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新闻的文化功能透视论文

时间:2022-12-27 03:19:00

全球化下新闻的文化功能透视论文

论文摘要:从价值观建构的角度,对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国际新闻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对于价值观的建构方式、内容和强度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国际新闻对于民族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功不可没。在全球化时代,应通过国际新闻的传播来开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以促进国家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价值观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由价值、信仰、标准、规则、符号、意识形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是一种精神产物;另一方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生活方式,他们的人际关系及个人态度的体现……文化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方面,它们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例如学校,大众媒介和宗教)在社会成员中传递并巩固。

不言而喻,国际新闻属于文化的范畴。从文化角度而言,国际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国际新闻的传播也是价值观的传播,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说,"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着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他认为,在西方各国,新闻报道的基础是媒介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如何的图景,媒介不仅仅是在报道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事实,还在或明或暗地提倡反对什么,以其理想的图景力推主流价值观。

赫伯特·席勒认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消息和娱乐,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价值和政治观点的工具,它们会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教会和大众传媒是维护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两大精神支柱。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适度的效果。中国也有学者认为,国际新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一是为了赢利,二是作为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活动,其中流动的是意义、价值,它超越具体功利而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关联。

如果把国际新闻放在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进行观察,国内外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批判性的观点,它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只不过是全球文化受到西方或美国文化主导的委婉说法,认为西方文化会将其他文化同化。因此主张要与全球化保持距离,主张文化的自主性,并提出国家文化安全的说法。例如,以华勒斯坦(Wallestein)为代表的"依赖/全球系统(Dependency/WorldSystemTheory)认为:在全球系统中,所有国家通过交往而相互依存、联系,经济一体化将各种文化、政治整合在一起。然而经济力量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总是利用自己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优势,将一些不平等的新闻交流条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头上,并对发展中国家予取予求,使得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从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依赖。

嘎尔滕(Galtung)试图用"帝国主义结构论"(StructuralTheoryofImperialism)来揭示这种依赖关系的实质。他提出了著名的"中心一边缘结构"(Center-PeripheryStructure)概念,认为在"中心一边缘结构"中,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结构实质上是全球帝国主义的表现。

中心国家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充当主角的表现形式有两种。首先,作为产品形式的国际新闻传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关龄中心国家的报道;其次,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最大的传播者,在国际新闻输出和期刊贸易的数量上占据着中心地位。边缘国家由于没有占据全球传播系统的中心地位,任何产生于或关于这些国家的报道都得通过更多关卡的过滤,才可在国际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级:半边缘(Semi-periphery)国家,在中心与边缘国家之间起着桥梁作用。虽然半边缘国家与中心国家的交往较之边缘国家更为频繁,但在与中心国家相关的报道中,半边缘国家总是充当配角。而边缘国家全靠另外两级的国家在国际新闻交流市场上提携自己,方有机会在全世界面前"露脸",如果报道空间有限,边缘国家便免不了被省略掉的命运。

按照通常的分类法以及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新闻中心等因素,现在的"中心一边缘"国家划分情况是:美国、西欧(特别是英、德、法)、日本、加拿大为中心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如瑞典、瑞士、俄罗斯)、亚洲的中国、南韩、新加坡、马来西亚、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非洲的埃及为半边缘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独联体的一些国家)是边缘国家。

这种"中心一边缘结构"的国际新闻传播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呢?西方新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学者们认为,美国媒介帝国主义把美国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和文化范式包装成普世的、永恒的真理,其实质是使美国霸权在哲学和道德上合法化。美国媒介帝国主义严重污染了世界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威胁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在中国,也有学者认为,"信息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美国化,美国凭借强大的媒介力量,利用商业化的手段,向世界推销着美国式的文化,不仅经济不发达的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了威胁,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深受其害……

还有中国学者认为,媒介帝国主义是通过文化全球化,最终实现以西方"化全球"的目的。这是新一轮的"殖民"一"文化殖民"。目的是将"我们"变成"他们",达到"不战而屈人"的目的。

与上述观点相反的西方自由派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胜利。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这一观点得到强化,认为全球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合乎社会的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上述有争议的观点,有些中国学者的看法显得更为理性和务实。在他们看来,"单纯强调''''文化人侵''''及''''美国化''''的概念只是夸大了强势文化以及美国对弱势文化的影响,这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是不利的。""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从来就不会间断,没有必要担心东方文化会被西方文化''''殖民'''',也不用担心一国文化会淹没在全球化的趋同性中。

作者本人认同上述中国学者的观点。就国际新闻的跨国传播而言,有些因素,如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可以阻碍外国节目的流通,使外国节目的影响远非文化帝国主义论所预言的那样厉害。另外,在讨论新闻节目的全球传播效果时,还要考虑到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受众不仅偏爱本土的节目,而且对外来的节目也会进行本土化和个人化的解读,这种解读有顺从式、对抗式和协商式。

例如在"9,11"事件的报道中,世界各地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大概是一样的,但对此的反应并不一致。在西方世界,大部分观众认为这是恐怖分子所为,对他们的行动表示义愤和遣责,但在亚洲有些国家,不少人为这场攻击叫好,认为美国"活该"。对国际新闻的传播效果分析不能仅满足于内容分析和节目流向分析。它对受众文化认同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为此,试图从价值观建构的角度,对国际新闻这种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

跨文化传播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跨文化人际传播,二是跨文化组织传播,三是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即不同国家之间利用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而国际新闻就是属于这个层次的跨文化传播。

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主要通过对包含在新闻中的价值观的传播而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际新闻传播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建构方式,对人们价值观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在传统社会,人们价值观的建构主要是通过群体参与获得的。人们在家庭、邻里、村庄和社区等社会群体参与过程中,主要通过人际交流获得文化的价值观。小至群体、社区,大至国家、民族,都呈现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封闭系统。人们生活在相对孤立,彼此隔离的环境中,对他民族的价值观很少感受和感知,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保持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国际新闻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跨文化传播,也跨越了各种社会共同体。国际新闻作为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并不只是在一个共同体内传播,或者由一个共同体传到另一个共同体,而是许多社会共同体同时获得同一文化信息。国际新闻通过大众媒介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使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共同体同时感受和感知国际新闻信息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使以前彼此隔绝的村民们有机会和条件分享与交流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因此,在大众传媒社会,国际新闻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价值观的建构方式。例如在亚洲,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国的新闻节目或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有些亚洲国家的政府认识到本国的电视,尤其是新闻节目,是建立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所以对西方新闻节目的进口有一定的限制措施,而且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资助扶持本国的电视。

二、国际新闻对建构人们价值观的传统内容也有所改变

在传统社会,文化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本民族或国家的经验知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礼俗文化观念。在现代大众传媒社会,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新闻涉及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方面的最新发展信息,它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发展有一种推动作用。文化系统也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获得发展的持久动力,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类似国际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交流和自我创造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国际新闻感知世界,所获得的文化信息容量大大超过了传统社会,有助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公务员之家

如上所述,国际新闻传播的知识信息含有价值观的成份在内。虽然并非每一条国际新闻都是如此,但作为整体的国际新闻体系,是必然为某种主流的价值观所影响或操纵。一个民族或国家主流价值观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其他民族或国家不可避免地有高低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一些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或民族而言,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更应把国际新闻作为一种渠道,来了解、吸取其他民族价值观中的优秀成份。落后就要挨打,这种落后内涵应当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价值观的落后,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国际新闻传播增强了建构文化价值观的强度

在传统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的速度非常缓慢。人们生活在一种松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文化资源极其稀缺。类似国际新闻传播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很少,获得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资源更是来之不易,主要依赖于宗教传播、战争传播、经贸往来获取文化信息。

进人现代大众传媒社会后,国际、国内新闻传播日益频繁,甚至出现了信息超载和信息爆炸,文化传播带来了信息密集型社会。带有不同价值观的国际新闻信息跨越了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界限,互相交流碰撞,对人们价值观的构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国际新闻传播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其实是不同文化资源在全球的再分配和重组。这种再分配和重组不一定是均衡公平的。某种程度上它是以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作后盾的。但总的来说,国际新闻传播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使人们能分享彼此有价值的文化。当然也易导致价值观的同构化趋势和思维的同构化倾向。对此,有学者认为是"偏狭的传播机制"造成的。所谓"偏狭的传播机制",或者是以集权主义的权力运作方式和思想统制的形式,实现信息的单向,片面的传播;或者是在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单向流动与单一控制,以至个性消失,界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消失,出现受资本主宰的,虚拟的国际社会或"时尚感觉"。

四、小结

国际新闻传播在总体上能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撞击中融合。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汇集,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行为规范、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传播范围的无国界化,建立在新传播技术的国际新闻传播,由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已成为各国各民族互为传受主体的文化行为,并大大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当然,文化之间的融合不是对等的,一般来说,先进、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对于落后、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作用。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想在以他们为主导的国际传播中被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并不同程度地使各地民族文化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可以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认同过程,它其中包含了各国各民族不至于被世界孤立所需遵循的共同的价值导向。不过,不能忽视的是,文化还具有一种"不可交流的"的对抗性,这也就是当不同民族的文化相遇时必然出现冲突的原因。尽管各民族文化表层如衣食住行可以像寒暑表一样易于变化,但深层结构如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等不仅变化缓慢,甚至抗拒改变。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使文化表层变得越来越相通、越来越接近,但文化的深层结构却相对稳定。犹如中国的城市可以建得像纽约,但却永远不是纽约。东西方人可以着同样的服饰,但内质的区别却无法消泯。

文化之间的冲突未必是一件坏事。冲突带来了变化,而变化又带来了发展。一种文化永远处于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状态,是必然要走向衰亡的,各种文化必须在不断的比较、竞争及融合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得以持续的生命力,而国际新闻传播在这方面起了一个推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