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工会的法人人格

时间:2022-09-04 02:35:13

浅析企业工会的法人人格

摘要:企业工会是具有法人人格的群众组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行的工会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工会立法,强化其法律地位,使企业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维权者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关键词:法人人格;缺陷;完善

一、我国工会立法中存在的缺陷

(一)我国的工会构建是由政治因素主导的。关于工会,旧中国著名的工会法专家史太璞教授认为:“工会以维持改善劳动条件为主要目的之团体。工会的立足于站在职工的角度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抗雇主的压迫,改善公认的劳动条件。而我国的工会构建却是由政治因素主导的,虽然现有的工会立法也赋予了工会在经济领域的一些权利与义务,如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工会对企业辞退、处分职工提出意见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工会维护劳动者获得报酬、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休息时间等劳动权益的义务等。但与此同时,《中国工会章程》开篇即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由此,我国的工会所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其政治属性。政治中心主义主导的工会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工会本位主义的立法导致了工会领导人“官本位”的思想。工会法应该是以维护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当工人与公司,甚至国家权益出现分歧时,工人能够通过工会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我国现存的工会立法却与此相悖,工会法是站在工会的立场而不是工会会员。工会本应是为捍卫工会会员的正当利益,改善工会会员的劳动条件等而存在,为工会会员服务是工会的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职工在受到企业的压迫下,寻求工会的帮助却变成了求工会办事,实则难上加难。工会领导人高高在上,职工与工会的地位的不平等,由此而引发的诸如工人罢工等活动,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在以工会为中心主义的立法模式下,工会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置之不顾,职工以罢工的形式对工会及企业的做法提出抗议。工会之所以会对职工的诉求不作为,究其原因是因为法律并未明确维护职工的权益是工会的义务。所以现实生活中,即便一些企业的工会不作为,也并没有违背法律的规定。

二、相关的完善建议

(一)工会应该逐步去除政治化。计划经济体制下构建的以政治中心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工会,偏离了工会本应为职工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本质,更多的是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政治中心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下构建的工会法,全文围绕政治,职工,企业被要求要服从大局,服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使得工会过分的政治化,成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工会丧失了其法人人格,成为政治的附庸,其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当分配的任务,更多的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而不是职工。这在利益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职工、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高度统一,不存在分歧,工会带领工人努力完成国家的计划,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是市场经济的特征。职工、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开始分化,同时,职工的权利意识也愈发强烈,维权意识也在提升,此时他们迫切需要公会能够代表他们个人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笔者建议,要想让工会真正代表职工利益,首先应该去除工会的政治化。(二)由公会本位主义转向员工本位主义。首先,立法应明确在工会对职工提出的诉求不作为时,应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工会法中虽然以明文形式宣布保护工会会员的合法利益是工会的责任,但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如工会在何时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义务的内容、方式,这些法律都没有作进一步细化。据此,笔者认为,理应加快设立工会对职工的责任机制,使其意识到维护职工的权利是其应尽的责任,否则将带来不利的后果。其次,实行工会活动信息公开制度。工会是由职工基于相同利益而自发设立的社会团体,其维护的是职工的利益,所以职工对工会的行动应享有知情权。因此笔者认为设立工会活动的信息公开制度尤为必要。

作者:仲水清 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姜颖.工会法人资格的确认及其程序[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13,5.

[2]孙德强.工会的法律性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6.

[3]张冬梅.企业工会改革的法律探讨-以FLA对富士康的调查为背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5.

[4]刘文元.工会组织变革与形象再造[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3.

[5]刘永刚.完善我国工会维权职能的法律思考[D].苏州:苏州大学,2006.

[6]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以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中工会的表现为视阈[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