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构建

时间:2022-06-08 08:20:04

农机安全生产构建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保障,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推动农业全面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主要装备技术保障,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和标志。要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工作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的安全、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繁荣和长治久安。据统计,2016年,累计报告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1004起,死亡133人,受伤318人,直接经济损失1211.41万元。其中:拖拉机事故410起、死亡77人、受伤148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40.8%、57.9%和46.5%;联合收割机事故533起、死亡38人、受伤149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53.1%、28.6%和46.9%;其他农业机械事故61起、死亡18人、受伤21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6.1%、13.5%和6.6%[1]。农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构建农机安全长效机制,既是促进我国农机安全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为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和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和方法,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我国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机安全性能较差,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机制造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对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到位,部分出厂的农业机械科技含量较低,安全设施存在原始性缺陷,制动系统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有些拖拉机没有后视镜,固定作业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危险部位缺少安全注意事项提示和安全防护装置,没有安全使用警示标志等。更有甚者,一些非正规农机生产厂家和维修点销售拼装和改造的非法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更大。农机报废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和实施,许多超期服役的农业机械未及时报废,机型老旧、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差、故障多,长期季节性带“病”作业。1.2农民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术水平较低。目前农民机手大多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缺乏遵守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驾驶技术、安全常识不高。许多机手购机后不按规定登记报户、申领牌证,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不参加培训考证。许多农机手重使用、轻保养,重经营、轻安全,直接导致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2016年,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未年检农机引发的事故228起、死亡84人、受伤101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2.7%、63.2%和31.8%;无证驾驶操作人员引发的事故282起、死亡80人、受伤110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8.1%、60.2%和34.6%。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农民机手对其驾驶操作的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操作安全规程缺乏必要的知识,这极易导致农民在从事农机生产作业中出现操作失误事故。2016年,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因驾驶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641起、死亡48人、受伤179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63.8%、36.1%和56.3%[1]。1.3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职能变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由直接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需要权威的执法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的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来看,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协调配套的全国性农机安全生产综合性法规尚不完善,这极易导致农机安全监理、技术推广、培训、试验鉴定等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2]。大量自走式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上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给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1.4农机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办公经费落实难或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手段落后,农机安全技术检验长期以来靠的是“眼看、耳听、手摸、脚蹬”的原始经验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较大;三是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经费短缺,各种宣传活动和安全教育培训难以经常性开展,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2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人机工程学理论,影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有人、机、环境三大因素。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者,二是使用者;机的因素是指农业机械本身的条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2.1人的因素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同时又是对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的安全可靠性。农机操作人员即使用者,是农机生产这一人机系统运行正常、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和主要因素。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是心理、生理因素及技术素质混合作用的综合;因此,为使农机生产这一人机系统能正常、高效、安全地运转,必须对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和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加以研究。2.2机的因素农业机械要保证安全生产,自身必须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在农机安全管理中所说的农机安全可靠性,是指农业机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功能而不出现人身伤亡和机器损坏的安全可靠程度。农机的防护性能、操纵性能、稳定性能、制动性能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直接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2.3环境的因素从广义理解,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是指影响以农机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生产系统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经营规模和管理技术水平等;从狭义理解,农机安全作业环境是指影响构成农业生产系统的农机作业机组这个子系统的具体环境要素,如与作业机组相关的作物、地形、道路、气候等条件。根据农机作业的不同运动特点,可以把农机作业环境分为农机运输作业环境、农机田间作业环境和农机固定作业环境。近几年,虽然我国农村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就农机运输作业环境而言,目前一些农村路况仍不容乐观,弯路、窄路、窄桥等危险路段在农村中依然存在,农机经过的公路一般是镇村公路,人多、车杂、路况复杂,在道路上打场、晒粮、堆物、设摊营业等现象也屡禁不止[3]。农机田间作业环境也不可忽视,田间沟壑纵横,山石树木等障碍颇多,极易发生倾覆、坠沟等事故;而且田间作业场所大多距离村庄近,围观、玩耍小孩多,存在较大的危险因素。

3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现状的客观分析,结合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的主要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安全管理经验,提出我国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4]。3.1建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农机安全生产职能,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农机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好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应急救援等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特别是安全督管、农机、公安、交通、技术监督、教育等部门,要密切协作,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安全执法、宣传、教育等各个环节的监管。3.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体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执法工作已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法规不健全、覆盖面不广,还存在很多空缺等,农机安全生产标准不健全,给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要构建立足防范、长效监管、操作性强的农机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法制保障,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农机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不断改善[5]。各地要在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各地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加快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着力解决本地区农机安全的突出问题[6]。3.3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加强从中央到乡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的建设,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是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责任主体,对农机安全生产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通过明确农机安全生产的政府领导、行业监管和生产主体三方面职责,整合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与要素,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充分调动各级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创新监管制度和方法,促进各责任主体提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自觉性,将责任内容具体化。通过制定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管理规定,严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入口关,实现执法人员专业化,并从监管程序与监管制度上促使监管人员公平、公开、公正履行职责。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内外的协作,建立农机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3.4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活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宣传员队伍与宣传载体建设,拓宽安全管理宣传渠道[7]。拓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式,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通过举办电视讲座、远程教育、现场宣讲、长短结合和联合办班等方法开展教育培训,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3.5建立农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农机生产作业的自然环境较差,农机从业人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预防监控体系是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分析农机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找出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各级各部门能够及时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同时,制定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动态分级管理,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事故的生命和财产损失。3.6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根本动力与保障。要把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理论与技术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农机安全综合管理能力。需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农机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组织制定适合我国农机系统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对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重大工程技术和具有共性的管理难题组织力量进行科研和攻关,并列入农业部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政策研究、科学决策、重特大事故调查、隐患评估与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农业部通报2016农机安全生产情况[J].农机市场,2017(3):4-4.

[2]赵亚锋,赵慧娟.给力农机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依法治机:农机监理如何应对执法困境[J].现代农机,2014(3):30-33.

[3]李晓军.浅谈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5):26-27.

[4]郝延明,吴忠达,王尚勤.建立完善的农机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5):55-55.

[5]武晓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2,39(11):1-2.

[6]郭军.浅析推进农机监理工作提高农机安全水平[J].新农村,2014(10):260-260.

[7]高爱花.农机从业人员安全宣传培训教育的重要性[J].时代农机,2015(2):142-143.

作者:查志刚 单位: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农机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