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村村通的公共服务研究

时间:2022-03-22 04:16:35

广电村村通的公共服务研究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首先对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1)经费投入不足。在云南省129个县(市)中,有80%的县(102个)需要国家财政给予补贴,有57%的县(73个)属部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8),地方财力保障困难较大,有些贫困山区群众不仅无力购买电视机,甚至连看电视的电费都无力承担。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对县、乡两级农村广播电视投入严重不足,与教育、卫生、文化、计生及水、电、交通等部门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全省大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比例相对失衡,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较大。2)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不顺。随着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县级广电部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化运作,大部分技术骨干都加入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去了,县级广电事业建设一是缺人,二是缺技术。在全省1506个乡镇中,有60%的乡镇没有建立农村广播电视维护管理站,在已建立广播电视维护管理站的乡镇中,又有50%的乡镇不仅未纳入县广电局垂直管理,而且农村广播电视维护专业人员缺乏,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有的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无编无岗,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因经费保障,技术水平等原因,在岗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云南省部分州市广电与文化部门合并,原来从事广电事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被分流到其他单位或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县、乡两级较为突出),甚至有的地区事业机构合并后,出现广电人员仅2~3人在编在岗,在人少事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上级所赋予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及发展的各项任务。3)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十分薄弱。“十一五”期间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局要求,云南省县级广电部门和设备中标厂商以“委托、、合作”等形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和1274个乡(镇)均先期建立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售后服务网点,但由于直播卫星加密设备维修的特殊性及处理流程的复杂性,县级维修中心至今只能处理一般故障,主板的维修还必须返厂,加密卡的故障只能向国家用户管理中心申购,使得维修周期过长,导致群众意见大。随着2009年初第一批采购设备质保期到期,以及2010年第二批采购设备两年质量保证期限的临近,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售后服务保障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两年质保期过后,全省售后服务网络正常运转经费的投入至今还没有着落。4)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低。云南省早期建设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于覆盖技术水平低,大部分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还达不到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8+4”(8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目)要求。有条件的农户自行安装卫星地面收转站的现象普遍,从云南省转星调整来看,全省共转星272万多面,由于面广、量大、比较分散,给广电部门带来规范管理难度较大,在放开和规范管理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另外,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大部分都分布在边境一线,广播电视渗透和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投入不足、民族语言译制能力差,缺乏适合边疆少数民族特点的节目,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虽然听上广播、看上电视,但听不懂、看不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5)已建“村村通”工程“返盲”现象突出。从1989年以来,全省已经建成“211”、“311”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等卫星地面收转站32198座。但是,在“八五”、“九五”期间建成的站,由于当时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多采用无线覆盖,建设标准低(每站均只能收看到1套电视节目、发射功率仅为1W),加之云南省山高谷深,覆盖效果差,逐渐满足不了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维护管理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返盲”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全省“返盲”村已达11847个,“返盲”率占建站总数的约37%,相当于全省又新增了11847个“盲村”。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管理工作方式初探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确保“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这一重点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规划,和谐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云南省广电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结合实际,制定了云南省“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云政发〔2012〕1号文件精神,2012年省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惠民十件实事之一进行跟踪问效,作为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重要抓手。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准确摸清覆盖底数,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实施要求、考核方式、监管责任等,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转变,真正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强有力的态势确保实施云南省“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2)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资金是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好资金问题,这样才能有钱办实事、办好事。建议把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省、市(州)、县(市、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稳步推进[3]。云南省要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重大战略建设、国家和省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调整的大好机遇,寻求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建议政府建立“村村通”运行维护经费,合理制订“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缴纳标准,对低收入用户实行减免政策,落实公共财政对广播电视运行经费的转移支付政策。对已建的农村卫星地面接收站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的费用,建议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筹集,即以州(市)和县财政补贴为主、省级财政补贴为辅、农户自筹为补充的方式,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以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农户自愿的原则和先易后难的办法,实行分类指导、整合资源、统筹兼顾、良性发展。可先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村通”用户和集中连片且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寨推行,逐步扩大范围。3)保证质量,承诺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多个相关部门,惠及边远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必须做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质量优良。为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全体村村通工程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严守村村通工程安装调试操作规范,做到“位置恰当、调测精准,固定牢固、布线整齐,信息准确、上传无误,服务到位、群众满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过硬,同时要认真做好“村村通”设备维修、维护的登记造册、配件申请、入库管理及下发记录等工作,严格制定并履行服务承诺,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限。要求:农户送修的设备一般故障72小时解决;对于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故障,要及时运送到上级广电部门进行更换、维修;发现服务不到位和群众反映涉及服务问题,要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及时处理,通过服务承诺,融洽和农村群众之间的关系。4)完善机构,形成体系。较大限度地做好广播电视的覆盖,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各地要认真落实村村通工程建管并重的要求,按照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技术服务机构。省级机构负责对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设备维修工作;州(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村村通”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使已建村村通工程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建立和完善以县(市、区)为中心,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云南省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成为服务民众、促进发展、推动改革、增进和谐的民生工程。

本文作者:雷启云杨云君工作单位:云南省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