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3:41:19

解剖学论文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1

结合了PBL和Sandwich教学法的应用,不单是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掌握,更需要提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建立QQ群,搭建起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帮助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对实验课的解剖操作步骤进行预习。与PBL教学法中病例为先导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上传相关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增加局解实验教学与临床的密切程度,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上传一些局解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这种方式为Sandwich教学法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促进小组讨论顺利进行。如在本节实验课之前,利用网络复习理论课内容,预习甲状腺解剖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上传甲状腺体检、甲状腺手术的相关视频,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病例,发送甲状腺生理功能和国内外医学网站有关甲状腺讲解的链接,随时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

2巧妙设计开场白

PBL和Sandwich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场白,不仅要引出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提出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病例为先导、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特点。例如本次课程中的开场白是让学生检查自己和旁边同学的甲状腺,并提问如何辨别颈部的肿块是否为甲状腺疾病,这种方法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学生在检查过程中,自觉地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验中重点观察甲状腺的位置和固定装置。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系统学习医学诊断的相关内容,并将检查甲状腺的具体内容和手法作为备课的一部分。

3围绕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补充问题

在利用网络进行课前复习、知识补充完善和病例阅读之后,延续PBL教学法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弱化Sandwich教学法中问题完全由教师提出的方式。教师结合实验课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这一方式将PBL和Sandwich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形成了紧扣教学大纲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此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原则: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局解是在学生具备了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科,因此可以较好地和临床结合,又不至于让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病人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状态。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甲状腺的神经支配,在观察标本的时候也应该特别注意。②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让学生简单的翻阅课本就找到答案。例如:甲亢病人会出现什么症状以及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标本上观察甲状腺的毗邻结构,并结合生理、病理生理等学科的内容进行讨论。③提出的问题不应晦涩难懂,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到答案,过难的问题容易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各小组的问题难度和数量相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各个组能够同时完成,又不互相影响。

4分组方式多样化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2

1.1研究对象

选择赤峰学院医学院2009级至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197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解剖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称为传统教学组,四届共99人,实施TBL教学方法,称为TBL教学组,四届共98人。

1.2教学方法的实施

1.2.1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课堂提问,由带教教师为主,进行填鸭式理论讲授,然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小结。

1.2.2TBL教学方法

第一步,蒙古族预科班每届每班22人左右,随机每5~6人为一组,分为4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团队学员联系,主要根据民族预科班学生在解剖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问题与教师沟通等相关工作。在学习解剖学相关内容后,给出和所学解剖知识内容相关的4个题目,每组选择本团队感兴趣的,要求学生两周后以PPT汇报,考虑到蒙古族预科班的底子薄,基础差等诸多实际,给出的题目要符合蒙古族特点又不宜过难,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心血管结束后,检验专业给出学习题目是肝包虫病为什么在牧区多发?肝包虫病的病因解剖学基础是什么?而护理专业的学习题目是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吗?患此疾病进一步发展会累及哪些器官?要求学生就此问题涉及的解剖学结构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及此类疾病在农村牧区是否多见以及是否得以重视等。这一幕所提出问题务必新颖又切近蒙古族实际生活,而且问题难易适中,学生还要感兴趣,感觉问题所联系疾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点是TBL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下一步顺利进行的基础。第二步,每组领到题目后,讨论、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材料,此过程中团队学员间要经常相互碰头沟通,组长及时和任课教师交流题目解决的进展,并对自学期间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汇报,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解决,设计下一步努力方向,接近尾声时,指导学生制作课件。第三步,团队学习任务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该组制作的PPT的核心内容利用25min左右时间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讨论5min左右,师生互评。第四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讨论情况,对本次团队学习做简单小结,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1.3TBL教学效果评价

在完成一学期系统解剖学的TBL教学后,期末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问卷调查填写前对学生统一解释说明,自行填写,掌握学生对本组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共发出调查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T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在2009~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中,传统教学组优秀总共9人,良好共16人,中等共42人,及格共32人,而TBL教学组连续四届优秀共13人,良好共25人,中等共43人,及格共17人。可见,TBL教学组优秀、良好、中等的人数比传统教学组人数多,而传统教学组的大部分人数集中在及格的比例,我们对TBL教学组的成绩感到高兴,同时也及时总结了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2.2学生对TBL教学方法的评价

TBL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知识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认为TBL教法调动学习积极性95.92%,拓展了知识面93.88%,培养了协作能力85.71%,归纳总结能力得以提高77.5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8.57%,课堂气氛活跃94.90%,师生间沟通增强79.59%,希望在今后教学中应用98.98%。

2.3教师的随堂观察

每组学生均用心准备,制作了精良的PPT,同学们还合理的利用了板书,小组长在汇报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自信流利的表达了本组的自主学习收获,因为汇报结束时有5min的讨论时间,所以其他同学集中精力,认真投入,整体课堂学习气氛浓,在讨论的过程中,组间同学对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知识文献进行了分享,甚至对个别知识点有意见分歧的还进行了辩驳,老师还发现个别同学由于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经老师及时鼓励后,在后几次的讨论中也变得自信,而且课堂表现还很积极,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性学习的乐趣。

3讨论

TBL教学理念是是在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以团队教育为核心,将一个大班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团队中的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承担学习任务,既相互合作,有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最终达到较好的学习目的和教学目的。目前TBL教学模式已被国际认为是普遍可以接受的并可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模式。系统解剖学是民族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入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而且医学1/3以上名词来源于解剖,同时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又与临床各门学科联系紧密,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系统解剖学的医学名词记忆较多,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指标,往往忽视了对解剖的学习兴趣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与临床课程的联系不够,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能情景化,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教学两厌”,并不能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也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如何更好的提高民族预科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快速掌握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养和责任感,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作为医学生的入门主干课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另外通过解剖学的教学应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临床思维,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医学生涯做很好“热身”,达到很好的教与学双赢。在不完全摒弃传统经典教法的前提下,我们又结合解剖形态学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适时引入TBL教学法,相对于PBL教学法,TBL教学法跨学科程度低,对学生基本要求低,更适用于医学院校低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对照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该教学模式对团队协作意识,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均收到较好效果。实践经验证明,TBL教学法更强调团队创建和应用,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而且TBL教学模式确实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故将TBL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展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问题答案空间,在整体TBL教学课程设计中,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了互相帮助、竞争学习的氛围,拓宽了学习思路,优化了知识结构,使同学们的知识资源达到共享,真正将同学们带到自主学习的起跑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指挥棒”角色,而是参与者、带领者和知识的分享者,每一次教学过程是在师生快乐、和谐的氛围下,紧张有序的进行,每每讨论结束,师生感觉意犹未尽,教学效果极佳。在系统解剖学实施TBL教学的摸索过程中,我们已取得初步的的成效,我们必须借鉴这些良好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而且,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新知识的增加时刻都在进行,教育和学习都是终身制的,因为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穷尽本专业领域的所有知识,所以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教育的总体目标。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虚拟数字化教学;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根基[1],解剖实验教学又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推进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同样也是加快医学院校教学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3]。虚拟实验室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先进而又灵活的实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将不再局限于在有形的实验室中,教学和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可得到无形的扩展,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实地解剖人体标本实验室教学的有力促进和有益补充[4]。

1为何引进虚拟数字化教学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是以课本结合挂图,模型结合标本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于虚拟仿真技术,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应运而生。因此虚拟仿真数字解剖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解剖标本的认知能力,减少尸体标本的浪费,已然成为现代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的培养与其它学生不同之处,也是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局部解剖学。这门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检验一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的重点课程。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每几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逐层解剖尸体,将理论描述与解剖操作紧密结合,掌握正常人体局部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必备的教材,也是最特殊最难获取的教材即是尸体。为了提高临床医疗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学习环境,同时弥补尸体标本的不足,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软件进行虚拟教学。将人体解剖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仿真的局部解剖操作,可能是解决尸体不足,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最好的解决途径。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案和内容

2.1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实验软件。虚拟实验是解剖学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内容,虚拟实验室实为电脑软件。在电脑普及,网络化普及的当今社会,开发和利用软件进行网络教学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我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假期、业余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层解剖尸体标本,拍摄照片和录像每个详细步骤,后期和软件工程师共同将其加工成在电脑上用鼠标可反复操作的虚拟教学软件,并申请了自主产权和专利。软件的试用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图1):进人目录界面,选择解剖内容,点击进入。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步骤的要求,用鼠标拖动虚拟手术器械,进行虚拟解剖。若操作正确则虚拟实验就会顺利进入下一步,显示该操作的结果;若操作不正确则无法进入下一步,需重新操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准确的操作,由浅入深逐层解剖,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此外,操作过程中可同时显示任何一个层面或重要结构的名称。对于一些深层结构和细微结构,还可点击图片上的放大镜,任意放大所需观察区域的结构便于细致观察。通过紧贴真实的器械和标本操作,让学生达到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仿真训练。虚拟实验的可操作性和丰富的辅助功能,实现了学生对实验的高度自主性。目前由我系自主开发的局部解剖学虚拟实验操作软件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达到了:①操作方法步骤与实地解剖完全一致,图片来源于真实的标本;;②可重复,可以作为实地操作的预习,复习用,通过虚拟操作的练习,提高学生实地解剖的准确性,避免了标本不必要的损耗,弥补了实地解剖不可重复的缺陷,成为实地解剖非常有益的补充。2.2实验室补充购买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参与实验教学。虽然由我系和软件学院自主开发的“局部解剖学虚拟实验操作软件”已获国家专利,有许多优势,比如完全真人标本,学生可按教学大纲要求在电脑上逐层解剖,每一层次重点结构都清楚的标注,医学生可以在学校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学习使用,但是因为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包容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慕课、微课等海量教学,标本结构不能分离、3D旋转和360°观察。而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内容更加丰富,将多具人体标本逐层扫描,并转换为数字化信息,重新制作为数字化标本。虽然不像我系开发的软件基于纯实物标本,但其优势在于更加强大的体系和内容及软件功能。软件包含4000多个解剖学结构,对系统解剖学教学非常有利,可以分系统教学,比如骨学、肌学、神经系统,而每个系统的每个器官可以单独显示,360°旋转显示,方便学习(图2)。尤其对一些珍贵易损标本如筛管、蝶骨、耳蜗等,其教学效果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另外,这种软件对于断层解剖也非常实用,医学生可以对电脑上的虚拟人体任何横断面、矢状切面随意随手一画,就能看见该层次的断面的解剖结构,器官毗邻关系、CT影像图片,是传统的断层切割标本远远不能比拟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图3)。我系给每个实验室配备了教师端和学生端,在实验课上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两种虚拟教学的共同使用,起到更好的互补,为现代化的虚拟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3虚拟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对虚拟教学融入解剖学实验课的满意度,我系组织了学生匿名访谈了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并举手称赞。此外,我们询问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员,并开展网上教评教评工作,教务处提供的评价数据表明,学生对虚拟软件进入实验教学给予认可,比传统单一的实验课教学的综合评价要高很多。虚拟实验教学的引入、教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更好地激励和启发学生思维、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加深了学生对解剖学内容的领悟。另外,我们设计了5分表格调查问卷表(坚决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可有可无-3分;同意-4分;超级赞同-5分)(表1)[5],通过3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效果。由表1可见,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可取。当然传统的大体标本必不可少,只是相对于传统面授教学而言,虚拟实验教学无论从学生主观感受,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看都更具优势,在医学生中解剖教学采用虚拟环境支持的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

4虚拟实验教学的意义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4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护理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在入学分数、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女生,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实验班教师在专业课讲授期间讲解具体疾病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例如甲亢病人采取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情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与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甲状腺解剖和生理功能,并播放视频,使学生掌握甲状腺周围的主要神经(如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腺体(如甲状旁腺)和周围器官(如气管、食管),并讲解这些神经、腺体、周围器官的作用。如果手术中牵拉和损伤神经、腺体或者术后伤口内出血,病人在术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若术中牵拉和损伤,术后病人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压迫气管,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学生理解了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就会理解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学生学习后就会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增加了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课堂上虽然增加了解剖学讲解,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在学习术后护理措施时,通过教师引导,可以自己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观察内容,避免死记硬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他系统疾病手术护理措施也可以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引入解剖学相关内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结合临床护士岗位能力要求,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解剖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手术过程及病人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对学生掌握疾病术后病情观察内容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知识很有必要。对照班学生在前期系统学习过解剖学课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按护理程序直接讲解常见手术的并发症表现和处理。

2结果

2.1两班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2.2两班学生外科实习成绩比较。

3讨论

3.1外科护理学的学习需要了解手术大体解剖位置的改变

外科护理学的学习需要了解手术大体解剖位置的改变,如普外科病人做胃肠道手术,手术切除病变肠道后进行肠道吻合对病人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肠道结构的变化影响了病人的消化功能,术后护理需要观察病人有无相应的消化道症状,包括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二是肠道吻合后吻合口会裂开、出现瘢痕、出血等,导致病人术后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裂开出血、形成的瘢痕造成进食困难或进食后呕吐等。学生明确病人的解剖改变,在学习术后护理时就会依据解剖改变而进行病情观察,落实护理措施,符合临床外科护士工作内容。

3.2将解剖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术后病情观察的内容

虽然学生前期学习过解剖学,但是在三年级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生遗忘现象严重。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所讲内容,将相关解剖内容与术后要求结合起来,引入相关解剖知识,使学生具备分析病情变化的能力,知道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在巡视病房进行病情观察时就能在头脑中提取相关知识并应用。

3.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病例分析题为主,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病情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在讲课时引导学生依据解剖结构的改变,掌握病人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从而提高分析病情的能力。

3.4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

实验班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认可,带教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具有良好的病情观察能力,掌握了疾病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表现,护理操作更到位,实践考核分数高,临床护理能力更高,符合外科护士岗位工作要求。

作者:崔丽娟 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第二篇:留学生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思路

1留学生解剖学教学现状

1.1语言沟通是首要问题

留学生大都不具备流利的汉语水平。来我校学习的留学生集中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地,他们的英语夹带着比较浓重的地方口音,解剖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也就意味着,留学生刚到中国,汉语水平还比较弱的基础上,英语又可能不是特别纯正的情况下,就要开始与中国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语言沟通是一个首要问题。怎样才能既把一堂课讲清楚又把课上得生动形象,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都是一个不小考验。

1.2学习思维习惯的中西方差异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

众所周知,中国和外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比如,中国课堂比较习惯于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收新知识,课堂互动比较少,讲课方式一般也是照本宣科,基本按着书本顺序来讲。而国外学生擅长发散思维,其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是气氛轻松活跃的讨论式学习。因此难免出现留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地提问,打断教师讲课节奏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一基本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极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3解剖学学科特点决定其教学难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的解剖结构名词特别多,而且有的章节抽象难懂,涵盖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课时比较紧,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其教学难度不言而喻。即使是中国学生也常常因为解剖学的繁冗枯燥而束手无策。

1.4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无差别教学

由于留学生进校时的学习基础不同,以及后来学习中文能力和对异国生活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别,影响了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我们的教学通常实行统一的“一刀切”教学,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大纲、一样的教学计划,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不能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

2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思路

在20世纪初美国最早实行了分层次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国外分层次教学引入中国。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是中国最早分层次教学的提倡者。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适当的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留学生的解剖学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2.1分层次教学思路的设计

首先,对留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和调查:①测试主要内容为口语交流,即观察留学生的英语和中文水平;②调查则为简单调研其个人意愿;将这两方面作为学生分层次的参考。根据语言基础以及个人意愿的层次不同,教师和学生将有三种选择:中文授课、全英文授课以及中英文双语授课。其次,根据他们入学成绩和语言能力进行初步分层,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普通班、提高班以及精英班。普通班,采用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刚到中国的留学生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其中文水平,而中文水平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提高,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都比较适宜于大部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本层次的学生应该占留学生比例的大部分,讲授内容紧紧围绕课本的基本知识,着重为打好解剖学这个医学专业的基础。教学方法适当加入PBL、案例教学法等。教学目标为学生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精英班,采用全英文、双语、中文授课等方式灵活切换。精英班将占留学生较小比例。他们学习基础好,领悟能力强,语言沟通无大障碍,授课方式可灵活选择,这样的课堂氛围会相对轻松。精英班的教学在保障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前体下,还应加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拓宽、加深教学内容。由于精英班人数控制占总人数比例较低,因此很适宜采用PBL、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式等贴近国外教学手段的上课方式。我们给予精英班学生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即上课并不照本宣科,不需要固定教材),每次课程结束前布置下次上课主要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各渠道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比如,周围神经系统这一章,对于普通班的留学生,我们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结合标本、模型,讲授周围神经的名称、起源、行程等基本内容;而对于精英班则可围绕某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结合症状,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解剖知识。譬如臂丛神经,首先可放映“爪形手”“猿掌”“垂腕”等病症影片资料,围绕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来展开讨论教学,从而引导出整个臂丛的分支、走行等内容;在讲授前庭蜗器章节中声波传导时,普通班则直入主题,清晰的利用板书以箭头形式列出不同的传导途径进行解读,而精英班则以“助听器”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工作原理,从而推演出声波传导入脑的几种方式。即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医学素质。提高班为入校基础和语言沟通较薄弱的班级。一般采用全英文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奉献精神要求较高。本层次的学生所占留学生总数比例大概百分之十。教学方法参照德国“脱钩教学法”,首先按照普通班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能够理解并掌握的可第一批“脱钩”,不能很好的接收教师输送的知识的同学,由教师另做进一步辅导,而已脱钩的同学则可“一一结对”帮助未脱钩同学,或另行做预习和复习的练习。提高班适当增加课时安排。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在考评方面也当有所差异。相对于普通班,提高班的考评水平适当降低,同时精英班要求提高。在学习中期可根据个人表现和意愿进行适当的层次流通。譬如普通班同学进步非常快,要求进入精英班,则可进行调整,以此鼓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2开展分层次教学的保障措施

2.2.1制定招生制度和长远发展计划

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招收留学生的门槛上绝不能以低资费吸引低层次学生,为今后的医学高等教育埋下隐患。为此,学校应该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合理科学的招生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加强审核力度,招收符合入学标准的留学生入校学习。其次,学校还应当制定留学生培养的长远战略规划:其核心内容是遵循医学教学规律,对留学生的教育保质保量。因此需要制定针对留学生的相关教学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对留学生留学宣传、招生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各方面的详细规划,以适应留学生教育市场的需求,谋求可持续发展。最后,对于解剖学教研室来说,要制定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定期评估和不断完善。

2.2.2教师培养

开展分层次教学,保证教育质量的首要环节是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师培养应当包括语言水平提高和必要的文化融合。全英文讲授难度较大,却可能最适合留学生在大一学习解剖学。因此可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上。教研室可精选几名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列入专门留学生授课教师库,专项资金和项目资助培养。组织英语沙龙,外出兄弟院校学习等形式的多渠道培训。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教师从文献和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多与留学生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增加适合互动讨论环节的小课课时,营造留学生熟悉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2.3保障留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质量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学习,还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奖学金制度,激励留学生努力学习,同时,制定系统的管理体制,从衣食住行方面予以帮助和约束,比如可设置留学生顾问和建立网上学习生活社区,保证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的便捷、安全和舒适,另外,在教学之余,还可弘扬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其文化、中医理论都博大精深。我校位于赣州,仅就赣州而言,就承载了客家文化、宋城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古迹,利用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也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减少解剖学教学中的语言障碍。总之,伴随着留学生教育逐步融入全球教育市场,对中国高校而言,如何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全国高校都不断思索教学出路,而在医学院校中,解剖学的教学尤其重要,教好解剖学是保障输出高质量的留学医学生的首要条件。分层次教学因人施教,适应留学生学情,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失为一种创新教学尝试。

作者:刘瑞珍 邹晓琴 邱启祥 单位:赣南医学院

第三篇: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人体解剖学面临的挑战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内容固定,少有更新,在某些方面已脱离临床,崭上科学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面临着挑战。

1.1解剖学边缘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对解剖学教学提出挑战:现代科学的进步,带动解剖学相关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例如断层解剖学、护理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等,给解剖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作为医学主要基础课的解剖学,虽然历史古老,但教学内容陈旧,一直少有更新,还要以系统解剖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护理事业及医学科学的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已具有紧迫性。解剖学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医学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必须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建立合理和崭新的知识结构。

1.2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学科也纷纷向医学领域渗透,特别是以微电子、光电子学、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70年代以来,B超断面显影、CT、核磁共振、X-刀、y-刀等治疗仪器和护理监测仪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上述新技术和手段均以断层解剖学知识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增加相应新内容。否则,培养的护理人才就将落后于当今和未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1.3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教育方针的挑战:全国已贯彻实施卫生部颁布培养“实用型”中专护理学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实用型护理人才指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护理人才。必要的理论知识,应是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实用性价值的基本知识,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能将基本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解决护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上有新突破,应密切结合各专业教学特点和需要。而目前护理学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为多专业通用教材,与护理学专业本身的教育目标有差距。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应渗透护理学方面内容,将解剖学新进展、新成就应用于护理教学,解决护理学发展中的形态学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人体解剖学教学发展趋势

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解剖学的发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培养跨世纪实用型护理人才。

2.1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教学: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学习各种护理和诊疗操作,其中有许多操作技术性很强,与解剖学知识关系密切。操作者必须熟悉这些解剖学知识,掌握这些部位有关结构和形态特征及位置关系,才能真正领会该项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操作时才能避免盲目性、机械性,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保证操作准确性、安全性,提高操作成功率,从而促进护理工作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学专业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适应新时期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护理应用解剖学主要包括皮肤及运动系统,例如体表标志与褥疮好发部位,注射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解剖,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应用解剖,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导尿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包穿刺、心内注射、动脉穿刺、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官中的泪道冲选应用解剖,神经系统的椎管穿刺应用解剖等内容,将解剖学理论直接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

2.2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现代医学已进入影像医学时代,这些影像技术的基础是断层解剖学。国外断层解剖学教学建立于80年代,美国8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设断层解剖学。在我国,许多院校已开设或部分开设此门课程。断层解剖学能显示断层形态变化与比邻关系,可通过对连续断层观察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重组和定量分析,以确定人体的病灶及发展程度。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断层技术向各学科的渗透,护理教育也应结合断层技术,以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测、特护。

3解剖学教学的对策

3.1优化解剖学教学结构:我国护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围绕这一任务应改变以往单一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增加护理操作应用解剖学教学内容,为以后护理操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影像及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的时刻,应及时开设有关断层解剖学内容。护士的护理对象是人,更应了解人体各系统各器官断层结构,了解医疗发展动向,便于主动开展护理工作。由此,应缩短系统解剖学学时,删除与临床护理严重脱节内容,取精删繁。同时,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增加护理操作应用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学时,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系统结构的同时掌握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知识,从而完善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3.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到解剖学教学中,它使学生能向“解剖师”一样,从皮肤至骨骼层层剥离,并可随时从不同部位、角度反复观察,可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从多器官、多角度激发学生中学习兴趣,增强分析和记忆能力。计算机辅助教营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已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此相关的汉化(系统解剖学图谱)及(断层解剖学图谱)已相继被应用到教学中。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的同时,配合幻灯和投影、挂图等其他教学手段,可进一步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便于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3.3提高师资水平:解剖学教学内容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又要了解相应现代临床先进技术。因此,应加强解剖学学科组、教研室的作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相应内容的讲座。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临床学习,掌握医学发展新进展,以促进解剖学教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作者:孙楠楠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卫生学校

第四篇: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1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是“为何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设计和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案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明确学习者的需求、设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和优质的教学活动,构建优秀的教学框架,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问题,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1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就是解决“为什么教”。学习者的各种属性对教学有直接影响,只有认真“备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借助访谈、问卷和已有经验等方法了解学习者发现:九零后的学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有着很好的驾驭能力,汉字录入速度超快;喜欢听教师讲,让教师控制学习内容和进度,即通常说的“抱着走”;喜欢浅阅读,重信息内容,重记忆;学习易受外来因素干扰。学习临床解剖学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基础解剖学”,对解剖学名词、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等陈述性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临床解剖学时,还会反复用到基础解剖学的知识,侧重于探究器官或结构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找关系”,是达成高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临床解剖学学习任务偏重,小组尸体解剖收获大;小组活动安排满意率高,组员合作融洽,也有少数学生依赖组长或不喜欢小组学习;学习单元配备的资源偏多,分类乱;学生希望教师提供的资源要少而精,作业过多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尸体解剖的指导和监控,小组长要轮流做。

1.2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是解决“教什么”。根据课程本身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教学单元,再将知识单元细化切分为知识点。中山大学临床解剖学课程为2.5学分,72学时,4学时/周;每周为一个单元,共划分出18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再细分出若干个知识点。结合布鲁姆知识分类法(2001),把临床解剖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目的是准确、高效地选择教学媒体,确定评价方法,优化教学活动。临床解剖学教学目标设计按认知目标、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设计。①认知目标,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2001),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次;②操作能力,学生能熟练、正确地使用解剖刀、镊子、剪刀、血管钳等常用手术器械,正确、快速地解剖筋膜、血管、神经、肌肉和器官;③合作能力,小组学习时同伴之间能互相帮助,有奉献有担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就是解决“怎么教”。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教学皆可活动化,学习活动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可见学习活动设计的质量是成功的关键。

1.3.1选择学习活动

①课前活动:基于Blackboard开展,课前知识的准备,例如:阅读准备问题、学习微课、自测评估,等。②课中活动:翻转课堂不排斥讲课,适当安排讲课可提高效率,常用于核心内容总结、解剖操作要点介绍、总结反思,等;答题器5min小测试;器械、标本和操作示教,给学生提供帮助;临床医师代教更受学生欢迎;解剖成果(照片、微视频、微报告,等)展示;在尸体上模拟各种穿刺、手术入路;同伴学习、临床解剖病例分析、收集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解剖时,同伴分为术者、助手、读指导者、拍照者。③课后活动:基于Blackboard开展,用于课后复习、总结反思。例如:复习阅读、学习微课、自测评估和大课总结,等。

1.3.2准备学习资源

用于支撑各种学习活动,不同媒体有不同的表现力,不同学习活动用不同的媒体做支撑;坚持多种媒体组合原则选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到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知识点之中。

1.3.3学习活动评价

临床解剖学使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标本考试占30%,课中小测验占10%,解剖成果占10%,同伴评价占10%,期末考试占40%。1.3.4学习活动组织临床解剖学教学活动组织采取小班(集体)学习、小组(同伴)学习和个别学习3种形式。课前、课后以个别学习为主,课中以小组解剖尸体学习为主,穿插小班指导或个别指导。

2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融合的活动过程,可有效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组织起来以达成教学目标。

2.1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课程导入是课程的第一节课,是课程的开始,是教师与学生就课程性质、学习目标和考试方法等达成共识的过程。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课程导入包括: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学习方法。临床解剖学是按照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层次结构及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在学习基础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基础解剖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由绪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及下肢组成,整合成18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再分出若干个知识点。考核方式包括:标本考试、答题器小测验、同伴评价、期末考试。课程采用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前、课中和课下的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模拟环境学习与真实环境学习相结合,注意学习环节的连续性。课前、课后Blackboard上学习,课中实验室学习。只有先理解各局部器官或结构配置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学习临床解剖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解剖时要勤动手、善观察、多总结,理论(教材信息)联系实际(尸体信息)。

2.2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按小班(集体)学习、小组(同伴)学习和个别学习3种形式安排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编制教学计划表,通过具体教学活动逐步完成教学进度和学习目标。课前、课后学生利用Blackboard自主个别学习。课堂学习开始后,先进行答题器5min小测验,检验课外学习效果;接着教师概要讲解操作要点、注意事项、解释目标清单,以小组为单位解剖尸体;解剖过程中,教师随时检查或质疑学生解剖,解剖出的结构拍照留存,做为学习成果接受考核;适当安排模拟手术操作、临床医师代教、病例讨论分析等活动;最后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评价,一起总结反思,布置下一个单元教学计划。

2.3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需要教师、学生或社会的支持,帮助克服困难,完成学习。Blackboard平台出现问题可以从管理员得到帮助;课程内容的咨询、辅导和答疑等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即时得到面对面的支持,课堂外可借助微信、QQ、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得到“非面对面”和“非连续”的网络支持。小组解剖尸体时,随时可得到教师或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2.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四个关键环节。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综合使用了多种学习活动,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所以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的评价是多形式的、综合的评价,既要对教师评价也要对学生评价,后者最重要也最基本。另外,也要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的使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使用各种测验或考试,对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等评价多使用各种量规或表格问卷。

3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回顾展望

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仅就学生和教师的体验以及模型构建问题做一回顾。

3.1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适应这种模式,认为该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要求高。课堂外如果没有高效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上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轻松快乐,在教师、实验员和助教的帮助下,同伴之间为了解决问题,互相帮助、交流沟通。小组长的位置和作用也很重要,应轮流做;学习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不是很高,学生希望分为核心资源和拓展资源,要少而精。少数学生认为这种模式不如传统方式效率高,如果课堂外学习不够,课堂上学习就会失败;也有学生认为,平时课后复习的时间较少,实施这种模式后,逐渐重视课后的复习、课前的预习,知道学习是多环节、连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种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和助教的帮助、指导下,在实验室自由探究解决问题。

3.2教师方面

教师认为:翻转课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双主”理念,是信息时代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是混合学习,也就是在线学习与实验室学习的混合,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临床解剖学是注重应用和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混合,强调基础知识向临床知识的转化,场所就是课堂上(实验室),载体就是学习资源和教学媒体。所以,翻转课堂非常适合临床解剖学教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制作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少而精的学习资源,不加重学生负担。微课是高效的在线学习资源,应注意时间控制、知识点切分,抛弃45min的大课实录。课堂外强化使用微信、QQ、短信等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课堂上有时很难实时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但要努力爱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课堂外学习过程的监控还是个短板,期望能用信息技术来补漏。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实践表明:翻转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对临床解剖学的兴趣和参与,训练用解剖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基于解剖知识的创新思维。

作者:初国良 汪华侨 郭开华 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第五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1服务专业、对接岗位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上要始终贯彻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教学理念。继续遵循“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目前,各个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难度高、内容多,而实际教学总课时偏少的矛盾。因此,删减一些对护生并不重要的内容,着重讲解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突出理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例如,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常用的压迫止血点、穿刺的静脉、临床插管、急救、导尿等知识点都是要精讲的,而肌肉的起止点对于康复专业来说是重点,而对于护理专业就可以忽略。

2LBL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

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该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书本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LBL一直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但LBL教学学习过程单调,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生总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解剖学的初期,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解剖学知识,基础薄弱,此阶段适合于PBL教学。进入学习的中后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这门课程方法,学生之间都彼此非常熟悉。此阶段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采取PBL教学会更好。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PBL结合LBL的双轨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避免了PBL教学法存在的知识面不全、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微课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开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l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疲惫感。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如mp4,wmv,flv等),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人体解剖学视频资源,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以内将重点、难点或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并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如三维动画、视频、模型、标本等,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时间还很短,也不够成熟,这需要解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制作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

随着时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学习与考核将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考核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有更多的实践课程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是为学生提供解剖学自主学习环境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内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第一,学习考试系统。学生可登录进行标本学习、自测和考试。学生并可根据不同专业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第二,标本学习。点击名词,相应结构以突出的颜色闪烁。鼠标移至该结构,显示该结构相应正确名词。第三,自测模块。选择专业和测试范围自动生成模拟试卷。第四,解剖图片标注系统。教师可运用标注系统对图片进行添加、删除标注并对图片中结构的标注进行修改,也可将标注的图片或原图导出。第五,题库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可对教师、学校、年级、学生进行管理,试题的添加、修改或删除,试卷自动生成、编辑、修改,成绩自动生成、查询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人体解剖学仿真实验平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标本缺乏、结构辨认不准确及标本针对性不突出等问题;真正做到考教分离;减轻教师工作量;实现学校计算机房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辅助作用。

5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重视不足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个别学生对教学用捐献的尸体开玩笑。这些学生只是把捐体看作是一般的物品,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为人类医学事业“逝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其实,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最具有医学伦理和道德教育意义的一门课程。首先,要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一名护士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其次,实验教学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抓手,学生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宣誓,以此表达对捐体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博爱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仁爱和感恩之心。最后,要努力提高解剖教师人文素养。教师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直接推动者,特别是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课的教师更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蒙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关键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最终,形成一支适应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向前发展。总之,只有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士珍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第六篇:腹腔镜视频资料与传统解剖学教学相结合

1传统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课,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幻灯片演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图片。实验课,教师结合标本和模型示教,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尸体解剖。学生主要是通过先学习课本,然后进行尸体解剖,课后通过课本和解剖图谱进行复习。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能提供系统的解剖理论知识;实验课通过尸体解剖能掌握解剖层次,增强感官认识。然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1教学媒体单一、呆板,容易使授课显得枯燥乏味

幻灯片演示的解剖图片有时由于像素等原因不够清晰,局部细微结构无法完美显示,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而且课堂上演示的图片多为平面图片,太过注重“平面解剖”,无法突出“立体解剖”,器官前、后、左、右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更是无法真实描述,学生无法建立立体观念和整体观念。

1.2福尔马林危害师生身心健康

实验课需要长时间接触福尔马林,容易受到福尔马林的刺激,部分学生难以忍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学生上课时拿棉球把耳朵鼻孔都塞上。这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尸体标本示教效果欠佳

首先,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各组织器官发生明显皱缩,与活体器官有明显区别;其次,尸体标本中,组织已失去活力,缺乏活体组织的自律活动,不易辨认;第三,教师示教时,由于空间、标本结构的显示角度、结构的大小等因素,往往只有极少数靠近标本的学生能看到具体内容,大部分后排的学生难以看清,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尸体标本教学还存在教学场所固定的问题。

1.4分组带教加大工作量,损伤标本

标本示教时需分组带教,这在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外,标本经多次翻动、反复演示观看之后,常造成破损,不利于标本室、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

2腹腔镜视频资料用于解剖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微创外科施行的腹腔镜手术能够从腹腔内对腹腔所有脏器进行多角度观察。国外已有应用腹腔镜手术视频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和解剖教学的成功案例。故将其引入解剖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2.1丰富教学媒体,增强信息表现力

将视频资料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视频集语言、文字、图形、动画于一体,大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增强信息的表现效果,充分调动同学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2.2利用先进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腹腔镜手术是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从腹腔内对腹腔所有脏器进行多角度观察,是现代微创外科的代表。将腹腔镜视频资料引入课堂,学生会由对先进技术的好奇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使学生对外科手术知识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2.3多角度观察,建立立体解剖观念

腹腔镜视频资料能显示腹腔内脏器的正常及疾病状态下的解剖结构。由于气腹的作用,腹腔内空间大,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及远近距离观察脏器,能够真实了解毗邻器官的位置及关系。教师可在示教的同时进行讲解,突出各解剖部位的典型特征、各脏器在活体上的不同表现,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这样从整体到局部,系统正确的知识体系和立体解剖的观念得以建立。

2.4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个体化教学

腹腔镜视频资料可重复利用,在使用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必局限于课堂和教室。另外,相较于尸体标本,视频资料使得每个人所看到的视野都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有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体会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取复习内容,既增加了学习时间又避免了福尔马林的刺激。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选择性编辑,专题化讲解,实现个体化教学。综上,可以将腹腔镜视频资料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与传统解剖学教学相结合,推进解剖学教学改革。

作者:赵克芳 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七篇:《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1确定合适的解剖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前医学解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这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在改革教学内容时,要是从以下2方面入手:①精简教学内容。根据各个院校的医学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精简《解剖学》的内容,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医学解剖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另外,要依据教学大纲和相关基础医学课程、临床课程之间的学科关系,梳理和选择解剖教学的内容。②根据每个医学专业的特点,突出《解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例如护理专业要强化表面解剖教学内容,减少和弱化神经系统部分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医学解剖学教学方式

医学解剖教学方式创新是解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和创新,具体包括以下3点:①在教学目标方面,要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为核心的解剖教学目标,从多方面入手,为医学院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加大实验课程安排的力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讲授法。在医学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医学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宝贵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抓住重点,讲清难点,将一些浅显易懂的、与其他学科教学重复的内容剥离出来让学生自学,详细讲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对比、推理、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强化教学效果。③在教学手段方面,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成为了医学《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学生展示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将《解剖学》教学内容具象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具象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教学手段运用在医学《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相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学校可以搭建医学《解剖学》教学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这个平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3注重医学解剖教学、实验教学

《解剖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高度重视解剖教学、实验教学。过去,解剖实验的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要科学改革这种实验教学方式:①建立随学随检查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实践的机会。为了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意识,避免偷懒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当在实验课之后测试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将每一节实验课程的测试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教学标本,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并自主完成观察结果记录。

4建立科学的解剖教学评估体系

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过去单一的试卷成绩评估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与考试成绩融合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权重,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估内容方面,应当尽量突出《解剖学》教学的实践性。例如,过去对教学内容的测评方式过于简单,将教材内容改编成为选择题、论述题。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个简短案例的阐述让学生对应相关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5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外部环境对医学教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创新解剖教学,不断提升医学解剖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医学院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作者:林乐迎 钟志宏 单位:赣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赣南医学院发展规划处

第八篇:T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本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上课时间不冲突的两个班的学生。从每个班中随机各抽取32名学生,按班分为两组。两组同学的系统解剖学考试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1.2方法。

1.2.1授课安排。第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组采用TBL教学法。两个组由同一个授课教师负责,用同样的局部解剖学教材,总学时数亦相同。

1.2.2教学设计。传统教学法由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由学生分组实践。TBL教学法首先参考同学们以往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进行分组,每组8人;至少提前一周把教师准备好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同学,每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及讨论病例等;课堂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和病例讨论两部分,操作部分要求每组实验操作后要向其他小组讲解示教所操作部位的层次和主要结构,病例讨论部分要求每组随机抽取一则病例,组间讨论后推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组也可根据汇报内容随时提出问题,由汇报的小组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每一组的情况进行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依据局部解剖学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传统教学组与TBL教学组学生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结果表明,不论从统计学上比较,还是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分段方式来评价,均显示TBL教学组学生的局部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提示T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讨论

目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愈来愈多的教师逐渐认识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模式的导向上“以教师为主体”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TBL教学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直到2002年才被正式命名为Team-BasedLearing。该教学法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被认可和推广,但在我国,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尚缺乏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具体实践经验。本教研室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TBL教学组学生的局部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提示T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认为,TBL教学法的优点并不只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们进行的TBL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提前把准备好的病例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同学,同学们自行组织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变成了“主动学”,而且这种“带着疑问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同学们能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每组实验操作后要向其他小组进行讲解示教及病例讨论后的汇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习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临床服务的,而TBL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对教师提供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进行较深刻的分析,在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把基础知识和临床联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T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医学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曲洪林 李笑岩 于振海 刘菲 纪丕友 单位: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

第九篇: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现状与困境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是独立的教学课程,但是大多数还是附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后面进行授课。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比较有很大不同:神经解剖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控系统,在结构上与其他系统关系密切并调节其生理功能,因此造成神经解剖学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而抽象,重要解剖结构众多,理解和记忆颇为困难。由于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骨和脊柱所围成的骨性空腔内,单靠大体解剖手段难以显现和观察,不像人体其他结构般直观,故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挂图和模型为主,标本少而简单,无法通过观察标本获得全面而形象的结构认知,导致留学生对大部分神经结构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神经系统内部纤维和核团的排列纵横交错,相互之间的联系严谨而复杂,既要理解掌握局部结构,又要归纳总结成各种传导路,与其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联系起来,因此神经解剖学逻辑性强,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由于英语交流能力有限、留学生自身素质不高、见面课时不足、讲授深度不易把握等导致神经解剖学授课任务重,教学效果常常欠佳。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以上的现状特点提示我们,在传授该门课程时,切不可盲目地套用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经验,而应该切合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对策

针对目前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与改进,从留学生、师资力量、教学过程和考核模式四个方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经验与对策,切实提高了神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留学生的好评。

1、从留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讲授深度。目前国内院校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未经过类似国内高考机制的筛选,相对来说,大部分留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消化吸收课堂知识较为吃力,常跟不上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进度,加之缺乏符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的留学生英文神经解剖教学大纲和理论及实验教材,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把握重点难点内容及其授课深度,学生不能针对课堂内容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因此,不能套用国内中文教学已有的大纲与进度等的教学资料,而需要对留学生教学量身定做全新的教学大纲并调整课程内容安排,且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授课深度。我们在神经解剖教学过程统一采用方秀斌、胡海涛主编的《HumanAnatomy》为蓝本,这本教材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且内容全面。在此基础上编撰教学大纲和教案,并确定授课的难易程度。我们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与进度,即“先总论、次周围、再中枢、后传导路”的顺序。删繁就简,降低教学难度,如忽略内脏神经部分内容,忽略有关小脑分叶的大量繁琐名词和五种细胞的组织学内容,忽略端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内容等。但在讲述重点难点内容如脑干、间脑及端脑基底节等,尽量放慢进度,展开讲述,便于留学生理解接受,增强留学生的学习信心。

2、从师资实际出发,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处于发展阶段,从事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的师资由于业务素质或口语水平的限制,不能得心应手的施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从事留学生神经解剖教学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不懈的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对神经解剖学诸多名词和神经结构描述要了然于心。另一方面就是要认真充分备课,不仅要对每堂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做到滚瓜烂熟,还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周围-中枢神经系统融合贯通的进行教学,可将脊神经的分布和走行与脊髓的内部结构,脑神经的分布、走行和功能与脑干内部的神经核团进行联系;还可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脊髓、脑干与小脑、间脑、端脑的纤维联系、传导功能统一起来,进一步联系临床意义把内容讲活,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查阅文献和更新知识,把一些神经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热点和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带领留学生参观研究室,使留学生对一些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实验方法有所了解,这将为留学生以后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

3、从教学实际出发,创新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传统板书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自小接受开放式教育的留学生的神经解剖课堂教学,必需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搭配动画和视频内容,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侧脑室生动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效果,犹如绿叶中的红花一样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却,有利于留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其次,就是采购3D数字人解剖系统。这些数字化解剖系统图像真实,使用方便,可以清晰而立体的显示部分或全部神经系统结构,有助于留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部分的空间立体结构。再次,解剖实验课应当给予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反复地观察标本和模型,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印证和理解。最后,我们可以结合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的特点,灵活采用如病例分析、PBL等教学方法,将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去听课、分析、归纳,从而掌握和理解课堂内容,或采用分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即就某一主题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和简短准备后,鼓励留学生积极走上讲台陈述发言。

4、从考核模式实际出发,采用多环节的综合考评体系。留学生对传统单一形式的期末卷面笔试感到吃力,往往涉及到神经解剖这一部分内容特别容易大面积丢分,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我们必须针对神经解剖学的学科特征和留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将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层次、多种形式,为留学生量身定做以培养具有扎实神经解剖学结构基础的临床医疗人才为目标的考核模式,并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避免留学生考试前通过集中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考试后又将该课程内容几乎忘完的局面。改革后的神经解剖学考核体系为:平时综合10分,课堂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10分,实物考试30分,期末卷面笔试50分。这个新的综合考核体系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加大了对留学生在学习神经解剖学过程中的考评,调动留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了留学生期末考试压力,促进留学生对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总之,神经解剖学是一门抽象性、不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按照本宣科的模式进行教学一般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学改革,反复思考,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才能教有所成,学有所获。

作者:吕运成 刘政海 徐菁 李彩 陈安英 单位: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外语教研室

第十篇: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解剖学教学

一、当前解剖学教学困境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解剖学就如万丈高楼的基石,它是揭开医学神秘面纱的第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因为解剖学主要揭示的是人体结构,因此涵盖了大量晦涩难记忆的解剖学名词,有的章节内容非常的繁琐而枯燥,如脉管系统中分布于全身的动脉、静脉,以及复杂抽象的神经系统等等,让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框架,常常焦头烂额地向教师反映记不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大困扰,同时也启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对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思考。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脑力开发专家TonyBuzan在其著作UseYourHead中首次阐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J•D•Novak开发了以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的思维导图并进行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企业。如今,思维导图正在教育领域兴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甚至将其列为必修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关系互相隶属以及相关的层级关系,用图文或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解剖学教学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解剖学教学,就是将其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将其穿插于小班制实验课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中。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的应用

首先,教师跟同学们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目的,绘制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自己预习实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思路,绘制出一张或多张思维导图。通过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的再创作过程,使其不知不觉中提炼出了即将上课的章节的重点,并轻松将其消化。

2.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功能,展现自己根据本节课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穿插进讲课的过程中。期间,设计板书环节,要求几名学生展示他们预习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经过学生对照知识点进行评比,最后保留绘制最好的一幅,让全班同学跟着这幅图的思路学习。这个活动,提高互动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展现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一节或一章的知识点全景图,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有助于同学们抓住主要内容,实现思维导图助学、助教的功能。

3.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绘图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是所有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学的课程特点除了直观性强以外,还有内容、结构和专业名词较多,形态和毗邻复杂。历届学生都表示这门学科易学,但是难记[1]。对于中职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认识主要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只有打好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学好其他的医学专业课程。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投影仪、课件PPT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堂已经融入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微课的兴起也在冲击着传统课堂模式的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解剖学课程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解剖图谱。图谱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其能够直观地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但是对于解剖图谱中精美的示意图,学生往往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导致抓不住重点,甚至在一幅示意图面前无从下手,不知从何看起[2]。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细节和知识点不能在脑海中与图谱形成一个映射关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感到吃力。对于传统的绘图法而言,其视觉冲击力确实没有多媒体展示的解剖图谱那么强烈。但是在课堂上,绘图法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且具有方便自如、适应力强、突出重点、利于记忆等多方面的作用[3],而且能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把难点在绘图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梳理成板书。学生结合绘图与板书,不管是在学习或者复习中,都更加便于记忆,抓住课堂重点。从教学对象的角度上来说,中职生基本都是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又碍于名词数量多、知识点较零散、相比其他课程枯燥等原因,使得他们对于解剖学这门课,很难提起强烈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将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绘图比赛,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点并探究绘图法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对解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适逢中国解剖学会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契机,其“弘扬解剖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挖掘绘图人才,推动医学科普”的大赛宗旨对于中职生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意义。于是作者所在教研组在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7级各班级中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初赛,对参赛作品进行征集并选拔。1.1.1比赛形式。为参加中国解剖学会举办的绘图大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加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次征稿比赛在学校2017级各班中举行。比赛以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为主要内容,学生自选人体某一局部或器官,之后依照教材、图谱或者在生命科学馆内对标本进行绘图且标注后上交。作品类型可包括临摹画或者创意画,鼓励实物标本临摹画,在作品信息中加以说明。1.1.2比赛流程。第一轮:首先,各班以班集体为单位,从班级内部征集作品。之后,由班主任及班委对作品举行初步评比,从中选拔出5幅优秀作品参与校级评比。第二轮:从各班征集到作品中评选出最好的10幅作品进入校级决赛。评审为所有入围第二轮作品的学生组成的评审团,让学生参与到评审中来,提高积极性并互相学习。每人有10次投票机会,只能投给其作品不能投给自己。票数前10名入围决赛。第三轮:进入决赛的10幅作品由本解剖教研组的教师根据绘图的准确性跟逼真性进行打分,综合各位教师的评分之后,选出最优秀的5幅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1.1.3比赛奖励。进入校级评比的所有学生奖励2分操行分及学期末总分。进入前10名的学生由学生科校团委颁发奖励证书。1.1.4活动效果。此次比赛由于采用绘图比赛的方式,对于正在学习解剖学的2017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小,且参与门槛低,学生自己充当评委、优秀作品将代表学校直接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此次参与的学生人数远超预期,平均每个班级收到24份作品,且作品质量高。征稿期间,学生参与课堂热情明显高涨。特别是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在黑板上绘图并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以及课后布置的绘图作业完成效果上来看,此次绘图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解剖学这门课的学习热情。1.2研究对象。在学校2017级学生中,选择了参与比赛热情最高且收到最多作品且质量普遍较高的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共100人。选择2016级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解剖学的农村医学班作为对照组,共50人。班级之间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绘图比赛是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进行了征稿,此次研究以2017级农村医学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与上一学年中2016级农村医学班级的同期期中考试做比较。在2017级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学生对于绘图比赛的反馈意见。

2效果评价

期中考试以学校命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参与绘图比赛的班级与没有开展绘图比赛的班级之间对解剖学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期中考试得到2017级农村医学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后,与没有开展绘图比赛的2016级农村医学的两个班级的期中考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2017级农村医学解剖学的成绩为(83.16±7.33)分,2016级农村医学解剖学的成绩为(79.70±6.43)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比赛结束后,在2017级农村医学的两个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此次的绘图比赛评价较高,也达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绘图比赛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3讨论

将绘图比赛融入以多媒体为核心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促进作用:3.1举办绘图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绘图比赛实际上是抓住全国解剖学会举办绘图比赛的一个契机,用比赛作为一个载体,使得传统的绘图法弥补了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足。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即使结合了教师的口头表达,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多维度展示也很难让学生掌握复杂的结构,也不能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抓住知识的记忆点。而通过举办绘图比赛,使学生提高学习绘图法这一技巧的热情,从而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对教师亲身示范的绘图、标注技巧,学生的参与度、做笔记的效率、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明显提高。课堂质量的提升也直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与掌握,使得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3.2提高学习能力更好掌握知识。绘图法本身就是一项被历史验证的好的学习解剖学的方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绘图法的使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在展示精美解剖图谱上的便利性,而忽略了绘图法是学生学习解剖学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通过绘图比赛,培养学生把绘图法作为学习解剖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绘图中亲自描绘了血管、神经等的走向以及器官形态[4],从之前的看解剖图鉴、看标本、拷贝教师的课堂PPT等学习方式到绘图的转变,使得他们在无形中加深了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点也有更加全面、细致、更深层次的印象。3.3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绘图比赛使得学生主动从课堂外获取相关知识,部分学生选择观察实验室的标本,作为他们临摹、学习的对象。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对于标本的观察、临摹、标注等一系列学习动作,本身就能让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点有一个从浅到深的认知过程。而且亲自绘图,学生能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与单纯的课堂灌输知识点有着明显的区别。

4结论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字人解剖系统;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应用探讨

随着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医学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用尸体标本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1]。“数字人”解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重建人体的三维结构图,可准确、真实且清晰的显示人体的骨骼肌肉组织特点,本文将分析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40人,均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入学,将140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70人。A组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年龄18-25岁,平均(20.0±1.5)岁。B组男生41人,女生29人,年龄18-26岁,平均(20.0±1.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文字叙述、挂图、医学标本模型以及尸体标本讲解。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辅助教学,该解剖系统包括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视器、神经运动、内分泌以及皮肤等人体十大系统,在教学前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好所需教学目录,将本节课所讲的解剖结构通过“数字人”解剖系统单独切割,对重点部位通过局部的放大功能显示其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使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真实的感官。1.3评价方法。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行随堂测验,主要包括解剖位置、结构组成、功能意义三部分,每部分各30分,分数越高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为学生发放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从知识的接受度、吸引注意力、趣味性、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根据得分结果将教学满意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教学满意度为A、B两个等级占比之和。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0.0,计量和计数资料以(±s)和(%)表示,数据比较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堂测验成绩比较。B组学生在解剖学随堂测验中的解剖位置、结构组成、功能意义三部分的成绩得分均高于A组(P<0.05),见表1。2.2教学满意度评价。B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2.9%,高于A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以往对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专业名词,并利用PPT的二维图片、人体模型以及尸体标本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二维图片及人体模型的局限性大,而尸体标本的资源又较为紧缺,且尸体标本需要经过化学药物处理才可使用,在处理过后各个组织器官的颜色、功能与活体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2-3]。“数字人”解剖系统是人体虚拟三维解剖学软件,于三维系统化的图像分辨率高,对于人体各形态结构的展示可更加清晰,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且三维解剖结构可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便于学生记忆各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另外“数字人”解剖系统可连接校园网,学生可登陆校园网自行操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综上所述,将“数字人”解剖系统应用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提高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毅,罗娜,宋艳,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本科生系统解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7):538-540.

[2]何蓉,王丽,郭永莉,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系统解剖学学习系统研究及使用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35-139.

[3]吴锋,李怀斌,熊克仁,等.基于试卷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及3DBody解剖软件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效果[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3):295-298.

[4]吴毅,宋艳,方彬吉,等.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虚拟解剖学系统的建立[J].解剖学杂志,2017,40(1):44-46.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人本主义;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系统解剖学中融入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一种必然趋势人本主义是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而人本主义教育观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哲学。医患关系融洽是医学模式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现代医学模式正处于不断变化中,医患关系出现的矛盾层出不穷,在这种矛盾日益激化的驱使下,现如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过去护士的工作仅是单纯的发药、打针及单一的执行医嘱,现今围绕疾病展开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临床实践中逐渐地实施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以人为本,而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则必然要求护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门课程中提前融入人本主义教育观。只有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基础课程,完备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将专业课程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标准化掌握。

二、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目标和方法不明确

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的大形势下,面临着质量与生存、招生与生源、环境与政策等的生存危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有四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三校生,三是通过“2+3”或“3+2”招收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四是通过学校单独招生考试招收的考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在高中或者中职阶段习惯于老师督促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在进入大学后却转变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转变使得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迷茫,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不利于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性

系统解剖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即信息量大、课时短、知识点碎、逻辑性不强、枯燥无味、难记忆。课程的特有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不如专业课程直观有趣,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是会出现脱离的状态,导致教师疲于教学,迷茫于教学,而学生缺少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不高,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差。

(三)校内实训室不能满足系统解

剖学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于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两个方面,实验标本类型和数量较少,只能满足于课本知识内的操作,匮乏的标本对于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和知识内化作用都稍显不足,且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职业要求还相差甚远。

(四)理论和实验相脱节

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理论课,再讲授实验课。理论课主要以讲授为主,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只能听,仅靠PPT和书上的图作为参考帮助学习和记忆知识点,缺乏直面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课主要以观察标本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观察标本,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就会出现偷懒耍滑的现象,对标本的观察兴趣不高,不愿意观察。这种理论和实验的脱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系统解剖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估不全面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它只能检测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教学的效果则无法评估。而现代护理模式发展却恰恰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准确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基本职业素养。

(六)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材大多具有通用性,缺乏针对性,适用于护理的同时,也适用于临床、药学、检验等专业,这就必然导致知识专业特色不突出,这种泛而不专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生源类型的不同,我们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班,分为文化基础强和弱两类班级,针对这两类班级分别设计课程体系。对于知识差的学生,先强化他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再提升其业务水平;对于文化基础相对厚实的学生,则着重其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着重引导和培养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内容

现代护理模式发展要求护士具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和准确的操作能力,不要求护士掌握太高、太精、太深的医学知识。因此,根据护理职业的需要,以实用、够用为衡量标准,我们对系统解剖学知识要进行大胆的取舍。例如,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动脉采集血标本、插导尿管、插胃管等基本护理操作所用到的应用解剖学知识,我们对这些章节知识的讲授比重加大,而对动手能力培养无关的一些知识点讲授比重相对减少。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变先进行理论课再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新型教学模式,彻底改变理论和实验相脱节的情况。“理实一体”即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到一起进行,将理论课搬到实验室进行,虽然理论讲授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讲授理论课的时候,教师若能够配以PPT、挂图、标本、视频、日常生活案例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讲授各知识点,给课堂注入活力,学生在听老师讲授的同时,可以随时观看PPT、挂图或者手里的标本模型,学生的手、耳、眼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避免了机械性记忆,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建立课外学堂

我院护理系已经建立了三维数字课程与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模拟真实的实验室,其中系统解剖学实验室陈列有很多电子标本,学生进入该系统如同进入一个真实的房间,左右两边都陈列有各种类型的标本,这些电子标本可以放大和缩小,还可以360旋转观察,且学生可以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这种多媒体计算机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闭卷考试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基础上,我们考试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操作占50%,理论考试占50%。增大了实验操作的标本识别,将实验操作由原来的40%提升到50%,理论考试由原来的60%降低到50%。该评价体系使学生明白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静 杨 洋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菁玲.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8

1.1标本来源:30例均来自宁夏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为成年尸体标本,其中男13具,女17具;年龄25~60岁,平均(42±14.7)岁。

1.2跟骨标本的测量:30具60侧跟骨骨骼标本,采用精度为0.02mm的国产游标卡尺进行线性测量,采用普通量角器进行角度测量,精度为1°

1.3载距突周围解剖结构观察:分别观察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结构,测量载距突的长、宽、高,上翻角和前倾角,比较男女之间载距突的骨性测量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载距突骨性测量结果:跟骨内侧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其骨皮质厚而坚硬。向内上方形成载距突的上翻角,其上面构成跟骨的中关节面。载距突呈平行四边形,长边与跟骨的长轴形成一定的前倾角、上翻角,测量结果。

2.2解剖学结构:跟骨形态呈不规则长方体,上面有3个关节面,以其后关节面为界可分为3部分,后关节面以前是前部,以后为后部,前窄后宽。跟骨中部内侧有载距突(解剖学教材对载距突的描述为,跟骨关节面有内侧一骨性凸起,其构成踝管的上界,对于大小,角度无过多的描述),载距突下可见明显的拇长屈肌腱沟,沟周围较为平坦,有利于血管、肌腱通行。本次解剖标本的观察中,跟骨载距突下方通过有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胫骨后肌,胫神经和胫后血管。而在内踝后方踝管起始处,血管神经束位于趾长屈肌腱的后方,拇长屈肌腱的前方,斜向前下走形。在内踝尖与跟骨结节顶点的连线中上1/3的交界处,血管神经束浅出,与拇长屈肌腱交叉,行于长屈肌腱内侧并与之伴行,这一点与解剖学教材所描述的整齐排列并不相符。从标本解剖的观察来看,载距突下方的结构中,胫神经和胫后动脉,最靠近载距突的下缘,这也是通过跟骨外侧壁打入螺钉时最容易损伤的结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跟骨骨折术后的病人都会出现足底麻木的症状。

3讨论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9

在心血管系统知识点讲授中,老师在传统的以组成、结构、比邻、功能为主线的基础上要运用关键路径法的思想来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确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关键作用,心脏如同“发动机”,血管如同“运输管道”。紧接着围绕“运输管道”应用关键路径法让学生理解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并对此管道通路上的关键点展开讲述。比如“大循环管道”与“小循环管道”共同经过的器官“心脏”,就心脏的左右心室流入、流出道也同样展开关键路径的讲授。接下来再运用关键路径法将动脉和静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来绘制身体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两套“管道网络”。最后同样采用关键路径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CPM自主学习

知识点讲授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我们采用PBL教学模式,围绕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知识要点精选学生容易切入、知识涵盖丰富的问题,每8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回答,其他学生踊跃补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①紧扣本章节重点内容设计病例。某患者腿部外伤感染,需口服抗生素,请问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发挥疗效?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中运用关键路径法(CPM)抓住问题的重点,梳理要点,融会贯通。从药物如何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道毛细血管)、药物如何到达心脏(静脉回流)、静脉血如何换成动脉血(小循环管道)、药物如何到达患处(大循环管道)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关键路径法轻松作答,增加了解剖知识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针对本章节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血液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流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路径法从本章节重点心脏的结构切入,深入理解三尖瓣、二尖瓣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其他三种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的结构和作用。

③结合之前所学章节设计知识点交叉贯通式问题。食物消化吸收后营养怎样达到全身?呼入的氧气如何到达全身,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呼出?尿液从哪里来?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运输途径相同吗?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前后照应地进行知识的融合和串联。

④以科技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为背景设计扩展开放式问题。如何安放左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人工心脏瓣膜需要面对哪些挑战?人工血管用于冠脉搭桥的展望?引导学员查阅课外书籍和相关网站进行回答,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第二课堂相关研究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及效果

该章节教学结束后,采取标本考试、客观题测试、问题回答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上届学生本章节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②是否逐渐建立了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④是否提高了学习解剖的积极性;

⑤是否体会到学习解剖对临床学习的重要意义;

⑥是否培养起科研的初步兴趣。采用CPM结合PBL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生在标本考试中平均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3分(满分20分);客观题测试成绩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6分(满分100分);问题回答中较上一届学生提高了11分(满分100分)。满意度调查中六项问题均回答“是”的学生达到95%。学生还反馈在获取更多知识量、抓住关键点、启发思维、多学科交叉、培养逻辑思维和总结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了活学活用的能力。

4讨论

解剖学论文范文篇10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多是由一些中职卫校提升上来的,因此,一方面大多数老师仍存在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积累不够,缺乏教学底蕴,另一方面,教学资源不足,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种种原因导致了教师教课难、学生学习难的现象普遍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教材的使用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医学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五花八门,很多学校主要使用自编教材,教材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内容衔接不合理;一些章节删减的知识不当;甚至出现错误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教师讲不好,学生也学不好。

2.实验室得不到有效利用。人体解剖学的部分课程必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是学生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场所,其中陈列的人体标本和器官标本能够加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但是,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课程设置不科学。一直以来,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学主要开设了系统解剖课程,而针对专业进行的实用解剖学课程基本没有。这是一个误区或者是一个空白,只有将系统解剖学与实用解剖学和专业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既全面又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4.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传统的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践能力并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平时并不努力学习,仅仅依靠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这种考核制度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应该摒弃。

二、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策略与方案

1.对课程进行正确的定位,以体现实用为主。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同时,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我们应该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专业解剖学和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在进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有选择的增加一些临床知识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医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2.选用合适的教材,对各种实验进行指导教学。课程改革是环环相扣的,教材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传统的教材无法满足改革之后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各类教材,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应用、专业解剖学的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再增加一些临床案例,创新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或自编实用的教材,这样,会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的融会贯通,各学科之间也会相辅相成。最后,根据教学实际对内容进行一些适量的调整,适当增加实验的课时,重视实验实训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需要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实验室是提供学生动手、观察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实验室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首先,我们要保持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其次,要增添标本量,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资源。最后,要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采取全天开放的制度,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

4.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并且要开设动物实训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它区别于理论课,拥有理论课所不具备的优势。实践课不仅是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更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用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所以说,实践课程的课时有必要增加,而且其数量不能少于理论课,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其次,开设动物实训课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动物的感性认识,进而更深入地学习人体解剖学,因此,有必要开设。

5.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加强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图文音像,能够根据人类的思维特点建立大规模的文本库和知识库,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通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时间,另外上传一些习题、资料以及教学视频,使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