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务公开行政管理探讨

时间:2022-02-13 06:43:00

建立政务公开行政管理探讨

摘要: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各乡镇实行了政务公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乡镇政务公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公开机制不完善、形式主义严重、公开信息片面、政府答复率低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避免各种问题的产生,推动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突出工作实效、透明政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成为可能的选择。

关键词:政务公开;随意性;形式主义

政务公开就是政府事务公开,要求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单位,乡镇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我国贫困地区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其乡镇工作更是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贫困地区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促进乡镇府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贫困地区乡镇工作的特点

(一)职能繁多,直面群众。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是直接落实党中央政策、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执行者,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防火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决定和命令;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3)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7)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乡镇政权是农村社会中处于上传下达重要地位的唯一的稳定器。

(二)财政困难,职责过重。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贫困地区尤其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机关有效运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负债总额已达到2000亿元。在乡镇财政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各级政府依然经常开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上级下指标,乡镇出资金”的方式,且多数农业生产性综合项目实行资金“配盘制”,乡镇财政要承担相当比重,在乡镇财力有限甚至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只有“透支达标”或“透支配套”。此外,有的地方领导者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性和行为的短期化等行为,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再加上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另外,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民兵训练和优抚是为了增强国防,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要使他们在没有或很小有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经济落后,服务不足。乡镇政府本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这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贫困地区乡镇经济落后,使得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保障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文化设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民间文化在低谷徘徊;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二、贫困地区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虽然乡镇政务公开在我国的实践和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政务公开随意性大,形式主义严重。部分乡镇、部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治”思想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没有彻底消除,而实行政务公开的核心监督作用,约束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必然侵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导致有的单位害怕受到监督,不愿、不想、也不敢公开,因此采取应付的态度,这是政务公开工作在部分乡镇、部门长期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尤其在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对政务公开认识上的偏差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开的深度不够。有的乡镇、部门只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或是政绩摆了一大堆,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打算怎样来解决问题,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有甚者,将公开内容往墙上一贴,就万事大吉,而对老百姓反馈的意见和想法则一概回避,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第二,公开的广度不够。有的部门只对外公开本部门(单位)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而行政事务却不对内部干部职工公开;或者只在小范围内公开,不对广大干部职工公开,如对于经费开支、基建、大宗物品采购问题只在领导班子层中公开等。第三,政务公开没有形成制度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上级部门要求督促时公开,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就不公开,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收不到实际效果。以上种种,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新增的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于成为个别部门急功近利“表演”政绩的“舞台”,成为某些官员捞取政治资本、赚取大众掌声的工具。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信任度和希望值,还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民主参政和议政的积极性,严重背离了政务公开的初衷。政务公开随意性大、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是目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政务公开渠道单一,手段落后。政务公开制度中,公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的公开方式构成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多样性。现行制度中主要采取主动公开的方式,其实,除了主动公开的方式之外,还有依申请公开的方式;除了对所有人公开方式以外,还有对利害关系人的公开。不同的公开方式的公开范围、公开对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加以区别采用。从对贫困乡镇的调查中发现,在政务公开中明文规定了公开的方式多达十种。如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电子触摸屏、政务听证会、咨询会等。但是由于这些规定缺乏统一的内容和标准,使得政务公开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和随意性。加上乡镇一级是基层政府,资金相对短缺,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所以非常缺少技术人才。这一表现,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目前,政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是政务公开栏,多局限于通过上墙公开、工作流程表等传统媒体方式公开,或者是公开的范围多局限于行政公开主体的组织内部,群众如果需要获得信息,往往需要前往政府机关内部获得信息,这种做法不利于提高行政公开的效率。即使采用了网上公开的手段,但本县的电脑普及率并不高,网页信息更新较慢、内容狭窄、时间短、随意性大。而且至今为止,除政府网站之外,还未有其他乡镇、部门开通网上政务公开。在贫困乡镇,因多种因素制约,忽视会议、广播电视、媒体、简报等形式的公开,政务公开的范围面狭窄,使政务公开的作用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