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

时间:2022-06-12 02:57:00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在同质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传播功能弱化、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传播低俗化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娱乐化对新闻传播功能的弱化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新闻媒体所承担的主要是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即时、迅捷而又真实的传播,进而起到观察社会、望社会的作用。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如此。虽然电视媒体总体来说是一种综合性媒体,也承担着传播艺术、满足受众审美娱乐的功能,但是就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其根本任务还应该是对真实新鲜的社会信息的传播。而过度的娱乐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新闻节目的传播功能。

1.娱乐化往往会弱化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信息的沟通功能在追求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为了吸引受众眼摘要: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弱化、公信力弱化、导致电视受众思想品位的低俗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传播功能公信力低俗化球,创造较高的节目收视率,往往会对节目进行较为华丽的包装,以达到对观众在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采用说书、闲聊配以歌曲、诗歌等演唱形式,将新闻演播室的背景、道具及主持人的服装、化妆等全部经过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众所周知的是,新闻报道必须以传播即时真实的新闻信息为主,读者受众之所以阅读收视新闻也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变动,而绝不是为了观赏华而不实的视觉效果和表演。新闻报道的价值指向固然是多元的,但在整体的新闻媒体的价值功能体系中,传播新闻信息始终是最主要的功能指向,其他的任何功能,包括娱乐功能都只能是辅助性功能。因此,过度的娱乐化包装往往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闻报道所要传达的最核心信息,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

2.娱乐化往往会偏移电视新闻的价值取向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追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除了在节目包装上吸引受众之外,也延伸到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将严肃的政治经济性的新闻,甚至是灾难性新闻都往往进行了娱乐化处理。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新闻报道在改变了传统的呆板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往往消解一些重大新闻的严肃性。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每年的两会报道。虽然各大媒体都把每年的两会当作自己的重点报道对象,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便开始想方设法制造新闻噱头,尤其是打着“硬新闻软报道”的旗号,一些娱乐化、平民化的内容挖掘就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的新招数。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也不例外,早在“两会”召开之前就纷纷找一些明星代表委员,挖掘内部秘闻,制造新闻噱头。显而易见,这类以娱乐为主的新闻节目的卖点并不在“两会”,更不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而主要是借助这些代表、委员的“明星效应”,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而已。其实,对关注国计民生的广大受众来说,他们最想了解和知道的是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自己的某些利益是否受到维护,而不是看一些明星参会穿多少钱的衣服,带多少钱的首饰等等新闻噱头。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虽然需要适度的娱乐,但是更要以满足受众真正的信息需要为己任,进而才能保证电视新闻节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的实现。

3.娱乐化往往会遮蔽新闻事件的深层意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强调新闻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然而从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来看,构成新闻事件的价值要素是多元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不同要素的构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事件新闻价值的高低,但是就新闻报道的对象来看,社会上发生的大多数事件并不具备太强的趣味性,更多的平民化甚至重要性的新闻事件并不一定就具备趣味,因此,许多新闻记者为了从一般性社会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内容,就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些更有新闻价值诸如重要性、接近性的事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新闻事件中更重要的价值内涵。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事件,中外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将报道的重点停留在事件本身的桃色情节,而对更加引人深思的政治体制弊端却极少关注,这实际上就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不仅使得新闻节目流于肤浅,而且也无益于新闻事件的完整呈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事件性质的判断。

二、娱乐化导致媒体公信力危机

作为社会公器,新闻媒体才被尊为“无冕之王”而获得社会的信任。尤其是以声画为传播介质的电视新闻媒体,以其无与伦比的视听冲击力而在各类媒体中独占鳌头。但是,近年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愈演愈烈的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思潮不无相关。

1.电视新闻娱乐化容易导致报道失实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最基本原则,是新闻媒体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关键所在,因而更是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尽可能完整、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从而保证受众获取完整而真实的新闻信息。但是,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在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往往喜欢追逐传奇、冲突性的新闻事件,为了达到故事化、情节化的效果,很多电视新闻不惜夸张、编造甚至以虚构的手法来制造新闻,从而导致新闻失实。如2010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后来经过有关部门查证,这是一则假新闻。(2010年4月24日《天府早报》)其实,央视所报道搜救犬及其“动人事迹”,是一位不负责的网民把一篇旧闻改头换面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和天涯杂谈,中央电视台过分注重了其事件的反常奇特性而没有进行核实,从而导致了报道失实。

2.电视新闻娱乐化容易导致责任感缺失由新闻娱乐化的特点所决定,过度追求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往往容易催生记者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浮躁心态,导致记者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或缺失。由于娱乐化的新闻节目往往喜欢追求带有离奇刺激性事件,因而为了实现传奇性的娱乐效果,为了单纯追求收视率,记者往往会置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原则而不顾,不惜进行夸张甚至编织虚假故事与人为炒作。不可否认,娱乐化手段的确能够增强电视新闻的趣味性,采用一些大众化、通俗化的报道方式也的确可以提高观众的接受兴趣,然而,大众化、通俗化并不等于低俗化、庸俗化,提高观众的接受趣味也不等于漠视新闻的本质和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弃之不顾,就使新闻媒体失去了社会望的基本职能。

3.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态度往往导致公信力下降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被受众所信赖的能力,电视新闻节目公信力是电视观众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的标尺,也是形成观众对一个电视新闻栏目的可信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赢得观众、占领更大市场、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是最重要的能力。但是,从新闻心理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的公信力是由媒体的新闻态度所决定的。目前,受众之所以对电视新闻产生不信任态度,应该与电视新闻的采制与播报的娱乐化态度直接相关。试想,面对一个习惯于卖弄噱头而哗众取宠的媒体,有谁会希望从中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呢?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娱乐化的电视新闻损害的不仅仅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丧失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整体公信力。

三、娱乐化导致电视新闻的低俗化倾向

娱乐本身并无可指责,并且娱乐本身也并不一定低俗,但是,如果把一个本来严肃的事件娱乐化,把一个本来悲伤的遭遇喜剧化,那么这种娱乐也必然走向滑稽与低俗。娱乐化的电视新闻所导致的往往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1.娱乐化的电视新闻容易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除了向观众传递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之外,电视新闻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为观众实施正确的价值导向。然而,被娱乐化了新闻信息所蕴涵的“麻醉作用”却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墨顿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1]尤其是媒介提供的经过娱乐化处理的新闻信息,会使受众长期沉溺于这种一味猎奇、刺激或暴力、犯罪及情色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虚假信息之中,盲目地认同电视媒体所构建的“娱乐化现实”,就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这样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上海东方卫视的收视一直居高的《东方夜谭》最后终被喊停,原因固然众说纷纭,但是新闻娱乐化而导致的低俗化及道德价值导向的偏离不能不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容易导致受众品位的低俗电视新闻在承担传播新闻信息这一根本使命的同时,还肩负着另一种使命,即教育大众的功能。任何一家电视媒体,任何一档的电视新闻栏目,不管什么样的报道风格,在报道新闻事件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都无一例外地对大众实施着教育作用,观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往往接受了新闻事件中的教育意义,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道德品位。虽然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取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快捷、生动、形象的视听传输却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如此,电视媒体就已经不仅仅是新闻媒体了,而是一种综合了信息传播和社会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大众媒介。但是,经过娱乐化处理的电视新闻节目,弱化了其所承担的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相反还会对大众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成产生反作用,对社会造成不良示范,最终导致观众品位大滑坡。纵观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彻底改观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