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卫生需要及利用情况

时间:2022-08-28 03:22:10

乡村医疗卫生需要及利用情况

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县眉县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医疗费用的调查,结合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分析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现状,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2009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家庭入户问卷调查中农村部分的数据,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2008年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家庭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1.2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抽取了陕西省宝鸡市眉县6个农村乡镇共12个村941户,每个样本村抽取样本的户数根据等比例分配原则确定。调查对象与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对象一致,即家庭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定义标准:近半年内,在本住户居住的所有户籍人口及虽无常住户口但在本户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新出生的婴儿、新结婚的配偶等。共回收农村有效问卷936份,调查常住人口3203人。

1.3调查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员在正式调查前都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和预调查。调查员由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调查指导员由课题组老师担任,负责现场调查组织、指导和质量控制等工作。调查员对调查问卷问题进行解释后,被调查人按照实际情况如实作答,调查员按照规范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指导员对调查问卷质量进行监督。

1.4资料处理和分析调查问卷收集完毕后,结合调查表运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录入阶段根据调查选项对录入内容进行一定的逻辑限定,并对调查问卷资料进行双录入,确保数据质量。数据录入之后,利用Stata10.0软件,编写逻辑查错命令,进行逻辑查错,对有问题的数据对照原始表,及时进行改正。数据清洗完毕后,结合研究目的,运用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参合率情况样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2%,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93.0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4、p<0.001),说明样本地区新农合参合率有显著性提高。样本地区女性参合率(96.20%)高于男性(94.43%)。

2.2卫生服务需要

2.2.1两周患病情况。样本地区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26.33%,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17.70%)有所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4、p<0.001)。样本地区女性两周患病率(28.06%)高于男性(24.57%)。从疾病的发病时间构成看,61.07%的患病者是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51.0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1.46、p<0.001);在两周内发病的患病者占30.85%,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40.90%要低。样本地区平均每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为2130天,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1429天有较明显的增加。

2.2.2慢性病患病情况。本次调查样本地区慢性病患病率为37.97%,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14.0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7、p<0.001),说明样本地区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较为显著。分析原因,调查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1.20%,高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9.8%,且有研究已证实老年人总体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样本地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原因。女性慢性病患病率(44.06%)高于男性(31.32%)。

2.3卫生服务利用

2.3.1门诊服务利用。①两周就诊情况:样本地区两周就诊率为20.73%,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15.20%相比,样本地区两周患病率有所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3.50、p<0.001)。女性两周就诊率(21.71%)高于男性(19.74%)。②两周就诊机构构成:调查地区两周患病首诊地点以诊所卫生室/所为主,占72.11%,选择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比例为11.55%,详见表1。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相比,两周就诊机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01)。③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样本地区两周患病未就诊比例为55.85%,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37.8%相比,样本地区两周患病未就诊比有所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p<0.001)。分析原因,“纯自我治疗”在调查地区患病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6.66%,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5.3%略有上升;“两周前为治疗本病找医生看过,现在继续治疗中”在调查地区患病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5.30%。由此推测,两周患病未就诊比较高的原因是由于“纯自我治疗”和“两周前为治疗本病找医生看过,现在继续治疗中”所占比例较大引起的。女性未就诊比(55.20%)低于男性(66.24%)。④未治疗原因分析:调查地区有40.00%的人是由于经济困难而未进行治疗,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44.5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p<0.001)。另有35.38%的人是由于自感病轻未进行治疗,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30.6%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8.49、p<0.001)。

2.3.2住院服务利用。①年住院情况:样本地区人群的年住院率为10.25%,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6.8%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7.59、p<0.001)。女性年住院率(11.08%)高于男性(9.40%)。样本地区人群的人均住院天数为11.85天,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10.1天有一定的增加。女性人均住院天数(12.45)高于男性(11.15)。②住院医疗单位构成:调查地区住院首诊地点以卫生院/社区中心和县、市、区医院为主,占87.92%,选择卫生院/社区中心的比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选择县、市、区医院的比例有所上升,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相比,样本地区住院医疗单位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01),详见表2。③应住院未住院情况:样本地区人群应住院未住院比为32.98%,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4.7%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p<0.001)。女性的应住院未住院比(41.39%)高于男性(30.99%)。④应住院未住院原因分析:调查地区有62.75%的人是由于经济困难未住院,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71.4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另外有15.03%是由于没有时间而不去住院,9.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住院。

2.3.3医疗费用情况。①门诊医疗费用:样本地区人群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为201.59元,次均门诊医疗费用中位数为100.00元,次均门诊间接医疗费用为11.12元,次均门诊医疗费用报销金额为4.62元,次均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为2.29%。②住院医疗费用:样本地区人群平均住院费用为3733.36元,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500元,平均间接住院费用317.10元,平均住院费用报销金额为1305.85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34.98%。

3讨论和建议

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需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提高,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有明显上升,这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同时可以看出女性的卫生服务需要大于男性。

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样本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年住院率和住院天数显著高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并且女性的卫生服务利用高于男性。之前,国外学者Fernandez的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对医疗需求虽大,但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却比男性少。[3]对比样本地区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而且改善了以往男女之间卫生服务需要与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的现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虽然样本地区由于经济困难而未就诊或未住院的比例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但是因经济原因导致的未就诊和未住院的比例仍然很高。可见,样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作用仍需要完善和加强。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的比例反映了病人的流向和对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样本地区两周就诊医疗机构集中在诊所、卫生室、所,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比例甚至小于县、市、区医院的就诊比例;样本地区住院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市、区医院,在卫生院、社区中心住院的比例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样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未能很好地利用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的卫生资源,未能做好逐级转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此问题,应提高低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分流病人;将门诊资金控制在乡镇补偿;[4]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的设备和人员投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样本地区次均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仅为2.29%,由此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但是在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方面仍然较低,未能很好的解决农民在门诊方面的负担。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的目的造成的。样本地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34.98%,报销比例相对较高。但是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报销后居民实际支付金额仍然较高,应住院人群中有62.75%的人是由于经济困难未住院,经济原因仍然是阻碍样本地区居民看病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减轻农民住院经济负担的作用。[5]为解决次均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低、住院费用实际支付额较高的问题,应逐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加大政府投入,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利用制度与经济手段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单位,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6]应该做好小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小病熬成大病的概率,提高新农合的资金的使用效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