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急救与护理分析

时间:2022-11-15 08:28:58

妇产科急救与护理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得到普遍的创新和发展[1]。目前,更多的民众日益关注妇产科急危重症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经过多项临床实践研究证明,实施针对性的院前安全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性。为分析具体的安全急救和护理方法,本研究选择8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某医疗机构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护理方法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29.35±10.24)岁。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28.55±10.47)岁。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书;②所有患者均属于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③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2]。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症状和年龄等资料,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安全急救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稳定的安全急诊治疗。第一,要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的急症情况,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治疗。第二,对患者实施持续给氧治疗。明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和呼吸情况,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给予给氧治疗[3]。第三,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应情况,询问患者及家属以往的病史以及其未观察到的临床症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第四,对患者实施新生儿断脐急救。根据患者的生产情况和危重症情况,对其实施新生儿断脐急救处理。1.2.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首先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药物治疗,并通过诸如彩超等辅助性检查措施,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疾病[4]。护理人员要对辅助性检查设施进行检查,明确其无菌性和安全性。给予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第一,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情况。对患者实施急救后,护理人员要将心电监测仪与患者身体相连,时刻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情况,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有下降的趋势,应及时对患者实施心肺吸氧护理,若呼吸停止,护理人员则应尽快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5]。第二,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针对具体的急救方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静脉注射急救,护理人员应检查静脉注射用具的破损情况,使用未拆封过的静脉注射用具,保证急救的安全性。对于持续给氧急救,护理人员应明确氧气瓶中的氧气量和浓度,为患者实施比较合理的氧气急救。对于药物急救,护理人员要明确药物的构成成分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家属,使其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对于新生儿断脐急救,护理人员要确保断脐时的无菌性,并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第三,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6]。为患者提供一定厚度和柔度的急救床,并保证急救床上的被褥清洁干净,及时清理急救车内的卫生情况,并进行定时的消毒,为患者提供稳定舒适的急救护理环境。第四,对患者的资料加以掌握并整理归档。明确急救患者的年龄、急救时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轻重情况,将其相关信息整理成档案的形式加以保存,为入院后医生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1.3疗效判定。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护理效果判定标准:①十分满意(80~100分):并发症消失,迅速出院;②满意(60~79分):并发症基本消失,正常出院;③不满意(60分以下):并发症加重,出院时间延长。总满意=(①+②)/(①+②+③)*100%。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珋±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安全急救的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院前安全急救方法相同,均为静脉注射、持续给氧、药物治疗和新生儿断脐。两组在急救方法的选择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急救与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失血性休克率为3.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率为1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67%。两组在急救与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急救与护理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失血性休克消失时间为(1.53±0.24)d,对照组失血性休克消失时间为(2.96±1.75)d。两组在急救与护理后并发症消失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比较两组患者急救与护理后效果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33%。两组在急救与护理后总满意率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急救中,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是尤为重要的[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对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前的安全急救方法和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是尤为重要的。目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院前安全急救方法为静脉注射、持续给氧、药物治疗、新生儿断脐等,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治疗。同时,临床中普遍从采用常规护理,但其护理效果不是十分显著[8]。不少医学界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对于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及具体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的相应安全急救方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急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仅实施了普遍性护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急救情况,为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具体护理,内容相对深入。可见,观察组的护理内容更优于对照组,能够取得突出效果。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和持续给氧等治疗,为挽救患者生命的基础。同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充分降低急诊与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黄玉萍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