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及其长效管理研究

时间:2022-04-28 09:41:50

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及其长效管理研究

研究方法

数据收集:以定点拦截访问和行为观察的方法,在北京市600个试点社区进行调查,对象为社区中居住半年以上,年龄>10岁的常住人口,获得问卷有效样本13935份,行为观察有效样本13509份.每个社区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在20~50之间,样本量随社区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行为观察样本量与问卷调查样本量变化趋势相同.整体样本中,10~17岁占2.1%,18~29岁占31.4%,30~49岁占46.4%,50~60岁占16.7%,60岁以上占3.4%.学历范围:“初中及以下”占2.1%,“高中/中专/职高”占24.7%,“大学专科”占35.2%,“大学本科”占35.7%,“硕士及以上”占2.3%.数据分析:采用SPSS19、EXCEL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分析

北京市14区2县至2010年底总共有4000多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社区,2010年4月实施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社区为600个,覆盖全市各区县.垃圾分类试点实施1a后,在600个试点社区进行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调查,得到北京市平均垃圾分类知晓率1(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为75.6%,平均分类知晓率2(非常了解)为15.5%,平均投放正确率为31.2%.由图1可见,知晓率1为75.6%,其中非常了解的居民只占15.5%(知晓率2),社区大部分约60.1%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程度只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分类类别标准及如何操作等知晓情况较差,而24.4%的居民不知道垃圾分类,其中9.5%的居民完全不清楚.由图2可知,14区2县正确率为16.92%~34.56%,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并不高.因此,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降低,转为负增长归功于垃圾分类指导员和保洁员的二次分拣,正确实践垃圾分类及投放的居民较少.知晓率1远远高于知晓率2,比较了解居民占多数,大兴区的知晓率1最高为78.48%,朝阳区知晓率2和投放正确率最高分别为19.1%、34.56%,知晓率1和投放正确率最低为密云县,为53.10%和16.92%,知晓率2最低为延庆县只有1.8%.图3反映出总体上,只有53.1%居民大概知道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称为一般知晓率.其中,朝阳区最高为59.5%,昌平区最低为24.6%.进行样本分类实践操作测试调查:对纸盒、纸板、废纸、一次性塑料餐盒、碎玻璃片、旧灯泡、易拉罐、罐头盒、旧毛巾、旧衣服全部分类为“可回收垃圾”正确者为一个判断正确的样本;对坚果壳、果核剩菜、剩饭、果皮、茶叶渣全部分类为“厨余垃圾”正确者为一个判断正确的样本.经调查发现,三大类别的垃圾细分知晓程度比较差,操作实践情况不容乐观,也就是知晓深度和操作实践不够,总体仅有6.7%居民能够对日常可回收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而厨余垃圾正确分类很低仅有2.5%,见图4.图5可知,总体分类正确率较低,均低于10%.可回收垃圾正确分类率较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高,其中石景山区可回收垃圾正确分类率最高为8.0%,昌平区最低为4.0%;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较低,昌平区最高为7.4%,而在丰台区、房山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区县所作的调查中均没有发现完全正确投放的样本.由图6和表1可知,知晓率1、知晓率2和投放正确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2、0.814,P<0.01都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知晓率是投放正确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知晓率1远高于知晓率2,大部分居民知晓深度不够,操作实践情况较差.2.3社区居民垃圾分类信息渠道及管理改进建议由图7表明,居民获取垃圾分类信息渠道主要为电视、入户宣传、政府资料、报纸、互联网等,其中电视、入户宣传、政府发放资料均占到20%以上,电视宣传最高为25.40%,最低为广播,仅有0.04%,此外,通过网络获取垃圾分类信息的比例也不高,占0.42%.图7社区垃圾分类信息的获取渠道比例Fig.7Acquisitionchannelratioofwasteclassificationinformationinthecommunity由图8可得知,认为应该加强分类知识宣传的居民最多,占36.84%,其次认为加强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监督的比例也达到35.39%,加强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有18.80%,而认为加强相关设施建设的居民比例最低,仅有1.93%,要求进行投放正确后进行奖励的居民比例也较低,为2.02%.

结论与对策

(1)投放正确率与学历无明显相关性,与知晓率1和知晓率2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832、0.814,因此,垃圾分类在不同年龄范围、不同学历范围都可正确操作,主要受到知晓率的影响.(2)社区居民知晓程度不同,分类正确率和投放正确率均较低.完全知晓垃圾分类的居民少,仅有15.5%,大概了解的占多数约60.1%.总体53.1%的居民知道垃圾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和其他三大类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正确率仅有6.7%、2.5%.可见,知晓程度只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垃圾细分及操作实践等知晓情况较差,投放正确率也普遍不高.因此,加大力度,提高垃圾分类的宣传深度和广度,将重心转移到分类方法和操作指导上,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深度和正确实践操作能力,并根据不同知晓程度,决定不同宣传频率和有效持续时间.(3)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居民实践能力较低.总体认为应该在软件上提高的居民比例高,占90%以上,其中分类知识宣传最高,为36.84%,所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此外,社区居民获取垃圾分类信息渠道主要为电视、入户宣传、政府资料这3个渠道,约占68.1%,其中电视最高为25.4%.因此,加大对电视宣传公益片的投入,以电视为媒介将垃圾细分方法及操作步骤用简单通俗的方式持续不间断宣传,提高居民分类识别及实践能力.入户宣传和政府资料渠道约占42.7%,社区管理者和分类指导员应改善宣传资料的可操作性,并丰富分类指导的形式,将现场指导、入户指导、集中培训等结合,宣传资料和指导均侧重对分类方法和操作的指导,提高居民知晓深度和参与度,使之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中.(4)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不规范,软件建设有待加强.居民对硬件设施改进的建议比例较低,仅为1.93%,说明目前硬件设施投入比较好,但对于软件建设应该也重视.此外,知晓率1包括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而知晓率2则只包括非常了解,两个指标反映出不同的知晓程度,单独一个指标都不能说明居民的完全知晓情况,因此应构建一个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意识评价的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5)改善监管难度,制定定时投放制度.居民认为应该加强垃圾分类投放监督的比例达35.39%,所以,长期监管培养居民习惯养成也非常重要.日本、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定时定点进行垃圾投放,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只有地点固定,而投放时间随意比较大,不仅不利于指导员进行引导,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应将社区垃圾限定在固定时间段内投放,也有助于垃圾排放计量收费的实施.(6)社区管理重视度不够,未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应加强行政管理,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管理者工作考核中,根据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上提高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另外,除了分类表现好的居民可以进行奖励,在社区管理中也应采用激励和惩罚措施,监管优秀的管理者将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

本文作者:徐琬莹周传斌工作单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