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企业工会管理关系思考

时间:2022-10-25 10:14:20

规范企业工会管理关系思考

一、思考背景

1.铁路文体单位历史沿革。一直以来,铁路部门始终将职工文体阵地建设作为承担公益性社会服务、弘扬铁路艰苦奋斗精神、丰富铁路沿线职工业余文体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鉴于铁路行业点多面长,各铁路局在所辖区域设立了一批工人文化宫(含俱乐部、电教馆)、火车头体育场(馆)等文体单位,并根据铁路发展和服务职工需要,在资金、设施更新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这些文体场馆建设和资金支持主要由行政部门承担,铁路各级工会组织提供一些配套资金购置文体活动所需器材设备。文体单位在日常业务管理上归各铁路局工会部门主管,资产和财务上按经费来源分别纳入铁路局行政和工会财务预算管理,在单位性质上纳入工会事业单位管理和资产统计,绝大多数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2.体制改革产生新的管理要求。2013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铁路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成立铁路总公司,由其统一负责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政企分开后,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以下简称铁路总工会),作为独立产业工会社团法人和铁路总公司内设部门,一套机构两个牌子,虽然仍负责铁路产业工会组织管理工作,但性质上已由参公管理的工会组织转变为铁路企业工会组织。在此情况下,铁路总工会所属各铁路局工会原来直接管理的铁路文化宫、体育场馆等文体单位,无论从单位性质上还是资产、财务管理上,都有必要按照企业行政和企业工会管理的要求,重新进行规范梳理,重新明确与企业行政、工会的关系和界面。3.实施依法治会的需要。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要求,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试行)》,提出文化宫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铁路企业工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中心要求,梳理和分析铁路企业文化宫、体育场馆等文体单位在体制、管理、财务、资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和规范铁路企业文体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

各铁路局辖区的铁路文化宫和体育场馆等文体单位的管理,涉及铁路企业、工会、文体单位等三方财务关系,存在以下问题并导致管理上不顺。1.法律组织形式与财务管理体制的矛盾。截至2015年底,按照铁路工会企事业单位管理统计的文体单位95个,均无财政管理部门下达的事业机构编制,其中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这些文体单位在铁路局辖区承担的是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和社会公益性职能,铁路局行政部门提供办公活动场所并承担相关物业费和人员经费,铁路局工会提供文体活动的项目经费和部分修缮维修改造经费,文体单位利用场地辐射优势对社会开展一些文体展览、电影放映、游艺甚至场地租赁、商贸经营业务。为便于进行工会企事业管理统计,一直以来财务体制上沿用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实施财务管理和业务收支核算。政企分开以后,铁路行政部门单位组织形式发生变化,资助文体单位建设和发展更多是从企业文化和建设和谐铁路角度出发并兼顾社会公益,尽管文体单位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文体单位无论从法律组织形式角度还是从资产产权属性看,都不具备继续按照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管理的基础。2.铁路企业文体单位产权性质认识不足。《工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同时,全国总工会及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明确以下经费由行政列支,如各级工会及工会事业单位办公和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所需的房屋、场地、设备(含防水设备)建设及维修费,水、电、取暖费,取暖锅炉排污费,锅炉软水费等;各级工会(包括工会所属的事业单位)脱产专职人员的全部工资、奖励、补贴、劳动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费用支出,由所在单位行政列支,其列支渠道和待遇与行政管理人员相同;工会及所属单位开展活动所需的大型设备,按规定应由行政供给,等等。由此看来,铁路文体单位人、财、物均纳入企业行政统一管理,铁路局工会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工会财务制度规定提供文体单位承办工会文体活动项目的业务经费。因此,铁路企业文体单位产权性质为铁路局所属企业更为合理,铁路局工会按照职能分工宜为文体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3.文体单位行政管理经费和文体活动项目经费核算问题。文体单位行政管理经费和文体活动项目经费核算大致有四类:一是文化宫和体育场馆资产折旧和相关水、电、气、暖等物业费用;二是文体单位人员经费;三是承办铁路局文体活动的项目经费;四是文体单位利用场地向辖区地方提供各类经营类项目取得的收益。文体单位财务核算这几类经费时,按照来源分别列入非财政性补助、事业收入、上级补助和经营收入等项目。除了经营收入外,其余经费均是由铁路局行政和路局工会成本、支出项目列支,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均无实际支出的具体明细和票据,形成“以拨代支”财务行为。在当前国有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和链条,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倡导财务资金集中支付的大环境下,文体单位经费收支管理面临调整和规范的现实需要。4.铁路企业文体单位财产属性引发的归属统计问题。铁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占用土地资源,历史上在铁路设施建设阶段基本上以国家划拨方式取得。这些年铁路建设规模和投融资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及其所属企业合资建路的情况很多,通过征地拆迁入股或置换取得铁路用地情况较为普遍。前面已述,铁路文体单位的办公活动场所和大型设施均由企业行政提供,占用是铁路建设和运营用地以及地上房屋建筑物资源,这部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资产产权属于企业,其量化管理统计工作均由企业行政负责,不属于工会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资产。5.利用文体单位占用场所开展出租、承包行为合法合规管理问题。铁路政企分开以后,为加强管理、提高企业资源集约经营力度,铁路各级企业均在强化企业资产集约运营规范工作,包括将原有各单位独立进行资产运营行为统一通过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将企业范围内闲置资产出租、承包经营、置换、交易等工作纳入闭环管理,强化资产运营的阳光操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收益。因铁路文体单位办公活动场地资产均在行政财务账内,对于利用文体场馆开展涉及职工文体活动方面的业务,同时面向辖区地方开放取得公益性经营收入纳入工会核算是合规的,行政部门也很支持。但是对于向社会提供场地租赁、开展商贸经营等与文体单位职能、功能定位不符的业务并不支持,相关业务企业有专业归口部门统一管理。这部分业务的经营收益权按资产产权归属,应由企业行政部门取得,若不规范管理,容易弱化文体单位阵地保护和服务功能。我们看到,全国总工会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在加强资产管理方面提到了清理出租、承包行为的举措,非常及时必要,为今后铁路企业工会和文体单位规范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

三、思路对策及一些实践成果

铁路政企分开后,铁路企业在深化铁路企业改革、规范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各级工会组织及文体单位在做好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基层和职工两个中心工作的同时,与企业行政部门一道在理顺和规范企业行政、工会、文体单位管理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符合铁路企业工会实际的思路、对策,开始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1.向企业行政购买服务模式。铁路企业和铁路企业工会共同管理的工会文体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实际上应划分为两个财务主体,一个是企业行政内部法人单位,一个是工会下属组织。具体操作实践中,通过充分借助企业行政资源集约管理要求和工会组织财务下管一级的原则,将文体单位作为行政内部法人单位的经营、资产、人员、业务纳入企业行政非运输业务管理核算,铁路局工会可代为管理;涉及从事铁路局工会系统业务工作部分由局工会通过补助下级方式,将项目拨款至文体单位工会(基层工会)管理使用,在项目实施时以向企业行政购买服务方式与文体单位行政账户进行结算。这样做,文体单位主体资产、人员本身就由企业行政统一管理,业务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拨至文体单位工会的工会经费用于开展活动执行工会会计制度,坚持服务职工和辖区公益性功能没有变化,组织、人员调整力度小,解决了文体单位法律组织形式和财务体制不顺的矛盾,也实现了企业资源集约管理和工会经费合法合规使用的经济目标。2.理清行政与工会业务边界、实现文体单位法律性质变更模式。这是第一种模式的延伸。具体是文体单位作为行政内部非独立核算部门,将现有文体单位法人的经营、资产、人员、业务并入企业行政非运输业务管理集中核算,铁路局工会不再代为管理,文体单位法人资格注销;涉及从事铁路局工会文化阵地服务业务部分,由铁路局工会成立文体事业单位工会委员会(基层工会),由铁路局工会通过补助下级方式,将项目拨款至文体单位工会统一管理使用,执行工会会计制度,相关业务如有向铁路局辖区拓展的公益性服务收入,由文体单位工会依法纳税。这种模式下,企业行政法人层级压缩一级,工会组织形式上增加一层基层工会但实际工作层级未变,也实现了模式一的目标。3.向行政移交名存实亡文体单位,工会工作需要时购买服务模式。工会文体单位场馆设施若已经基本丧失功能,因其资产属性为企业行政资产,通过规范履行企业内部资产经营管理程序,在保障文体场馆服务职工功能不弱化或者工会工作开展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出于提高盘活资源利用率管理目的委托企业行政非运输业务经营主管部门经营的做法是可行的,但工会不应参与相关利益分配,同时工会工作需要时可按照保障协议约定购买服务,取得文体场馆设施的使用权并支付文体单位相应费用,文体单位依法纳税。

作者:邓力洪 单位: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