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负担过重因素及措施

时间:2022-03-14 11:41:00

教师心理负担过重因素及措施

一、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一般表现

教师心理负荷过重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身心过度负荷,是教师因职务所赋予的要求、期许和职责所感受到的负荷而产生的一种负向情感反应症状,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曾联合启动一项800余人参与的调查。该调查显示,我国教师目前心理状况堪忧,竟有82.2%的教师反映心理负荷过重,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等。其表现为:过重的心理负荷易使教师罹患各种身体疾病。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患有不同程度职业病的教师达到教师群体的34.5%。过重的心理负荷是教师侵害学生行为的主要诱因。教师心理负荷过重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教育效能感下降,容易造成对学生受教育权、人格权和人身自由的侵害。表现为体罚学生,向学生灌输悲观思想,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症状。过重的心理负荷使教师消极行为增多,教学热情减退,表现为精力不济、情绪失常、上课缺乏激情,严重者甚至厌恶教学工作,或旷课、怠工、体罚学生、提前退休等。根据北京一项专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如果有可能愿意转行,有10%的教师提出如制度允许愿意提前退休。另据“重庆市教师职业负荷与心理健康”大型调查显示,当前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教师占64.21%,后悔选择教师职业的占63.33%。

二、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成因

1.社会负荷‘

我国正在于社会转型期,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困惑,伴随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也更高,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更多地依升学率、学生分数来要求和评价老师,社会普遍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各界首先将责任推给教师,家长和舆论往往是谴责教师“素质不行、水平不高、方法不科学”,这就无形地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难度,加重了教师心理负荷。近年来,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负面报道逐年增多,家长与教师对簿公堂,教师被报复遭人身伤害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2.职业负荷

教师的职业负荷即工作负荷,是教师因职业上所赋予的要求、期许和职责所感受到的负荷。我国目前不少地区的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存环境还是极为艰苦的,教师工作负荷重,工作时间长,心理负荷大。据调查显示,有62.42%的教师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近80%的教师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36%的教师每天要工作12小时。在些欠发达的地区,不少教师每周要上15~20节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教师往往需要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应对备课、设计教案、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以及学生思想工作、家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此外,教师承担的任务也是繁重的,每个学校每期要接受各级行政部门的检查、评估、考核、评比有近20项之多;教师必须参加的培训和考试有10余种。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少学校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对教师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双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同样给当今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3.生活负荷

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了教师强烈的心理落差,这是教师产生过重心理负荷的又个负荷源。据调查统计,在我国l5种职业中,教师的收入排名占13位,在住房、医疗保险、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年轻教师面对高额房价只好望屋兴叹,因无房甚至不敢结婚生子;很多教师与自己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自愧不如,这种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带来的巨大潜在价值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部分教师家庭还面临子女就业、爱人下岗及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繁重,无法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导致家庭矛盾升级,教师的离婚率也排在各行业之首。

4.人际关系负荷

教师存在的人际关系负荷主要表现在:以往崇拜教师权威和强调教师单向传授教学的方式,至今已不足以发挥有效的教育功能,而教师一旦在学生身上发现与自己原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表现时,就往往用自己的权威去同化和规范学生,这样,师生间就发生了对立、冲突和冷漠。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同事关系紧张,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这些会迁移到工作中导致负荷感加剧。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协作的要求相对较低,教师之问通过合作增进融洽的机会较少,这种交往的有限性以及衡量教师个体劳动质量的模糊性,往往使一些教师容易产生互相不服气、猜忌与明争暗斗的不良心理。部分教师因此常常处在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有些甚至将不良情绪迁移至学生,使用粗暴方式体罚学生,有些教师甚至与学校产生对抗,与领导冲突。这种负荷所产生的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对教师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5.教育评价机制带来的负荷

目前教育评价机制以及教育主管行政机构的种种规定、要求以及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考核和竞争机制的不完善,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心理负荷。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造成教师职业危机感,如心理高度紧张、恐慌、焦虑不安。尤其是教师的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体制的实行,巨大的压力间接地给教师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疾病,特别是来自教育系统的各种检查、考核和频繁的抽考、竞赛,令教师应接不暇、诚惶诚恐。此外,一些地区在优质课、职称评定、人事调动等不能做到真正的公正、公平、公开,往往是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6.角色冲突的负荷

教师作为社会的人,同时承担着多种角色,在学生面前要行为高尚、学识渊博;在领导面前要教艺精湛、考分优异;在父母面前要尽子女孝道;在子女面前要维护为人父母之尊严。除此之外,随着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而且还要充当家长人等角色。教师既是社会的人,也是职业的人,角色的一致性很难达成,角色冲突所产生的心理负荷就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就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

7.学校管理的负荷

学校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需求,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造成r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障碍,给教师心理上带来了较大的负荷。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检查多,评比多,给教师发展的机会少,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无形工作负荷量,也促使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晋级、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都要以学生分数来衡量。还有的学校用企业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教师,使得很多教师带病工作,以致积劳成疾。

8.学生家长及学生的负荷

当前社会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更强烈、严格,既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又要保证他们考上好学校,他们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推给老师,却忽视孩子人格的成长。当他们孩子的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学生在学校发生偶发事件时,家长常直接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有的家长不关心子女的成长,不愿配合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这就成为教师心理负荷的又一个负荷源。而来自学生方面的负荷表现在:首先,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形成了固执任性、争强好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不少学生难教难管,厌学、不守纪律,再加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易控制,这就加大了教师:工作的管理难度,造成教师心理负荷增大。其次,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或逐渐被淡化。再加之社会日趋功利化,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虽加倍用心于教育工作,但获得的心理报偿却相对渐少,这也容易导致教师心理枯竭感的产生。近年来,学生沉溺网络、离家出走、绑架凶杀、自杀等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保护人,为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自然承受着非常大的责任负荷。

9.来自教师自身的负荷我国教师群体心理负荷过大,也有其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教师是一个工作责任感强、自我约束力高的群体,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常常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一点瑕疵都要自责很久;第二,一些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高,自我期望值过高,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负荷加重,表现出过度的紧张、焦虑、压抑、悲观等心理失衡状态;第三,有的教师本身存在着人格缺陷和不良个体特征,往往使得他们在负荷面前,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自我感觉负荷非常大;第四,就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负荷。

三、解决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策略

美国学者所罗门曾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定造成许多身心问题。”因此,要有身心健全的下一代,就必须先有身心健全的教师。如何解决教师心理负荷?

1.社会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

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社会舆论应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教师一个正常的、普通的社会身份。要下大力气给教师“减负”,努力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工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社会工程”,把心理健康作为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2.学校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推行人性化管理,把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起来,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建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制度,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方面能力的进步综合考查教师的能力,不要只用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学校应切实采取措施,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切实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评比检查,构造有凝聚力的校园氛围;其次,学校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操作起来公正、公平、公开。在教师管理制度和业绩评价体系中,给教师一个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第三,为教师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诸如座谈会、讨论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场所,增强交流和融合,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第四,关心教师的个人问题,关心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了解教师的期望和目标,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了解教师的子女教育、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五,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领导方法,注重情感投资,时时关注教师的生命、生存、成长状况,协助教师调适心理负荷,让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舒畅感,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第六,学校还应有计划地开展以“修身正德,促进和谐”为主题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规”约师德,以“学”养师德,以“评”促师德,以“督”导师德,以“爱”化师德。

3.师资培训机构应广泛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应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使教师具备自我诊断自我调适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师心理健康检查和教师心理咨询治疗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师资培训的专门机构,要制定出一套专门针对适应各年龄段教师心理问题的培训辅导课程,并让培训作为一种“必修课”;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设立教师心理宣泄室、教师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为教师广开不良情绪宣泄渠道。还应建立相应的教师心理负荷干预机制,通过外部的力量来调整有关制度,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4.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面对急剧转型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教师应体察时代的脉络和变化,以平常心态看待负荷,学会自我调适。工作中教师要主动放弃神话式的权威身份,勿以自己的标准加诸他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还应培养自己多种兴趣和爱好,游戏于动静之间,移情于乐干之事,积极参加文体和社会活动,如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看戏等,遇事要乐观,心态平和,胸怀开朗。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能力,要学会处理各种心理负荷的技巧,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增强社会生存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