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信贷需求与行为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18 10:01:00

农民信贷需求与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农村金融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性日益加剧,农村金融网点少和农户贷款难,是农村金融服务中尚未解决的一个较突出问题。这都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农村地区融资难与农户诚用度高并存、农村资金匮乏与农村资金外流并存的怪象。要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农民,首要要摸清农民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建立与之适用的金融支持手段。因此,深入调查农户金融需求和行为特征,实证分析其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界研究现状来看,在对小额信贷的需求研究方面,近期的很多国内外研究都是通过依靠微观的农户家庭数据的观察,来研究小额信贷对贫困或收入的影响,以探讨小额信贷的作用和影响(如Khandker2005,Imaietal.2010)。周天芸等(2005)采用概率单位推测农户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借贷关系及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的兼业、乡村干部身份和教育对农户借贷行为具有明显影响。Shasha(2008)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的81户农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了农户借款的动机和行为。其结论认为农户主要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同时没有清晰的期限。只有少数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仍然需要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农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其借贷行为有很大的影响。Tang(2009)和Tangetal.(2010)采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选择Probit模型和多项式Probit模型来分析农户信贷选择的决定因素和信贷约束因素。该研究认为,农户信贷需求被农户的生产能力(以家庭规模大小、拥有土地面积、户主教育水平为支撑)显著地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其需求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影响因素对正规小额信贷和非正规小额信贷的影响并不相同。同时,家庭规模中拥有较多小孩的农户具有更多的信贷需求;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也显著地很少借款,特别是向正规信贷机构。特别地,该研究分析了作为村级干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其农户借贷没有任何影响。通过借鉴上述研究方法,本文将首先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进行农户调查,然后设计模型,重点分析农户对正规小额信贷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构建有效的信贷体系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二、信贷需求行为决策模型研究

McFadden(1973)在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随机效用理论。该理论被很多学者用于分析借款人在有限种可能选项里面的行为选择,如孙冰和刘洪玉(2005),Weng(2009)。本节首先参照Weng(2009)的基于随机效用模型,建立了农户产生信贷需求和获得供给的理论框架模型。假如农户正式贷款具有带来高于预期的收益的效用,那么一个农户借款人会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然而,他的申请是否得到批准是依赖于正式贷款人的边际成本和该笔正式贷款的收入。为了讨论农户借款人的决策,本文基于Greene(1997)随机效用模型框架构建了借款人决策方程。当需要融资的时候,一个农户既可以选择向一个贷款人借款,也可以自筹资金。借款人会选择能够带来更大收益的融资选项。假定离散变量D,其定义如下:Di=1,假如个体i有信贷需求;否则为{}0农户借款决策决策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Di=f(U0i(R),U*i(B))Di=1,假如U*i(B)>U0i(R)Di=0,假如U*i(B)<U0i(R)式中,U0i(R)表示借款农户个体i的保留效用(不申请贷款也有),U*i(B)是农户申请贷款带来的效用。每个农户都有一个保留效用,简单地,可以作为正规贷款的最佳替代品。这个最佳替代品,可以是自筹资金,或者非正式的贷款。最佳替代品的效用越好,则农户个体越不会使用一个正式的贷款。申请一笔正规贷款带来的效用,可以表示如下(Weng,2009):U*i(B)=prob(L,W,X)•Ui(L,P,W,X)-Ui(T)+(1-prob(L,W,X))•U0i(R)式中prob(L,W,X)是农户个体I获得贷款可能性的自我评估;L是关于贷款条款的一组变量,包括期限、利率和个人的抵押、担保承诺;W是一组财产相关的变量;X是一组人口统计变量;Ui(L,P,W,X)代表假设收到正规贷款的效用;P是关于生产力水平的一组变量;Ui(T)是交易成本的负效用。因此,对于一个申请贷款的农户个体来说,其效用是获得贷款的效用和他们自身的保留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农户贷款一般是为了满足消费或生产的需要。前者可能包括购买消费性家电,孩子的学费,医疗费用,建房,筹办婚礼、葬礼等红白喜事。后者包括购买种子,牲畜,化肥,农业机械等。根据Ghatak(2001)的观点,对于消费贷款,农村低收入家庭(农户中的弱势群体)更可能获得较高的效用。相反,对于生产贷款,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或其他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可能从贷款中获得更大的效用,因为贷款带来的投资回报更高。Weng(2009)认为获得贷款的可能性由贷款条款、财产水平和家庭特征决定。其中,贷款条款包括期限、利率和个人的抵押、担保承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会觉得或者强烈期望自己能够得到正规贷款,尤其是在贷款额度小、贷款是用于生产目的的情况下。此外,贫穷的农户个体会认为,与富裕的农户相比,他们自己在其他相同条件下申请贷款将处于劣势。农户个体的保留效用因不同个体而不同。农户个体从贷款获得的效用(收益),受获得贷款的不确定性和获得贷款的交易成本的影响。假如农户申请的贷款能够带来的净效用超过其保留效用,那么农户会渴望获得贷款,即产生贷款的需求,作出申请正规贷款的决策。

三、数据来源及样本统计分析

本文调查的样本县域(含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农村特征,包括福建沿海的福清市、南安市、霞浦县、云霄县,山区的明溪县、沙县、德化县、浦城县等8个县市。在每个县市中随机选择三个镇,每个镇随机选择三个村,每个村调研8个农户(其中被选择的农户户主的年龄应在18岁以上),共发放调查问卷576份,收回问卷523份,其中有效问卷502份。调查样本分布见表1。

四、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选择

本文建立研究模型如下:农户借款需求行为可能受以下几个变量的影响,分别是农户家庭的人口特征(年龄、家庭总人口数、劳动力人数、户主教育程度等),收入水平、财产水平、存款余额、借款历史、曾借款数量、家庭总开支和所在的地区等变量。然后通过SPSS的输出结果判断哪些变量未进入模型。本文参照Weng(2009)的研究,将需求方程定义如下:Y1=f(CREDIT_H,CREDIT_N,AGE,EDU,LAB,POP,WEA,DEP,INC,DIS)

(二)变量定义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得到结果如表3,从中可以发现:第一,农户信贷的需求受到其曾经获得的借款数量、家庭拥有的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开支水平的正向显著的影响。表明农户的借贷需求受此前曾经获得贷款的数量经验密切相关,曾经获得的贷款数量越大,对农户贷款的需求抑制越小,从而刺激了农户下一步贷款的意愿;具有较多的劳动力数量的家庭,可能由于其较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需要申请小额贷款,而家庭总开支水平大的则说明农户的消费性需求正日益成为农户信贷需求产生的重要源泉。第二,家庭财产水平WEA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于家庭财产水平与农户信贷需求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的假设成立。这也证明了农户中较贫困的家庭,为了满足日常开支、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种消费性需求,具有信贷需求的往往更多。这符合随机效用理论,即农户贷款为了满足消费或生产的需要。支持了Ghatak(2001)关于消费贷款给农村低收入家庭(农户中的弱势群体)带来较高的效用的观点。

五、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农户信贷需求及信贷行为的研究,必须改革农户信贷体系,进行模式创新,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

(一)金融机制创新。一是商业银行应针对农户普遍难以承受过高贷款利率的情况,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盈亏平衡点(贷款执行利率),对农户小额贷款不上浮、少上浮、或控制在基准利率的一定上浮比例内。二是进一步鼓励银行和民间合法资本合作,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或直接设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子银行”,将商业银行的良好管理经验和技能应用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是切实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等草根金融的“三农”支持作用。四是鼓励和保护农村地区的合法民间借贷行为。

(二)解决生产要素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困难,农户资产权益地位不明确的问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确立农户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宅基地拥有长久的使用权。发展以实物现货交割为本质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完善农户信贷抵押担保体系,全面启动“六权”抵押贷款。针对农户资产“沉睡”,流通变现困难,农户小额贷款抵押担保不足的困难,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林权、农机具所有权和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库堰塘水域海域等各类承包经营使用权的“六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沉睡”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