定定点医疗机构后,应与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医疗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并在实施中加强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管理。(2)控制医疗费用,减轻农民大额医疗费用负担。制定合作医疗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

作者:贺丹薇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三篇

一、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现状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11年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现已经形成基本符合国情及各地农村实际的管理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上,由政府领导与主管、多机构与部门配合、医疗机构和农民、官方参与的机制;基金管理上,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监管机制;参与医疗机构的管理上,已经在医疗机构、药品、以及费用报销等一系列问题上建立了监管制度[3],且实施也较为合理有效。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涉及以下:1.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机构管理。主管部门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此基础上设各地经办机构,这些经办机构一般都是独立法人机构。2.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基金管理。一般情况下,各级区县都对此资金实行两条线管理,实施要求为钱账分开、管用分离、封闭运行,在医疗补偿报销上以公平、公开、公正为根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收费过程、基金保管、报销支付、核算监督,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基金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3.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新农合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和监管,一般是各级审计部门与各级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对医疗机构进行经费控制管理,大都是采取总量控制、总额预付、人头付费、次均费用限额、费用增长限速等控制方式进行操作。4.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管理。这也是管理与时俱进的要求。新农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全程采用电子信息管理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监督,更加有利于对新农合制度实施进行管理,对其发展做出预警和规划[4]。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机构管理上,已经设置了较为健全、各级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管理机构,国家层面有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所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省地级有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共同协调成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在区县级则有相关部门组成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甚至是有些乡镇机关都成立了委托机关,这样就形成了共同管理的局面。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基金管理上已经趋向完善,经费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在相关机构认定的银行再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并逐渐完善基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上,现已设置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并且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委员会汇报新农合实施情况,并且通过公示等方式让农民行使监督权,各级审计部门也对新农合实施实行定期审计[5],这些保障了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现阶段管理体制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人才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管理程序上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及探索才能加以解决。

二、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困境

针对上述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笔者认为存在的管理困境主要是:1.管理技术不能与时俱进,这存在于个别地方。目前有些地方还不能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对新农合实施过程进行管理,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而且容易出现管理上的错误。即使是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但是由于没有在各机构之间实现联网,就使管理很难得以科学有效进行[6]。这种管理技术还包括地方政府管理能力与医疗基金运行的矛盾,基金运行管理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资金筹措机制、补偿方案、基金财务管理、费用监管力度等各个方面,不能够适应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快速发展。2.管理秩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主要表现为报销手续、医疗经办机构在经费上的使用、经办机构的运行等[7]。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科学、有效实施。3.资金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科学性。一是资金管理主体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现今资金管理主要是三种模式: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方式;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方式;政府主导下的医疗保险部门与卫生部门合作的方式等,这些管理模式都存在,这就导致管理主体的混乱,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二是资金管理成本存在虚高的问题,这主要是现阶段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管理过多层级所造成的;三是资金管理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四是资金管理信息技术的与时俱进问题[8]。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困境已经成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委员会的监管、发挥多种监督主体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解决新农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困境。

三、解决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管理困境的途径

1.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补偿机制的完善,这也是管理技术完善的重要方面。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补偿方案的科学制定。补偿机制的确定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补偿标准的确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就医环境和不同的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补偿标准,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在医疗上的利益;风险共同承担机制的建立,政府与商业共同承担更多风险机制的建立,这就可以使得农民承担更小的风险;科学合理分配基金,使得资金能够更加合理地得到应用,如住院和门诊补助基金、门诊统筹基金等各个方面,这样可以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好处,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单位的补偿机制的完善,政府首先是要确保一定的资金能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这样就需要根据相关原则设定相应的标准;对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农合实施中的管理进行改革,这涉及到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医疗人员的劳务价格等各个方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付费机制的改革,这就改变目前大部分存在的根据服务项目付费的后付制,这就使得医疗机构可以随意定价。在此情况下变革为按病种付费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农民利益的保障,也更加科学化。2.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筹资机制的多样化,这也是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民在支付新农合资金部分能力较强,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则较为困难,新农合筹资甚至很难达到规定水平。在许多地方对收入较低的农民而言,即使很多农民急需参保,但是很多没有能力参保。改革新农合筹资机制就必须将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可以采取根据农民人均收入来确定新农合的筹资比例,由中央财政对筹资困难地区予以帮助,这样才能保证新农合的公正和全面实现[9]。同时也要对新农合制度实施的资金浪费问题进行改变,按病种付费和医疗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是进行改变的关键[10]。在门诊中可以尝试人头付费的支付模式[11],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成本,也可以更加有效解决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理问题。3.监督机制的多样化,强化监督。监督机制应该是建立在政府、人大以及农民或者农民组建的自治组织来进行综合监督,这也是农民利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的根本途径。在此监督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资金运转的监督、监督主体的合理化[12]。要更加重视农民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问题,为了使这种监督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让各级合作医疗委员会参与进来。监督是为了更好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实行,这就需要在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惩罚机制。利用农民参与和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评价等,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农民权益[13]。同时还要建立基金审查制度。所有管理困境的解决,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强化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运行管理。一是加强农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要在硬件软件设施、人才队伍、运行机制、服务观念、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都做出改变,这样才能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就近医疗服务;二是定点医疗的全国通用,这样可以保证竞争机制的开展,又可以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三是提高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效率。这就能够让农民获得的服务不仅流程简化,而且能够明白知道药品、服务、报销比例、报销流程等各种事项,采取透明化的方法[14]。这样也可以使得农民增强新农合制度实施公平性的信心。

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展望

新农合制度实施中问题的解决还要涉及到制度、信任关系、合作共享以及社会网络障碍等各种问题,由于新农合制度实施对于农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对推进“三农问题”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机构加以重视,不仅是财力,更需要人力和物力上的重视,这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

作者:谷满意工作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