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10 08:52:46

生药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1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生药学实验包括生药的性状鉴别、生药组织切片的显微鉴别、生药及中成药的粉末显微鉴别、生药理化性质的鉴别等四个方面。①性状鉴别。按教学大纲要求将需要掌握、熟悉的生药材,利用生药标本,根据理论课所讲的各类生药性状鉴别要点,识别各类生药材。②生药组织切片的显微鉴别。选择典型的根及根茎类药材、皮类及叶类药材等代表性生药,利用生物显微镜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掌握各类药材组织切片的显微特征。③药材及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别。利用生物显微镜,以花粉粒、草酸钙簇晶、石细胞、淀粉粒、腺毛、非腺毛、刚毛等显微特征对代表性生药材进行显微观察,利用显微特征要点鉴别药材;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从而掌握显微鉴别在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④药材的理化鉴别。利用药材本身的特征性成分或选择适当的溶剂提取特征性成分,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别,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鉴别,掌握常用的理化鉴别技术[2]。目前生药学实验大多以定性实验为主,定量实验较少。生药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操作简单,这些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定性地对生药进行认识及鉴别,对于社会需求的生药质量控制及其品质评价所需求的定量考察,目前的实验设计不完善且层次不够。为了培养学生对生药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的能力,笔者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对于针对性强的实验,优选出最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对可实现定量操作的实验内容,进行定量的实验设计研究,实现真正定量化的生药质量控制。

2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

2.1各类中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分别以根及根茎类生药、花类中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药如大黄、金银花等,对其性状及其显微特征进行定性及定量实验。性状鉴定是用感观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中药标准或与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品种、纯度鉴定或初步评价中药品质的优劣。本次实验的重点是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等特征。通过对单味药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定特征。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等对生药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确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品质从而建立鉴别标准。显微定量是根据显微特征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对药材某一专属特征进行计量分析,从而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的方法[3-4]。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来应用[5-6]。根据以上原理,用于本实验教学设计的定量设计实验。以根及根茎类生药大黄为例,具体实验设计如下:①大黄饮片性状鉴别,观察大黄饮片,并记录主要特征。②大黄饮片粉末显微鉴别及显微特征常数的定量计算。将大黄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取完全过筛的大黄粉末,精密称定,用水合氯醛多次研磨水飞;将水飞后的粉末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甘油10mL,最后用实验用水合氯醛试液定容;充分摇匀后精密吸取0.02mL样品液,平行制片5张,于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特征物并绘图;根据“之”字形方法,进行大黄簇晶的计数,计算出大黄中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即每克大黄中簇晶的个数)。计算方法如下:测定样品中定量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按比例制备定量药材的混悬液,装片观察计数,用公式计算:P=(X×V)/(V1×W)P:药材显微特征常数(个/mg);X:每片盖玻片下药材显微特征数(个);V:定量药材混悬液总体积(mL);V1:盖玻片下药材混悬液体积(mL);W:药材称取量。③实验要求:大黄饮片的性状特征;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绘图并写出主要粉末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等);计算出大黄中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通过此次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传统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方法基础上,对生药的显微特征常数进行计算,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达到对生药定量的质量控制。2.2理化鉴定的实验设计。生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其质量的关键,故应加强生药理化鉴别的内容,尤其是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目前采用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的方法来检测,这样更有利于提升生药质量标准的整体水平。本部分理化鉴定的实验教学设计,除了加强基础的定性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外,把紫外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方法等鉴定技术引用到生药学实验中来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具体实验设计为:鸡血藤的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定;利用高效液相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挥发油提取装置对小茴香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计算小茴香中挥发油的含量。通过定量实验教学设计,对生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研究,丰富生药学实验的理化鉴定体系。2.3中成药中生药含量测定实验设计。利用显微定量法对含代表中药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进行了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7-8]。在中成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中,一方面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观察,从而掌握显微鉴别在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二是设计定量实验。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如栀子金花丸中,根据金银花所具有的专属显微特征物花粉粒,首先计算出金银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再根据在栀子金花丸中花粉粒个数,从而计算出栀子金花丸中金银花的含量。利用显微定量法对含代表中药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进行投药量测定,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3教学效果

3.1培养学生的科研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优选出最基础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对可实现定量操作的实验内容,进行定量的实验设计。学生在掌握传统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方法基础上,对生药的显微特征常数进行计算,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达到对生药定量的质量控制。对于理化鉴定的实验教学设计,除了加强基础的定性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把紫外光谱、高效液相方法等鉴定技术引用到生药学实验中来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对生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研究。在中成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中,不仅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观察,而且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了投药量测定,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这些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使生药学实验内容设计变得丰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科学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要衔接;培养学生对生药质量的定量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药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创新利用,奠定扎实的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基础。3.2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设计及科研能力。在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以实现定量化的生药质量控制为目标,设计安排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获取实验设计目的:比如在中成药中生药含量测定实验设计中,实验目的是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进而对中成药的质量判断提供依据。然后计划、统筹安排具体实验步骤,最终目的得到定量控制实验结果,从而对生药质量及品质做出最终评价。这是一个思考、领悟、认知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实际,使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在激发学生对实际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及对研究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的实验报告,会形成一个小课题式组织思路,实验设计的目的、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的实验方式及步骤、最终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与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科研能力及论文的写作能力,最终为毕业实习和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9]。

总之,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除优选出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外,增加定量化的实验设计,这种由定性到定量的实验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整体思维设计及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生药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以及生药的开发创新利用,奠定扎实的理论与能力基础。但是,对于传统基础实验与定量实验设计的课时整合优化,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以使这一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为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德群.关于我国生药学发展的思考[J].药学实践杂志,2012,28(3):27-29.

[2]孙连娜,陈万生,马琳,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初谈[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3):172-173.

[3]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52.

[5]黄素高.蒲黄花粉粒、海金砂孢子在粉末药材显微定量分析中应用的探讨[J].中药材,1987,(6):24.

[6]陈聪慧,康廷国.金银花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J].中药材,2011,34(9):1373-1376.

[7]刘训红,任仁安.参比物法中的中成药显微定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88,8(6):332.

[8]陈聪慧,康廷国.栀子金花丸中金银花的显微定量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11):43-45.

[9]杨月娥,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84-987.

作者:陈聪慧 丁昌元 单位:临沂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