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制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6 02:39:00

我国大部制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大部制”,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大动作。通过贯彻实施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廉洁、办事得力、服务到位的人民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入手,探讨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根源及意义,分析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相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关键词:行政机构改革;大部制;政府职能;“三定”

1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

中国“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从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如今进行了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了实行“大部制”。具体内容包括:(1)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2)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3)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4)组建交通运输部;(5)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7)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此次改革相比在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强调建立起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制约的权力机构。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强调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和宗旨。

2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2.1较好解决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

“大部门制”改革中加入了“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立,使“三权”进行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把职能相近部门合并。这种“三权”分立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政府整个部门设置中进行专门分工。即部门分别行使三权。二是在大部门内部也有专门分工,分别行使三权。“大部门制”将能解决政出多门,政府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状况。它能真正带来政府公共管理质的飞跃,并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声。

2.2能够从体制上和资源上进行必要的整合

“大部门制”将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一些部门,但权力相互监督的部门不会融合到一个部门里。目前政府行政体系当中突出的问题是政府行政机构偏多,行政效率低下。近年来不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各类专项行动,决策部门在行政管理上十多个部门联合下文、联合行动已成常态,但最后往往互相推诿责任,权责不明,导致问责无门。大部门制将会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3较快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而“大部门制”则是侧重改变政府职能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可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立“大部制”的政府机构管理和设置,对政府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型有重大意义,也势必会推动政府进入深层次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自身及行政管理体制亦必须进一步改革,否则很可能影响其他方面改革的深入。

3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挑战

3.1权力的对接与整合难

“大部制”改革涉及党政部门权力的对接,必须靠政治体制改革配合推进。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是“大部制”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机构组成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如今要实行大部制,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稍有不慎将会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整合到一块,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做到平稳过渡,确实不容易。

3.2人员分流与机制磨合难

“大部制”下,机构、官位相对减少,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

至于优化结构,就是通过人员分流,调整政府和企业、机关和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是对“大部制”的严峻考验。

3.3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难

过去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导致政府效率太低。“大部制”机构设置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结果可能导致对一个超级部门进行监督更难。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

进行部门设置时既要考虑部门之间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同时大部门内部也要考虑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对分离。

4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对策

4.1要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必须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为增强宏观调控合力,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4.2做好部门改革“三定”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做好部门“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改革实施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不论是调整变动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三定”规定,具体落实转变职能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抓紧研究提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改革相互衔接,协同推进。

4.3探索“大部制”改革遵循三原则

我国在进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二个适当。第一,解决改革所面临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住宅建设问题等。第二,先着手相对来说比较易于推进改革的一些领域和部门。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选择这样一些适当的领域和部门开始大部门制的改革,可以避免改革所带来的体制内外的矛盾摩擦。

4.4“大部制”改革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此次机构改革使大部门的职能更加宽泛、权力更大、结构也更加复杂,需要立法明确界定大部门的职能,合理配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建立权力运行程序制度。

“大部制”改革呼唤行政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同时呼唤完善行政决策、执行、监督制度改革。这也必然形成利益部门的抵触,如果我们不是采取法治建设来推进必将受到影响,通过法治推动保障改革成果,也要靠法制。

此外,“大部制”改革还应该注意,不要把外部协调变为内部协调,应把职能转变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职能转变了,机构才能精干。同时要重视内外监督结合,把握适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