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结构革新推动产业结构调节

时间:2022-09-01 05:40:21

信贷结构革新推动产业结构调节

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随着矿产资源的深入开发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如何利用信贷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攀枝花市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指出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并结合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提出了通过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

一、攀枝花市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光热资源。据勘测,全市钒钛磁铁矿储量达100亿吨,拥有全国20%的铁、62%的钒和90.5%的钛,此外还发现有钴、镍、钪等多种有色金属矿藏。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攀枝花市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并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国内重要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和钛原料生产基地。十年来,全市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69.7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17.46%。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来看,近十年来,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新产业、可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第三产业发展滞缓,经济仍高度依赖传统工业。2010年,第二产业在地区总产值的占比较2001年上升6.09个百分点,达73.7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73.79:22.11,与全国10.2:46.8:43的平均水平有相当差距。不均衡的产业结构阻碍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也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单一、同构化特征明显

独特的资源禀赋、特殊的开发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使攀枝花市产业结构形成了工业畸重,农业、服务业畸轻的格局。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第三产业则发展缓慢。2010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74:22。第二产业中,资源型产业又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处于产业链前端的采矿、洗选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采矿业企业个数占比为49.4%。大量的小规模企业分散生产,争抢有限的矿产资源,不仅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还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经济对资源产业的过分依赖也导致第三产业发展滞缓。与大庆、克拉玛依等资源型城市一样,攀枝花市也是依托丰富的煤、铁矿等资源的开采而兴起的,“先工厂后城市”的特征非常明显,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与此同时,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不理想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方式粗放,综合竞争能力弱

长期以来,攀枝花市工业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开采、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输出,资源综合利用率极低。含有20余种贵重金属的钒钛磁铁矿,目前资源综合利用率仅8%,大大低于全国35%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80%的利用率差距更大。由于在相关的工业废弃物中提取技术尚未突破,钒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50%;钛的资源利用率仅为15%左右。简单再生产和粗加工使企业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低、成本过高,这也是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钢铁业竞争力下降、钒钛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据测算,目前攀钢吨钢综合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00元左右。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钒钛产业,则主要集中在钛精矿、钛渣和钛白粉的生产等,在附加值较高的钛合金和金属钛还是一片空白。国内市场的钛材和钛制品主要由宝鸡钛业、遵义钛厂、抚顺钛厂等生产,拥有资源优势的攀枝花市企业却未能拥有市场话语权。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

(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大多将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产业效益下降、经济总量萎缩、地方财力薄弱、居民生活困难等将成为困绕城市持续发展的难题。尽管目前攀枝花市还尚未出现资源枯竭,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消耗仍相当惊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矿产和能源的需求巨大,资源开发和消耗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的铁矿石、原煤的产量分别较2000年增长3.88倍、82.41%。受资源约束,攀枝花市主要工业企业纷纷向周边甚至海外拓展,部分生产基地也随之转移。如攀钢集团在凉山兴建了以钢铁和钒钛为主要产品的二基地,恒鼎集团也逐步将资源开发重心向贵州等地转移。因此,转变产业结构,降低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成为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下经济转型压力增大攀枝花市产业高度集中在基础原材料上游和中游产业,主要产品大多为资源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在缺乏产品市场定价权的情况下,更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市场需求萎缩,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全市工业企业一度大面积停产或半停产,工业生产快速下滑并带动全市经济陷入低迷。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持续数月下滑;2009年工业增速在全省排位倒数第二。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攀枝花市主要支柱产业还面临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企业成本快速上升,行业盈利水平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行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所减弱,经济转型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环境保护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导致的高能耗、高物耗,对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将严重制约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市环境恶化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企业目前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未来15年,如果全市经济总量翻两番,按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5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质量,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

三、信贷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在支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信贷投入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2010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83.63亿元,较2000年增长2.58倍。以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为主要代表的工业贷款占全市贷款余额的近70%。全市工业经济在四大产业的引领下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GDP较2000年增长了4.8倍。随着产业投资的加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也增长明显。2010年,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速较短期贷款快31.1个百分点,而在存量贷款中的占比已高达54%。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2010年攀枝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7亿元,同比增长24.9%。

2.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大力支持传统工业转型和现代农业及服务业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有效作用。一是大力支持特色水果、烤烟、蚕桑等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2010年末,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9亿元,为2000年的2.79倍。二是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格局,实现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工业经济中钢铁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能源、化工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钢铁业总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2006年下降13.19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贷资金过度依赖。一是本地金融市场发展滞缓,与成都及周边经济圈相比,攀枝花市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组成上都明显有较大差距。二是金融创新不足,企业融资渠道有限。目前全市仅有攀钢集团、恒鼎集团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融资,最近几年没有一家企业上市,只有攀钢集团成功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多数企业对信贷资金的严重依赖,受信贷政策调整影响较大。

2.信贷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信贷资源配置过度向大企业集中。2010年全市企业贷款中,以攀钢、攀煤、钢城集团为代表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的占比高达53.4%。二是从行业看,信贷投向过度向钢铁及相关产业集中。长期以来,钢铁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带动上游的煤炭、铁矿石采选业的兴起;与此同时,以钢铁、钒钛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上游的采矿业贷款也快速增长,2010年末,上述行业贷款余额占各行业贷款总额(不含个人贷款)的53.21%。三是从区域看,县域和农村获得的信贷支持明显不足。以2010年为例,米易、盐边两县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29.68亿元、26.76亿元,在全市贷款总额的占比仅为7.7%、7%。四是信贷资金利用率不高,贷款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近五年来,全市贷款增速加快,但资金利用率却有所下降。2010年,全市贷款增速较GDP增速高出0.77个百分点。

四、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一)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

1.以2001年以来攀枝花市各产业的信贷投入和各产业产出值为样本,对信贷投入与产业产值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行检验。假定各产业年度信贷投入为X,年度信贷增量为△X,各产业年度产值为Y,年度产值增加值为△Y。通过SPSS软件对各产业△X和△Y的相关性检验得到如下结果:结果显示:除农业外,工业和服务业的△X与△Y均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信贷投入的增加会带来工业和服务业产出的增长。农业的信贷增量与产业产出增量呈负相关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样本数量偏少及个别年度数据变化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检验结果。另一方面,攀枝花市农业生产仍处于初级水平,农业整体规模较小,传统农业占据主导。由于传统农业对信贷资金有效需求相对有限,并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近年来信贷余额变化不大。而气候、国家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等因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2.对信贷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作进一步分析。如果以Er为某一产业信贷资金r年度的占比数,△Er为某一产业信贷资金r年度的占比变动值,Fr为某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r年度的占比数,△Fr为某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r年度的占比变动值。假定g=△Er/△Fr,对2002~2009年攀枝花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数据来源表1),得出以下结果:g>0,说明在r年度某一产业的信贷资金结构和地区生产总值结构趋于同向变化。g<0,则可能有两种可能情况:一是△Er和△Fr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二是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因为生产周期不同,信贷资金投入并不一定能在本年度实现有效产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g(农业)、g(工业)、g(服务业)>0的数值在全部数值中的占比为75%,也就是说多数年份g>0,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信贷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充分发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任务,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目前,攀枝花市的经济增长仍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发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的特征非常明显,资金需求十分旺盛。高投资决定高信贷投入。在高储蓄的状况下,银行间接融资对于社会资金的配置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将对信贷资金的流向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从辽宁抚顺等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中可以借鉴,在资源衰竭之前系统地进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完全可以避免矿衰城竭的局面。而资金作为稀缺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产业链的向下延伸,或是形成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终实现结构转型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从而达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

2.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受自然条件及历史因素等影响,攀枝花市农业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产业化与发达地区也有着较大差距,农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其他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信贷资源流向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发展的不均衡。从最近几年数据可以看出,攀枝花市农业贷款规模较小且增长缓慢,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10年,全市农业贷款在全部行业贷款中的比重为3.23%,较第一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低0.87个百分点。因此,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可以较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并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积极完善农村担保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保险等多种措施,创新产品,切实引导信贷资金回流,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产品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展的瓶颈突破,增强其对信贷资金的有效吸纳能力。

3.有助于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加快转型发展。攀枝花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传统行业企业相对较为集中。此外,全市几大支柱产业均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而来,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偏多,部分工艺设备老化;而以煤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使节能减排压力增大。2010年,攀枝花市单位GDP能耗为2.117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GDP能耗累计下降22.3%,但要实现市政府提出的2010~2020年节能中长期规划任务相当艰巨。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钢铁、钒钛、能源等产业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现阶段的信贷支持重点则应从传统的流动资金和简单扩大再生产转向加大对资源型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上的支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主导产业的延续和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4.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利润持续增长的压力。长期以来,攀枝花市逐步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企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银行业重点支持的几大传统行业已步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行业利润率下降,吸纳新的资金能力也有所降低。培育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客户成为各行业务拓展的重点。2010年攀钢被兼并重组后集中归还贷款28亿元使各行经营收入、利润一度大幅下降,也使原有的信贷结构均衡被打破。今年以来,随着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措施的不断强化,银行信贷资源紧张,但是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通过利用资金供方市场的优势,盘活存量信贷资源,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银行业将支持重点转向中小企业以及新兴产业,实现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五、信贷结构调整的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不能忽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银行业作为一个经济周期性行业,经济周期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影响。当经济处于上升或波峰时期时,整个社会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较为强烈,为获取更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宽信贷条件。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通常将有限的贷款规模向己作出承诺并签约的项目贷款,向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战略性大客户和大型企业倾斜,难以继续对小企业增加融资。而这种调整将加剧了信贷结构不合理和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地区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结构调整的效果一般意义认为,货币政策更多的是进行总量调控来实现其政策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单一总量调控目标容易导致对地区差异的忽略,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由于各地区因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同,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聚集能力的不同,因此,目前的货币供给和宏观调控模式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货币供给总量最优控制的同时往往造成资金向发达地区或区域中心流动。由于区域对资金吸引能力的下降,总量的不足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结构调整中面临更大的压力。近年来,为控制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信贷规模,短期内实现了信贷总量的收缩,但也抑制了部分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正常的信贷需求。

(三)地方行政干预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的独立性,导致信贷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往往会通过行政干预,促成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规模投放,完成投资计划。这在一定时期内会与信贷政策发生矛盾,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一些地方政府力推的产业项目或者“政绩工程”,同时也影响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营和风险控制政策的有效发挥,削弱了金融在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效率。此外,部分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过大,风险不断聚集不仅影响了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也将对地区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国家产业政策与金融机构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信贷结构实际上也是银行适应经济发展环境和方式的产物。如果没有足够的推动力,银行将信贷结构调整置于利润目标之上的动力则较弱。现阶段,信贷资产仍是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由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目前全市的钢铁、煤炭、化工等主要支柱产业都是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产业,其融资和发展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影响。但这些行业中不少企业都是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放弃这些客户显然有悖银行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已开始从“两高”等产业逐步退出,但随着前期一些低端客户的退出,后期的退出策略实施必然面临更多的实际困难。因此,这需要地方政府出台必要的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主动退出予以一定的支持。

六、信贷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

(一)改进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考核管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以GDP增速为主要指标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对资源型城市已极不适合。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亟需改进目标管理方式,引导地方政府从科学、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符合资源型城市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管理体系,避免低效率重复建设,营造金融资源科学配置的环境。

(二)着力发挥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根据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西部资源转型城市的实际,建立起更为灵活的调节机制,切实发挥金融政策对区域资本形成中的聚合功能和结构调整功能。发挥好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引导功能,通过信贷指引等窗口指导方式,确立支持重点。二是强化信贷政策执行效力。可借鉴日本战后建立银、政、企“铁三角”关系,通过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关系、股权关系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落实政府的产业规划。使银行业贷款的产业模式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基本一致。三是积极争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支持,打造区域资金“洼地”,实现信贷总量的平衡增长,促进区域结构的优化升级。各商业银行应向上级行推荐,将攀枝花市纳入重点支持的城市,争取更为有利的信贷条件。要争取政策支持,适当降低本地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标准,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转让和证券化业务,实现信贷资产的存量盘活。

(三)构建灵活有效的退出机制,实现信贷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在充分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攀枝花市实际,继续限制对“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投放,有序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对一些排放不达标,生产落后、资源消耗大的中小型企业实行信贷退出,增强信贷退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二是要多措并举,选择最佳退出路径。结合当地经济结构、信贷存量的实际,灵活选择压缩授信、期限调整、产品置换、转换担保方式等退出方式。三是强化资产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给予利率优惠,对产能过剩行业可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以市场方式来实现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加快金融市场培育,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一是要加快金融机构发展,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村镇银行的设立,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产业升级和农业产业化等。二是建立中小企业、涉农企业担保平台,提升对中小企业等金融服务水平,对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信用评价体系,实现科学评估信用风险。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努力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筹融资能力和效率。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通过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减少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实现融资结构的多元化。

(五)加大重点行业的信贷投入,强化结构调整一是要加大对三农、县域及民生领域倾斜,改变目前县域、农村等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较弱的现状,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继续支持钒钛、能源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依靠钒钛产业带动钢铁产业发展,发挥好产业集群的集聚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为钒钛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一揽子的金融配套服务。围绕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契机,积极支持观音岩、桐子林等大型水电、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三继续支持传统行业向精、深发展,信贷资金应重点投向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围绕新兴制造基地的建设,重点支持机械制造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飞机和重型机械的零配件、专用设备制造等,实现从资源的粗加工到机械制造的跨越。五是六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大力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扩大区域辐射影响力。

(六)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当前攀枝花市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期,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跟踪煤炭、钢铁等行业资源整合的情况,为企业提供相关贷款支持,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应加快新兴产业的进入,通过风险溢价、创新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控制新的产业贷款风险,实现信贷支持重点的主动转移。应积极推进中间业务和服务方式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积极探索开展企业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通过财务顾问、担保、结算、对公理财等中间业务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便利。