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

时间:2022-11-15 10:10:08

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的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管理。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可运用一切公私管理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既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去促进带动私人利益的发展。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是在管理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以大量的管理案例为基础,分析影响档案管理范式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出档案管理的管理意义、管理方法和管理规则等。

一、随着社会变迁档案管理范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

档案工作长久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随着政治制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变化,档案管理范式也随之而革新。在我国没有实现民主政治制度之前,封闭的独裁政治制度使公共资源被少数人所掌控,这使档案工作仅能为专制统治阶级服务,档案的资源其他公民既没有知情权也没有参与权,造成公共性与服务性的缺失。虽然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档案管理范式也在进步,但是其政治色彩依然浓厚,我国政府仍然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导致公共管理活动近乎沦为行政管理活动,造成公共资源内部化和档案管理的公共性缺失,公民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这种直接干预式的管理也阻碍了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进步,档案管理的政治色彩显然,集权与政府部门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长期处于被隔离状态的公民已经默认公共档案管理的垄断性,使得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一再缺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政府对公共档案管理方法的独断性也进一步加深。直到近些年来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公共档案管理不再完全被统治者掌控,政府对公共档案管理的公开意识越来越明显,公民对自己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清楚,档案事业才真正成为了一项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文化事业,保管与传承社会文化财富的作用才得以日益凸显,档案管理范式的作用才得以真正发挥。但是从更长远的目的意义来看,公共档案管理怎样才能以完全独立的、平等的、服务公众的文化机构形象真正地迈入下一个阶段,更完善的档案管理范式应该被及时提出。

(二)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范式同样也受到不同经济制度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经济制度对档案管理范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度时期,生产资料完全被私人所拥有,档案被统治阶级完全垄断,彼时的意义在于为独裁者创造利益,根本没有体现出公共管理的开放性、公平性,反而体现出了此种经济制度下的阶级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档案管理获得一定的自由性,但大部分档案还是归国家所有,政府的独裁性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资产阶级对于利益的看重要远远超过他们对社会的服务性,因此即使档案开放制度具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完全不能承认资本主义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是具有公正性和公开性的,只能说相对于早期的档案管理的独占性、独裁性,资产阶级在档案管理上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了相对的妥协,从而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所宣传的平等、自由在档案管理上根本就无法实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张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档案管理范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才得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档案管理范式才能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

(三)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是必然的,人们的理念和社会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继而影响到档案管理范式的选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冷而无感的机器或工具,而是档案管理发展的主导者、推动者,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有着学习、总结、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使得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档案管理范式从局限到宽泛,从不公平到公平、从闭塞到开放、也从不完善到完善。最后给公众呈现出的档案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还包括了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最终体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档案工作满足了大众需求,档案管理的价值才得以充分实现,因此不断挖掘档案管理给人带来的利益价值,提高档案管理服务,完善档案管理范式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公共管理基础上档案管理范式的实践

(一)档案管理的公共性实践

回顾以往,独断封闭的档案管理范式只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如果想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完善档案管理范式,把封闭式的管理变为公共性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性的机制本就属于公共档案管理本身,这里强调的公共性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公共性,而是档案工作领域的公共性、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和档案工作机制的公共性的一种综合性论述。既要求档案工作领域不只由政府独裁垄断,而是要各个地方组织机构都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要在与公众相关的各个方面公开,从简单的生活数据到经济数据、科研数据等,也不能只公开历史的数据,更应与时俱进,把现代生活下的参数放在公众视野下,接受公众的监督指正,摒弃以往不愿、不敢公开于众的思想。服务对象的公共性是指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少数的统治者,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随着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清楚了解到自己享有对档案的知情权,因此普通民众对档案的查阅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档案管理的公共性还包括档案工作机制的公共性,档案作为公共物品是不能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随机分配的,因此档案工作的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各部门协作才得以完成的。各部门要发挥自己所长,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创造利益,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展进步,也正是这种管理的公共性才能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得以直接地体现。

(二)档案管理的多元化实践

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得档案工作难以融入到社会管理之中,因此档案管理模式要求多元化特点,要使档案管理部门不再是政府的行政部门,而是使其他的地方组织和团体甚至人民群众也参与到档案管理中,使其从政治体系中抽离,但不完全与政府部门分开,即要接受政府的指导与监管。多元的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多元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办法,各种通用技术的产生也加快了了原始档案向电子档案迈进的步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档案管理,借鉴电子信息化应用纯熟的领域的经验,学习其现代化、方便高效的管理模式,将庞大的数据输入电子设备形成数据库,使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即可获得所需的档案内容,这可以改变原始档案工作的滞后性。而管理者只需对网络进行定期的维护,减少了以往繁多复杂的工作,因此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多元化,才能将档案管理建设成高效便捷、多维一体的档案管理范式。

(三)档案管理的公众参与实践

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共管理的一员参与到公共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在档案管理公平、公开的性质下,人民群众拥有着对档案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人民群众起到的作用也不再只是单纯地监督,而是可以通过对档案管理的培训而加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只有当人们参与到管理的工作中,人民群众才能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新的档案管理范式更好地试行。传统思想和方法的转变不仅给档案管理工作注入了一股清泉,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档案管理工作就是需要各个领域、各界人士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与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进步。

三、结语

关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对于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社会的不断变迁影响着档案管理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各方面发展而取得的进步,也有因社会发展而涌现出的诸多问题,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档案管理范式不断突破的态势。虽然中国的档案管理范式并不完善,公平性开放性也是相对的,但是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中,同时国家也希望能通过完善的档案管理范式来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

作者:张璐璐 单位:中共山东临沂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林燕祯.浅议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J].办公室业务,2014(23):96.

[2]张晓婷.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初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87-89.

[3]赛娜.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J].青春岁月,2015(2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