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论文3篇

时间:2022-07-12 05:46:40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学生安全管理应用

1项目管理在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1)项目管理与学生安全管理。管理,就一般意义而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结合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过程。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等,利用有限的资源,使项目能够实现其特定的目标。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包含了所有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所做的所有的相关活动,包括项目启动前的策划、项目过程的实时控制以及项目的最终收尾。而安全则不仅仅指人身安全,还包括人的身心都不受到打击和伤害,人处于一种自由安乐的状态,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管理是指学校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采取各种手段,对在校学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保护的一切活动。学校安全管理是头等大事,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2]。

2)项目管理应用到学生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将项目管理这一管理思想应用到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将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看做一个项目。下面就通过项目的定义和特性来分析将项目管理应用到高职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①明确的目标。进行学生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应对学生安全问题,在发生威胁学生安全的事件时能够将对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无论是财产损失、身体伤害、生命的损失或者是声誉的损失,尽可能地将不良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并挽回一些可能的损失。②独特的性质。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来源多样性、自卑心理较严重以及情商能力较差等特点[3],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具有更明显的独特性,这决定高职学生安全管理将担负更大的重任。由于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高职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的心理复杂性,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以更为高远的视角来应对。③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所能够动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学校在实施安全工作预防、安全过程监控以及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人员是很有限的,不外乎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等人员。将学生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而言,资源成本的约束性是刚性的,有限的资源可以应对庞大的学生队伍。④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每一个安全问题的处理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重复处理的机会,且一旦失败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项目实施的一次性决定了学生管理队伍必须十分谨慎应对并妥善处理每一安全事件,积极消除不良影响。项目实施者的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不言而喻。⑤项目的确定性。学生安全问题或者说安全事故的处理、终结即为每一个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终点,这作为项目来说是非常确定的。⑥特定的委托人。在学生安全管理项目中项目的实施者和资金提供者即为学校本身。⑦项目结果不可逆转。项目的实施具有一次性,项目终结之后不可能推倒重来,项目的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适用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学生安全管理过程

高职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过程,每个过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跟踪形成高职学生安全管理项目操作的完整体系。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安全管理项目体系,做好项目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后期跟踪工作,并通过总结已有的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的经验教训来完善已有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1)项目预防。在项目前期即项目开始之前,通过全面的考虑和已有的经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学生安全事件,并据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该事件的发生。比如,前期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逐渐增多,高职院校应遵照前几年非典和H1N1爆发时的预防举措来采取行动。对禽流感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事先预防安全教育宣传,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形成五级联动机制;形成过程监控反馈机制,每日汇报发热感冒情况,报校医务室备案等。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考虑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项目管控。在发生学生安全事件、项目启动之后,项目组为了控制事态的发展并降低损失,所采取的所有管控措施。这个阶段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阶段,及时的处理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在项目启动之后,应急处理小组应及时介入工作,根据高职院校已有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形成处置学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在发生重大的学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有序汇报、统一指挥和合理处置,争取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采取措施时,应首先考虑抚慰手段等比较柔和的管理措施,避免过激反应,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抚慰和沟通,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冲击。

3)项目后期跟踪。在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处理。主要所做的工作包括: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完成信息搜集和材料归档工作,对已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重视信息传递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消除学生的不安心理,排除安全事件处理不彻底所遗留的安全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在安全管理项目实施中的优势和不足,完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等。

3基于项目管理的高职学生安全管理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安全的管理,项目管理方法也逐渐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应用。南通职业大学的学生安全管理具有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一般通性,可以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南通职业大学的学生安全管理。下面介绍项目管理在南通职业大学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实施项目管理的基础。南通职业大学从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部门的互动以及信息的反馈等方面出发,建立全面的学生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的五级联动机制。

2)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预防管理措施。①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南通职业大学学校领导充分意识到,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与参与学生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只有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反应力、执行力,才能够保证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安全。因此,学校领导层从多个角度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如《南通职业大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②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南通职业大学在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主要工作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等。③制定应急预案。为了保证能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降低其对学生的影响,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南通职业大学建立了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3)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项目过程管理案例分析。项目过程管理是指项目启动以后,高职院校所做的相关工作。针对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事件,南通职业大学首先明确了该事件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当启动公共卫生安全项目,并明确了应对H7N9工作要求。①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宿舍)———学生五级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②在前期对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重点介绍有关H7N9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H7N9的特性、危害和预防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③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积极做好信息收集。积极采取与学生直接交流、借助学生干部收集学生信息以及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现状,明确每日汇报学生发热感冒情况的要求,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状态,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④督促后勤部门保证食堂的饮食卫生,着重加强对鸡鸭禽类食品的卫生管理。要求学校的卫生部门行使其职责,定期对后勤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落实学校的安全卫生条例和相关制度。同时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治理,联合当地卫生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测校园周边饭店、路边摊的食品安全卫生。⑤加强宣传,帮助学生了解事态的发展,及时向全校师生有关信息,避免由于不实信息的传递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及时与学生沟通,避免以讹传讹,保证全校师生能够众志成城、对抗危机。

4结束语

总之,将项目管理与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相结合是可行的,利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学生安全管理进行过程管理研究并加以应用分析,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吴道兵工作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第二篇:医学院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1医学化学实验室概况

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设置了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及专业药物化学等众多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多,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多,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1.1医学化学实验室特点

化学实验课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多。例如物理化学实验室有电泳仪、旋光仪、电导率仪、折射仪、沸点测定仪、比表面测定仪、微压差测量仪、真空测压仪、粘度计,电位差计、超级恒温水浴及燃烧热测定装置等;仪器分析实验室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药物化学实验室有红外、冷冻干燥和高速冷冻离心机等,这些仪器多则数十万,少则数千元,而其安全性是化学实验课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硬件条件。

1.2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复杂性

医学化学实验室承担了学校所有的有关化学实验的课程,所开展的实验项目众多,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员涉及7年制、5年制基础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及儿科等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还有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以及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保证各类实验人员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1.3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危险性

医学化学实验室实验使用很多带有危险性的技术物资,如化学危险品,其中包括,易燃、易爆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等;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液氮罐、气瓶)各种仪器、电器设备、配电装置以及线路等。

2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涉及的实验资源配置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实验室的日常运转依靠于各类实验人员、实验仪器与设备及化学试剂的安全。对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贯穿于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个有序、安全和舒适的实验教学安全运行机制,表征着实验教学环境安全的规范化、秩序化和创新性程度[6]。(1)安全检查是保证实验室安全落到实处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措施[7]。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督促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安全管理自查工作中要有自查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有无问题、处理情况及参加自查人员的姓名等。(2)实验室内安全设备设施配套健全,应配备急救箱和洗眼设备,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要规范,实验室空间布局应合理,排列有序,安全警示明确具体,指示图标准确到位,方便师生操作、使用和进出。(3)根据医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特别是电类、化学类、放射性同位素类、射线装置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各项实验教学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制成展板,悬挂于实验室明显位置。(4)对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电器类实验仪器设备做出明确规定,对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以及剧毒等物品分类、分堆和分柜保管;对于各类化学药品力争做到物尽其用,对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提出明确要求,使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有章可循,真正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其涉及到水、电和气体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废弃物的科学处理等诸多问题。实验项目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操作混杂,所有实验项目均存在其安全问题,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倍增,同时对周围的环境存在极大的威胁和安全隐患,若一旦事故发生,不仅影响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学校本身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1重视实验仪器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中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设备“带病”工作,使仪器设备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设备及装置需连续通电运行时应经常检修、维护线路的安全。仪器放置地点需防湿、防潮和防腐蚀。使用时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建立仪器设备日常运行记录薄。

3.2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基础化学实验中常用强酸、强碱、含重金属试剂、有机溶剂及剧毒药品等,凡是在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实验室负责人要定期逐级向学校递交危险化学品存放使用承诺书,使用时严格贯彻试剂领用、登记制度并监督使用[8]。(2)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处理时要规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及药渣、废纸、火柴梗等固型物不得随意乱扔或倒入下水道,必须放入专用容器统一妥善处理,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下水道堵塞及腐蚀,形成安全隐患。根据废弃物性质和种类不同分类存放,集中收集,统一定期处置,填写使用记录并备案。

3.3加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

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是指为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的保障师生员工、实验设施等的安全管理行为[9]。(1)加强课前检查,充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如戴防护目镜、手套、头盔或穿上防护服等。(2)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实验教师要预做实验,掌握实验项目特点,实验前告知同学安全重点,讲解实验中所用材料、药品、仪器设备在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出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实验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管理,并给予及时指导、纠正和提醒,实验操作过程中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使用后要规范存放。必须要求同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安全问题,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绝对禁止在实验室中嬉笑玩耍,麻痹大意。实验室内不得吸烟、打闹和饮食。实验结束后须关好仪器、门、窗、水、电。(3)做好应急预案,对实验项目中危险部分进行充分的分析,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教师当机立断高效处理,使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4做好进入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4.1提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实验室安全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10-11]。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规范。事实证明,实验室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大多是与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实验时考虑不周、思想麻痹大意或存在侥幸心理、做实验时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和不加选择等现象,均可引发自身安全事故或他人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新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必修课,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12-14]。安全教育的内容: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熟悉“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工作规则”,“实验课学生守则”等制度,实验时规范化操作,对仪器使用严格按说明操作。运用典型的安全案例教育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对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事故使用正确的规避与排除方法,提醒师生注意安全、科学进行实验,学习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等内容。进入实验室后应熟悉实验室内水、电、气和总阀门的位置,自觉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4.2普及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普及化学实验室防火知识。实验室不仅经常使用易燃、易爆及强氧化剂等试剂和气体,而且还经常进行加热、灼烧、蒸馏等实验操作,随时存在着火、爆炸的可能。因此,实验室的火灾隐患需特别注意。实验室一旦着火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掌握常见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2)普及化学实验室防中毒知识。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不充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称量药品时要使用工具,不得直接用手接触;操作有毒性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蒸汽外逸造成污染。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并小心使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净双手。(3)普及防水、防触电知识。了解电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气设备使用后,要关闭开关,拨掉电源,湿手不可接触带电体,以免短路触电。水笼头要关牢、关紧。(4)化学实验室烧烫伤知识。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及冰醋酸等均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一旦灼伤应及时治疗。

5结语

医学化学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教学过程安全是由实验室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和制度意识所构成的系统。该体系以制度规则的形式存在,需要实验室使用人员自觉遵守,通过制度保证、物化形态使之成为全体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共识,共同创造安全、安宁及和谐的实验室工作环境,使医学化学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基地。只有加强和规范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作者:闫淑莲赵光夏颖何深知石晨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第三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意义

(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的需求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的要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和规范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情报信息、防范控制和快速处置能力,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刑事犯罪预警工作,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具有政治坚定、良好职业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必备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公共安全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就业拓展岗位包括基层公安机关科、所、队的治安民警、社区民警以及企、事业保卫部门、保安服务公司、消防部门。

(二)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山西公安工作和社会安全防范工作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搞好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山西社会治安管理,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重要任务之一。我省由企业改制的公安分局18个,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16个。这些公安局直接服务于我省大型企业、厂矿的内部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维护工作,担负着企业生产安全、市场经营安全、经济运行安全的重任。预防各种违法犯罪,确保企业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所盼,也是公安机关的重任。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如何依托这些公安机关为企业服务,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关键。同时,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干部、保安人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辅助力量,现有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过调研我省现有正规保安7万余人,实际参与保安工作的人员达到20万左右。社会对安保人员的需求旺盛。公共安全管理专业通过为公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保卫、保安服务、公共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等服务为山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生命力”的保证

任何一个专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不被淘汰,一是要明确专业定位,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专业建设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大量的服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其服务能力。

二、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警察职业教育训练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山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及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教育训练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公共安全管理专门人才和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民警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公安工作实际需求和服务基层实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基层公安机关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训练质量为重点,坚持“贴近实战、贴近实际、贴近一线、服务社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我校师资、设施、设备、财力及其它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并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努力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教育训练水平,更好地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公共安全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服务。

三、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在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验实训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实验、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实训设备缺乏、老化。二是缺少高水平、符合公共安全实际工作的实训教材。近年来,随着“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在修订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增加了实验、实训课时量,但没有完整的实训教材,大部分的实训课仅仅体现在一些法律文书的填写上。学生的实训课程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完整性。三是教师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安全专业的老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实践经验较少,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比较吃力,而从实践部门聘请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官,由于这些教官属于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四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要求。通过调查,大多毕业生反映,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应用领域和实践技能方面。充分说明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

四、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构想

(一)推进“校、局、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局”合作是公安人才培养与民警素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警务模式革新、科研项目开发与实践成果梳理、公安教育发展与公安实践创新互动多赢的有效载体,也是公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1]“校、局、企”合作也是公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能够使学生在校所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公安机关、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必须以山西产业发展对公共安全管理、安全保卫、消防管理、安全检查等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局、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几年来,公安院校在“校、局、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大多数都浅尝辄止,缺乏实质内容。要能够真正发挥“校、局、企”合作效能,必须加强“校、局、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校、局、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组织校、局、企三方举行合作办学和管理运行机制研讨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联合协作机制;共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分析、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等进行研讨,使得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二)强化实践育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2]建立模拟案件仿真系统实训和顶岗实习,构建认识性实践(岗位见习)、验证性实践(项目实训)、模拟性实践(课程实训)、综合性实践(专业实训)和实战性实践(顶岗实习)五个层次,确立从观察到动手,从单一到综合,从模拟到实战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管理实际工作“对接”能力。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公安局、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三)促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着手开展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公共安全管理岗位任务,加强公共安全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依托校园数字化平台,建立法律文书库、精品案例库、视频资料库、专业知识自测库,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通过远程教育,校局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局、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探索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网络学习和交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通过校局、校企合作方式分段培养,校企、校局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衔接。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四)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根据行业调研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教法创新。对主干课程,组织公安一线专家、企事业安保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研究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编写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既适用校内学生学习,又适用专业民警、保卫人员、保安人员培训的应用型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提高服务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全体专业教师应考取公安机关专业执法资格证书,同时每三年必须有一年的基层公安一线相应专业的岗位实践锻炼。聘请公安机关业务骨干、企业安全保卫专家为本专业的教官和高级教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树立公共安全管理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公共安全管理一线的兼职老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局、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局、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六)建立以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

职业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3]打破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和以学校作为惟一评价方来评价人才质量的方式,坚持以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确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为体系的教学监控机制;建立相应的评学、评教指标体系,开展课堂听、看、查、评活动;完善调控与反馈制度,定期检查、考核和反馈,以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修订和完善教学质量监督等教学文件,最终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创建科学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七)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老师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在我省安全保卫、民爆物品管理、消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力,大力推广专业建设所形成的精品课程和专业系列教材,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老师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与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搞好全省范围的安全保卫、民爆物品管理、消防管理等业务的培训。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通过专业建设,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杨跃杰工作单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