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和存在问题

时间:2022-10-09 03:01:34

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和存在问题

一、社会性别问题的特征和重要性

性别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社会性别和心理性别六种类型。现在被普遍认可的社会性别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如本在1976年的时候提出的,认为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生理性别的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是在特定社会文化下形成的对男女两性的差异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社会对男女婚姻、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的固定期待。社会性别研究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与其中一些激进的看法不同,社会性别研究坚持认为在社会性别的建构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天性,要尽量避免受到传统刻板印象的影响,影响男女两性正常发展,倡导女性应该要自由自主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机会,解放女性的同时也在解放男性,最后解放全人类。在社会学意义上,如果一种社会现象影响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并且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协调发展,那么就会把这个社会现象看成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性别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爆炸性的特征,常常在很多显性的社会问题中表现出来,如性暴力、性犯罪。但是因为我们身处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以我们经常忽视一些其实由性别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性别问题已经突显:“大叔控”、“姐弟恋”、“同性恋”正在改变社会原有的包括婚姻时间在内的婚恋文化和行为。根据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显示,我国男女配偶之间的年龄差距正在以每年0.6岁的速度增长,男子在同龄女性中难觅佳偶,转向更低龄的女子,出现婚姻挤压现象,导致男性初婚年龄推迟、女性初婚年龄提前,城市剩女数量持续增加,夫妻之间年龄差距扩大,引发性犯罪、性暴力等其它领域的社会问题产生。有数据显示,1998年艾滋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为15.3%,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39%,增长速度非常的快。近年来,虽然高校招收人数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但是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一些学校,一些专业居然公开提出不招收女生或者录取男生分数线明显低于女生等等。社会性别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一问题隐藏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社会大众对业已存在的很多社会性别问题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其爆发性在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社会性别问题将伴随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中不容忽视:比如伴随农民工问题出现的留守妇女问题和临时夫妻问题。曾经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性别问题的平衡和解决要依靠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首先就是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给予妇女特殊的保护,提供平等、公平的发展机会,改变社会发展意识,维护女性合法权益,把社会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消除社会隐患。

二、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存在问题

公共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等决策部门对公共利益和公共行为的分配和规范,广义上法律也是一种公共政策,国家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男女平等就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写入了《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中,是我国政府给我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一直以来都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上。1979年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议案,1981年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成为最早的缔约国之一。承诺反对一切(习俗、惯例等)基于性别做出的区别、排斥和限制,确保法律、政策的制定和机构的设置,消除对妇女的歧视。为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我国除了在多项法律政策中专门提出要保障妇女的合法权利,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工作的十条意见》、《中国妇女发展刚要》、《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婚姻法》、《发展女党员工作》等多项政策措施专门针对女性保护的法律进一步保障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上享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和地位,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都要依法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和法律认可的特殊权益不受侵害,女性必须参与到国家机关重大事件的决定过程中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推进下,我国社会性别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93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委员仅占了9.2%,1998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委员就发展到了15.5%,上升了6.3%。2012年,广州数名女大学生在厕所上演了“占领男厕所”的艺术行为,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女性因为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征,需要的厕位要多于男性,因此在公共设施投入的时候应该增加女性厕位的数量,女性排队上厕所的情况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问题明显。这个事件暴露了我国公共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社会性别意识尚不充分的问题,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性别立法的时间早,但是发展速度缓慢,性别政策与其它公共政策分离。比较国内外不同国家出台的相关公共政策,笔者发现我国出台的公共政策种类比较齐全、内容比较完善,注重从制度层面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但是制定和实施之间存在差距。笔者发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更加重视相关公共政策的“落地”,提出了更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奖惩措施,比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禁止在招聘中变现出对性别和年龄的限制,国家各级重要岗位女性公民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欧盟要求各成员国提供更多的女性职位并且降低对女性就业者的税收。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一共包括决策者、目标群体和收益者三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决策者是政府权力机构,决定如何分配公共资源。虽然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也有专门的政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但是在政公共策的制定过程中女性所占比例虽有所提高但是数量仍然较少,导致不能更全面的从女性的角度来思考女性的问题,不能根据男女特征的异同制定真正公平合理的社会政策,容易出现类似公共厕所女性厕位偏少的问题。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问题还体现在政策内容表达中的男性话语体系,即是说在某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把女性预设为能力差和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社会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特殊保护,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妇女禁止加班,中国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等规定。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其中女性提高的速度快于男性,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但是根究我国现行政策,女性的退休年纪又早于男性,退休后收入少于男性,男性去世后生活非常的困难。这更是说明了只有恰当的公共政策,采取有利于女性增进女性选择权利和发展机会的措施,才是促进性别平等和发展。

三、提升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的策略

瑞典是世界上两性最平等的国家。早在1980年瑞典政府就设立了性别平等部门作为专门推进社会平等的国家机构。预算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价值观,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什么人,重视什么样的工作。通过性别预算工具或许我们可以揭开那些看似社会性别保持中性的预算的神秘面纱。通过性别预算可以清楚的看见国家用于对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支出在总支出的比例,反映国家对社会性别工作真正的重视程度。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性别预算不是要求政府的资金在男性、女性之间平均分配,因为这样的做法看似平等其实既不公平也不公正,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男女两性的特殊性。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展开性别预算的国家,在国家预算中有设有专门的用于妇女儿童的指出项目,在公共服务中专门针对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机会资源的支出项目和在总体、主流的各项支出中专门用于女性的支出。虽然现在有声音在倡导要把社会性别预算工具引入我国,不过这项工作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公共政策是促进社会性别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工作扎实落到实处,才能为我国社会性别事业的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国家的要求。

作者:陈序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