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视野下乡村职教

时间:2022-07-31 05:06:28

三农问题视野下乡村职教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种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兴农业的出现,给农业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和内容,它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农村居民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而农民本身的发展与提高又依赖于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因此,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畅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早已颁布,但政府执行法律法规的力度不强,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法律条文多年得不到落实。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低等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经验,但由于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管理体制难以理顺,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各农村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费不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生产性很强,需要支出培养的场地、设备、人员、材料等费用,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其办学成本要高于普通教育,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在教育改革大潮将各级各类教育逐步推向市场自由发展后,一方面,给办学理念和方式等各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教育向产业化方向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自生自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原本基础并不雄厚、前景并不乐观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农业类专业招生不景气,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转向一些热门专业。这种注意市场的思路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学校不考虑自身条件,随意开设或改造专业,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素质不高,为农服务的能力较差,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至于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教材和网络课程软件,不少学校几乎还是空白。许多学校虽然表面上招的是“高职”学生,但教材还是用中等学校的教材,这就使中等职校毕业的学生无法真正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所学知识重复,浪费了职教资源。

(四)就业难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用人单位有了选择余地,他们盲目抬高用人的学历标准,而不管是否学以致用。这样就人为地抬高劳动力市场分类的学历标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最低标准也要大学本科学历,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只能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且无明显的竞争优势。经济水平低下的农村不能给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家待业。人才的高消费和不完善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使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失去向外流动的优势。

二、“三农”问题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考核干部执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能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文化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密切注意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注意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农民提供广泛的教育服务。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纯粹的教育问题,而且是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农民素质提高与市民化的问题。国家一切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制度和措施都体现了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在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职业教育是弱势教育,无论是“三农”问题还是农村职业教育,都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进行解决和保护。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早已颁布,但其中不少法律条文缺乏硬性规定,操作性不强。政府执行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力,有些法律条文多年得不到落实。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立法、执法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立法理论的研究,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立法的步伐,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三)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有些地方农村职教经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此,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农民教育工作的认识,树立农民教育普及和发展的观念,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建立有利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采取设立专项资金、奖学金、减免学费和鼓励社会资助等措施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国家大力鼓励职业教育机构举办农业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设立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要向举办农业职业教育的机构倾斜。国家应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的战略发展构想和投资计划中,像抓基础建设一样抓农村职业教育。

(四)打造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力量,是人才的塑造者和教育内容的实施者。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水平。因此,师资队伍的水平如何、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为农服务功能能否发挥。农村职业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走出去,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个重大难题。就业压力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农村职业教育只有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使更多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就业。最近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农村职业学校办学中要真正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人培养模式上必须进行相应改革。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为依据,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和企业用人标准设计成模块式课程,教学模式上采用产教结合。学校要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办学形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学校办学的不足,校企合作办学能使农村职业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企业可参与学校专业开发和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经费、设备、实训场地和部分专业教师。学校可围绕企业岗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提供必要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力量。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由于观念、制度、机制和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为“三农”服务的策略、措施和思路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推进和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