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信贷担保方式探究

时间:2022-08-16 10:31:08

三农信贷担保方式探究

1关于“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研究的各方观点

当前农民贷款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信贷担保方式与农村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加强创新,找出适合“三农”的信贷担保方式,针对我国“三农”信贷党报方式的现状,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罗永进在《农村信贷产品担保模式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及多样化的担保方式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关键。为此,各地区、各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注重实效研究出来多种信贷担保模式,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社担保、土地承包权、林权担保模式以及信用村镇担保模式。曹琦在《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困境与法律对策》一文指出我国农村信贷担保困境主要有:信贷担保形式单一,信贷担保物缺乏和信贷担保实现困难。并且对这些困境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狭窄、农村信用环境弱化以及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罗城在《农村信贷担保制度研究》中对农村信贷担保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我国农村信贷担保制度改革发展应该遵循适度干预、法治优先、可持续性和区域差异的原则。其次,农村信贷担保制度的扩展要在专业担保机构,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不能忽视非正规金融机构。此外文中还提出要完善农户联保的制度和推广“四位一体”型农村信贷担保模式,以及完善农村信贷担保监管体系、构建农业保险体系,分散农村信贷风险和增项农民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等建议。李新玲在《农村信贷担保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化解方式-反担保和再担保。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分担担保人的责任与风险,担保与再担保方式类似于正规金融市场上的风险转移机制。努力把农村地区的金融体制向城市地区发达的金融市场机制转变将加快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规范化进程。金融领域规范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陈世金等在《“三农”信贷抵押担保新模式》一文中提出了两种较为新颖的担保模式:由政府组建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模式和公职人员担保小额信贷模式;同时与反担保方式结合使用农民贷款难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公职人员担保方式利用家在农村的城市公职人员将农村和城市连接起来。公职人员、农民、信用社三方签订“还款责任书”,在三亚的试点中平均一个公务员可以为4-5户农民作抵押担保,并且该方式在三亚试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该方式的实施范围有限。各个地区应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担保创新方式。

2我国“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且还把三农问题始终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上半年,全国支农贷款余额达到了80.17亿元,在这之中,农村金融创新类产品贷款余额7.6亿元,比年初的时候增加了3亿元,增长了65%。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农村信贷申请方式中担保方式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目前制约我国“三农”信贷担保方式无法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村担保物产权不明晰,法律机制不健全,法律纠纷频繁。担保物产权明确是担保物进行流转的首要条件。著名西方经济学家科斯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问题时就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其核心就是产权明晰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田静婷(2011年)在《从产权视角看我国农村信贷担保融资制度的创新》一文中明确指出“虽然法律为农村产权抵押担仍保留有一定的余地,但是仍缺乏抵押登记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主要产权和附着形成的关联产权。大多无法实现确权、办证和流转”。—112—(2)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农业生产的风险性造成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三农”信贷的发放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自身财产有限,因此一旦在生产过程中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会损失严重无法偿还贷款,从而造成债权人的损失。在我国现行的“小组联保“担保方式中,小组内成员基本都是同一地区农户,如果遇到冰雪,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则所有农户都无法偿还贷款,这样小组相互担保的作用就消失了。综上,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也是制约我国“三农”信贷担保方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金融机构处置抵押物难度大,农村抵押物流通机制不健全。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现有的抵押物流通机制一般是针对城市的信贷担保抵押物,农村抵押物不容易流通变现。几年来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推出“森林权”抵押的担保方式,并且在一些地区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在浙江省丽水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通过成立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机构,保证林权抵押担保的实施,截止2012年4月,该试点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25万笔,金额50.55亿元。因此,加强担保物流通机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4)农户可用抵押担保物有限。农村居民财产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分布状态与农村金融机构担保要求错位,贷款人一般接受可交易和市场价值比较高并且容易变现的抵押物。中国人民银行张掖支行的王博和何丽君在《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创新及政策支持研究》一文中提到:“据统计农村居民最重要的财产时房产和土地,分别占农村人均财产的30.72%和43.01%,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分别仅占12.31%、9.13%和6.13%”。张汉坤,方宣文(2009)在《破解农户贷款难的一种担保方式-龙头企业担保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一种创新的担保方式,即公司+农户保证的信贷担保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户缺少抵押物的困境。(5)抵押物估价市场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有正规的农村抵押物估价与抵押无流通转让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放贷者不知道抵押物的实际价值,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放贷者会选择明显高于贷款发放金额的物产作为抵押物;另一方面,若农户觉得抵押物的价值远远高于贷款金额,农户往往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抵押,因为这笔贷款的收益率是未知的。无法估价就无法按价值进行抵押或质押,因此农户也就很难申请到贷款。(6)银行进行贷款监督的成本较大。对于土地,林地等抵押物一般都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并且比较分散不集中,贷款机构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针对该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多在乡镇一级设立网点,方便信贷发放者便于监督债务人,减少监督成本。

3我国的“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的创新空间与前景分析

基于我国“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的现状,我国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目前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第一、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担保物类型以及进一步明确产权归属,保证农民贷款的顺利进行。抵押物的产权必须非常明确,不能过于模糊,否则,金融机构一定不会接受法律上有争议的产权作为抵押物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的改进不会是彻底的。第二、在贷款担保物方面,扩大对“三农”信贷的“抵押物”范围,增加适合农村地区的可担保物品。第三、建立健全抵押物流通机制和评价机制,在市场上农户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信任的担保人和担保公司。第四、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三农”信贷的“再担保”机制,降低或部分转移担保人的责任及风险。“小组联保”担保方式实际上就是贷款机构把风险识别的责任的大部分的转移给了相互之间更加了解的潜在客户群体,有利于克服信息部队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第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农业保险机制,降低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风险。第六、大力支持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以粮食为加工材料的农业制成品或半成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三农”信贷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信贷担保方式上面的变革与创新,“三农”信贷担保方式直接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联系,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三农”信贷担保方式将会加大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信贷问题的解决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三农”信贷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大农村金融创新的力度,探索新型的符合我国农村实情的农村信贷担保方式。

本文作者:王艳歌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