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药学护理

时间:2022-07-11 08:44:26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药学护理

药学监护是药师通过与各个患者的直接沟通,对其用药有关事项进行直接和负责的监督保护,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临床药师,笔者参与了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药学监护,在治疗过程中与医师一起对用药方案进行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身高181cm,体质量70kg,汉族,干部,以“右胸痛4d”主诉入院。入院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胸痛呈阵发性发作,进行性加重,可向左肩部放射,疼痛呈钝痛,疼痛剧烈时伴冷汗,无腹痛,无返酸、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曾于其他医院就诊,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上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心肌酶(-),血常规:WBC7.58×109•L-1,N66.7%;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胸痛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门诊以“胸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曾于1972年发生胃穿孔,无其他疾病史,无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有40年吸烟史,无饮酒史。母亲因心脏病(具体不详)去世。入院体检:T36.8℃,P68次/min,R18次/min,BP160/80mmHg,神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HR68次/min,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入院当日检查结果:血常规示N80.2%,L16.6%,M2.8%,E0.3%;血清肌钙蛋白(TNI)0.335ng•ml-1;电解质示钾3.4mmol•L-1,氯109mmol•L-1;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沉(-);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TⅡ、Ⅲ、avF、V5、V6倒置、平坦)。入院诊断:①胸痛原因待查: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2治疗过程与药学监护

第1天: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药师参与首次查房,与患者初次交流,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若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可向药师反映。该病例为典型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NSTEMI处理原则:①缓解症状,②预防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心肌梗死或再梗死)[1]。因该患者为发病后4d入院,已错过早期介入治疗时机,故药师与医师共同为该患者制订了抗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降脂治疗等药物强化治疗措施。但该患者属于高危患者,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可能获益更大[2,3],因此,应择期再为患者行介入治疗。因该患者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药师建议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应给予质子泵抑制药预防胃肠道出血,医师采纳建议,静脉给予泮托拉唑;因泮托拉唑溶解后易分解变色,药师提醒并建议护士在该药溶解稀释后4h内滴注完毕。第2天:体检示,BP110/65mmHg,HR72次/min。复查TNI0.694ng•ml-1;复查心电图,并继续给予心电监测;肺部CT示双侧肺尖肺大泡;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侧肺门及纵膈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入院第1天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患者入院2d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医师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硝酸酯类制剂,药师认为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已消失24h以上,医师对硝酸酯类药物的用药调整是合理的。第4天:患者排尿时发作胸闷、胸痛,每次持续约2min。体检:BP135/75mmHg,HR60次/min,律齐。复查心肌酶和TNI均已恢复正常。医师临时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第5天:夜间休息时仍多次发作胸痛,每次持续1~3min。药物强化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从第4天开始再次出现阵发性胸痛,医师考虑已预约心导管室明日行PCI术,治疗上暂未做更改。复查肾功能示Cr64.9μmol•L-1;电解质正常,故停用氯化钾缓释片。第6天:患者今日行PCI术,于右冠近段-中段植入支架两枚。因PCI术前给予ACS抗栓、抗心肌缺血及辅助治疗后,患者仍发作胸闷、胸痛,故医师考虑加用地尔硫艹卓(15mg,po,bid),并将比索洛尔剂量减半(1.25mg•d-1)。药师认为按照指南推荐剂量,比索洛尔2.5mgq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qd的用量均不大,而钙拮抗药的使用,目前仅推荐β受体阻断药和硝酸酯类使用全量的复发性缺血患者[1];患者入院第5~7天的心电监测结果显示平均心率在60次/min,不宜贸然增加比索洛尔的剂量,故药师建议可先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剂量,若仍未能有效控制心肌缺血的再发,或明确患者发作性胸痛为变异型心绞痛时可考虑给予地尔硫艹卓。医师未采纳药师建议,并考虑使用尼可地尔替代硝酸酯类药物。经查阅文献,药师认为尼可地尔的确适合作为硝酸酯类的替代药物,因其具有类硝酸酯样和K+-ATP通道开放双重作用,并且有多项试验从不同方面验证了尼可地尔在PCI术中、术后具心肌保护作用[5~7],具有预防PCI术后无再流/慢血流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8],赞同医师改予尼可地尔的治疗方案。第7天:患者术后伤口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药师在与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于PCI术后出现夜间阵发性干咳并影响睡眠,进一步了解症状发生的时间与术后使用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的时间基本吻合,干咳症状可能为培哚普利引起的不良反应。药师将患者的干咳症状告知医师并建议停用培哚普利,换用ARB类药物替代[3],医师采纳建议停用培哚普利,但暂不加用ARB类药物。第18天:患者诉胃部不适。药师查看患者用药,了解近期饮食生活情况,考虑不适症状可能与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关,建议患者餐后服用该药。第24天:患者将阿司匹林改为餐后服用后未再诉胃部不适。因脑动脉+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处重度狭窄,行左颈内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于左颈内动脉狭窄段、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段各置入支架一枚。患者术中、术后未诉不适,BP140/75mmHg,HR56次/min,律齐。第26天:患者近3d出现晨起后血压偏高,最高达180/90mmHg,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加查肾上腺、双肾B超均未示明显异常,复查血RAAS基本正常,血儿茶酚胺4.26nmol•L-1。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现腹主动脉瘤,加查腹主动脉B超示腹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腹主动脉下段局部瘤样扩张。患者近期血压控制并不理想,药师提醒医师,患者于第7日因干咳停用培哚普利后一直未使用该类药物,医师考虑患者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不大,加用缬沙坦80mg•d-1代替原来停用的ACEI类药物。第28天: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出现晨起后血压偏高现象。体检:BP106/60mmHg。患者出院,出院诊断:①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功能I级;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③外周多发动脉粥样硬化,左颈内动脉夹层并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④腹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腹主动脉下段局部瘤样扩张。

3用药教育

患者住院期间,药师在药学查房时将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新的用药调整告知患者,并了解服用期间是否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出院时,药师告知患者院外需坚持服用的药物及其服用方法,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具体如下:①告知患者为预防再次梗死需终身服用阿司匹林0.1gqd,氯吡格雷75mgqd需至少服用12个月,服用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鼻腔、牙龈、血尿、黑便等情况,若发现出血情况立即告知医师药师;患者在住院第18天患者诉胃部不适,药师了解患者一直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告知患者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肠溶片虽较普通片对胃刺激小,但在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建议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改为餐后服用,患者调整阿司匹林用药方法后胃部不适症状消失[9]。②告知患者服用比索洛尔1.25mgqd,尼可地尔5mgtid,缬沙坦80mgqd,地尔硫艹卓15mgtid,可控制缺血症状,保护心脏,嘱患者出院后也应继续服用,并尽量减少开车,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定期复查肾功能、肝功能;③服用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强调戒烟的必要性,嘱其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注意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心肌酶等。药师在与患者沟通出院用药的同时,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记入服药卡和出院小结中,方便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并做好自我监护,保证院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体会

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充分参与到医师、护士的治疗团队之中,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结合患者病情,为医师提供治疗意见,评价药物疗效,鉴别药物不良反应,共同优化给药方案。同时对护士配制药物,患者服药方法进行指导。使药学监护成为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这种工作方式不仅让患者受益,也让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认识到临床药师的重要性;为临床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药师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药学服务工作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