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07-28 10:36:22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应用

一、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概况

“十二五”以来,省市县各级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初步显现。截至2015年8月,我国省级平台已建成22个,在建的9个,市级平台建成152个,在建81个,县级平台已建成644个,在建552个。全国85%以上的省市已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1]。基于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按信息的使用方式分为四种类型:①信息共享类,其主要的功能内容为居民健康信息调阅、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公众服务应用。②“互联网+医疗”应用类,主要的功能内容为预约挂号、诊疗费用支付、智能提醒;③业务协同类,如妇幼保健业务协同、双向转诊、区域影像与检验协同。④辅助决策支持类,如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区域卫生统计。全国三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提到,538家医院中接入上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医院占比为28.4%,实现业务协同的有23.8%,远程医疗的有22.3%,接入公众服务系统的则仅有18.8%,数据表明,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还没能达到互操作的程度。所以,除了需要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平台与上级区域平台的联通外,还要挖掘、推广和建设业务协同服务,促进区域内的业务协同,促进远程会诊、转诊、转检和区域公众服务的协同发展。

二、协同机制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部分地方政府逐步建成了一些特色平台。如区域卫生信息集成平台、妇幼信息管理平台、集中挂号预约平台等,这些平台解决了监管数据的采集问题,并建成了针对特定服务的统一门户。尽管平台的建成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和面向居民个体的应用服务,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医疗机构间虽已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历史数据共享,但还无法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②机构间信息资源交互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亟待完善,需在提高机构间医疗协同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事务的一致性。在协同机制下,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实现服务的封装、管理,通过工作流技术完成人、过程、服务和数据的协同工作可有效解决上述不足。(一)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机制。协同学是指协同作用的科学,即关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同作用的科学[2]。人们认为系统的行为不是子系统行为的叠加,而是由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和组织。系统的宏观性质和行为是它的各个子系统的合作效应,系统发挥出的功能,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子系统发挥功能的和,而序参量则决定了系统发挥出的功能是否能达到最大化。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上,各家医疗机构就是协同学中的子系统,机构的地理位置、医疗资源、学术水平、专科特长、人才组成就是序参量。当各机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以序参量为宏观参数,建立有核心、有主体的医联体、专科联盟,形成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放射网络,就能充分利用各家医疗机构的资源,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二)基于SOA的服务封装与应用系统模型管理技术。在SOA架构的基础上,基于语义的多粒度服务形式化封装框架,设计服务化封装模板,实现服务的特性和约束语义的清晰、规范描述,以简化和规范封装过程;采用XML服务接口定义,参考HL7和IHE标准,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抽象方法,实现服务访问和使用的透明性。在服务平台中利用服务的生成、休眠、唤醒、销毁、持久化以及服务分类、重组、服务供应状态监控等技术,实现服务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应用系统模型的细粒度管理工具,包括应用系统各类模型的创建、、更新、停用等功能,实现基于组件的应用系统裁剪、组装、升级的透明化管理,使不同机构各个功能都独立存在,更新工作不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三)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人、过程、服务和数据的协同工作方式和机制。多视图业务协同模型向多流程工作流模型转换,以业务协同为中心建立基于人-机交互流程和面向人-人协作流程的任务表产生规则和方法,协作流程事件服务处理是通过服务配置、组合和事件及业务规则的调用来实现的,并采用补偿模式避免因业务异常导致的逻辑数据错误,确保事务的一致性处理。通过基于事件和业务规则的服务配置、组合和调用实现协同过程事件服务处理。

三、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框架式

作为数据传输通道,并对外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数据接收后,经过数据解析,向数据中心预定划分好的各个主题库分别存储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应用,如通过J2EE框架开发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子系统,作为健康档案查阅的载体,无缝植入到基层医院的HIS系统,实现区域内健康档案的共享。在最底层,是数据源系统前置机(PointOfService,POS)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集成的通道,用于对各家医疗机构异种异构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业务数据上传的方式采用MQ作为传输协议。患者信息的注册,前置机通过WebService与平台的EMPI系统交互,完成居民的主索引注册、查询、变更通知,以及术语更新业务。EMPI系统,以WebService方式与其它系统交互。EMPI提供查询服务,并通过连续健康档案系统提供的WebService接口发送EMPI变更通知。

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

(一)面向居民个体的应用。围绕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供基于Web和APP的访问应用程序。健康档案浏览器是以居民为中心的跨域数据集成视图,里面包含了居民个体档案信息及在各类型医疗机构中产生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诊疗信息、体检信息、预防免疫信息、保健信息等。该应用部署在互联网中,对信息安全及保护个人隐私要求严格,平台需确保健康档案只提供给有权限的访问者操作数据,需达到控件级的操作权限控制。(二)面向医疗机构的应用。针对医院内的业务,提供预约挂号、诊疗费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惠民应用。使居民在统一渠道上进行挂号及结算支付,以优化看病流程,缩短等待时间,改善就医环境。主要实现科室信息查询、医生信息查询、建档、预约挂号、当班挂号、取号、退号、退费、诊疗结算、费用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业务功能。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提供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检验检查跨机构执行及互认等促进院间合作,有效优化利用地区医疗资源。(三)面向监管部门的应用。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采集和集成的,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公卫信息的健康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建立综合统计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政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建立区域内医疗业务协同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是当务之急。对此,提出在协同机制下,基于SOA的服务封装与应用系统模型管理技术,利用工作流及事务协调服务实现医疗业务协同交互,建立面向个人、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的各种应用服务。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区域卫生资源统筹及整合利用仍有诸多不足,“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天智,龙虎,陈文,甘华平,文龙,郑子荣.我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03):7-8.

[2]朱丽.基于约束理论的行政监督协同优化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6.

[3]李道苹,王春容.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2,7(02):8-11.

作者:吴佩珊刘良斌 冯海燕 单位:1.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