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药学专业人才的培育思考

时间:2022-08-03 02:49:15

农用药学专业人才的培育思考

1药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面向地方区域性和行业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理论加实践、“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各种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实践经历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其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推出相应措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快速接受。当前,农用和工用药学专业在国内高等院校及普通院校均有设立,且均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国内在农业大学开设药学专业的仅有3家,作为地方院校设立的应用型药学专业,其区域性比较明显。如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聚集了国内规模和实力均居行业前列的大型企业,其境内的康地恩药业股份、信得生物科技、海利尔药业、瀚生生物等近百家农用药物(兽药、农药)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诸城及周边地区。

已初步形成了国内规模较大的农药、兽药产业示范基地。鉴于农用药物(农药、兽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相关技术人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极其缺乏,急需既懂得药学知识,又能与农业行业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基于山东省强大的药学行业背景和用人需求,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开设了围绕农业产业、具有农用特色的药学专业。历经几年的努力,已经为当地农用企业输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人缺乏的紧张局面,也为学校开设的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用特色的应用型药学专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同时,高等院校针对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需求,让高校老师加入到制药企业的生产队伍中,既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加强学校在企业产业服务中的影响力,真正做到特色产学研结合。

2农用人才培养规格必须具有行业的特色性

目前,社会主义新型农用药学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而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存在在于具有高质量特色地培养复合应用型药学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定位的重点,作者认为,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高校资源配置和目标定位的宗旨是人才培养。社会人才需求类型是人才规格定位的依据。药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符合行业的适应性,培养满足农用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根据行业特色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用企业需求。单位定向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与以农药、兽药企业针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定向培养订单,通过“针对型”方式在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新型合作培养模式。这样既能真正做到高等院校、企事业及学生三方利益的共赢,又可以为地方高等院校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使院校准确定位,根据地方农药、兽药行业的市场需要把握办学方向,调整招生培养目标,使专业设置更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使学生学到适合行业发展的真本事,练出真实本领,充实社会生产、科研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农用药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突出强调提升应用型人才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药学专业的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工程师。在推动“农用”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3个重要的关系,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基础上,高校要针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企业与农业亟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类型以及人才供求的现状、动态和趋势,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专业。(2)要突出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性: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调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实践性培养。(3)专业应用于技术能力培养:在确保学生毕业及就业的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技术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

4农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拓展和课程融合贯穿

兽药和农药是与农村发展极其相关的专业,在“农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作为拓展、课程融合贯穿势在必行,而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培养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应用、科研和交流综合能力为宗旨;通过验证已有的结论,大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技术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应包含学生独自进行设计、操作及结果讨论,使学生同时具备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技能和独立选择、应用软件并分析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去解决;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同时采用与社会、科研、企业三者共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大胆改革,例如:药学实验内容,在开设学生理论必备基础、技术和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大开设综合性实验、实战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内心有成就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技术创造的热情;专业实践培养,设立及加强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切实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在实践中应用理论进行再创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针对性地将能力训练作为培养的重心。

5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重视教材改革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培养“农用”药学复合应用型新型人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旨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通过邀请企业和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还可直接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在制药相关方面有成就并有较高学识素养和社会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突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要解决学生“眼高手低,学不致用”的问题,就必须重视教材改革,及时跟踪迅猛发展的药学技术,使教学改革与创新立足于完善知识系统,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在发挥教师辅导作用的同时,学校教师可根据往届学生实习实际编写学生实习参考书,并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习期间、实习地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可以采用老师讲一部分课,同时聘请企业的一些实践人员参与课程讲授。这样学生实习开始后既能看到企业实体,又有参考资料,又有实战实训,从而加快学生理解生产的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实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习中学生根据实习参考用书,通过深入的了解,使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习参考书还要有企业专业性内容,例如企业车间布置、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等,使学生对企业社会化生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企业实习的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环境和场地上都存在较大变化。因此,要保证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同时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兼、专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立“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农用”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挥高等院校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实习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会独立生活等,要求他们具备自主能力。教师教学要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转而根据教学实践内容,灵活运用当前流行的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热情。在学生实践方面,要优化实验项目与创新型内容,做到实验教学向实验设计方向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农用”应用型人才。

6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生产力水平低、创新发展潜力大,制药企业亟需大量的高等院校“农用”药学复合应用型人才深入到农村基层。作为地方院校的药学应用型培养模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实践并进行总结,建立符合地方区域性经济建设,同时具有行业适应性、特色性特点的农用药学复合应用型人才,才具有旺盛生命力,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郝智慧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