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论文6篇

时间:2022-07-12 04:10:39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

1府谷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大多数煤炭企业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占有,采用房柱式开采工艺,回采率之低让人惊叹,以原煤销售获取短期经济效益[2]。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炭企业的持续扩张,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煤炭储量加速减少,加之煤炭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尚处于工业试验阶段,这给榆林地区包括府谷县在内的所有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1)伤亡现象严重。2006年陕西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101起死亡152人,其中榆林地区42起51人,府谷县10起12人;2007年陕西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77起死亡113人,其中榆林地区31起41人,府谷县5起6人;2008年陕西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49起死亡11人,其中榆林地区12起33人,府谷县1起2人;2009年陕西省煤矿累计发生29起32人,其中榆林地区8起9人,府谷县1起1人。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榆林地区乡镇煤矿事故分别为33起死亡41人,24起死亡31人,7起死亡22人,3起死亡5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乡镇煤矿占榆林地区煤矿伤亡事故的绝大多数,要想降低榆林地区乃至陕西省的煤矿伤亡事故,必须从榆林地区乡镇煤矿抓起。

2)安全投入不足且超能力生产现象严重。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由于投入不足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制定安全投入的标准,只有修订完善的财企〔2012〕16号《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行为,但安全费用实际上并不等同于安全投入。尽管如此,由于安全投入产生的是隐形效益,且具有滞后性。因此经营者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急于收回成本或获取更大收益,而不愿意投入资金完善安全设施。正是由于此种认识,经营者急功近利,使这些煤矿出现了大量的超核定能力生产的情况,事实上构成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家安监总局《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中所列的重大隐患。

3)煤炭资源大量浪费。本地区乡镇煤矿井田面积普遍较小,一般都在1km2以内,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房柱式开采,剩下的都是些零星井田,无法实现长壁式、机械化开采,因此只能是分区式开采,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采空区,而采空区顶板事故的发生使得很多煤层无法被开采利用。由于开发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小煤窑遍地开花,导致小煤矿的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造成煤炭总量严重过剩,而且不少小煤矿吃肥丢瘦,资源浪费非常严重,超层越界现象严重,使得本地区采空区坍塌、自燃火灾事故、灾害日趋频繁。

4)安全隐患整改不落实。榆林地区很多煤矿不具备开矿条件,但仍然能正常生产,且煤矿经营者对事故的发生大多持无视的态度。这与相关安全监察机构监察不到位有关,既有对进入门槛的把关失职,也有对生产过程的监督不严,还与法律对相关人员的事后处罚力度不够有关[3]。只有严格、全面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煤矿经营者和有关执法人员才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2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原则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安全管理模式从结构上讲,是安全管理方法思路性的、框架性的高度概括,往往抽象为几个字,比如葛洲坝电厂“014”安全管理模式、宝钢集团“FTBPC”安全管理模式、杜邦公司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SHE管理模式、壳牌公司的HSE管理模式、通过电气公司(GE)的EHS政策、神华集团“五型”管理模式、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无国籍“012345”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等。安全管理模式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系统结构+安全管理操作方法。很显然,安全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思想、方法的直接体现。然而,榆林地区小煤矿大多规模较小,管理人员少,管理层级简单,煤矿投资人或实际控制人往往实行“家长”制,事无巨细,矿长一人说了算,制度零乱且形同虚设,安全管理责权利不明,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安全管理“管不了”“管不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现象非常严重。充分利用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法规等发展的成果,对煤矿安全管理机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等进行优化,建立适合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府谷县中小型煤矿生产大多实行承包制,有的实行合伙经营。实行承包制的承包者大多来自外地,他们对于煤矿的经营具有短期获利性,只在乎生产效益,忽略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实行合伙经营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府谷县当地的农民,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即使经短期培训等取得矿长资格证等必备证件,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煤矿实际经验,在探索经验的过程中常常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针对管理人员理论和技术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线工人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季节工的现状,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作为煤矿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根据系统原理中的整分合原则,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在煤矿生产管理中特别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整体目标与宏观决策时,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管理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按照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按照戴明循环方法,使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合法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标准数量多,内容庞杂,但从法规体系的角度不外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国标、AQ安全行业标准、MT行业标准);从规范的主体方面有政府监管部门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涉及方(评价、咨询、检测检验、培训等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设计、建设、监理、设备制造与供应)、矿山救护等;另外,从人机环管角度,有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的、从业人员的、生产场所(或环境)的、生产设备的。煤炭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正确识别法规标准的适用性,严禁法规标准禁止的行为。

3府谷中小型煤矿兼并重组后安全管理模式建立

根据规定,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后可以选择3种安全管理模式,第1种为设立子公司,按照子公司的方式管理;第2种为设立孙公司,按照孙公司的方式管理;第3种为设立分公司,按照分公司的方式管理。这3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府谷县中小煤矿兼并后建议采用子公司安全管理模式。依据《安全生产法》第19条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符合《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等要求的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安全。安全,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安全,人的安全分为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4],即人员不发生事故与身体健康。要想不发生事故,就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来研究。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从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文化建设3方面来研究,这3方面可以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由人的行为将其消除或改善。职业卫生即身体健康可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来研究,长时间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被煤矿职业病即尘肺病等纠缠的可能性特别大,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非常有必要,尽量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因此,府谷县中小型煤矿兼并重组后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分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两个方面。

3.1职业卫生管理

1)法制管理。法制管理包括工矿企业设计与建设的职业健康、防止粉尘危害、防止有毒物质、防止物理危害因素和伤害、劳动卫生个体防护以及工业卫生辅助设施等方面。这些方面相关规定有其相应的条款,职业卫生即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遭受职业病或者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而在煤炭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伤害有:粉尘、有毒物质等,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成为必要[5]。2)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即政府部门对职业卫生的管理。府谷县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法规基础上,制定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方面的条例。同时,政府部门还应根据条例对各个煤矿实施监督工作,督促其根据法规进行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3)经济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各个煤矿应加大职业卫生投入,减少职业病,使员工不但能健康工作,还能高效工作。兼并重组后的子公司应加大保险参与力度,让每位员工都参与保险,当职业病真正发生时,企业不会损失或者减少损失。子公司还应采取措施应对职业危害,对各个中小型煤矿进行职业危害辨识并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措施建议并立即实施,是对公司发展的负责,更是对员工的负责。4)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府谷县各个中小型煤矿兼并重组前企业文化各不相同,子公司带领各个煤矿形成安全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包括基层、管理层和其他安全文化建设。基层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包括对员工、班组的教育、“仿真”应急演练等。管理层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从管理方面进行,如奉行“三同时”原则等。其他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举办有意义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宣传板、报刊、电影等形式,使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安全意识。

3.2职业安全管理

1)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以及安全技能的最好方式,在职业行为管理过程中,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既要从外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及安全技能,还要从内在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安全培训应分为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即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危险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岗位技能和逃生技能,员工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不但需要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还需知道在危险发生时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和安全的方式逃生。2)安全文化建设。府谷县中小型煤矿兼并后,有子公司组成编制组,制定建设安全文化的措施,并下达到各个煤矿进行实施并监督,措施的内容需符合各个中小型煤矿现状,不能过于求快求好,安全文化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慢慢形成,并发扬光大。子公司需采取一定实际措施提高员工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认识、安全意识以及员工安全素质。在煤矿建立版报、警示牌等,开展安全培训。同时,子公司应通过改善基本作业条件、通风条件来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现场管理,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

4结语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总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由人的因素导致。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员工的行为。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即对人的安全管理,人的安全包括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据此,建立府谷县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以人的安全第一为核心,在现场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使其符合煤矿的安全高效发展。

作者:石向荣1韩金子2工作单位:1.陕西省府谷县能源局2.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第二篇

1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1)规矩方圆,从“拿来主义”到“锦兴创造”。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最具基础意义的管理手段[2-3]。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至少应该包括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完善三个基本环节。在制度制定方面,我国政府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编制完成《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制度汇编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等57项管理办法,全面、细致的明确了各单位、部门、员工应遵守的规章、规定、规范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有序、规范开展。在制度执行方面,公司、煤矿、科室、区队、班组及个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权、责、利对应关系,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制度完善方面,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锦兴公司3次修订、完善了《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建设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并结合自身特点,定期“合理添加”,有效指导施工。

2)外聘内培,重视人才培养。煤矿安全培训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安全防范类基础工作,既要加强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要落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肖家洼煤矿采用外聘内培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煤矿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大煤矿招聘相关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快速、有效的壮大自身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队伍;通过制定“煤矿级、区队级和班组级”三级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进行“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危险源辨识”等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除此之外,公司经常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如:班组长学习班、档案管理学习班、煤炭运销系统学习班、总工程师安全培训班等,外出培训人员将学到的知识再以授课、拷贝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知识传播给煤矿内部人员,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学习氛围。

3)科技兴安,为矿安全保驾护航。近三年来,肖家洼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分院和中煤科工武汉设计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关系,以函件往来、电话沟通、现场解决等方式有效处理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例如:2012年2月,肖家洼煤矿胶运顺槽掘进至1920m处时遇到地质构造,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分院取得联系并说明了问题。最终形成《肖家洼煤矿地面电法勘探工程试验报告》和《肖家洼煤矿井下电法勘探工程试验报告》,为矿井科学推断地质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肖家洼煤矿参照上述报告顺利通过地质构造,相邻辅运顺槽地质构造也依据已有数据安全、快速的通过。除此之外,肖家洼煤矿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技术革新,定期对全矿员工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给予适当奖励,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4)经济杠杆,确保安全投入。一直以来,“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采取有效经济激励”都是煤炭企业广泛应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应用这一手段并非易事。肖家洼煤矿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之中,使安全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安全投入主要包括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奖励金和安全活动开销两方面。肖家洼煤矿充分挖掘经济杠杆的内在潜力,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通过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奖励金并对应《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对完成目标任务、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安全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给予处罚,必要时给予黄牌和红牌警告,每旬一检查、每月一评比考核、年终重奖重罚,时刻为全矿员工在安全生产上敲响警钟。在安全活动开销方面,肖家洼煤矿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心声,统计大家喜欢参加的安全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使员工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5)精细预控,构建安管体系。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预控是煤矿主要采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论[4]。其中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思想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这方面在电厂企业中表现明显,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涉及较晚。肖家洼煤矿结合华电集团管理方案,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从煤矿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检查监督,安全信息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做到“精”、“准”、“细”、“严”,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但是,这种精细化管理措施仅在短期内有一定推动效果,长期则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若能将其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结合,必将使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风险预控的本质是危险源。肖家洼煤矿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风险预控的基本流程,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风险预控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控制危险源,避免其演变为安全隐患。

6)文化铸魂,创新安全理念。安全管理理念是企业从事安全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肖家洼煤矿制定《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基础方针,坚持安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同步建设的原则,着力增强干部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矿区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肖家洼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基础、物质保证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煤矿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全面统筹,统一规划,建立其适用于自己的安全文化,真正用安全文化铸就安全生产的盾牌,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安全生产。

2现场实践

肖家洼煤矿自2009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以来,截至2013年5月31日,已实现安全生产1330d,无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成效可见一斑,并获得了多项殊荣。除此之外,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7月开始启用安全管理创新方法以来,肖家洼煤矿累计取得经济效益5600万元。可以看出,肖家洼煤矿构建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从根本上确保了煤矿的长期安全,还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论

以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肖家洼煤矿肖家洼煤矿为背景,在认真分析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缺陷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电力等其他行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规矩方圆、外聘内培、科技兴安、经济平衡、精细预控和文化铸魂等。这六方面内容相互辅助,相互促进,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煤矿生产提供了保障。

作者:张鹏工作单位: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肖家洼煤矿

第三篇

1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作为保障。在煤炭企业生产的过程中,煤炭需求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煤炭市场愈发繁荣。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煤炭企业的生产开采力度不断增加,产量更是节节攀升。在煤炭企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今天,很多煤炭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安全常识不足。很多企业仅仅将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口号来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明确的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特别是小型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审批手续,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生产环境更是缺乏有效的安全保证,对煤炭安全生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1.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保证,很多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煤炭行业资深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执行力差。尽管现有管理制度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有着相对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规范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与遵守,安全管理流程执行不力。与此同时,部分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不够科学,存在着交叉与重复的现象,出现安全问题时,责任难以明确的追溯,难以发挥安全管理工作应有的效果。

1.3管理者责任意识缺乏

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对于事故的处理态度不够认真。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一般来说都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认真的反思。但是,一部分企业在出现生产事故之后,并没有足够的调查与处理,并且没有对于现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很多企业都选择大事化小的原则,在事故处理中存在很多的违规行为,隐瞒事故真正原因,为后续生产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1.4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以足够的投入为基础,而煤炭生产安全投入不足,相关设施落后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的一大阻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着完善的设备以及设施作为保障,如果相关投入不足,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小型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相关设备较为落后,安全生产条件不足。很多小企业的经营者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对于煤炭生产的有关设备检修与更新投入不足,设备严重老化,安全风险较大。

2提高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企业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后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的主体,其安全生产能力与意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在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专职专岗人才,保证在岗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能力,并且从思想层面上,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员工自主的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2.2加强安全预防水平

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是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后续生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忽视安全隐患,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最终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与解除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管理者要对于一线生产员工进行深入的安全培训工作,将作业中的作业标准、设备操作说明、现场不安全因素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宣传,并且大力开展安全管理制度学习活动,有效的将安全管理制度与劳动纪律进行落实。针对于安全隐患要对于责任进行落实,并且快速的进行整改。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学习与使用,保证生产技术、设备以及工艺的及时更新,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2.3强化责任意识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于自身责任意识进行强化,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以高度负责的心态,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发生安全事故预警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深入的查看,避免对于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在特殊情况下,要果断停止生产,牺牲效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还要施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与激励考核制度,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嘉奖,有效的实现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目的。

2.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

在对于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煤炭企业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要对于相关生产设备与安防设备进行投资力度的加强,并且完善相关设备的检修措施,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标准,保证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生产环境的改善上,要严格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是保证煤炭企业生产过程高效、稳定进行的关键,也是确保整体生产过程质量达标,充分利用相关资源的重要前提。煤炭企业管理者要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投入的意义,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以安全生产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3结束语

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个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工作,也是保证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的生产属于高风险作业,其安全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作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以注意,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的探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作者:李学智工作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厂

第四篇

1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面对同煤集团这样一个行业众多、人员密集的综合型企业,安全管理跨度之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同煤集团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单一粗放型、多业集约型、精细一体化3个阶段。(1)单一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从成立之初至2000年,同煤集团只进行单一的原煤生产活动,没有煤炭深加工及其他产业链,生产工艺工序比较简单。安全管理上,全力围剿矿井“水、火、瓦斯、粉尘、顶板”五大灾害,与大自然作斗争,形成了较为粗放的安全管理模式,仅仅符合了当时的生产形势。(2)多业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2000-2010年,同煤集团深刻认识到市场化经济中单一煤炭产业的巨大经济风险,开始拓展经营范围,进军电力、煤化工、冶金等新兴领域,多业并举、多元发展。在安全管理上,层次增多、战线拉长,简单地采取了“捆绑、叠加”这种机械、呆板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现了随着产业增多、事故也增多的现象,管理效果不尽人意,越来越不适应集团公司日益发展的安全生产需要。(3)精细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面对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严重滞后于各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近3年来,同煤集团积极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改革,现已形成各行业有机融合一体的大安全管理格局,有效解决了安全管理不通畅、有空隙、不衔接的弊端。

2新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2011年12月,同煤集团出台了酝酿已久的安全管理新方案和新办法,建立了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体系。(1)构建了新的组织保障体系。设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任主任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的组织机构,横向下设了分管领导任主任的20个专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对现有的行业领域进行全覆盖安全管理,构建了煤炭、电力、化工、新兴产业、后勤保障、民居生活(包括社区、治安、交通)等“六大安全环”。同煤集团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2)构建了“金字塔”安全责任体系。集团公司以董事长为塔尖,自上而下分解安全目标到普通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形成了“集团公司—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区队、车间—班组—员工”和“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区队、车间—班组—员工”两种模式的安全责任体系。(3)构建了层次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委会负责决策,指导协调20个专委会;20个专委会负责管理,指导管理20个专委会办公室(由19个职能部门担任)和36个行业领域;担任专委会办公室的19个职能部门负责监管,管理监督68家子(分)公司、223家生产经营单位;安监局负责监察,管理监察各业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各行业领域均界定出安全的责任、管理、监管“三个主体”,形成了高层领导抓决策,分管领导抓系统,业务部门抓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抓落实,区队、车间、班组抓执行的层次管理体系。(4)构建了全员参与安全的工作体系。坚持安全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各类组织的特有优势抓安全;推行全体员工“一岗双责”安全工作法,任何工种和岗位都负有安全职责,发挥员工群体参与安全工作最广泛、最坚实的力量;创建新形势下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每个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集团安全健康发展。(5)构建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首先,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职责体系,安委会全面负责集团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委会办公室(安监局)负责实施;各专委会负责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委会办公室(19个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执行上级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其次,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共运行了安全隐患排查、上报、认定、建档、整改、公告、督办、销号、会议9个工作制度,实现了安全隐患从排查到治理的闭合管理。第三,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考核体系,实施了5%工资基数的月度考核,一般隐患500元/条、重大隐患1万元/条的定价考核,以及指标任务量化考核。(6)构建了风险预控和应急救援体系。集团公司风险预控和应急救援工作由应急救援专委会综合管理,其他19个专委会分系统负责,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具体落实。应急救援方面:健全了组织制度,集团公司每年制定总预案,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本单位预案,分级运行管理;完善了队伍建设,在集团公司设立了部级救护队,在子公司、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两个层次建立了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储备了救援物资,集团公司、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分三级储备了应急救援物资。风险预控方面:在年初,聘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采取措施超前预控防范;在日常,各级、各类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由生产经营单位专职机构运行风险预控管理程序,进行生产过程预控防范。生产经营单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3新型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分析

新型组织保障体系,主要为解决集团公司众多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不专业和有遗漏的问题,而“安委会、专委会”模式则实现了安全工作的专业管理和全面覆盖;“金字塔”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责任不留空隙、有序衔接;层次化安全管理体系,从横向设立了20个专委会分系统进行安全业务管理,从纵向由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分专业向下直至区队(车间)、班组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解决了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管理弊端;全员参与安全的体系,主要是用同煤集团特有的安全文化,让新兴产业、外来企业尽快融入到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中,像煤矿一样绷紧安全的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及风险预控和应急救援体系,是让各行业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能有效开展和做好做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践证明,这些新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煤集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53以下,地面单位实现了零死亡的目标。

4结语

同煤集团60多年的安全生产活动中,在安全管理上有过很多成功典范,也有走过许多弯路。新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新制度、新机制的建设,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各行业领域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形成了系统领导、专业管理、职责清晰、主体明确的安全格局。

作者:孙银山工作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监察局

第五篇

1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针对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是一个首要的步骤。在当前的工作形势之中主要的矛盾有资金的投入不足、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的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制度、施工技术团队的素质有待增强等。所以,要想对工作进行改进,还需要从制定严格的政策和工作纪律这一角度着手,全面的提升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大力的资金投入,使得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可以达到预期的效应。

1.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煤矿采矿生产和建设事业在进行了相关的政策调整之后,逐步的走向了自主式经营管理的路线,但是当前不少煤矿采矿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部分企业依然存在有非常严重的亏损的状况,所以这样的现状就进一步的增加了整个生产流程的资金投入,使得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其中,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生产认识不深,使得许多安全项目仅仅流于形式,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1.2煤矿采矿缺乏纪律和政策制度

除了上述所分析的资金问题,当前在煤矿采矿企业当中还存在有生产纪律不严明、生产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条例制定不具体的情况。不少中型和小型的煤矿采矿企业为了进一步的节省开支,使得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落实,同时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也使得安全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有效的工作规模,诸如部分生产建设企业工作生产不够稳定、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时间表格和工作的制度,所以也就难以确保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在生产的监督方面,也有明显的不足,安全生产纪律较为松弛、管理不得力,都使得煤矿采矿企业的诸多安全管理项目不能够有效的、稳定的开展。

1.3煤矿采矿员工整体素质较差

整个煤矿采矿企业的员工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少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体系,所以不能够准确的、及时的传达相关安全管理的细则,员工在工作当中也就不明确应当如何妥善的处理安全问题、如何降低生产和采矿的安全风险。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少煤矿采矿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没有从现代化采矿的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贯彻,同时工作人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水平较低、文化素质较低、能力较差的情况,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导致安全性大打折扣,增加了煤矿采矿工作的风险。

2提升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对策综述

通过对上述煤矿采矿作业和生产过程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对实践当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各项内容有着全面的了解。要想真正意义上加强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准,需要从制度的角度着手,增强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将安全生产的制度和工作观念深入的贯彻至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增进管理的效率。

2.1将安全生产和评价体系引入其中

对于已经取得安全许可证的煤炭企业和已经进行了安全级别评定的企业,相关的安全监察部门小能放松监察力度,要加大对煤炭企业的事前监督和事后处理事宜的干预安全监察部门要定期对煤炭企业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确定对其等级的重新界定和安全许可证件的发放与吊销问题在定期的监察过程中,可以激发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为了获得安全证件和相应的安全级别,势必会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这就增加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设施,增加了安全生产的系数煤炭企业权衡了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会加强改进措施,增加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可能性。

2.2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费率制度

相关的行政部门可以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规范煤炭企业购买安全力而的保险,并且充分利用商业保险的运行系统对煤炭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险公司依据安监部门确定的安全等级来制定相应的保费收费标准,保费标准直接和企业的安全等级挂钩,安全级别高的企业收取保费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收取保费高,并且将这一行为作为行业入门的考核标准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保险公司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赔付这样会加强煤炭企业对于安全等级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要加强事前预防工作,要把预防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煤炭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理念的宣传,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自己的安全等级,在客观上有利于推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

2.3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采矿生产制度

煤炭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安全日标责任制,加大对安全日标责任制的重视程度,因为这是确保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煤矿企业通过安全管理日标责任制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安全考核使日标责任制、安全评级测评和商业保险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增加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多重力量的共同约束必将增加企业的安全生产实施效果,使企业在安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

2.4加强预防和控制

最后还应当增强煤矿采矿作业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政策观点始终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加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控,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存在的部位降低安全隐患。另外还需要全面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不能够心存侥幸,避免后期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不断的加大工作的技术含量,应对紧急情况。对于煤矿采矿较为薄弱和较差的环节,需要不断的加大资金投入,以大力的政策支持,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可以得到巨大的改进,建立起相应的预防制度,加强工作的水准。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对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制度进行分析,旨在不断促进工作的水准,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安全事故对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润明1林刚2工作单位:1、黑河市爱辉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2、黑河市爱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六篇

1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构成要素

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煤矿生产中的行为分为2类,一类是工作行为,另一类是管理行为。与此相对应,基于行为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由2类要素构成,即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

1.1员工行为

在煤矿生产中,员工可能从事的行为是各种各样的,如行走、将眼光投到某件物体上、伸手拿东西,使用劳动工具等。然而,从安全的角度,可以将这些员工行为分为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凡是可能引发事故的、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都属于不安全行为,其它行为都被看作是安全行为[2]。至于员工行为是否安全,很多学者从结构性和交互性2个方面来加以考察[3-5]。结构性主要考察员工参与组织安全活动的程度,而交互性主要考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与管理者以及周围同事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程度。具体地,可以使用依从行为和参与行为的多少来表达员工行为的安全性[6]。其中,依从行为是指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照安全流程或规定进行工作的行为;参与行为是指员工帮助工作伙伴、提高安全工作主动性以及在工作地点努力提升安全水平的行为。员工行为是员工在其个体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后做出的行动选择,它归根到底是由员工的认知心理因素决定的。根据煤矿员工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将这些认知心理因素归纳为3种类型[7]。煤矿员工在行动时是否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去做,即煤矿员工的“知识”因素;煤矿员工在行动时是否具备做出安全行为的能力,不出现行动失误,即煤矿员工的“能力”因素;煤矿员工在行动时是否乐意做出安全行动的行为选择,即煤矿员工的“态度”因素。员工行为就是员工在其工作的现场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个体认知心理因素做出的行动选择,依从行为和参与行为都是煤矿员工这种行动选择的结果。

1.2管理者行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为了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或措施,对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认知心理因素施加影响和控制,促使其做出安全的行为选择。为此,管理者可以实施的管理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选聘来挑选合适的员工,从源头上确保员工可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影响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使其做出更加安全的行动选择;当然,管理者也可以利用考评、奖惩等手段等来影响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促使其更自觉地做出安全行为选择。许多学者从设计行为和管理行为这2个方面来归纳管理者可能实施的各种安全管理行为[8-9]。设计行为是指管理者通过预先的思考,以设计为手段,通过制定各种安全行为规范、规程、计划、方案、制度等,为员工提供经验、知识、行动方案等。管理行为是指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沟通交流、奖惩激励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直接影响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认知心理因素,进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另外,为了使自己的行为选择更加有效,管理者还需要与其他管理者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或沟通,以便通过他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行为管理方面的信息等。可以将管理者所从事的这些活动用交流行为来表达。这样,煤矿管理者可能从事的行为就主要有3种,即设计行为、管理行为和交流行为。与员工行为类似,管理者行为是管理者在其个体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后做出的行动选择,它归根到底是由管理者的认知心理因素决定的。根据煤矿管理者的认知心理过程,也可以将它们归纳为“知识”、“能力”、“态度”这3种类型。管理者行为就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个体认知心理因素做出的行动选择。

2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模型框架

基于行为的煤矿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或者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选择,促使其更多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由分析可知,要想促使员工更多地做出安全行为选择,管理者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设计行为和管理行为这2种手段。1)设计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管理者常见的设计行为主要有:工作系统设计、管理制度设计、岗位职责设计、安全文化设计、行为规范设计等。管理者的这些设计行为虽然不与员工的现场工作行为直接相接触,但这些设计行为能够形成具体的安全生产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方案等,它们是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相关任务、相关活动等的事先安排,也是对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及其行为选择提供必要的知识、经验、行动方案等,也能够影响员工的安全态度,是影响员工做出安全或者不安全行为选择的根本因素。另外,这种制度安排一旦形成,短期内就很难加以改变,因此管理者在设计行为上的投入多少与投入质量可能会长期影响员工的行为选择。2)管理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管理者常见的管理行为有:分配工作任务、教育与培训员工、现场指挥员工行动、监督检查员工行为、与员工进行沟通、激励与约束员工等。管理者通过这些管理行为能够直接对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个体认知心理因素施加影响,进而促使煤矿员工做出制度规定的或者管理者期望的工作行为。当然,不同的管理行为对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其对员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作用往往是直接的和短暂的,但对改善员工行为却是迅速而有效的。3)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从事煤矿安全管理,管理者必然面临着行动选择的问题。一方面,煤矿管理者可以从事2种安全管理行为,每种安全管理行为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行为;另一方面,管理者的时间、精力、资金等可支配资源都是有限的,他在某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或者几种有限具体的行动。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必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以提高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的效率。如上所述,管理者的行为选择是由其认知心理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内在心理因素决定的,因此所有能够影响这些内在心理因素的都能够影响管理者的行为选择。概括地讲,能够影响管理者这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交流行为因素、制度安排因素、管理行为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等。它们的影响作用如下:管理者通过交流行为获得的交流信息,能够为管理者选择何种安全管理行为提供重要的知识或信息;管理者设计行为所形成的制度安排是管理者选择何种安全管理行为的重要认知参考,毕竟管理行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员工做出符合制度安排的行为;管理者通过管理行为不但能够影响或控制员工的行为选择,而且还会获知工作现场环境和员工行为表现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影响管理者选择具体安全管理行为的重要认知参考;另外,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者所处管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管理者就是在这4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或作用下,做出自己的具体行为选择。管理者行为对员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以及管理者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它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煤矿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如图1。是一种基于行为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描述。该模型不但能够表达管理者和员工的认知心理因素及其对自身行为选择的影响,而且能够表达管理者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路径和方式等。

3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模研究意义

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模型模型,要做好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在广泛搜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地计划、精密地组织、严格地控制等,合理地运用各种管理行为对员工施加影响作用,促使其更多地选择安全行为。为此,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管理者需要广泛收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管理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行为,及时掌握和分析现场环境信息和员工行为信息,一方面要利用交流行为积极获取其他管理者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习、经验总结等,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的行动选择做好知识准备。2)管理者需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在这方面,煤矿管理者需要对煤矿生产系统的工作环境、生产设施、生产人员、组织方式、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员工作业规程等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形成具体的安全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其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式做出合理安排,为员工的日常工作任务和行为安全提供指导。3)管理者需要到现场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直接指挥员工行动,督促员工做出制度安排要求或者管理者期望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还要随时了解现场环境情况和员工行为表现,对员工行为进行考评、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对员工实施必要的安全激励等,通过影响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促使员工更多地做出安全行为选择。由于制度安排是一种外在于管理行为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能够始终存在并对员工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它是管理者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没有管理者具体实施管理行为的情况下,员工也会参照这个制度安排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管理者从事管理行为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员工更多地选择符合这个制度安排的行为,即促使员工做出依从行为。当管理者认识到这个制度安排存在缺陷时,他就应该在适当时间通过自己的设计行为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或完善。员工就是在管理者提供的制度安排下,在管理者直接管理行为的影响或控制下,自主地做出安全或不安全的行为选择。当然,员工的这种行为选择还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场环境和其他员工行为的影响。员工的依从行为就是员工做出的符合制度安排的行为,而员工的参与行为一方面能够促使更多的员工做出符合制度安排的依从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好制度安排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4结语

管理者和员工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心理认知因素来选择自己的具体行为的,只是员工的行为主要是指向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管理者的行为主要是影响员工促使其选择更有利于组织的行为。从安全的角度,可以将矿工的行为看作由依从行为和参与行为构成,可以将管理者的行为看作由设计行为、管理行为和交流行为构成。管理者通过设计行为形成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及其行为安全提供指导,再通过管理行为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其行为选择符合制度安排的要求,交流行为则为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而矿工是在上述制度安排、管理行为、现场环境、自身和他人行为因素等的共同作用下做出自己行为选择的。基于行为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模型就是根据上述行为之间的关系构建的。该模型可以为煤矿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曹庆仁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