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思想论文5篇

时间:2022-06-30 04:10:42

群众路线思想论文5篇

第一篇

一、对群众路线思想的突出贡献

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观点,回答了革命依靠谁的问题。在党的历史文献中,“群众路线”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8年。1928年11月,李立三根据中共六大确定的路线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正如美国学者施拉姆所说:“是那些最能够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中充分阐释了领导者和群众之间诸如此类的各种关系。总的来说,‘群众路线’是贯穿此类关系始终的核心概念。”[1]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79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历史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力量之源。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一切依靠群众,才能带领人民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号召全党,“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这是因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1095-1096提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观点,回答了革命为了谁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作了深刻阐述: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

作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搞革命是为了什么?1944年7月,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曾经提到如何保持党和人民之间的健康关系:“我们的党员在中国人口中当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和普通群众有什么区别?认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1094-10951942年2月,发表题为《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说,推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他认为,无论在地方工作中,还是在军队工作中,无论是官僚主义倾向,或是军阀主义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脱离群众。他批评道:“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喜欢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2]899-900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像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要天天洗脸、天天扫地一样,时时提醒自己,要放下架子,打掉官风,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忘记自己是什么“长”,到群众中去学习。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回答了怎样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调查研究是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重要方法。他很早就意识到,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认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人民群众中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因此,一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认为只有亲身向社会做调查,才能真切地了解实际情况。他要求广大党员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1943年,在为中共中央所写的题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做了总结:“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8991945年,党的七大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等,写入了党章。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并在党内得到正式确立,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群众路线在继续有所发展的同时,也被错误地用来搞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成为群众斗群众,特别是群众斗领导的工具。“”名义上打的是直接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的旗号,实际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使党的群众路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极为严重的挫折。

二、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今后还要继续发扬,新时期发展群众路线的重点在于发展民主。会议公报指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各级领导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服。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4]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又作了简明而准确的概括: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议》还确定了群众路线在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把它看成是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5]932提出要在党内普遍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树立六个群众观点,即“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5]937。

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他特别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2000年12月,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讲话中指出:“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后,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我们党是立党为公的,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不能脱离群众和凌驾于群众之上。”[6]我们党夺取政权、执掌政权,进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通篇洋溢着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通篇体现了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报告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报告着眼于密切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专门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思想和举措,是对群众路线重要地位的重申,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充分表达。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总要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全面的认识过程,通过思考和概括而形成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同志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作者:吴德慧工作单位:许昌学院

第二篇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共产党宣言》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①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早在八年抗战时期,就在延安开展了党内的整风运动,主要整治当时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其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1.人民主体论:人民群众是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继承了历史唯物史观,他在《论联合政府》时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领导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同时,群众是我党智慧的源泉。党的智慧,归根到底来源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智慧,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所以强调共产党员“要走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重视向群众学习,然后再教育群众。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早在1929年总结纠正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思想的经验时就明确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幼稚的可笑,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④

2.为民服务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是为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服务的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把老百姓的衣食冷暖放在首位。解放北京后,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想的不是为达官贵人服务,想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1950年,集中整治了北京的居住环境,其中著名的便是对贫民区龙须沟的清理,彻底改变了龙须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的旧貌,还人民大众一个清澈游鱼,鸭戏人欢的护城河。而红旗渠的修建,彻底改变了河南林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旧貌,成为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而“人工天河”也被国际称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彰显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做人民赞成的事情,坚决杜绝人民反对的事情,以人民的利益优先于其他选择。正如所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改正,这就是向人民负责。”

3.党群关系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重要保证,它昭示这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1942年整风运动时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老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在党的发展历史中,无时无刻不是和群众相互关联,无时无刻不是和群众相互依存。从党的创立之日起,到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群众的命运便牢牢的拴在了一起。党的各项建设离开群众便无法实现,同时,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民群众身上到处都是党的影子和光芒。在党的具体工作中,个别党员在坚持群众路线时方向有所偏颇,方法不太得当,而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指出:“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由此可见,群众的实践是检验我们工作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群众的实践反馈,提高思想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双向互动论:把群众意见与领导意见化为实际行动

在《关于领导干部的若干问题》指出:“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并在群众中坚持下去。”也就是汇集群众智慧,更好地指导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意见、观点系统化,进行分析、判断、研究、讨论,进而浓缩成指导工作、服务群众的领导意见,并最终指导群众,转化为群众的新行动。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的实践是正确决策的参考和重要基础,同时,正确的决策只有被群众自觉地执行才能真正实现。⑤

二、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伴随城市化加速推进而来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亟待解决,同时,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这四风妨碍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推进,破坏了党员干部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端正党的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腐败问题是脱离群众的重要表现,它不仅侵蚀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1932年至1952年间,就曾经亲自下令,处决了像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肖玉璧、刘青山、张子善等这样的贪官。但是,靠杀贪官来治理腐败问题还远远不够。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党章为根本准则,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端正党性修养,理员义务,珍惜党员荣誉,除去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重塑党员形象,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积极献言献策,探索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内民主,进而带动人民民主。牢固树立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不断完善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预防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和网络的作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沿着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的轨道有序运行,切实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二是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群众路线建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一切为了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切为了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突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的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其次“一切依靠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之源。纵观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带领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人民群众是我党辉煌成就取得的力量源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的知识、力量和智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支持发展,更好地推动发展,形成发展的强大力量。曾经说过:“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⑦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依靠人民群众,而且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再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我国地大物博,而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很多地方的文化、生活习惯等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人们群众的需要来进行。三是有助于加强党内民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党脱离群众的集中体现。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做工作浮于表面,做调研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能真心实意深入地到群众中去;做决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追求一鸣惊人,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落实上级工作只注重开会学习,说了也就做了,行动少,效果差;视察工作走过场,以偏概全,只看静态的表面工作,不关注动态的实际;总结工作言过其实,不尊重实际,有好处好大喜功,有错误不能担当,私心杂念太多。官僚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忘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身份,反而以大老爷自居,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将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自己赚取私利的手段,滥用权力,为所欲为;做工作只讲形式,不讲效率。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表现在工作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避重就轻,生活上是追求贵族式生活,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个别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糜烂,价值追求上,突出自我,自私自利,严重脱离群众,丧失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

从本质上讲,上述四种不正之风是专断、专制的问题。这与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宗旨相违背,与人民民主建设格格不入。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群众中来,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到群众中去,就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贯彻群众路线,其本质就是为了发展民主、落实民主,其结果是有效肃清四种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三、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来的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习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发运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提供正能量。中国梦是自下而上,由普通百姓的梦汇聚成整个国家的梦,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近两个世纪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有依托和保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实现人民的“幸福梦”,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党只有把“中国梦”与群众路线密切联系,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梦想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途径,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力量⑩。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法宝,是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无穷智慧和不竭动力。“为民、务实、清廉”是群众路线的时代主题,为民是党对群众路线的价值重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务实、清廉是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是纠正“四种不良风气”、重塑党的执政形象有效途径瑏瑡。其反映了党对“脱离群众的危险”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对自身执政形象和人民价值诉求的关注,是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党与时俱进发展群众路线的伟大飞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永远的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作者:王芳工作单位: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第三篇

一、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

实践中,形成了群众路线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以及策略等完整的实践方案。

(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详细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群众中来,即党从群众中搜集实践认识及经验等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党员干部应带着满腔热情、求知欲旺,放下架子,甘当学生,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向群众学习。通过调查研究,从工农各界民主人士各社会群体中搜集信息,从调研机构搜集信息,从各级行政干部搜集信息,从而了解国内外到乡、社区内外、企业与单位内外各范围、各层次群众的利益需求、经验、方法,集中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群众具体实践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统计分析、归纳综合和概括、抽象出理论规律等理性认识,将群众中多样的、分散的见解想法和新鲜零碎的经验集中起来,总结、提炼、创新。在民主集中、平等协商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问题对策、方针和方法,制定出实践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规划方案等重大决策。到群众中去,就是党的理性认识指导群众实践并获得实践检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群众进行宣传,使党的指导思想、意见、计划、方针和政策能够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党的领导意见来自群众意见,而又高于群众的意见,是群众正确意见的升华。它虽然来自群众,但要使广大群众都能自觉地接受它,实行它,还需要一个宣传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变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使广大群众都能懂得并能掌握。到群众中去,还是将党的正确思想及理论、方针政策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发展的过程,以人民群众具体实践来检验党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将群众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映到已有的决策中,使决策内容充实、完善、创新。群众路线的工作程序并非一次群众中往复的过程,而是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循环与实践过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工作思路。

(二)群众路线的具体工作方法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群众路线能够得到执行的保障。党的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组织群众的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任何工作中,领导和群众这两头缺一不可。领导要善于起带头作用,吸取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成为领导的骨干,并带动后进的群众,在团结广大群众的基础上实现领导,做好各项工作。第二,一般号召和个别领导相结合,党在工作中从群众的实践中形成一般意见,通过普遍的号召,宣传和动员广大群众起来行动。同时还要对群众进行直接具体的指导,使号召不致落空、检验并充实一般号召内容。以上两种方法,认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897第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员干部发扬民主,倾听群众意见,有事同群众商量,总结群众的经验并找出其教训和规律,再去指导群众的行动。除上述基本方法外,其他主要方法还有:调查研究;典型试验,逐步推广;说服教育;抓两头带中间;榜样示范;群众运动等多种方法。

(三)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党善于按照群众路线的要求抓党建,形成三大优良作风。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使领导的认识和党的政策同群众的智慧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即广大党员及干部要掌握科学理论,善于与群众实际结合,才能武装群众,正确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各项工作。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自觉地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外群众的批评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做到让群众满意。

(四)群众路线的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机动灵活地开展,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进行。如: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为了建立最大范围的民族统一战线,在国统区开展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等方式,不同时期采取生活改良、反饥饿、反内战、反剥削等人权、民主运动与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相结合的灵活斗争策略及方法。

二、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及教训

(一)群众路线实践经验

第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始终加强自身建设是党担当革命和建设领导核心的基本前提。从党创立以来,党的领导资格不是依靠权力资格,也并非自封的,而是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在理论水平、思想境界、实际行动各方面争当时代先锋而赢得的。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各级干部到普通党员、人民军队官兵以自己为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使群众对党的光辉形象有了直观认识;特别是以为首的开国元勋们,他们来自于人民群众,有着真挚深切的人民情怀,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时刻保持艰苦朴素本色。他们以自己和家庭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巨大牺牲、英勇无畏、高瞻远瞩的意志和智慧,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第二,善于利用群众路线审时度势,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利用群众路线对时代背景、国情、民情、党情做出科学认识,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条件出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审时度势取得的。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与各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找到了新的革命力量、主力军、同盟者、革命对象,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中国社会大多数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计问题,获得了取得中国革命胜利至关重要的群众基础,开启了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第三,善于团结组织最广大人民开展实践,带领人民取得实践胜利。在历史发展的每个具体阶段,共产党能够根据行动的目标,采取多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宣传和组织群众,建立起最广大人民参与的革命或建设统一战线,依靠人民群众克服困难,获得实践成功。革命年代,共产党善于采用传单、标语、报刊、集会、讲演、办农民培训班、妇女识字班、唱大众文化歌曲、演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有效地宣传发动群众;还善于通过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及青年、妇女、儿童等团体组织群众,使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组织在工农会之内,进而建立起以工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开展革命和建设。在统一战线中党能够协调群众利益,确立与同盟者适当的关系,在联盟中注重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如在革命不同阶段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不同的策略,尽可能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因此,党能够带领最广大人民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洪流,推动历史前进。第四,依靠群众路线,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推动理论创新。如系统地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本著作也标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群众路线实践教训

第一,脱离群众实际,滥用群众运动。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群众运动最大优势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浩大声势,使众多群众迅速卷入运动之中,对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战争具有重要作用,但建国后的化及等群众运动由于脱离社会经济和文化实际导致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改革开放后政治运动就不再开展。群众运动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存在出发,严格按照群众路线的要求开展,脱离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水平,拔苗助长地搞群众运动只能事与愿违,招致失败。第二,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群众路线以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主体作用为前提,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忽视农业生产自然规律,非但不能达到跃进的目的,反而因为弄虚作假、浮夸,造成生产的倒退。“一大二公”过分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范围、纯度,使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造成了生产的低效率,反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这说明,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原理,无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导致实践失败的结果。第三,忽视法制,人民民主走向误区。群众路线需要发扬民主,但的民主却走向了误区。大鸣大放,斗私批修,砸烂公检法,特别是大批老干部、知识分子被排挤出人民群众队伍遭到迫害,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严重侵犯人民民主权利,导致社会混乱,给党和人民带来极大损害。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社会法制观念淡薄、法制不够完善,任由法制遭到践踏。的教训是民主没有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就会滥用,导致暴民统治,党内混乱,国家失去秩序,社会丧失稳定,人民遭受损失,结果背离群众路线的目标。因此,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必须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为规范和保障。党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必须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依法治国。

三、群众路线的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回望党的奋斗历史,过去,曾运用群众路线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目前,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党团结广大群众共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未来,党创新运用群众路线必然能够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从独立到复兴,从解放到富裕,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主线,群众路线则是实现这一主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经验和教训将始终作为党和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财富。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党按照群众路线要求担当领导核心

首先,党要按照时代先锋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继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正为范的传统,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增强使命意识、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党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理论、思想、行动上的先进性,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其次,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法治的方式执政。面对利益格局、社会组织形式、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党带领人民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工作方法,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决策制定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拓创新、推进改革开放,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在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中国梦。同时还要吸取教训,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政府行政、司法审判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到执政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实践之中。最后,党要改进工作作风。执政条件下的党风问题,不仅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更影响民风甚至社会风气。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永远铭记“两个务必”,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严肃纪律狠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担当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

(二)实现中国梦,需要依据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全球化的竞争加剧,“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2]293。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中国梦。正如所说:“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3]23发扬民主是群众路线的传统工作方法,是依靠群众的当代表现,也是实现中国梦主体力量的呈现。要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体制、机制保障。有了群众路线,结合法制建设,民主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创造了制度条件。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利;完善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健全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力;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使权力公开化、规范化,确保权力运行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加强法治建设,以法制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法律规范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还必须经济上鼓励群众大胆创造,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共享物质成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文化上要面向基层,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神引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素养,筑造文化惠民工程。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社会建设上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广集民智,鼓励民间组织协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培育市民社会,给予人民自己管理社会的机会与平台。在生态建设上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通过生态文化氤氲,推广和普及低碳环保技巧和技术,全民监督和抵制企业、组织和个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行为,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生态文明成为引领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消费新时尚。鉴于过去的教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广大群众做到在尊重自然及社会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实践及创造作用,这样中国梦的建设实践才能顺利进行。

(三)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中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4]71。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以回应人民的共同期盼凝聚人心。中国梦寄托着几代人的民族梦想,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期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丰富的文化、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民生问题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梦给每个中国人筑梦、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这是凝聚人心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善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路线已经积累了许多团结人民的经验,诸如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协商等,这些应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继续创新性运用。团结群众首先要按照群众路线要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尊重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特别要维护弱势群体、上访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协调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化解社会危机,营造和谐氛围。再次,要善于宣传教育及动员广大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曾经是党的优势,在当代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对不同群众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展开适当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及动员工作。要发挥好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受众比较多的传统和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特别是对网络新媒体如论坛、微博、微信等虚拟社区应及时跟进,占领新时代的舆论阵地,保持党全球化时代的舆论优势。最后,组织建立实现中国梦的广泛统一战线。“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287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活动,需要按照群众路线要求,组建不同阶层、团体、岗位、身份的人民群众队伍,甚至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一切支持中国梦的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以实现中国梦组成的统一战线,应宣传和教育广大成员,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有机统一,面向未来,主动作为,多谋发展之策、多建振兴之言、多谋民生之利、多行务实之举。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追寻发展梦、圆好团结梦、实现复兴梦。

(四)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群众路线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推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正如党利用群众路线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利用群众路线,推进理论创新,获得理论先导的指引才能取得成功。时代后党中央经历了四代领导集体,他们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历尽艰辛。才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取得改革开放的骄人成绩,在此基础上,人民追求中国梦的意识才越来越强烈。实现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将从群众中来零散鲜活的经验教训,集中归纳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使党和人民形成,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等自信共识。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是理论创新、梦想实现的物质力量,是自信源泉,因此依靠群众路线,中国梦就是一种满怀自信的力量。总之,中国梦是为人民造福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坚持和发展倡导的群众路线,才能保证中国梦的正确价值目标,使广大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赵效萍1,2工作单位:1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第四篇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出发点。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首先,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2]其次,为人民服务要谦虚谨慎。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3]?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4]。再次,为人民服务要勤政廉洁。认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5]。

(二)群众路线思想的目的:一切为了群众

群众路线思想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对此,他提出如下要求:首先,必须为群众谋利益。提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6],“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7],“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必须对群众负责。再三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9],“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10]。只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再次,必须做群众的公仆。认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做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他还对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出了要求:“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12]

(三)群众路线思想的方法:一切依靠群众

认为,一切依靠群众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对如何依靠群众,他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必须相信群众。始终肯定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他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3],“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4],“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15]。其次,必须向群众学习。告诫全党:“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16]他认为,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17]。再次,必须密切党群关系。形象地把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认为“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8]。这说明党只有紧密地和群众联系在一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够有生存之本,才能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取得成功。还对怎样对待群众意见作了具体指示:“……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应当是: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9]

(四)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所在。他认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20]。对此,他这样要求:首先,必须站稳群众立场。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1],“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22]。针对部分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不尊重群众的情况,批评道:“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23]其次,必须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认为,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他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24]他还提出“群众、领导、群众”这样一个崭新的公式:“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5]

二、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我们坚持和弘扬。

(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前提

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提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26]。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真正做到把群众当英雄来敬畏、当主人来敬重、当老师来请教、当亲人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才能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的关键所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认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7]。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有很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和谐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目标,就必须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的根本要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集中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作风不正,就可能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丧失改革的动力和活力,从而导致人亡政息的严重后果。然而,改进作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果断措施,并且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实效[28]。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他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这些措施和行动,不仅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心,而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的必由之路

制度建设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需要制度建设来保证。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党就很难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很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就必须深化对现代社会执政规律的认识,自觉树立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不断创新群众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加强制度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部门脱离基层、干部脱离群众、党组织脱离党员,这是造成当下群众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要在党内明确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具体内容,用切实可行的制度将其确立下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作者:楚向红工作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第五篇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长期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斗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期间,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建立起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并发展成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我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理论。党的群众路线,是指引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就是人民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原则的体现,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是在党的七大上,说明了群众的力量,指出了我党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只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人民打成一片,这样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能击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基本的领导方法就是要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党的正确思想也只能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探求规律的过程。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就是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对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丰富经验的高度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展示了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艺术。

二、群众路线思想的现实意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群众路线就是我党获取不竭力量的源泉。确立的群众路线当前仍然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坚持一切“为民”的思想,是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证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求全党必须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根本宗旨和性质的体现,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2.坚持一切“靠民”的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全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我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只有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认为群众中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并提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论断,他主张遇到问题困难,就要到群众中去调查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领导者要树立“知识来源于群众的观点”,这对于领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好群众的学生,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和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充分倾听群众心声、意见、建议和要求,这对于实现正确领导,充实领导者的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坚持尊重、集中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议的民主作风,对于吸取群众正确意见和方法,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坚持这样科学的领导和工作方法,我党就能实现自己的正确领导。

三、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不管是回首历史、立足当下,还是平视前方、展望将来,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事业蓬勃发展的常备法宝。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都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在新形势中,群众路线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在此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坚持贯彻群众路线。

1.创新观念,真正树立好群众观

一种观念要想被人们接受,这种观念必须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从时代背景出发,不断吸收先进理念和思想成果,创新观念,坚持好群众观点。我党实施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和观念性前提和核心所在就是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指导思想。要贯彻实施群众路线,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可以说没有明确的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路线。那么我党在施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群众观点成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这一问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除此之外,还得矢志不渝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2.正视问题,寻根问底,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方向

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党的宗旨,是思想的基本点,是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一些领导干部颠倒“主仆”关系,群众观点淡漠,遇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小圈子的利益、部门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群众的安危冷暖;还有些领导干部,办事主观臆断,不深入调查研究,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甚至为政不廉,滥用职权,腐化堕落等等。这种官僚主义作风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对立的,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的威信,腐蚀着党的肌体、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只有把握好了方向,群众路线的实施过程才不会偏离轨道。

3.立足实际,完善制度,正确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要求始终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群众的利益,强化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在群众路线的施行过程中,首先要始终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的利益至上,真正深入群众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在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不断完善群众路线方面的各种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群众路线的落实。实现当前实现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具体说,要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干部行政问责制度、群众利益表达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约束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真正关注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作者:祁英民工作单位:中共海西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