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7:58:27

医学科普论文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1

1.1调查问卷研究中使用的《女医师参与科普工作情况调查表》,是根据社会调查问卷编制的一般原则,结合亲社会行为理论自行编制,问题的选项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5]。调查问卷包括4部分:第1部分是情况介绍;第2部分是指导语;第3部分是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共3个题目,包括年龄、职称和学历;第4部分是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共5个方面,包括:①参与行为2题(参加与否、年参与次数);②对医学科普工作的基本态度4题(必要性、了解程度、参与责任、参与意愿);③亲社会意识6题(服务社会、扩展医学服务领域、结识同仁、同伪医学斗争、体现自我价值、帮助民众);④消极因素9题(工作繁忙、占用时间、回报太低、缺少渠道、商业味道太浓、受邀医师水平低、受邀医师责任心弱、科普对象层次低、社会科普氛围差);⑤其它问题。

1.2调查流程①从女医师协会会员花名册中随机挑选400名会员作为研究对象;②于8月10日前通过邮局将调查问卷寄送给会员;③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30日前,通过电话联系尚未寄回问卷的会员,请她们填写并寄回问卷;④对寄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分层逐步回归的方法,其中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的相关要素为自变量。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行为的现状通过对324名女医师调查发现,全部调查对象中有269名(83.0%)女医师参加过科普讲座、电视网络科普节目、义诊服务、科普展览或资料传单发放等多种多样的医学科普活动。在所有参与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女医师中,近1年内有23名(7.1%)没有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87名(27.1%)参加过1次,39名(11.9%)参加过2次,65名(19.7%)参加过3次,32名(10.0%)参加过4次,78名(24.2%)参加过5次及以上。

2.2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对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条目为自变量,进行了分层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后从表1可以看出,2个回归分析的F值分别等于14.02和28.84,P值均等于0.00,表明2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部分变量能解释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具体行为方差变异的34%,能解释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方差变异的37%。在预测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具体行为中,3种基本态度(必要性、了解程度、参与责任)、2种亲社会意识(扩展医学服务领域、同伪医学斗争)和1种消极因素(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激发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有积极作用;3种消极因素(工作繁忙、受邀医师水平低和受邀医师责任心弱)与女医师参与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起消极作用。在预测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中,2种基本态度(了解程度、参与意愿)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利于提高女医师的年参与次数;2种消极因素(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和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利于提高年参与次数。

3讨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包括任何类型的帮助或想要帮助他人的行为,而不管助人者的动机是什么。在我国,医学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具有明显的利他性,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调查中发现,88%的女医师都认为自己从事医学科普工作的意义在于服务社会、帮助民众建立正确的医学理念、纠正错误的医学观念、扩展医学知识应用领域、同伪医学进行斗争等,这些主观意愿和主观认识,说明绝大多数女医师们将从事医学科普工作视为一项帮助或想要帮助他人的行为,符合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定义,研究假设是成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女医师有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经历,占调查人数的83.0%。在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的女医师中,24.2%的人甚至最近一年内参加过5次及以上。这说明,我国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比例较高,参与次数较多,对于改善我国科普工作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状况,提升医学科普的工作效率和宣教质量意义重大。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人们会努力寻求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的结果也与态度理论相一致,即女医师对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态度越积极,就越会直接参与其中,而且参与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多。其中对医学科普工作必要性、了解程度、责任感的认识对诱发其参与行为有重要作用;了解程度和参与意愿能显著提高女医师年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次数。移情-利他主义假设认为,人们之所以提供帮助是因为别人需要帮助,而帮助别人会让人感觉良好。研究一方面表明,女医师的亲社会意识能有效激发女医师的参与行为,特别是当她们意识到参与医学科普工作能够扩展医学服务领域和同伪医学作斗争时更是如此,这与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基本一致;而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女医师的亲社会意识的强弱对她们的参与次数没有显著影响,这又与该假设并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的女医师们的亲社会意识强弱程度比较趋近,导致了统计上的假阴性;二是对参与次数多少和参加与否而言,两者的心理行为规律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导致了影响因素上的不同。女医师对医学科普工作中消极因素的认知评价,基本上对参与行为和参与次数的影响呈现负面影响,工作繁忙、受邀医师水平低、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影响了她们的参与行为,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影响了她们的参与次数。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2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2.1观念新

编辑观念创新是医学科普编辑选题策划的前提和起点。传统的科普作品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读者乐于通过轻松活泼乃至娱乐化的阅读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具有科学普及和休闲娱乐双重功效的科普作品才会受欢迎。因此,要用流畅的、文学的、大众化的语言,使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以新制胜。

2.2落点准

当前,无论是医学图书、医学报刊,还是各种新媒体均在谈健康,可内容却大都是在“老生常谈”,作品的抄袭、雷同现象更不容忽视。当今医学图书市场当中,医学科普图书已经形成了一个细分种类,它已经覆盖了医学常识、疾病控制、保健养生、健身、减肥、美容、孕、产、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例如,疾病防治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所有疾病的防治。那么,如何挖掘新选题呢?从什么内容角度切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思路:①老调弹出新曲。例如,狂犬病知识大家都知道,但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就需要反复普及这方面的知识。②老内容新角度。例如,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注意事项内容很多,但性生活问题难以启齿,选择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使作品的吸引性、实用指导性提高了。此外,许多突发事件、热门话题都可能成为医学科普图书的选题。例如,2003年SARS突发时,就需要及时出版对抗SARS方面的科普图书,指导人们进行防治。而当今的“医患关系”话题是热点,如果及时组织出版“医患关系沟通”方面的图书,也会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3书名妙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可见书名的重要。好的书名可以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效果,会引人注目。一本医学科普图书的好书名,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段的结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书名更加鲜明、生动、出奇制胜。医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要多考虑书名,以挖掘新的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结语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医院;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视觉

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医院科普挂图作为医学知识点的重要宣传方式,其传播性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直观性,科普挂图作为平面设计中宣传海报的一种,在传播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画面的色彩和风格是否能被患者接受,甚至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患者情感化的分析,结合我国医院医学科普挂图的现状,论述情感化设计如何在科普挂图中有效的应用,希望为医院在科普挂图中视觉形象方面情感化设计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同时希望通过情感化设计使科普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同时提高就医体验,推动医疗环境和医疗体系的发展。

1医院中医学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科普必须又科又普,让玄妙深奥的科学变成通俗浅易的知识,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和不知不觉地应用。医学科普挂图的内容不仅只针对患者普及医学文化和医学知识,同时也是针对医务人员普及医学教育和宣传,在各科室走廊中针对患者普及的疾病知识中,大多数挂图要么是全文字形,让内容枯燥不堪,要么是图文并茂型,图片过于真实,给人以恐惧甚至反感。这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海报张贴在以功能为主的主导下几乎不会去关注画面给观看者留下的印象。

2情感化表达性特征

本文采用情感化设计,通俗易懂,能够更贴切受众者的情感感受。其中,文中的情感化设计不仅包含医院科普挂图系统的情感化,还包括医疗服务等无形的情感化。情感化在产品领域应用中针对用户设计的研究基础大都基于设计心理学,从心理学研究用户需求、思维、知觉、行动等方面。由此可见,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有很大关系,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反也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好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效率,还可以使患者懂得疾病的预防,更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以及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1]医学科普挂图主要通过视觉来传达,视觉既是心理的体验,又是生理的综合体验。在医院这个环境中,视觉部分将是我们最直观的传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媒介。医学科普挂图在传达知识的功能基础上,加以注重情感化设计,就能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外,带来轻松和亲切的情感体验。

3情感化设计在医学科普挂图中的应用

基于医院行业的特点,医学科普挂图在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时,不应该只注重功能性知识点的传播,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视觉接纳程度。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关注的人群首先是病人,其次是探视陪护人员及医护人员。其中,病人又有门诊和住院之分,探视陪护人员虽健康,但也会因亲友患病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医学科普挂图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设施给患者和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带来的潜在影响,使用的画面直观度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重画面的比例和文字的轻松易懂。3.1色彩符号情感化考究。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赋予了色彩情感意义,每种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对色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引发接收者的情感体验。色彩通过帮助受众识别、理解,从而影响受众的感情。在色彩上,医学科普挂图的设计在色彩上首先应给受众一种亲和感,从而使患者在视觉上得到关注。3.2图像符号情感化考究。图像作为医学科普挂图视觉传达的重要部分,对其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谱知识中为了体现真实性,图片都过于真实,而受众难以接受画面的真实性就会抵制过于理性化的传播内容,因此医学科普挂图可以用感性化的绘图方式或以图像符号来传达内容。其次,图片所占的比例也影响着受众的感觉,疾病知识的大部分图像都比较真实和易产生不适感,而当很多图片的比例占据挂图的主要版面时,会加剧受众的不适感。此时,图片形式的传播方式可以结合绘画或漫画形式等易于接受的形式。3.3文字符号情感化考究。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不仅作为解说更是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载体,其解释说明时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传达知识点。在词汇上,尽量考虑患者在情感上的接收能力。作为视觉要素的一部分,字体有它的情感意义和意象。一般,人看到形状尖锐、细长的东西会感到紧张,圆滑的形状则给人以安全感和容易亲近的印象。文字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作用,线条粗大和前端浑圆的文字设计易给人容易亲近和柔和可爱的印象,卡通字体和手写字体会更增加亲近感。[2]在应用文字时,对比强烈的颜色会破坏亲近感。在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在保证识别性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背景采用与背景亮度差异较小的暖色系,使挂图呈现出柔和亲近的画面感。

4结语

医院之间发展的竞争趋势,大幅度地提高了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但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考虑医学科普挂图的情感化,不仅能提高医学知识点的传播效率,提高患者的医谱认识,更能呵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

作者:贺蔓丽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4

1.1编写医学科普读物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根据中职生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本身难懂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医学发展简史和趣闻》与《医学科普知识》两本科普读物。其中《医学科普知识》分为人体构造、人体系统、生命的历程、保健与护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医学普及类工具书。两本读物明显有别于枯燥的专业课本,极大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两本读物分别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医学知识并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力求生动易懂,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两本读物不仅可以供学生自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1.2.1课程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针对中职生临床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两本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知识。同时,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医学小常识,开展医学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医学常识竞赛来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2010级护理双证书15、16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医学科普知识的引入与讲解,对照组不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比两组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85.50分,对照组则为79.60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在实验组。说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

1.2.2临床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我校全面整合研究资料,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评价标准。对见习、实习学生开展20学时的医学科普能力训练,通过运用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医学科普能力,又能完成既定的临床教学任务。此外,临床教研室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模拟训练中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护士”给予解答。这种模拟训练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复习,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医学科普能力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结束后,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具体实施办法是:由患者及其家属提问,学生解答,然后再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价。评估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160名实习生,其中实验组(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80名,对照组(在临床教学中未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80名。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患者满意度较高。

2加强中职生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意义

2.1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来说,专业技术知识与医学科普知识缺一不可。所以,医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提升学生医学科普知识水平。中职生入学前接触的医学内容较少,医学科普知识匮乏,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且医学理论知识枯燥、内容跨度大,使得学生对最基础的医学发展史等知识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因此,中职卫校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从疾病护理扩展到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在我国,护理事业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发展极不平衡,尤其在西北等地区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医学基础知识欠缺,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2.3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5

作为一名在医学院校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结合药理学这门课的特点,把与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等讲解得非常清楚,学生普遍掌握不错。所以,以往都认为这样就达到了讲授课堂知识的目的。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以及自己相关的社会实践,发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他们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他们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很有意义。所以,结合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社会实践,在一些章节适当穿插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这一章节时,以往都是先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再讲一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一讲完,抗高血压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还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告诉同学们: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患者在初得高血压症时并不在意这类病症。其实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上适当的节制和调理,高血压就不会来“侵犯”。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专家告诉我们:首先脾气暴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肝火过旺会促进血压骤然升高。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事实表明,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所以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睡前泡脚、按时就寝、早晨缓慢起床、要午睡、晚餐易少,戒烟戒(限)酒,防寒保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等等。再如,讲解降血糖药物时,以往也都是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内容一讲完,降血糖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2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医学期刊;健康科普

高校医学期刊是依托高等院校创办的医学期刊,约占全国医学期刊的1/3,是我国医学期刊的主力军,在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公众阅读方式逐渐从纸媒转向新媒体。通过新媒体,以往仅面向医学专业人员的医学期刊开始走进公众视野。新形势下,高校医学期刊不应仅局限于为医学专业人员服务,还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2],在办好期刊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实施健康科普,推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引导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国外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很重视科普传播,分别约有1/3和1/4版面是科普栏目,这不仅对自身读者起到科普作用,也引领大众媒体科技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扩大读者群体,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3]。国内一些医学期刊的健康科普工作也收效显著。《中国中药杂志》实施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双转型”战略,打破传统,另辟蹊径,采取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分离运营,新媒体侧重健康科普,与纸媒形成互动互补,取得全方位创新性业绩[4]。《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通过出版科普专刊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提升了期刊的品牌效益,扩展了期刊的生存空间[5]。相对于其他医学期刊,高校医学期刊依托高校这个大平台,不仅有编委、专家和作者队伍的支持,还拥有众多医学学生和科研团队资源以及各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在健康科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此,笔者从高校医学期刊的角度出发,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讨其实施健康科普的可行性,为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众健康素养提升,同时扩大期刊影响力提供新思路。

1高校医学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意义

1.1公众的健康素养急需提高。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医学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亿6658万,占总人口的11.9%,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任务艰巨。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比例与日俱增,高龄产妇健康以及优生优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位居世界首位,2014年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们近视比例分别为45.7%、74.4%、83.3%、864%[6]。这一系列的社会医学问题,不是仅通过医疗手段就能解决的,还需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8年仅为17.06%,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可见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高[7]。当前民间许多不科学甚至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治疗方式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2019年4月,浙江一名2岁的儿童因高烧惊厥后,其父用手抠喉咙的土方法导致其死亡;2018年12月的“权健事件”中,患儿父母因误信权健疗法,耽误了癌症治疗,患儿最终不幸离世。所以推动全民健康科普,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2高校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健康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医学期刊应当转换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引领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目前,当一些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权健事件等)出现时,率先发声的往往不是权威的医学期刊,而是丁香园、医学界等自媒体平台。高校医学期刊不仅要担负起引领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还要承担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占领舆论高地。1.3不同医学学科之间需要互相学习。医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等几十种亚学科,对应了医院中的多个医疗岗位。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配合来完成,甚至有些疑难杂症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随着医学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务工作者对其他医学学科的认识可能会遗忘或停留在过往水平,不同医学学科的医务工作者之间也需要不断地相互学习。所以,医务工作者也应该是健康科普的对象,通过健康科普了解其他医学学科的发展前沿,这种交叉学习也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创新。1.4有利于改善当前医患关系。近几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由此引发的患者袭医事件时有发生,虽然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积弊,但与患者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对疾病本身不了解,对医生治愈疾病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对医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利用高校医学期刊对全民进行健康科普,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科学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公众,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提升了,健康素养提高了,对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就能与医生进行清楚有效沟通,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就会逐步建立,医患关系也会逐渐得到改善[2]。1.5有利于树立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影响力。由于科技期刊的内容过于专业,读者面相对较窄,尤其是地方高校医学期刊,其受众面可能大部分局限于其所在的省内,影响力难以扩大,应当重视健康科普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性。据报道,《Nature》就是从科普期刊开始逐步登上学术神坛,其从1869年创刊至今一直非常重视科普内容的经营,这不仅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读者群体,同时对其影响因子也有着非常巨大的隐形贡献[8]。虽然其神话现今无法复制,但科普文章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医学期刊可通过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让高校医学期刊走进大众的视野,树立期刊品牌,扩增读者群体,扩大期刊在全国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医学期刊作者的关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培养优秀作者群,吸引优质稿件,促进期刊的发展。1.6有利于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高校医学期刊通过健康科普在促进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纸媒受到新媒体的强力冲击,科技期刊的纸刊发行量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占期刊收入比重较大的广告费不断下滑,许多科技期刊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期刊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挖掘科技期刊的价值,开展健康科普服务,在促进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如《中国中药杂志》实施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双转型”战略,兼顾学术与科普,2015年创收达400万元[5]。

2高校医学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优势

2.1权威性。新媒体时代,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文章的阅读量,通过断章取义、胡编乱造等方式传播各类健康谣言,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诸多误导,这就需要权威的医学媒体终止这些谣言。与网络自媒体相比,高校医学期刊更具权威性。它们普遍都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期刊,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并且具有完善的稿件审理制度。科普文章一方面可来自本刊学术论文的科普化改造,另一方面可来自原创的科普文章。文章的作者一般是医务工作者或高校师生,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高校医学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普遍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能对文章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关。编辑普遍是医学相关背景出身,长时间关注医学科技前沿,具有较高的医学科学素养,并逐步养成了编辑的职业敏感性,能够保证文章的质量。2.2资源优势。首先高校医学期刊依托的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医学学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在校学生,缓解编辑的工作压力,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建学生工作团队,搭建科普文章处理平台以及新媒体传播平台,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漫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作科普作品;可充分发挥遍布全国各大医院的校友力量组织健康科普文章。其次高等医学院校一般下设多家附属医院,其直属附属医院普遍与临床医学院合署办公,与高校医学期刊联系紧密,可充分挖掘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组织健康科普文章。再次充分利用高校各科研团队的资源,组织硕士生、博士生将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的优秀成果翻译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进行传播。2.3发挥专业期刊的特色。高校医学期刊中有一类以高校优势学科创办的专业期刊。此类期刊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覆盖该医学专科的各个亚专科,在该专科领域更专业,更具权威性。相应的专家学者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这些专家学者可组织到更多优秀的健康科普文章,同时他们撰写的文章会附加更高的影响力,更能吸引公众阅读,进一步扩大文章传播范围。

3新媒体在推动健康科普中的优势

新媒体为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纸刊又具有诸多优势。3.1内容形式灵活多样。不同于医学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科普文章是以广大群众为目标读者对象,需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形式进行传播。与传统纸刊不同,新媒体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更适用于健康科普内容,更能吸引各个年龄段的大众读者阅读。3.2出版周期短。传统期刊从收稿、审稿、编辑、再到读者手中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出版周期,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采集、编辑、、接收、阅读、分享和评论反馈往往可以高效到能在几分钟内完成。面对突发的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医学期刊在向作者组到稿件后,以应急机制快速完成稿件的审稿和编辑加工流程,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做出反应,引领公众的舆论导向。3.3传播范围广。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8年9月,微信每月拥有10.8亿的活跃用户,其中55周岁以上用户达6300万[9]。可见通过微信传播,可获取大量的潜在关注用户,同时微信的转发分享机制,可跨地域实现健康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3.4互动性强。传统纸刊是一种“静态-单向”的出版模式,其出版过程在纸刊递送到读者手中后即终止,难以收到读者的反馈。而新媒体是一种“动态-双向”的出版模式,可随时随地实时接收读者、作者、专家的任何反馈信息[10]。

4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的策略

4.1培养和发挥作者的健康科普意识。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科普文章的稿源问题,而医学期刊的论文是非常好的素材;但其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并且有些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停留在早期研究阶段,结论也只是推论或假说,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如直接推送,公众会难以理解并且可能引起歧义[11]。可充分发挥作者的力量,让作者对其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精简,可以抓住论文中的某一个点进行科普化解读,如对某一种疾病或医学专有名词的解读。当然也要出台一些经济措施吸引作者踊跃投稿,如对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改编的作者适当减免版面费,同时根据文章质量和阅读量给予稿酬等。4.2利用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组稿和征稿。一方面,向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组稿,组织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基本健康医疗知识类文章,内容可结合其实际临床工作,包括疾病预防、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基本的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向高校科研团队组稿,将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从课题组负责人入手邀请其课题组的硕士生、博士生将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或其课题组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优秀论文,翻译或改编为简短、易懂的健康科普文章。可重点向名医名师等专家学者组稿,利用专家知名度提升文章影响力,同时也对专家个人进行了有效宣传。在组稿约稿的同时,向高校师生、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期刊的读者作者征稿启事,甚至可以举办健康科普征文比赛,吸引自然来稿。4.3组建学生工作团队。大部分高校医学期刊人手比较紧张,编辑要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难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健康科普中。在校医学生是高校医学期刊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正处在不断探索和获取医学知识的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建一支以医学期刊编辑为指导老师和负责人、医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团队,让医学生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编辑指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和新媒体工作平台,同时负责文章推送前的审核。当然随着学生的毕业,社团成员会不断流动,可以以“传帮代”的形式把健康科普学生社团不断传承下去,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优秀社团,不断吸引优秀的医学生加入。4.4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虽然科普文章的学术性稍弱,但也要对文章进行严格的内容把关。参照医学期刊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三审制原则,每篇文章均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编辑部主任或者社长终审,保证文章内容无差错,不会误导公众。在文章录用后,需要一名责任编辑对文章进行文字编辑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的美化、校对和审核。在组织关于当前重大社会医学事件的稿件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督促作者撰稿,加快稿件处理流程,尤其是审稿速度,进而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4.5与大众媒体合作扩大传播范围。科技期刊的传播面毕竟有限,其微信公众号在刚起步阶段也难以将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文章推广开来,受众面较广的大众媒体则是有效的传播合作途径。《Nature》《Science》等主流科技期刊均与大众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期刊刊登的重要科研成果科普化、新闻化,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极大扩大了期刊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12]。高校医学期刊可将个别特别优秀的健康科普文章推荐给大众媒体,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让健康科普文章走进千家万户,在推广健康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能扩大期刊的影响力。4.6开展互动交流。借助新媒体平台,与读者、作者、专家开展信息反馈和互动交流。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反馈信息,可了解公众对健康科普内容的需求情况,进而对健康科普文章进行内容调整和优化,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用户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为公众和临床医务工作者间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以及缓解医患关系。4.7获取相关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校、医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医务工作者撰写健康科普类文章,比如将优秀的健康科普类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称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13]。2017年浙江大学一项新规,对在主流微信公众号发表阅读量10万+的文章相当于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5结束语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7

1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

1.1有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并非编辑学专业出身,刚进入编辑行业时往往面临缺乏自信、对编辑行业认可度低、无职业规划等问题[1]。成功发表编辑学论文能够提升自信、提高对编辑行业的认可度。编辑在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习了解编辑学,规划自身在编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以编辑学研究为基础,这一过程需要科技期刊编辑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科学研究方法,合理规划研究技术路线[2]。这一方面可以培养编辑的科学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科技期刊编辑定期对编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针对问题查阅文献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职称评审时的重要支撑。写作能够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也是国内职称评审制度对青年编辑发展成才的基本要求[3-4]。只要将压力化为动力,将外部动机化作自身的内部动机[5-6],平时多看多读多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就能从文献中、从工作中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思路。科技期刊编辑一旦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克服了写作障碍,迈过初始写作关,撰写论文就会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7]。

1.2有助于编辑团队的建设

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13人组成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团队,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学术氛围活跃,这也得益于编辑学论文的撰写。“传、帮、带”不仅体现在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会带领新编辑学习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知识,练好编辑基本功;也体现在老编辑会帮助新编辑选题和修改文章。老编辑一直坚持写论文,为青年编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传统无形中提高了团队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为不断紧跟编辑学前沿热点,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编辑团队经常参加国际国内编辑行业高水平专业会议和编辑系列培训。编辑部定期开展集体业务学习,不断总结归纳编辑学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形成全员积极学习向上的氛围,还能从中找到合适的选题进行编辑学论文的写作。通过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团队不仅提升了贯穿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宣传营销等出版全过程的人文素养,还培养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8]。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组织中青年编辑有效地进行编辑学研究,完善研究成果,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既能增强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又能提升编辑团队整体的编辑素养[9]。

1.3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通过对期刊定位、发展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的归纳,会更容易找出适合期刊发展的路径,逐渐做大做强期刊。同时,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对办刊经验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同行学习到期刊工作中的经验,了解期刊运营的手段,在同行内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通过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还能体会到投稿作者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在处理稿件和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更易产生共鸣,使编辑的责任心更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对于不能录用的稿件,尽量给出明确、充分的退稿意见;对于需要修改的稿件,力求给出详细、中肯的意见,让作者明白修改的要点;对于逻辑混乱和口语化严重的稿件,努力给出范例文章,让作者有的放矢地修改[10]。通过与作者沟通以及帮助作者提升稿件的质量,提高期刊的美誉度。

2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途径

科技期刊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选题。“创作来源于生活”,编辑学论文的写作也同样来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从选题策划、组稿、送审、编辑加工、数字出版等实际工作中,还是从期刊管理和发展研究、著作权保护研究等理论研究中都能够找到合适的选题[4]。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编辑的发文情况,对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的选题途径做如下探讨。

2.1从办刊工作经验中选题

不同学科的科技期刊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因此不同科技期刊的办刊方法必然有所差异。同一学科的科技期刊也可能会因主办单位的不同、办刊理念的不同、期刊历史的不同,在工作模式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差异。每一位编辑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在期刊具体的办刊经验和独特之处进行选题,撰写文章。同行评议是所有科技期刊保证质量的必要流程。同行评议的形式多样,各有优缺点,如何在多样的同行评议中找到适合自己期刊使用的形式并加以实践非常重要。例如,本文作者以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为契机,总结分析了不同的同行评议形式,并介绍了期刊使用的单盲同行评议的流程及改进之处。从工作细节中来,到工作实践中去,对编辑同人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11]。医学期刊的大多数编辑都是来自本专业的医生。与医生相比,编辑这份职业不论从社会认可度还是自我成就感上都略逊色。如何让医学期刊的编辑专心做好编辑工作是很好的选题。本编辑部联系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12],那就是编辑在开展编辑工作的同时不脱离临床实践。这种培养方法,一方面可以稳定编辑队伍,提升医生编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编辑始终走在临床技术的前沿,能够对来稿的准确性、创新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该选题紧密联系实际,为医学期刊如何稳定医生编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以论文很快被接收发表。

2.2从出版热门话题中选题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13],出版业只有顺应趋势,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全新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逐渐白热化市场竞争中取得行业份额。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和议论的时政热门话题都能够成为编辑学论文的选题。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持续关注科技期刊界的学术研究动向和学术交流重点,不断开阔视野[2]。在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融合的新技术革命下,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是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选题,提出科技期刊需要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实现从单一性质纸刊向多媒体融合共建复合媒体转变,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智能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观点[14]。另外,针对自身期刊使用的新媒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实践,归纳出普适性理论[15],这样的编辑学研究文章也是业界喜闻乐见的。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导向,科技期刊的发展更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任何有关出版业的时政热点,通过剖析都能够成为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下发后,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文件,深入理解,撰写出《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基于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两文件的思考》,阐述了科技期刊如何跟上形势寻找自身发展路径[16]。因文章结合时政,又是编辑同人和科研人员都关心的问题,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

2.3从新兴技术应用中选题

计算机及网络等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期刊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编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应用新技术时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也能撰写出有新意的编辑学论文。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增加展示度,提升影响力一直是中文科技期刊奋斗的目标。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应用新技术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从这些新兴技术应用中寻找选题,撰写编辑学论文。例如,《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章在全球的阅读性、传播力和展示度,编辑部对PubMed平台的扩展功能进行了开发和利用[17],为中文期刊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为此撰写发表了相关的编辑学论文。

2.4从编辑工作实践中选题

编辑工作不仅包括接收稿件、送审稿件和稿件重排,还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版面设计以及印刷、装订、发行等,每一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18],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撰写编辑学论文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中选题。为了节省审稿人的时间,设计方便审稿人使用的审稿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审稿人[19]。这一工作细节便是很好的编辑学论文选题,总结工作经验并将其公之于众自然能够受到行业的关注。论著和综述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贡献大小如何,科技期刊组稿邀稿的文章类型应该如何选择是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刊物和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发文类型,得出邀约、刊发高质量论著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编辑工作中的小问题有时候通过思考和研究可以成为大文章,更可以成为解决编辑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2.5从期刊发展状况中选题

各地区、各学科的期刊发展状况均有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编辑学论文选题可以从多层次视角下对期刊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文章既可以分析本学科的期刊,也可以分析所在地区的期刊,还可以分析国外期刊。通过这些文章可以了解国内外期刊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找出科技期刊自身的不足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指导办刊,也是编辑学期刊乐于发表的文章类型。例如,针对国内稿源大多流向国外英文期刊的严峻态势,本文通信作者参与撰写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生存现状探析》[21],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比较不同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提出本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也是撰写编辑学论文的很好选题。

2.6从不同学科专业中选题

与普通编辑不同,科学编辑不仅具有编辑出版的专业技能,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不少科学编辑本身就是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在坚持从事科研活动[22],所以科学编辑不仅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发表专业文章,还可以从编辑学与统计学、循证医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之间寻找交叉点,确定选题。拥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并精通编辑业务的科学编辑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进行科普写作,服务广大群众,挖掘、扩大读者队伍,从而提高期刊和编辑个人的知名度。本文通信作者依托口腔医学专业背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撰写了一系列科普文章,有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公众介绍口腔修复治疗前的疑问;有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老百姓的牙病预防和治疗进行普及;还有的向大众说明了缺牙不补的危害,提醒广大公众预防牙病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口腔专业性的知识,也让作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2.7从突发公共事件中选题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编辑可以发挥自身多角色的功能,从中挖掘选题撰写论文。例如,新冠疫情下,口腔门诊操作产生的气溶胶等致使口腔医生处于感染的高风险中,本文通信作者抓住这一选题,撰写出相关论文及时向口腔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冠疫情下的防护策略[23]。同时从编辑的角度,向广大的编辑及医务工作者讲述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编辑的担当和医学期刊的作用与行动[24-25]。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8

一年来,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加强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夯实科普工作的基础。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加强了乡镇科普活动中心和村(社区)科普活动室的建设。这项工作我们在年年底就进行了安排布置,今年3月6日-10日,县科协和县文明办联合就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了“四有”:一是各乡镇都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具有图书阅览、科普声像、科普教育培训等三项功能的科普活动中心,悬挂市科协和市文明办统一制作的“科普活动中心”和“科普活动中心管理制度”钛金牌匾。二是有科普电教设备。各乡镇充分整合资源,利用远教站点或多功能会议室的影像设备,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三是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图书。有的乡镇结合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市、县新华书店的支持,筹集科普图书。有的乡镇发动干部职工捐献书籍。目前,全县80%的乡镇科普活动中心都有5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四是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2、开展了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五月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我们与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科普活动。一是在路口镇举办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全镇的1200余名农民朋友前来咨询。活动中,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向农民群众宣讲科技政策,现场解答技术咨询,赠送了《水果、蔬菜简易贮藏手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池塘养鱼技术》、《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编》等科技资料8000余册。二是举办了“科普之夜”广场文艺晚会。

3、大力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5月22-23日,县科协在镇、镇等地开展了两次科普进社区活动。这两次活动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和包括地震知识在内的灾害防范常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设置了咨询台,悬挂了科普系列挂图、发放了宣传资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20块,接待群众义诊126人次,向社区赠送了价值3000多元的科普书籍。今年下半年,我们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活动,我们对县城金茂路社区和凉塘路社区的科普设施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科普活动档案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对县城城区范围内的17块“科普惠民”宣传栏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向社区赠送了科普书籍1000多册。10月9日、11月19日,我们还在金茂路社区分别举办了以环境卫生与健康、社区环保为主要内容的2场科普知识讲座,听众达200多人,反响很好。

4、继续举办科普电视专栏节目。科普电视专栏节目是我县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个栏目的开辟,对于促进了全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的形成,促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县的科技进步和全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我们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县电视台续签了开设“科普大蓬车”电视专栏节目的协议,进一步优化节目的内容,力求播出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5、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规范了学会管理。年初,我们对所属学会(协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加强了联系,了解了情况,增进了感情。5月至6月,我们配合县民政局对全县自然科学类的学会(协会)进行了年审,进一步规范了学会管理。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四次“县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的理事会议,及时了解各学会、协会的工作情况,加强了学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6、召开了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县科协换届。9月11日上午,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开元大酒店多功能厅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表彰了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基地。

7、积极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7日,我们与省农学会、市科协、县老科协联合在金井镇举办了以“生态、节能、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暨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启动式,上千群众在这里赶科普大集。省农学会、市科协、县科技局、县老科协、县农学会、县林学会、县农机学会、县畜牧兽医学会、县卫生学会、县环保学会、县水利学会、县计生协会、县防雷办等14个部门、单位的200多名科普志愿者参加了科普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0多辆,展出科普挂图、展板112块,设科技咨询台15个,接受咨询2730人,发放科普资料12710份,发放计生药品2件,蔬菜良种20多公斤,义诊300余人次,市科协还特别将新配备的科普大篷车开到了现场,车上十多台先进的科普仪器供金井中小学生参观、使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们还在星沙通程广场电子屏播放了一个星期的“科普大篷车”普及版节目。组织和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和学生参加了由中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年“百万市民学科学共建和谐新”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并获优秀组织奖。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9

第一:思想性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

第二: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科学性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

(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四类;

(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

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第二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

1、体现真实性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

2、体现再现性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

3、体现准确性医学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

4、体现逻辑性我们写作医学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目前,对医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医学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中华系列杂志的《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

5、体现公开性医学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临床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例如:某人做一项临床研究,对200例病人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只有50例有效,有效率为25%;而作者若舍弃100例无效病例,只报道100例,仍保留50例有效,会导致有效率为50%的错误结果。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篇10

一、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有素质

青年编辑是集多种专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职业,属于复合型人才,若想成为医学科技期刊合格编辑,除应有的政治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数字化技能、沟通能力、编辑专业知识、统计学知识、循证医学知识、中外文语言知识,科研思维,以及医学专业知识[2-3]。(一)政治素质。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必须坚持党的政策、方针,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明确期刊发展方向。同时,青年编辑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及政治修养,能够实心实意的奉献于编辑事业,有良好的编辑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发生5•12汶川地震的时候,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宣传、捐献、救援工作中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位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道德水平也极为重要。其中,职业道德应该包括: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坚持公平公正、信守信仰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宽容谦逊、积极合作的优良品德。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青年编辑,方可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保证医学科技期刊的质量。(二)综合素质。1.具备较好的生物医学知识及科普知识。某种意义上来说,医学科技期刊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理论予以组织、集中、优化、选择报道,需要具备广博的科普知识和专深的生物医学知识。国外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极为重视从从事过临床工作和科研经历的医生或学者中挑选,对科普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超国内[4]。尽管医学本科生对生物医学背景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但是并没有实际从事过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工作,对于广博性、专深性、前沿性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够满足医学期刊编辑的要求。2.具备较好的外语能力。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接触各种媒介来进行医学信息的传播,文字功底是其必然的工作素养,进行医学信息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不仅有中文,而且有英文及其他文字,所以要求青年编辑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功底,还要掌握一门或几门的外国语言,从而适应国际化信息交流的需求。其次,国内医学发展水平和国外有较大的距离,当前较为前沿的医学信息均是通过英文发表,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文献借鉴。医学科技期刊需要了解最前沿的医学信息,对英文文献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因此掌握一门英文语言十分重要。3.具备较好的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信息学等知识。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进行组稿、选题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前沿的医学信息。然而,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需要通过文献标引、文献检索等知识才能实现前沿医学信息的掌握。近年来,医学科技期刊的普遍存在各种程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是论文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不当,导致的结论错误。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信息学等知识素养,方可在编辑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优化医学科技期刊的质量。笔者刚从临床医师岗位转到医学编辑岗位时,审稿专家中有位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多年来指导硕士、博士,桃李满天下。其在审稿时,除对文章的科学性、创新性进行分析,还非常详细地对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真实性做出科学分析,指导作者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及正确的表述,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常常有十多条,并且每条都写得十分详尽。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学习这位老师的审稿意见,并时常向其讨教专业统计学知识,令笔者受益良多,并将其应用于编辑加工过程,使文章质量得到提升。4.具备较好的编辑出版业务知识。若想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医学科技期刊,则必须有熟练的编辑出版业务能力,了解常用的编辑规范及编辑出版知识,对最科学的稿件评审方法予以积极探讨、钻研,构建高效、科学的稿件审选体系[5]。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编辑出版知识和业务能力,方可优化刊物质量,强化传播效率,从而满足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

(一)参与编辑岗位培训及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青年编辑人员必须通过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这是其能力培养和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人员,要求到岗2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办理登记手续。其次,每年还应该参加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责任编辑注册、出版职业资格登记的必备条件。医学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培养,也应该以国际标准规范为准则,进行编辑岗位培训及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短时间内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了解编辑学国家标准、出版专业法律法规,以及编辑学基本理论,通过岗位强化培训和集中学习,为青年编辑的出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由于青年编辑绝大多数并非编辑出版专业出身,所以应当对编辑出版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不断强化和掌握编辑出版知识,由编辑部资深编辑严格审读新出杂志,抽出时间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点评,点评需要涵盖编辑专业的各个环节,比如期刊编排的标准化及规范化,期刊伦理问题和著作权问题,对图片、表格、统计学的处理等,要求青年编辑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编辑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及纰漏,强化自身问题处理能力,学习业务过程中,如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编辑问题,可以借鉴医学专业刊物,例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出版教程》等,以权威期刊为依据,形成共识[6-7]。其次,杂志社还可以邀请资深编辑开展轮流报告或专题讲座,内容不限,尽量满足编辑的工作需要及兴趣,为青年编辑做好沟通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在实践中了解编辑工作的含义,实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更快地掌握编辑技能,夯实编辑业务能力。(三)传帮带,以老带新。青年编辑一般从医学院毕业后便进入到杂志社,所以应当由老编辑或杂志社主任负责传帮带,将部分稿件分给青年编辑,教其进行稿件初审及专家意见处理,审稿意见如何传达给作者,稿件如何加工处理,稿件如何拼版、校对,如何与审稿专家、编委、作者、读者交流等,通过不断地对青年编辑进行锻炼,培养其待人待物交际能力,以及稿件质量鉴别能力,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尽快担负其应有工作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从培训伊始,应严格要求其工作习惯和规矩,避免对日后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与此同时,杂志社的老编辑在退休后,若本人自愿且身体健康,均可以返聘继续工作,从而对青年编辑予以传帮带。(四)培养医学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及专深的本学科知识,具有“学者化”能力的青年编辑才是社会共同认可的优秀医学期刊编辑,更是一名医学知识专家。现如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期刊编辑,除了自身编辑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对医学科技领域的研究进展密切关注,并报道组织热点专题。杂志社通过自身平台优势,可以派遣青年编辑参加社会专业领域学术会议及医学学术会议,让青年编辑不仅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专业知识,还得到相关专家的经验体会,便于日后组稿编辑的知识累积利用。通过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了解医学发展研究热点、历程,掌握核心作者分布和论文分布情况,培养青年编辑的组稿选题敏感性及能力,青年编辑通过这个机会,不断扩宽视野,启发思路,把握学习,提升自己对编辑工作的热情[8]。

三、青年编辑自身努力

青年编辑需要培养自己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严于律己,在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同时,强化道德修养,公平公正地做好编辑组稿工作[9]。其次,编辑工作的经验性较强,所以若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杂志社给予的培养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自己充电,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总结自己,挖掘自身强力,将经验和知识转变自己的精神财富。编辑文章时注意用词准确、结论稳妥,用精准的梳理、深刻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提供富有新意的增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