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新闻媒体舆论

时间:2022-06-28 05:22:45

公共事件新闻媒体舆论

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如何通过传媒的信息揭示事件真相,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的实现?如何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确保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何准确客观地报道,为政府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真实信息?如何借助传媒的情感宣泄功能令民众内心的不满或对立情绪得到释放,以达到标本兼治地化解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突发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些成为摆在新闻业界和新闻学界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1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的特点,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如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破坏社会稳定。从根本上说,突发事件具有负面本质,往往对民众情绪、社会安定、环境保护等产生不利影响。而如何把负面的东西引向正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振奋士气,引领社会前进,这就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民主程度的不断提高,媒体作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平台,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要件之一,它的声音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价值取向,媒体要把“监视环境、守望社会、引导舆论、传承文化、关爱民生”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在突发事件中,不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而是弱化社会责任,以获利为目的,以哗众取宠为手段,传播虚假信息,不但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推波助澜,贻害巨大。因此,媒体要加强自律,强化政治和社会责任,在危机中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桥梁。面对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应熟练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新闻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各级党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起到的信息沟通、指导生活等的重要作用。通过党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与及时性,从而更好地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以正视听,服务社会。

2“党报声音”意义重大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发性,因此,媒体的政治敏感性及反应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如果权威的信息不及时,谣言便会在信息渠道无法畅通或者是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发生。这时候,“党报声音”及时出击,准确地向公众报道事件信息,便会化解谣言、稳定人心。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完善新闻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他以这一年新闻传媒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为例,详尽地陈述了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信息公开的益处。他说:“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及时公布震情和抗震救灾情况,深入宣传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突发事件往往涉及面广,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各界会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此时,“党报声音”的舆论监督及导向职能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媒体通过及时、公正、公开地报道各级政府的决策、行动、结果以及对事态发展的预判,能够对政府的处置突发事件行为及时与否、是否卓有成效、政府相关人员工作得力与否、政府相关人员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有无违规违纪行为等进行舆论监督,从而树立一个高效、为民的政府形象,避免群众的误解,获取群众对政府的理解,既有利于进一步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又促进了党群感情,进而促进社会稳定。

3勇于担当“向导”

反应真相和社情民意是媒体的基本职责,而引导、引领社会舆论则是媒体的重大社会职责。作为新闻媒体,应站在政治的高度、民生的高度、社会责任的高度,在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之外,应把握好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促进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并减少突发事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在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党报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舆论导向。首先,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做“透明”报道。过去有一种“担心”,灾难性事件的传播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事实上,在以往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倘若主流媒体置若罔闻,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迟缓,或者隐瞒不报,致使新闻传播出现一个“真空期”,公众得不到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新闻信息,这种情况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极易引发更大的恐慌。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信息保障,党报要勇于担当,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在第一时间承担起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恐慌的职责,让民众知道实情,让传言、谣言不攻自破。其次,要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做好“稳压器”。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媒体是一种公共资源,应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党报应有一种使命感,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体现“稳压器”的作用,即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应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态势进行说明,及时宣传政府的应急行动,消除民众的恐慌与疑虑。同时要充分考虑报道在社会上可能产生的影响,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角度,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促进民众与政府的健康关系。再次,科学解读事件,做好“变压器”。在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科学地解读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有利于人们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事件本身,此时的新闻媒体,是“变压器”。笔者认为,新闻媒体的报道,除了向受众及时准确地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外,也有责任通过媒体的引导,起到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抢占舆论制高点

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发生概率小,事件发生非常不确定,因此,新闻媒体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立足政治高度抢占先机,是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新闻媒体应立足于政治高度,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深化对新闻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在舆论上取得先机,防止别有用心者借机造谣生事、颠倒黑白。尤其在当下,新兴媒体以其及时、海量、互动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也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必须加强对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发现网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舆论机制。新闻媒体要做到快人一步,先声夺人,迅速通过主流媒体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遏制谣言传播,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尤其在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一个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系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避免媒体炒作、消除谣言、引导舆论。新闻媒体因迅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在业内和公众中确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样,新闻媒体也会因自己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中,为社会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发挥积极作用而赢得公众的认同和赞誉,在重大事件的舆论导向和群众监督方面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