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信贷业务审计趋势

时间:2022-12-08 10:51:05

零售信贷业务审计趋势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零售信贷的服务和业务流程创新,“信贷工厂”模式因其具有标准化、流程化和批量化作业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探索和运用的信贷模式之一。随着“信贷工厂”模式的探索和运用,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贷工厂”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含义。“信贷工厂”模式又叫淡马锡模式,是指银行做信贷业务时,像工厂流水线、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进行批量处理,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零售信贷业务。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区域群体、市场群体等,创新研发出标准化信贷产品,并将业务流程划分为多道程序,从客户营销,到受理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以及清收等,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该模式通过对零售信贷业务进行批量营销,提高客户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了零售信贷业务的规模效益。(二)发展现状。国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杭州银行等都采用了“信贷工厂”模式。其中,建设银行2007年10月引进淡马锡“信贷工厂”业务模式,在镇江分行试点开展,“镇江模式”成功后,在全国推广,主要采用的是准事业部制的组织框架。中国银行设立专门服务小企业的部门和人员,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围绕“产品、流程、人才”等三大核心要素,通过“营销、管理、风控”三个环节进行流程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国推行“信贷工厂”模式。

二、给银行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信贷工厂”模式推动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创新和变革,为审计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内部审计最大的难题在于提取的数据信息不全,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更难,数据分析主要靠简单的模型和人工电脑筛选,落后的手段无法充分了解和准确评价被审计单位。“信贷工厂”模式可以集中获取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与多元化分析,从复杂的数字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向联网审计、动态监控模式转变。(二)挑战。“信贷工厂”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给银行内部审计也带来了巨大挑战。1.审计目标面临挑战。传统零售信贷业务审计目标往往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和一般合规性审计。主要是通过比照现行规章制度,检查零售信贷业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从而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保证零售信贷业务规范经营、稳健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评价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显现不足,特别是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零售信贷业务经营方式日趋复杂,传统的审计目标无法提供有建设意义的审计信息,已难以满足提升银行竞争力的要求。2.审计手段面临挑战。传统的零售信贷业务审计方法是抽样与全面审计相结合,通过零售信贷业务简单数据模型和计算机辅助分析,评价零售信贷业务资产质量状况、区域风险状况等,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高风险区域确定为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进而对抽样单位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最终确定零售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状况。审计方法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来抽取样本,随意性较强,针对性较弱。“信贷工厂”模式实现了零售信贷业务审批数量的快速增长,经营业务系统产生巨大的业务量,常用的抽样与全面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面临严峻挑战。3.审计技术面临挑战。在“信贷工厂”模式下,内部审计所面对的审计数据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受技术力量限制,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明显滞后于审计业务的发展32中国内部审计20177需求,虽然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了一些审计管理软件,这些审计软件在信息处理、数据查询、资源共享方面都有所进步,但商业银行“信贷工厂”模式,这样一个大型规模项目,对审计数据分析、问题判断、内部控制弊端以及联网实时监控和跟踪核查监督提出了更高的需求。4.审计职能面临挑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往往是事后审计,查错纠弊在“为业务服务、为业务发展提供评价、咨询功能”等方面体现不足。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零售信贷业务审批的快速化和操作的流程化,使得风险管控难度增大,业务风险更加隐蔽,产生的系统性危害更大。如何实现事前、事中审计,做到防范重于查处,传统的审计职能面临挑战。5.审计重点面临挑战。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零售信贷业务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实现了产品设计、客户准入、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二是将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规则嵌入到业务管理控制系统中自动执行;三是合作第三方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些使得审计重点将发生转移。

三、零售信贷业务审计发展趋势

(一)由查错纠弊向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转变“信贷工厂”模式是对零售信贷业务的一次革新,实现了零售信贷业务的流程化作业、批量化营销和投放。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转变观念,主动应对这种转变,由查错纠弊的传统审计目标向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转变。一是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一般零售信贷业务模式为:客户经理根据客户情况,结合相关信贷业务制度和流程实施一对一的服务。与传统零售信贷业务相比,“信贷工厂”模式改变了经营管理方法,从机构设置、产品研发、客户选择、风险控制到人才招聘培养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实行电子化、标准化、流程化操作,这种经营模式变革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与之相配套,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通过检查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确认和评价相关制度流程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找出制度方面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二是向风险基础审计转变。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零售信贷业务具有客户批量开发、业务流程流水线作业等特点,使零售信贷业务风险更加集中,更加隐蔽。内部审计通过对具体业务进行抽样审计,发现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等深层次和重大问题难度较大,而这些问题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视角中跳脱出来,以“风险”为导向,评估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向风险基础审计转变。(二)由抽样与全面审计相。结合向实时监控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大部分还是一般的合规性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风险隐患,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来抽取样本,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法,容易造成审计质量低、审计成本高以及审计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另外,由于信息和科技水平的制约,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得较少,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数未搭建联网审计平台,导致制订的审计计划难以科学地确定审计重点,也难以实施审计对象的连续、动态跟踪。“信贷工厂”模式实现了从前端客户导入到中台审查审批的电子化、流水化作业,使信贷业务进入“大数据”时代。审计方法不再局限于检查贷款档案资料、检查贷款资金流向等低效率做法,“信贷工厂”模式将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入数据化管理思维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建立一个涵盖各种审计所需资源的信息平台,用于搜集审计数据和管理数据,实现审计方法革新。在借鉴其他行业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步骤实施:一是搭建审计资源数据库,归集大量业务数据,为审计业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建立各类审计模型,提高数据预测、风险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进行审计风险预警。三是搭建联网审计监控模式,实时监控审计问题,防范问题发生,拓宽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从抽样审计与全面审计相结合向实时监控模式的转变。(三)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的审计职能转变。“信贷工厂”模式采用端对端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将反映客户发展趋势或财务状况的其他“软信息”揭示出来;二是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及效能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随时掌握各环节的风险控制状况、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信息。这种技术可以加强零售信贷业务贷前、贷中的审计力度,进而实现对客户准入、流程管控等的贷前预防与贷中管控,能够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揭示,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从单一的强调内部控制为主,转向积极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完善零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控制;从消极的“发现和评价”为主,转向积极的防范风险和推进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审计职能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转变。(四)由重部门业务审计向。重业务流程审计转变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从部门业务审计角度切入工作,很少从审计业务流程角度切入,开展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过程审计较少。在“信贷工厂”模式下,一笔信贷业务由相互制约的岗位或部门分工合作完成,期间涉及产品研发、客户营销、调查、审查审批、放款、集中回收等多个环节,涉及近二十个岗位,各环节分工明确,每个岗位都独立作业,不用为其他岗位的工作负责。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风险文化和考核机制存在差异,因此“信贷工厂”模式下,应加强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过程审计,通过检验整个业务过程,对相应内部控制作出评价,达到揭示并进一步防范风险的目的,“信贷工厂”模式的这些特征使得零售信贷业务审计从重部门业务务审计向重业务流程审计转变。(五)更加侧重零售信贷业务。要素管理审计好的信贷产品准入很重要,如果在前期,过于注重效率而不顾风险,到最后很可能得不偿失,一些零售信贷产品出现大面积风险的原因就是前期过于追求量的投放和速度。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区域群体、市场群体等创新研发的标准化信贷产品,实行批量营销的贷款模式。在内部审计时,要更加侧重零售信贷业务要素的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信贷业务要素管理的规范性、合规性进行审计。从被审计单位存量贷款要素、不良贷款要素进行多维度(产品品种、涉及行业、借款人年龄、职业、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用途、还款方式等)差异化分析、结构性分析,从分析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出优化信贷业务要素、加强要素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六)更加侧重第三方合作。机构审计“信贷工厂”模式下,信贷产品研发主要针对不同产业集群的客户群体。产品营销时,一般采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如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工商联等,或者围绕几个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进行批量营销。如果把关不严,调查不够深入,则会出现客户信息虚假、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风险状况,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因此要加强第三方合作机构审计,着重关注营销对象与第三方合作机构的资金往来情况,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机构设置、资质、以往信用记录、法定代表人(股东)品行以及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等情况,严格第三方合作机构准入机制,并对已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持续加强监控,防范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作者:付利参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