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原因综述

时间:2022-05-06 08:59:00

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原因综述

摘要:建国初期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及其著作《(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思想、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事件,对新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有重大影响。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涉及党的执政方式、知识分子的定位、学术属性与价值、宗派斗争、思想改造方式等问题。

关键词:历史动因;知识分子政策;个人因素;其他因素

一、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历史动因

(一)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以为首的新中国的领导人制定了外交上“一边倒”政策,共同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与信仰使新中国得以在国际上迅速打开局面。随着对外政策的顺利推行,与之相伴随的国内经济改革也开始进行。但应该看到的是,新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的“新月型”包围之中,尖锐的社会对立,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都使新中国的领导人深刻地意识到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等领导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1955年3月1日《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指出:“为实现党的总路线,在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左右(一九五三年算起)时期内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达到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在六万万人口的伟大国家中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中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并在这个思想战线上取得胜利。没有这个思想战线上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将受到阻碍。”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思想上仍很混乱,受封建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影响的群体仍较多,马克思主义文化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文化斗争,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面临着反动阶级的围剿,在其发展过程中走过了一条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党把阶级斗争、劳动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是党在实践中最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用这种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初步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胜利了的革命政党,继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坚持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品格,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清除与其相对立或不相适应的思想成分。

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开展文化批判的影响

在建国后的思想文化批判中,知识分子成了主要批判对象。对《武训传》、《(红楼梦>研究》的批判,都是对作品本身所带有的知识分子倾向的批判,对胡风的批判更是对胡风本人及其文艺思想的批判,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众所周知,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早期中共领导认为,知识分子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即宣传革命、发动革命和领导革命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对知识分子产生了排斥和不信任态度。使党内本能地认为知识分子不具备革命性的片面认识,发展成为“整个党的指导机关差不多完全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里”,“这些是党的机会主义的组织上的根基”的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根据地建设的需要,人才缺乏,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使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日趋实际。主持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指出:“知识分子不应该看作一种阶级成分,知识分子的阶级成分益其所属的阶级决定。”中国革命胜利后,“大知识分子”多分布于大城市,其心目中一直有着西方式的政治理念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他们有警戒、疑虑、观望,甚至敌视。纵观解放前的二十多年,党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这固然与知识分子自身的两面性和阶级性有重要关系,但同时也与党的斗争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与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性质的知识分子如何相处,虽然是一个重大问题,但怎样处理知识分子内部的学术争论,也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始终处于被改造的地位。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则是被批判的主要对象,这就很容易使有些批判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建国之初,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知识分子大约在20万到30万之间,作为具有西方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对于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一些事件,具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党提出的一些政策与主张也难免不能理解,其自身仍有一些旧思想,并把这些不切合实际的思想带人到新社会之中。例如,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亲英美思想,个人主义和“超阶级”、“超政治”思想,理论与实践脱离,只重本本的思想等等。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自然也是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原因之一。

三、领袖的个人因素对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影响

作为党的领袖和人民的领袖,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对于知识分子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他曾指出:“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还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干净。”“知识分子是最无知的”,“历史上的革新者是受教育者而非教育者”。的上述言论虽然是特定条件下说的,而且有特定的涵义,但其一旦超越了时空界限,则必将产生不同的后果。的政治性格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巨大的联系,经历了长达22年的革命斗争,使其对于阶级分析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外仍然存在着反动势力的威胁,对阶级斗争始终常抓不懈,其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始终处于“团结、改造、使用”上,谈不上信任,对于学历较高的知识分子采取了限制的办法。对于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所产生的影响是大的,同时也是造成建国后党对于知识分子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胡乔木曾指出:“同志对于当代作家、艺术家以及一般知识分子缺少充分的理解和应有的信任。始终将知识分子放到改造、团结的位置上,对建国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和本身的进步不够重视,使得知识分子政策始终处于摇摆之中,将知识分子基本上等同于资产阶级,成为了无产阶级改造的对象,并未能客观认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改造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失去了知识分子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

四、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其它因素

(一)党对思想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的影响

在建国后,由于国内思想状况十分复杂,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历史的惯性作用很自然地把的经验运用于实践之中,但同时也将历史经验绝对化、扩大化、程式化,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思想文化改造的运动之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党的文艺方针对于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影响

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主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的目的。

总之,对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涉及的方面很多,是由当时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是与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