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完善制度论文

时间:2022-07-23 09:58:00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完善制度论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图书馆网络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有挑战就有发展,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实现内部管理的自我完善,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于196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对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校图书馆正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无疑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因此,图书馆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提出新举措,打开新局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又是图书馆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极不合理

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图书馆员学历普遍偏低,职称主要为中、初级职称,专业结构五花八门。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人才不断流失,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纷纷走出图书馆,去做一些其他专业的工作。

2.图书馆管理中缺乏有效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中,虽然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就图书馆的业务技术方面而言,没有形成对人力和智力的投入、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再加上分配、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挫伤了一些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馆员的社会声望与实际待遇偏低。不论是为了留住人才,还是为了引进人才,高校图书馆都需要建立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图书馆员是推动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该理念的原则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调节人的思想行为,树立人的理想信念,引导员工把个人需求与单位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互动发展达到双赢,使图书馆事业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2.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

“激励”一词是心理学术语,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时间激励。其实质就是“自由时间”管理,在图书馆某些部门和岗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对一定时间内馆员应完成的工作量做出明确规定,在完成工作量并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馆员可以自由支配所余的工作时间。“自由时间”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予以馆员充分信任,对于馆员则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为馆员提供了参与管理、进行决策的机会,这样便增强了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馆员为了获得可以随意利用的“自由时间”,便会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上多动脑筋。

(2)科研论著激励。鼓励馆员进行科研、撰写论著,奖励馆员的科研论著成果。对于科研课题,根据其级别、类型,对科研经费可部分或全部允许承担人自由安排使用;对于馆内科研课题,根据需要由图书馆拨付;对于图书情报信息方面的经验论文报销版面费,并根据科研论著的级别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励。

(3)加强教育培训激励。图书馆应当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图书馆可以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图书馆专业的各种专题和新技术培训、讲座和专题研讨,使馆员有机会经常接受培训和再教育,接受新的信息。在馆内实行工作轮换,不仅使馆员学习到其他部门的,而且通过创造人才流动的良好机制、环境和条件,合理调控人才的流向,增进跨业务的理解和协作,从而培养能知晓高校图书馆全局的“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