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开发路径探析

时间:2022-12-05 03:42:45

农用地开发路径探析

一、开发应用方向

1.生态农业方向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综合集约化农业,其通过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充分利用农、林、牧、副、渔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内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生产活动,将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并达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的目的。据相关研究显示,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20.39%,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7.49%,全省均有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当前,在贵州很多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石漠化程度不断加深,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农用地资源流失。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是今后贵州省农用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2.旅游农业方向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依托农业生产内容、农业文化、现代天文科技、现代农业设施等,充分发挥各地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优势,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目前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有庄园农业、农家乐等形式,它们充分考虑旅游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情况,打造一批精品线路,促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森林旅游等快速发展。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美,并由于贵州特殊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吸引了大量来自重庆、四川、湖南等地的居民来此休闲避暑,成为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有关资料显示,贵州当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为这部分游客的最终目的地,并且这种需求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增强。因此,贵州省农用地的开发应用可以紧紧围绕旅游农业进行,充分吸纳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特色农业方向特色农业是指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将区域内将独特的农业资源进行加工或者采用独特的加工手段将共有的农业资源加工成特有的农业产品,进而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在特色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资源环境差异化程度大,立体农业气候十分明显,适宜不同作物生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拥有丰富的优质农业资源,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种类的80%。如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特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优势。因此,贵州农用地的开发应用应该坚持特色综合开发的方向,通过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农用地的多功能价值。

二、开发应用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合理控制农用地开发应用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并且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性不强。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以岩溶地形为主,其所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因此,贵州省必须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对包括农用地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规范,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农用地的生态功能进而促进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2.控制农业生产自身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生态价值相关资料显示,贵州省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使用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用地土壤板结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农用地经济功能价值的增长。因此,在农用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积极的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和施药技术,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生物防治的先进技术,达到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状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3.采取必要预防和治理措施,全面修复农业生态环境当前,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以及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不断恶化,天然植被与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农业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地区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限制或者禁止一切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农用地开发利用活动,加大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作者:杨智微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