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及路径

时间:2022-07-31 05:07:38

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及路径

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政府职能部门在当代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与模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探索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现代的公共管理模式应该实施开放性的管理,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然而,从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状态来看,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其发展。

(一)国际因素对社会公共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随之也引起了公共管理政策的变革。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当某些公共管理政策与国际普遍推行的法律法规不相符合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国际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现行的社会公共管理受到了影响,在促进我国社会公共管理国际化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社会公共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在某些管理领域依旧存在着依靠强制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影响了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使得公共管理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实施社会公共管理要追求社会公平、服务质量提高以及社会效率最大化等效果,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约了这些效果的实现。

(三)公众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世界经济一体化引起了人们管理意识和行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公共管理的发展与改革。公共管理环境的变化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公共管理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公共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要提高公关管理的意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现状并能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发展。

二、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和有效性的策略

(一)进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政府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发挥和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服务政府、信用政府、责任政府。只有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才能够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这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转型的目标就是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要不断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政府进行管理职能的转变应该把公共服务提到首要位置,力求营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人们创设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维护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公民监督政府提供渠道保障,塑造政府的公正严明形象。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管理政府事务的参与权、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信息资源共享权等基本权利,也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转变社会公共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在社会的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意识,推进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门要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共部门增加忧患意识,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行权利下放,把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职能下放到下一级政府,使之进行相互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对于公共性弱的领域政府要采取退出政策,实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开招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由市场来满足公众的需要。从长期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一直处于政府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局面,这就排斥了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资源的优化,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公众需求,使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低、质量差、管理落后。想要扭转不利的现实局面就要进行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管理中。实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竞标模式,这样能够转变管理滞后带来的公共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众所周知,如果公众对于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没有自由选择权,这必然会造成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对公众的需求漠不关心,缺乏竞争意识的公共服务必然是低效、劣质的服务。

(三)实行社会公共管理的多元化提高社会公共管理的效率就要实施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不能实行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的“政府全能”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树立全新的民主行政的管理理念才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管理理念把政府作为权力中心,政府在管理中成为主体,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忽略了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实现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互作用,才能够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管理方式、管理规模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引导,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深入发展。吸引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提高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实行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能够避免出现政府权力集中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等情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充分享有参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管理的权利,只有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才能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权利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秩序。此外,要加大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和培育力度。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发展的程度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这是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主体多元化并不是弱化政府的职能作用,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整体调控的力度。因此,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中政府要承担起更加艰巨的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规范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公共管理的效率,降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是进行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运作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公共管理中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为公共管理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促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各个部门要做好协调和配合,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