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10 02:58:18

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1三农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和家庭承包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几个阶段,探索和改革的每一步,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农业经济支援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经济、城市转型促进农村发展,这历史性变化推动着新阶段农村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结束,现代农业新时代的到来。三农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济不足的问题,缺乏形成集约型农业生产机制模式;其次是城市农民工务工的现实存在,因为无城市户口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问题。此外,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缺乏年轻劳动力,农村人气不足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2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2.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不能形成制度

目前,江苏省盐城市人均占有耕地约1020m2,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是耕地面积较大国家的1%。极小的生产规模,即便实现“微型农业”,农业整体的现代化也无法实现。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存在诸多制度约束。据调查,农业大市的江苏省盐城市,303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就达19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在盐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数为87万人。他们的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市职工的1/4,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依法有序转让和形成规模经营。

2.2农村发展缺乏公共财政的制度性保证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投入短缺。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得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通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普遍落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欠账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支农资金严重分散。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其他负担依然较为沉重。除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以外,主要是教育、医疗负担重,农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3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国家层面的三农综合改革设计协调机构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三农改革的“深水区”,传统三农的改革自成一套、各搞各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包括三农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建设已被实践证明需要国家一级的机构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协调机构要能够不被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所左右,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着眼长远、深谋远虑、系统设计、全面推进。

3.2重视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农业经营共同发展和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靠不动产统一平台注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发证,使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让农民对承包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和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的权利。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成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让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朝着专业的大户、村级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商业实体流通。

3.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必将为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开辟根本出路。盐城市必须着眼于农业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增长速度,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机制和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方式,形成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围的农户技术传播形成网络。继续培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要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显著提高耕地质量。继续推进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的方针,着眼于农机农艺融合,突出粮油生产机械化、高效农业机械化两个关键,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机械,积极推进水稻机插秧、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秸秆还田等新技术,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尽快实现水稻和麦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3.4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必须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现有优势,大幅增加投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三农发展、建设给予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创新培训方式,培养一批从农民中产生的高级技师。根据城乡统一和公平就业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农民外出就业。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应当加速跟进,农民工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应提上议事日程,切实提高生活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质量。农民工促进了市场导向和择业的自主性,形成竞争的用人机制,闯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作者:刘跃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